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议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演唱重点与技巧处理

2022-11-22 04:08叶丹青
黄河之声 2022年10期
关键词:烽烟王昭君昭君

叶丹青

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出自我国著名曲作家王志信、词作家刘麟之手,是他们二人共同创作的优秀民族声乐作品。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于2002年创作面世,是一首专门为女高音打造的独唱曲目。在这首声乐作品创作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才华横溢、正义果敢的女性形象,为民族和平作出了牺牲和贡献。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以“A-B-A”三段结构组成,在整个创作中注重音乐抒情性的营造,通过故事的发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丰满的艺术形象。与此同时,王志信在乐曲的第二部分进行巧妙构思,扩展为两个并置内容,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歌曲创作中独特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原则。并且,通过民族调式的不断转变来突显音乐的抒情性色彩,从F宫—c宫—d羽调式进行了调整,充分体现了不同场景下人物的内心情感。因而,下文将结合笔者的专业实践,对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演唱重点和处理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一、声乐作品《昭君出塞》演唱中的重点要素分析

(一)递进饱满的演唱情感呈现

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由三部分自由变化的多段式音乐构成。该首声乐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叙事和抒情,所以每一个演唱段落的情感呈现是不同的。第一部分的前奏部分就用低音和弦营造出沙漠中的空旷感,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营造了悲壮的气氛。歌词第一句“别家园,出雄关”,用悲情婉转的语调体现了王昭君离开家园故土之后,可能此生不能归来的愁绪,表达了王昭君对别离故乡的不舍之情,以及伟大的爱国之情。随后,描述了王昭君一路弹着琵琶前往边陲,满腔复杂的情感在内心翻滚,充分表达了王昭君对故土的怀念和离别的惆怅。在“女儿情,连胡汉”这句唱词中,王昭君无法掩饰内心的悲伤,因为她知道自己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伟大的使命。所以,不断地重复“长城从此无烽烟”的坚定信念。可见,王昭君内心强烈希望胡汉两地没有战争,希望百姓得到安宁的生活。也表达了王昭君自己伟大的愿望,通过自己和亲一定要换取汉朝将来的稳定。

在乐曲的第二部分,音乐节奏产生了变化,加入了活泼的快板,因而在演唱情感上也欢愉起来。王昭君来到了边陲,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场和碧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游走,一片开阔富饶的美景。胡人欢歌热舞,阿妈捧着奶茶,热烈的欢迎她的到来。这也温暖了王昭君的心灵,缓解了她背井离乡的焦虑,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王昭君望着故乡的方向,心中千丝万缕的怀旧之情,仿佛看到了故土层层叠叠的麦浪,百姓安详的生活。因而,在演唱情感上也更加地抒情、优美。进一步展现了王昭君的内心感受,她为伟大的汉朝感到自豪。所以,音色宏伟高亢,情感充沛动人。尤其是变化音的融入,体现了昭君悲壮的情感。之后,连续四个“啊”字,表达了王昭君内心不同的情感。第一个“啊”字,细腻优美;第二个“啊”加入民族音乐旋律;第三个“啊”字弱中有情,持续推进情感;第四个“啊”字情绪爆发,达到演唱高潮。

到了乐曲的第三部分,歌曲演唱的情感得到了新的艺术升华,是对王昭君使命取得巨大成功的致敬。这部分的演唱情感是深沉而激昂的,对王昭君的伟大壮举进行了歌颂。唱词“谁知红颜为江山,为江山”,肯定了王昭君对江山社稷做出的贡献,使人心灵震撼。所以,这一乐段的演唱情感有着深刻的内涵,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赞美,它跨越了千年的历史,让人难以忘怀。

(二)丰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在《昭君出塞》这首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要准确捕捉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声乐作品的整体布局是“哭泣的慢板——欢快活泼的快板——沉思的中板——激情的广板”。所以,速度上的差异使每一段的演唱速度和力度的对比更加的突出鲜明,展现了王昭君丰富的内心世界。从最开始的慢板演唱开始,演唱速度较慢给人一种悲伤忧郁的情感,表现了王昭君不愿离家的心情。“别家园,出雄关”的演唱力度较轻,刻画了王昭君心情充满了犹豫,又有些无力。第一个唱词“别”,可以延长一点演唱力度,铺垫丰富的情感。而到了“昭君琵琶马上弹”时,“昭君”二字中间要停顿,“琵琶”唱的轻柔轻松,“马上弹”演唱的声音要低,速度要慢,唱腔要略带哭泣。当重复“马上弹”时,为了推进情感的流动,演唱的速度要转快。

在“女儿情,连胡汉”的演唱中,情绪逐渐高涨,语气要加的坚定,可见王昭君完成使命的决心。她想到通过自己的贡献,可以达到民族平和的愿景,心里充满了希望。所以,在演唱的时候要加大力度。“从此长城无烽烟”唱词重复了两遍,但演唱的强度、力度都是不同的。第一句表达了王昭君心里想看到的场景,希望百姓从此不再遭受战争之苦,所以采用一种更容易形成对比的语气演唱;第二句表达了王昭君内心充满了自信,相信自己的希望会成真,歌唱的力度要坚定。

此外,歌曲的第二部分达到每分钟144拍,也进行了转调。所以,演唱速度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热情、活泼和欢乐的演唱风格。歌曲第一句中动词与第二句中对应的词节奏感都非常的强,演唱的时候可以着重强调力度。接下来的乐段中,作曲家采用了慢速到中速演唱速度,给人物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最后一段是对王昭君出塞的致敬,音色响亮,气息有力。到“一支出塞曲”时强度相对较弱,第二次重复该词时,强度应该降低,并且语句流畅。最终,“慷慨越千年”的强度越来越强,在最强的高音“年”中结束。

(三)细腻的音色变化、呼吸处理

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演唱技巧与音色、呼吸的处理有很大的关系。演唱过程中适当调整演唱技巧,可以达到不同的演唱音色。开篇演唱“别家园,出雄关”时,音色柔美,呼吸深沉,要把观众的情感直接带入到歌曲的意境里面,能够体会到王昭君心里忧伤和信念夹着的复杂情感。在演唱时,要使用悲伤和低沉的音调。之后,王昭君在护卫队的保护下,来到了广袤的草原,感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所以演唱的音色要抒情委婉。最后部分进行了艺术升华,要以大气、磅礴的音色来赞美王昭君的壮举,体现王昭君博大的民族胸怀。

此外,呼吸在这首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处理也非常的关键。唱句“昭君琵琶马上弹”中,就将“昭”与“君”之间加入了休止符,将歌声的基调和情感进行了升华,表现出哭诉、悲苦的感觉。所以,在演唱中即使有停顿,但也要保持呼吸的连绵感,能够连贯地表达出内在的情绪。再如,唱词“无烽烟”中“无”之后有一个休止符,需要在这里调整呼吸,为下一个八拍的演唱做好准备。“胡笳迎远客,长袖舞翩跹”这句唱词的呼吸要深沉,演唱要抒情优美,表达了王昭君到达了草原之后,受到了草原人民的欢迎,气息要更加的饱满,体现了王昭君坚定不移的信念。最后,“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中的“年”是一个长音符,需要较长的气息保持,所以呼吸要饱满,然后渐强直到最后两个节拍。总而言之,演唱时要注意歌曲的流畅度和优美性,不要随心所欲地进行呼吸,破坏了整首歌曲的完整性。

二、声乐作品《昭君出塞》不同唱段的演唱处理分析

(一)第一部分的演唱诠释

在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创作中,音乐旋律融合了民乐《琵琶行》和蒙古族民歌的元素,因而在演唱中要注意这两种音乐要素的呈现。第一乐段主要讲的是王昭君离家。音乐的前奏部分加入传统琵琶音乐,把听众思绪带到两千年前。王昭君怀抱琵琶坐在车上,随着远嫁车队踏上了和亲的道路。演唱的时候要体会王昭君的心情,控制好呼吸和音色,心里充满惆怅。虽然王昭君远离故土很是伤感,但是胸怀大志,演唱的情绪要悲怆中带着坚韧。在“昭君琵琶马上弹”的唱句中,在第四拍加入了休止符,以表达王昭君的悲伤。在演唱处理上要加入戏曲中的哭腔技巧,体现王昭君别离的悲伤情感。“女儿情,连胡汉,从此长城无烽烟”的唱词,要加强气息的控制,延长音色,表达了王昭君求和的决心。

此外,在这一乐段的演唱处理中,一定要控制好演唱情感的变化,随着叙事性和抒情性逐渐地进行调整,展现优美的唱腔。每一个唱词要把控制气息的流动,使声音的穿透力更加的持久,形成共鸣腔体,打造动人角色。另外,在第二个“无烽烟”的“烟”字与第三个“无烽烟”的“无”字间,应进行特殊的演唱技巧处理,延长“无”字的演唱时值,将声音带入头腔,气息拉住字头,以横膈膜控制,与“烟”字进行完美的过渡,表明了王昭君复杂的心理状态和追求和平的精神。此外,还要把第三个“无烽烟”唱得饱满动人,情感具有层次感,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彰显王昭君实现和平的希望和决心,形成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第二部分的演唱诠释

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第二部分演唱,在调式和速度上均产生了新的变化,由抒情慢板转为快板。欢快的节奏,美好的如画,如歌的旋律,将思绪带到广阔而美丽的草原上,展现了匈奴人的善良和淳朴。这一段音乐旋律取材于蒙古族民歌,所以演唱的时候要注重民歌的韵律感。在演唱的过程中,唱词用唱念的方式诠释,同时也加入了民歌的润腔。比如,在唱句“牛羊接蓝天”的“接”字应加入下滑音,使演唱更具民族音乐特色。同时,“接”字应置于胸腔振动,表示王昭君被他乡的景色所触动。再如,唱词“黎民得平安”连续重复了两遍,逐步地加强演唱的语气,使唱腔跌宕起伏、节奏悠长、旋律优美。随后,四个“啊”字的演唱难度较高,每一个字都要处理的情感色彩不同。尤其是第二个“啊”要处理得更加婉转,并加入蒙古族民歌的演唱技巧,使声乐作品更具民族音乐审美特色,赞扬王昭君的贡献,实现胡汉走向和平。

(三)第三部分的演唱诠释

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第三部分唱段,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肯定了王昭君的丰功伟绩,真情地唱出“谁知红颜为江山”。不仅展现了王昭君的使命感,也体现了女性的爱国精神与民族精神。所以,在演唱过程中要音色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唱腔饱满。接下来,“为江山”这句话延续了上一句地唱词,但是转变成了陈述性的语调,使前后的情感有了新的表达。“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重复了两遍,要注意演唱气息的稳定,演唱力度也随之不断地加强,为高潮部分的来临做好铺垫。而到了最后一句的“慷慨越千年”,也就是第三次重复地唱词时,演唱强度应该增强,同第一部分唱词“从此长城无烽烟”的演唱相互呼应。另外,“千”字的开头咬字要清晰,气息要稳。最后,“越千年”的“年”以九拍长音的时值有力的收尾,再次歌颂了王昭君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让听众在意蕴悠长中回味和感动。

结 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是一首情感充沛、角色动人、演唱技巧较高的佳作。在演唱的二度艺术创作中,演唱者需要专业的演唱功底才能诠释出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演唱过程中,首先要对这首作品进行演唱重点分析,从演唱情感、演唱力度速度、呼吸音色等各个细节的处理上,逐段逐句地进行演唱诠释。不仅倾注于丰富的情感,而且还要加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突出民族声乐作品卓越的艺术魅力。总之,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对于演唱者的专业能力要求极高,需要在不断地演唱训练和舞台表演实践中,夯实演唱基础,才能呈现歌曲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烽烟王昭君昭君
昭君思乡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题友赠胡杨树叶片(新韵)
周志高
《烽烟图》选页
《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读
脑筋急转弯
马致远《汉宫秋》中王昭君的爱情与婚姻
写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长歌一曲昭君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