聚焦优质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

2022-11-22 04:37储冬生
江苏教育 2022年58期
关键词:校际集团化优质

储冬生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所谓集团化办学,指的是依托一所优质学校,带动多所普通学校,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校际合作型组织样态。

—、优质均衡发展的时代主题对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出新的要求

当前,家长对于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供给之间产生了矛盾。集团化办学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队伍素养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等方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回顾国家有关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系列文件,有关“集团化办学”的表述正从“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集团化办学”“实施集团化办学”转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这在一定层面充分肯定了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取得的可喜成绩。

但在实践中,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资源供给仍然不足,发展模式同质化,甚至还有些教育集团仅流于形式,有“贴标签”的嫌疑。面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集团化办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基本均衡”,不能使均衡变成简单的“削峰填谷”。假如没有质态上的提升,仅仅是低层次的“平均”,那么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就丢掉了“初心”,也就不可能担负起优质均衡发展的时代使命。

面对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从办学理念、育人模式、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思考谋划,推动机制创新,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共同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思考谋划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不仅要关注硬件,也要注重软件;不仅要关注数量,也要注重品质;不仅要关注事务,也要注重业务;不仅要关注当下,也要注重未来。

二、着力将优质均衡发展的相关要求落实到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

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础是学校文化的认同,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重点是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突破点在于管理机制的优化和创新。

1.形成文化认同,调适观念差异的冲突

义务教育集团大多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的办学品质、区位特点等,联合相关的学校组建而成。义务教育集团中的每一所成员校原本都是独立的个体,通过集团文化建设让成员校教师在观念上、思想上形成共识,为教育集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保障。集团化办学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倘若忽视整体文化的架构,所谓的教育集团很可能会步入形式化的泥潭,无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各项目标。有学者认为,集团化办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补差模式、嫁接模式和共生模式。前两种属于初、中级阶段,后一种属于高级阶段,目前大部分的教育集团都还处于前两个阶段。要想让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走向共生,需要以尊重为前提进行现状诊断,以价值为底色推动集群研究,以使命为共识促进榜样示范,激发内驱力,增强凝聚力,达成“有温度”的教育共识,形成“和而不同,彰显特色”的集团文化。这种文化认同将成为维护校际互动的“安全阀”、改进校际合作的“激发器”、优化校际关系的“调节器”,使集团成员校在更大的平台上形成战斗力,从而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加强队伍建设,缓解师资短缺的危机

师资的短缺,尤其是优质师资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只有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实现集团化办学的优质均衡。为此,教育集团要创新机制,进一步丰富教师集群发展的路径,让教师拥有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通过提升办学品质,加强人才整体培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集团师资的“蓄水池”,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教育集团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青年教师,这是教育集团的未来,也是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青年教师的培养要以德为先,聚焦现实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二是管理团队,这是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关键少数”。面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各项要求,需要管理团队的理念和认识到位。反之,即使有较好的外部条件,但管理团队的理念滞后、认识模糊也可能导致整个工作推进不力。另外,还需特别关注交流人员的岗位状态,要出台合理的教师交流制度,改变教师单向输出的模式,推进集团教师的有序流动,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师交流机制,实现团队之间的互学共进,使教师交流常态化。

3.深化课程改革,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需要聚焦学生发展,增强学校“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意识,不断强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课程、课堂意识,教育集团可以通过“共研”“共建”“共享”课程,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课程创新意识。教育集团要搭建改革成果展示平台,全方位展示各校、各学科、各年级的教育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研究工作要秉持从学校实践问题中产生课题,并最终服务学校育人实践的思路,按时间、分层次、定内容开展系列活动。在教学评价、资源建设、成果梳理中调整目标,构建校本研修的长效机制。教育教学资源的交流共享要突破单向输出的瓶颈,激活内部的交流机制,真正打破校际壁垒,拆除校际“资源墙”、脑中的“理念墙”,重整资源体系,让“硬件好场馆结合名校好课程生成集团教学新时空”,让“名师好课例借助网络云技术生成集团教研新平台”,使资源共建、理念共生,从而实现团队的共享共赢。需要强调的是,在信息化时代,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用信息技术撬动课堂教学改革,也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4.优化运行机制,构建同频共振的管理模式

实现集团多校区的深入协同发展,需要构建与集团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集团内部治理改革,优化集团内部运行机制,提升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同时,为提高教育集团的管理效能,需要关注成员校的办学个性和实际状况。领衔校的管理制度、办学理念、特色课程等应为成员校提供示范,反之,只有领衔校尊重成员校个体自身的文化、传统、环境、资源等条件,教育集团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办学品质。因此,教育集团既要关注整体规划的制订,也要关注成员校的具体实施。只有教育集团的管理能够落到各个成员校的办学实践中,各方面的深入协同才可能实现。从实践层面来看,教育集团推行“共享共治”的现代学校管理方式,需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首先,强化制度建设,重塑制度体系。完善集团章程,依章建制,需要形成与集团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制度体系,破解制约集团发展的新问题。其次,划分权责边界,构建决策层和执行层“条块结合”的管理架构,重塑各方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真正使“权力放到位,角色定好位,关系理顺位”。最后,完善治理结构,探索多方力量共有、共享、共管模式。各治理主体需要相互支撑,既不越位、不缺位,也不错位,使整个教育集团的规范管理与活力运行达成平衡。

三、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考核评价要充分关注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效性

优质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目标所在,品质提升是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立身之本,评价反馈则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抓手。要想实现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学校内涵融合、教师队伍磨合、教学资源整合、办学特色集合,评价考核是必要的助推器。

1.更新教育理念,科学把握考核评价的正确价值取向

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考核评价要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既要整体推进,也要关注学校个体发展。集团化办学的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集团化办学本身又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手段和策略。因此,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不能仅关注形式上的集团建设,还应关注实质性的办学品质提升;不能用书面的材料代替学生的发展,还应将效果的评价聚焦到学生发展上。

2.建构动态的数据采集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考核评价

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考核数据,不能仅依据年度考核时各成员校提供的结果性数据和文本。考核评价既要关注过程、关注常态,也要建立日常的数据采集机制,注重数据的内涵,保障数据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为考核评价提供更全面、更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反馈。

3.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旦实施了考核,就应强化考核的结果导向。倘若对考核的结果不及时反馈、不深度反思、不合理运用,那么后续的考核很可能会失去导向作用。考核过程要立足于前期基础,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否则就可能因为考核产生新的隔阂和矛盾,影响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建设,引发新的冲突。

走优质均衡的发展道路必须通过教育内部的深入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让每一所学校都办出特色,逐渐从量变走向质变,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为此,集团化办学的考核评价,不仅要关注显性的办学成果,更要关注校园文化、教学质量、学生发展、教师素质、科研能力等软实力的提升。

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际上是一个赋能的过程,是一种以校际互动合作为内核的教育均衡发展路径。深化集团化办学需要着力建构系统赋能的生态体系,只有这样,集团化办学才能有力担当起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任,为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校际集团化优质
发酵工艺为获得优质沙棘酒提供基础
双轮驱动型军工企业集团化协同营销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再论集团化办学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常州高职园区校际体育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现状及共享分析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