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彪
1947年,史可法后裔史鉴先生创立梅岭小学。1982年,学校被原江苏省教委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十一五”期间,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品牌输出、名校西进、名师西进”战略背景下,梅岭小学西校区建成使用。2013年,江苏省扬州市实行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学校更名为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正式独立办学。
学校注重办学文化的传承和积淀,走内涵发展之路。“五福梅”幸福课程、新儿童哲学课、新儿童教育年度峰会、“新四了”课堂、“梅花奖”年度人物、“梅之韵”新年音乐会等办学成果已成为学校鲜明的文化印记。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金牌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2016年,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2020年年底,学校拥有维扬路、杨柳青、金辉三个校区,近百个教学班级,5000余名师生。
儿童立场,国际视野,幸福教育
梅开五福:优雅、高洁、坚韧、争先、和谐
·有影响力的校长
冯长宏。2013年8月任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首任校长,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幸福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委会副秘书长,现任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副局长、邗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在学校独立办学之初,冯长宏基于学校传统、社会背景、价值追求,提出“幸福教育”办学主张,即“办幸福学校,做幸福教师,育幸福学生,让每一个生命蓬勃生长”。他先后主持“新教改背景下区域推进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幸福教育育人模式的区域实践探索”“区域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创新探索”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及前瞻性科研项目,致力于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幸福教育生态系统,形成以幸福师生为核心,以幸福校园、幸福课程、幸福课堂、幸福管理为支架的幸福学校模式。他还引领学校建立新家庭教育实践体系,实施“一个孩子的研讨会”等创新项目,建成首个中国家庭教育博物馆。冯长宏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扬州市新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有百余篇论文在《人民教育》等刊物发表,出版书籍《中国少先队活动大全》《生态德育新论》《文化立校》《玩出名堂》等。
刘志彪。2014年8月至今担任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校长,正高级教师,扬州市特级教师。他是新儿童教育的倡导者,在“幸福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并确立“儿童立场,国际视野,幸福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入开展基于“新儿童教育”的实践研究。刘志彪引领学校校本化实施《中小学生守则》,创编了《新儿童守则》,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教育》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2018年9月,学校联合江苏省教育报刊总社成立全国“新儿童教育联盟”,省内外共35所知名学校加入研究与实践,产生较大教育影响。刘志彪师从江苏省特级教师翟裕康,在其师“三不四了”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三不四了”教学模式,其实践经验被《江苏教育报》等省内外多家教育媒体宣传推广,该模式被评为扬州市“十二五”优秀教学模式。刘志彪获江苏省教改实验先进个人、江苏省科技教育优秀校长、扬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有5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在省内外作教学示范和专题讲座百余场次,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规划科研课题。
·有影响力的教师
李吉银。2013年8月至2018年7月供职于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扬州市小学语文李吉银名师工作室领衔导师。他一直致力于“语文好玩”的教学探索,孜孜不倦行走在“儿童语文”的道路上。
王天锋。1995年参加工作,2010年起供职于扬州市梅岭小学和梅岭小学西区校。扬州市特级教师,扬州市王天锋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他主张让儿童拥有发现世界的第三只眼。
彭俊蓉。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供职于扬州市梅岭小学和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扬州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她主张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有影响力的班主任
马继芬。2010年起供职于扬州市梅岭小学和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高级教师,扬州市学科带头人。曾获得苏派优秀班主任、扬州市2016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扬州市十佳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她主张在共读共写中编织美好教育生活。
韩莉梅。2014年调入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高级教师,扬州市学科带头人。曾获扬州市百优十佳班主任、扬州市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获扬州市邗江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她倡导教育者要努力用儿童的视角看儿童。
·有影响力的管理
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的管理是生长式管理。生长式管理是一种关注生长、顺应生长、促进生长的管理模式,包含人与管理制度两个方面。
生长式管理关注人的生长、发展。这里的“人”包括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工等所有人员。学校通过提高课堂质态、开展丰富活动、搭建多样平台等措施,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管理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形成不断向上生长的能力。同时,学校也十分关注教职工的不断生长。学校开展“成长1+1”多向结对工程,将年轻教师与学科、管理方面的成熟型教师结成教育教学伙伴,帮助年轻教师积累经验、不断成长,也帮助成熟型教师获取新想法、新理念;坚持教、科、研、训一体化,做到“一人一优课”“一人一课题”,以科研引领课堂教学与教育管理,切实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校对保安、食堂等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职业培训,使他们明确制度,掌握技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生长式管理还关注管理制度自身不断改进与完善。学校逐渐形成“一校三园、集团发展”的办学格局。为统筹规划三校区工作,集团设立行政支持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教育教学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确定集团办学的总体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在中心领导下,各校区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细化、调整,形成“生长式管理+”的校区方案,在集团发展方向一致的追求中实现个性化发展。
·有影响力的教育
新儿童教育,是以研究儿童为核心,以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对教育、教学、管理进行的综合性教育探索。
新儿童教育有一个追寻时代的探索主题。了解当下儿童的时代特征是教育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新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于2018年被立项为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围绕课题的实践和深化探索,将儿童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核心。
新儿童教育有一个追求变革的价值取向。今天的“新儿童教育”是为了明日的新儿童成长,新儿童研究学院用平台和活动作为外显,用诗意和灵魂作为内核,引导教师和观照儿童,引领他们不断走向远方。
新儿童教育有“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的教育追求。教育是针对集体的也是针对个体的,学校倡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聚焦于儿童的差异性,进行共性的整体教育和个性的定制教育,尊重儿童的不同认知方式,让每个儿童获得不同的进步,从而实现每个孩子都精彩的办学目标。
·有影响力的教学改革
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省特级教师翟裕康以减负增效为目标,提出“四了”教学法(讲了、练了、评了、收了)。“新四了”教学是对传统“四了”的继承、发展与超越。
首先,教学内涵从单一走向丰富。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传统课堂“教”与“学”内涵的拓展。“讲了”不再是教师单一的讲授,学生的讲授和资源媒体的讲授也成为课堂“讲”的组成部分;“练了”不再是检查练习是否结束,而是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绪和质量变成关注的焦点;“评了”从单一的评讲、评价拓展为对学生自我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是否对学习行为进行了反思和修正,学习意志是否得到了显现;“收了”不仅是将作业本收了,而更关注情商和智商的和谐发展,将学习起点和课堂提升之间的效度检测、文本知识和真实世界的连接互动等多元话题纳入课堂研究视野。
其次,教学模式从固定走向流动。“新四了”教学模式的翻转具有多重特征,其主要表现在时空翻转、角色翻转、结构翻转三个方面。时空翻转为提前学习、自主学习提供可能,网上预习单、网络微视频课等,突破时空限制,使学习得以无限延伸;角色翻转是师生从原有的从属关系转向平等的互动伙伴关系,教师从主角变为主导,学生被推至课堂教学生发的第一线;结构翻转对于不同教学内容、差异化的学生基础、不同的学科特点、流动变化的学习方式等,都给予了生长平台,为激发学生的活力提供了灵动而开放的课堂空间。
“五福梅”课程,在内核上与学校的办学追求“建一所幸福的学校”一脉相承,通过“五瓣三层”的课程结构,实现特色化课程的育人功能。“三层”即核心层课程、拓展层课程、延伸层课程。其中,核心层课程保证国家课程的全面落实,拓展层课程结合学校办学追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丰富的课程群,延伸层课程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体验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生活化的课程。“五瓣”即“雅、洁、韧、先、和”五项追求,分别对应“健康艺术、人文精神、情绪智慧、科学素质、社会交往”五大领域,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新儿童哲学课程是“五福梅”课程中的一颗闪亮之星,它依据课程价值取向和儿童的知识经验,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切合主题的绘本为载体,形成“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生命”等立体课程体系。《新儿童哲学案例集》《新儿童哲学课堂实录集》《新儿童哲学论文集》,教师的草根化研究正逐渐形成系列,走向深入。2018年9月,“儿童哲学课程”成功入选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并于2020年6月顺利结项,被评为“第二批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优秀项目”。
学校环境文化遵循“为儿童而教”的设计理念,将物态文化景观转变为儿童学习的场景,重点打造“一园三廊四馆”。
“一园”即史公园,园内筑史可法坐像,侧悬清代张尔荩名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四周植梅。春风初度,梅香四溢,师生在这里重温史公梅花魂、报国志,凝就学校梅岭精神。
“三廊”即校史长廊(校史沿革及有影响力的发展大事)、教师长廊(教师成长故事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学子长廊(指向学生成长的重大事件和学生个体或群体),以此来记录学校发展中的重大改革、重要人物等。
“四馆”即养道馆,提供儿童亲身经历、实践体验、知行合一的开放式场所,具体包括艺术体验馆、传统文化体验馆、创意工作馆、哲思馆等四馆,使哲学艺术、传统文化、创意制作、科学发明巧妙融合,相得益彰。馆中辟有阅读区、互动区,可供师生自主阅读,亦可举办小型沙龙,是师生思维驰骋、心灵放飞的诗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