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早期广州干部群体培养教育研究

2022-11-22 04:29汪长亮
现代交际 2022年3期
关键词:培养教育工人广州

□汪长亮

(广州新华学院 广东 广州 523000)

中国的发展关键在党,党的成败关键在干部。对干部的培养教育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执政兴国的一条成功经验。中共自诞生之日起,就格外重视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并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目前,学界从某些角度或就某些具体问题展开本论题相关研究的较多,如:从整体的视角对党的干部培养教育的“历史学”研究;干部培养教育的历史回顾、意义及经验教训、体制机制创新;中共早期①领导人在广州的活动;中共早期对各进步群体的培养教育活动;等等。但专门针对本论题,尤其是以广州为中心展开系统性深入的研究至今阙如,相关的研究资料也非常零碎、杂乱,缺少梳理和剖析,这为本论题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中共早期在广州针对不同群体,结合客观条件和具体需要开展了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干部培养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当时党对干部的培养教育还处于初创和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制度体系,但它初步构建了干部培养教育制度,为后来我党的干部培养教育工作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和启示。

一、中共早期广州干部群体培养方式

1.通过创办各类刊物、发表文章等文字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

通过创办刊物进行文字宣传是一种非正规的干部教育方式,但在党早期,这是一种最直接、常见且行之有效的方式。为了培养政治人才、启蒙群众觉醒、宣传马克思主义,党十分重视刊物的发行和马列书籍的出版。笔者收集资料列举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广州创办的主要刊物如下表:

2.通过演讲、谈话等形式,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既重言传也重身教

中共广东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如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包括当时来穗的陈独秀等人都曾先后到理发工会、广东公立政法学校、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广东女界联合会、广东省教育会等地进行演讲,指导工作。另外,深入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民、工人之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也是中共广东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展开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如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阮啸仙就曾经常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1923年,阮啸仙第二次来到广东花县从事农民运动,他先后在花东等地宣传和发动群众,号召建立农村农民协会。每到一地,阮啸仙总是到贫苦农民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农民也很喜欢他。一位农民曾将家里仅有的一床蚊帐让给晚上睡在小学课桌上的阮啸仙,这位农民说:“啸仙同志是我们自己人,是为我们穷人办事的。怎能让他受蚊子咬呢?我宁愿坐到天亮,也要将蚊帐给他用。”[1]在阮啸仙的指导和帮助下,花县各地的农民协会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

3.举办各类学习研究会、培训班、训练班、宣讲所、报告会等进行教育宣传

1921年春,广东早期党组织建立后,随即在广州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广东省立宣传员养成所”“注音字母教导团”“注音字母训练班”。除了建立机构和团体,中共广东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还在广州创办广州机器工人补习学校(广东机器工人维持会的附属工人学校)、“俄语学校”(校址设在原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内)、工人训练班(校址在农讲所附近,由陈延年负责主持)、定期的学习报告会等,用这些方式来对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进行教育宣传。

4.创办培养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及妇女运动骨干的学校,为革命输送人才

工人运动方面,1926年6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了专门培养高级工人运动骨干人才的学校——劳动学院,这也是我国第一所由中共创办的工人大学。劳动学院在学员的招生、培训、结业等各个环节都更加规范,在提升培养教育质量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因而当时有“工人阶级的最高学府”的美誉。农民运动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举办农讲所,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区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的开展。妇女运动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1926年9月开办的广州妇女运动讲习所,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有百余人,学员毕业后返回原地区开展妇女工作。

5.通过创办军校、党校及团校的形式,培养大批党团干部及军事人才

1924年6月,黄埔军校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正式成立,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学校建立后,中共还从全国各地选派优秀党员和团员参与学习和培训,使他们成长为革命骨干。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高级军事将领,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共广东区委党校(中共粤区区委党校)于1926年9月1日成立,先后举办9期党员干部培训班。然而,办学后不久就因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变而夭折。尽管中共广东区委党校举办时间较短,但是开设了内容丰富、适应革命需要的课程,为我党培养和训练了一定数量的优秀党员干部,尤其为以后各级党组织办好党校教育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团校方面,1925年7月,青年运动先驱黄居仁在广州大学附近的一所工会里主持创办了团校,并亲自授课,为中共培养了一大批共青团干部。

除上述的五种方式外,党早期在广州还在工农运动、北伐战争等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骨干带头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如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等。

二、中共早期广州干部群体培养内容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干部、武装干部,是贯穿干部培养教育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2]165党早期在广州,在环境极其艰苦和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就特别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对干部群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这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修养和增强青年知识分子强烈的革命意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

一是通过发行刊物和译载马列书籍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如:1920年10月20日在穗创办的《广东群报》,这是中共创立时期的第一张大型地方党报。1921年的“元旦增刊”在最显著的位置刊登了列宁的照片,之后大量转载上海《共产党》月刊中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谭平山等早期共产党人的文章,也加强了对苏俄及各国共产党情况的报道,《广东群报》成为无产阶级重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1926年2月创刊于广州的《人民周刊》共出版50期,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销量达两万余份。其主要撰稿人有周恩来、张太雷、邓中夏、恽代英、陈独秀等。该刊曾译载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如摘译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列宁的《布尔扎维克应夺取政权》等。当时还有很多从北京、上海等地区迁至广州出版的宣传社会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报纸和杂志,如《新青年》杂志,戴季陶、沈玄庐创办的《星期评论》,恽代英等创办的《中国青年》,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陈望道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刊物《工人之路》,等等。这些报纸和杂志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广东的传播起了巨大作用,也在广大青年尤其是干部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强烈的共鸣。

二是通过演讲、谈话等形式,通俗地讲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说明中国只能采取俄国的社会主义的道理。如当时在穗的陈独秀经常被邀请去各处演讲,仅在1921年1月期间就前往广州各类学校参加7次大型演讲。他曾在广东省公立法政学校做了题为《社会主义批评》的演讲,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做了剖析,重点批判了无政府主义,指出“无政府主义在政治、经济两方面都是行不通的路”[3]。这些演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和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

三是通过各类学习研究会、培训班、训练班、宣讲所等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如1921年春在广州成立的“广东省立宣传员养成所”,被称为最早的具有党校雏形的教育机构,是早期党组织面向社会着手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和群众工作,培养理论、宣传干部的学校。正如广东早期党员梁复然所说,宣传员养成所“主要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论知识的人才,培养向广大工农群众进行革命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的宣传员”[4]。在陈独秀及广东早期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养成所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逐渐与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发生了联系,具有了马克思主义色彩。宣传员养成所还附设机械工人夜校,发动百余名工人前来学习,除了组织工人学习文化和政治外,还向他们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

2.专门技能方面教育及培训

我党在复杂的革命环境中诞生,因而,通过对干部群体的专门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其革命斗争水平,是摆在党面前的重要工作之一。党早期在广州通过多种方式对干部群体进行了专门技能培训,具体内容如工农运动教育、武装斗争教育、军事理论及技能训练等,为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促进了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关于工人运动方面开展的教育,主要通过工人刊物、工人学校、演讲谈话等形式,报道劳工运动状况,教授他们工人运动的相关方法和原则,从而开展与资本家的斗争。如1921年2月,陈公博曾参加广州理发工会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工人阶级应该联合起来,整个世界的工人阶级都应该联合起来。他还指出,理发工会成立之后要努力完成三项任务:一是要求工人阶级要有一定的知识,要兴办一些劳动学校,让工人及其子女都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这样才能联合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二是要扩大工会组织,团结广大群众,强调工会的存在不需要得到当局的许可。他说道:“须知道我们组织工会不是为着官厅才去办的,实是为着我们本身求安乐的目的才去办的。”[5]最后,工会要正确认识自身的性质与任务。他的讲话有利于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工人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再如上文提到的工运干部劳动学院。该校学员都是各行业的工会干部领袖、党员及团员,学员白天参加罢工斗争,晚上则在广州东园训育亭上课。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工会组织法》《中国职工运动史》《省港罢工》《中国政治状况》《世界革命史》《世界职工运动》《广东工会问题》等,教授工人罢工的相关理论以指导实践。此外,学院还开设了专门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操作技能的训练课。

关于农民运动教育开展的教育,主要通过言传身教、深入农村、创办农民补习班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形式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教授农民运动的相关方法和原则,以建立农会和武装,发动农民运动。如上文提到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该所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发动农村革命运动的干部精英,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中国农民问题》《帝国主义》《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苏俄状况》《帝国主义侵略简史》等二十多门。这些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员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的发展。

军事理论及技能训练方面,主要教授士兵应该具备的各项技能,以培养军事骨干。其中,以黄埔军校最为专业,水平最高。该校课程分为学科和术科。学科方面,入学时教授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和野外勤务令等基本军事常识,之后教授战术、兵器、交通、筑城四大教程。包括讲授军事原理及原则等内容的《战术学》《兵器学》《交通学》《地形学》《军制学》《筑城学》等课程。此外,还有教授如何制定战略战术、作战计划、动员计划的课程。术科方面,主要是学习德国陆军的战术原则,有制式教练、实弹射击、马术、劈刺及行军、宿营、战斗联络等,其中又以单人战斗教练为主。学科与术科均以讲授实战中的应用为主。除课堂讲授外,还经常安排学员进行野外实弹演练。其高水平、专业化的培训模式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的革命骨干和军事人才。

除上述内容外,还有以教授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为主题的教育培训活动。国共合作后,党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国民革命,因而这一时期党又着重加强了以反帝反军阀反封建为主题的国民革命教育。

三、中共早期广州干部群体培养经验

1.要始终高度重视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

“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6]好的干部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既需要革命实践的磨砺,更需要培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形势越变化、党和人民事业越发展,越要重视干部培养。”[2]171早期,党在诸多方面尚未成熟,但是在党诞生前后,就极为重视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深知培养革命干部是革命事业成功的保证。党成立后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就强调“因工人学校是组织产业工会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在一切产业部门均应成立这种学校,譬如,应成立‘运输工人预备学校’和‘纺织工人预备学校’等等”,“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成立工会的必要”[7]。1924年5月,党在文件中又指出“党内教育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8]71。由此可见,党成立后就极为重视工人及人才的培训工作,尤其强调要成立工人学校及工人组织。

在党中央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共广东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认真贯彻党的决议,通过创办各类文字刊物、培训班、研究会、干部训练班、工农学校、党校、军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我党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可以说,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工农武装力量的迅速壮大、工农青妇运动的蓬勃发展、国民大革命的轰轰烈烈、革命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都离不开骨干人才的指导,离不开党对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尽管党早期对干部的培养教育还处于初创和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制度体系,但是实践证明,人才是立党之本、发展之源,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和削弱,只能不断加强。如今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这样的人才观和干部培养教育意识。

2.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对干部培养教育的首位

马克思主义既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而,在干部培养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尤其是注重加强对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161

建党之前,初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多数是知识分子出身,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他们在复杂的革命环境中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习。建党之后,党组织有了一定的壮大和发展,但是我党早期的干部多数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出身,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小农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因而对他们开展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党早期在广州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组织创办各类刊物、发表文章、出版书籍、演讲、谈话、言传身教、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论战等,对干部开展培养教育工作。当时的很多场所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阵地,如各类培训班、夜校、劳动学院、工会学校、农民运动讲习所、团校、党校等。

我党培育了大批具有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的革命干部,如工人运动干部邓中夏、李立三、刘少奇、蒋先云等,农民运动干部彭湃、毛泽东、方志敏、阮啸仙等,妇女运动干部蔡畅、邓颖超等,军事人才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罗瑞卿等,党员数量也急剧增加。据统计,大革命期间仅广州一地就有30多个党支部2000名党员,成为当时国内党员人数最巨、组织机构最为健全、最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地方党组织。在这些党员干部的推动下,工人、农民、青年和妇女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全国的工农群众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以广州为中心轰轰烈烈地发展开来,开创了国民革命的新局面,也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这些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干部成为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中坚力量,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领导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

实践证明,要坚定不移地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干部培养教育的首要位置,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干部,使广大党员干部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先进性。

3.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干部培养教育工作

矛盾具有特殊性,对干部开展的培养教育不能千篇一律,不能不讲方式方法。要想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适应培养教育对象多层次、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开展灵活多样的培养教育工作。党早期在广州开展的培养教育活动就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针对不同阶层采取不同的培养教育方式。针对知识分子,主要通过创办文字刊物、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论战、组织研究会和训练班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启发革命意识;针对工人,主要通过工人刊物、补习夜校、培训班、劳动学院、深入基层等形式报道劳工运动状况,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建立工会,与资本家进行斗争,并积极培养工运人才;针对农民,主要通过言传身教、深入农村、创办农民补习班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形式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号召建立农会和武装,发动农民运动;针对青年和妇女则主要通过相关刊物、社会主义青年团、团校等形式,并努力在革命实践中培养青年人才和妇女人才。

第二,根据形势的变化,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有目的地开展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在党成立之前,谭平山等人通过在报刊书籍上撰写文章、深入工人群众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激发了广大进步青年的革命意识。中共一大后,党的中心工作是进行阶级斗争,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因此,当时的干部培养教育工作就强调要提高工人觉悟、宣传建立工会、进行阶级斗争。党的二大,开始重视农民问题,强调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阶级分析。中共二大宣言明确指出,“农民更可分为三种界限:一是富足的农民地主;二是独立耕种的小农;三是佃户和农业雇主”[8]76。“二七惨案”后,党的培养教育工作开始强调要重视工农武装建设,寻求国共合作,建立黄埔军校。1925年“五卅运动”后,国内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党员数量激增,但是很多党员干部对中国革命诸多问题认识不清,对党的纲领、相关政策也知之甚少,甚至党的高级干部也因忙于实际斗争,无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而,1926年2月,党中央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办党校,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根据决议精神,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党校(中国共产党粤区区委党校)于1926年9月1日成立,先后举办九期党员干部培训班,为我党培育了不少优秀党员干部,也为以后各级党组织办好党校教育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

第三,采用普遍教育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干部培养教育方式。党早期为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通过创办报刊、与反马克思主义进行论战、演讲、谈话等多种方式,广泛而通俗地向干部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斗争的道理、文化知识等。与此同时,也积极通过创办如劳动学院、农民运动讲习所、黄埔军校、党校等较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干部开展重点培养教育。这种普遍教育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干部培养教育方式是在当时主客观条件下对我党开展干部培养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方式产生的效果是显著的。如党校、军校、农讲所这样有组织的、专业的干部培养教育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阶级觉悟,也为我党培养了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的革命型骨干精英。

4.在干部的培养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我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对干部的培养教育不仅要言传,更需要以身作则,导之以行,通过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革命群众,培养教育工作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党早期在广州开展培养教育工作的条件是极为艰苦的,资源是极为缺乏的,一无政权,二无军队,却效果显著、硕果累累,这离不开早期共产党员表现出的高度积极性和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不惧牺牲的先锋模范作用,正是这种先锋模范作用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和示范效力。如陈延年在任广东区委书记期间,曾要求广东区委的主要领导人都要到工厂和农村去,要深入广大劳动群众之中,大力开展教育宣传,亲自指导工农革命运动。为了团结争取人力车工人,他以身作则,时常身着工人服装,前往广州的人力车工人聚集之地,结交工人朋友,与工人话家常,了解他们的疾苦,谈人生和革命斗争的道理,学习拉黄包车和讲广东话,与工人打成一片,丝毫没有留学生和高级领导人的架子。他用广东话跟工人们谈心,工人们感到十分亲切。陈延年体格健壮,拉起黄包车十分有力和熟练,他不为钱财地为工人们做了不少好事,因而在工人车夫中威望甚高,工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陈”。此外,陈延年还经常到兵工厂车间劳动,前往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在他的带领下,广东省的工会、农会纷纷成立,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还有省港大罢工中的邓中夏、北伐运动中的叶挺独立团、青年运动中的黄居仁等,无不注重在革命运动和发展组织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站在教育、宣传、斗争的前列。

由此可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它不会过时。在新时代的干部培养教育活动中,也要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干部具备以身作则的精神和行动。

5.开展干部培养教育活动需要具备宽松、自由、安全的外部环境

开放包容历来是广州的城市特质。20世纪初,广州虽不算是全国的中心区域,却具备了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广州是孙中山先生多年苦心经营的革命中心,政治氛围较为宽松,群众基础较好,这是广州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之处。特别是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中国政治格局重组,使广州成为国共合作的中心区域、大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共产党最重要的根据地,在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和政治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国民党的支持下,共产党员可以自由且安全地在广州活动,“广东尤其是广州成了政治上较为自由,可以合法地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9]。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指出:“在远东,广州是唯一勿需打扰当局就可以建立常设代表处的城市,它通过香港同三个国家联系也十分有利。”[10]凭借合法存在、自由出入等有利条件,广东的革命组织迅猛发展,工、农、学生、妇女运动如火如荼。可见,党早期在广州开展干部培养教育活动之所以成效显著并影响深远,离不开广州这座城市的独特性,即宽松、自由、安全的外部政治环境,这是当时中国其他城市不能比拟的。

四、结语

广州在党早期一度成为当时无产阶级最重要的根据地和革命中心地,成为全国工农运动的中心和北伐战争根据地。研究党早期在广州开展的干部教育活动,论证广州在当时中国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谱写广州革命运动史上辉煌的一页,对于提升广州这座国际化大城市的历史地位及魅力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我党对某些地区开展的干部培养教育活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注释】

①“中共早期”,一般指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27 年7 月大革命失败。本文主要研究广州地区,而广州早期党组织一般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共产党”—广州共产主义小组—中共广东支部。笔者以1921 年春陈独秀与谭平山等人建立的“广州共产主义小组”为本课题的研究起点,以1927 年7 月汪精卫公开叛变大革命失败为研究的终点。“干部”一词是舶来品,关于这个词的含义和范围学界有很多理解和定义,本文主要指:区别于一般人民群众的,社会各阶层或群体(主要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骨干分子,也指党内担任一定职务的特殊人士。

猜你喜欢
培养教育工人广州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教育微论坛
浅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
要多做些培养教育工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