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六(3)班 林芷禾/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这首咏怀王昭君的诗,写出了王昭君虽生于长安,却殁于塞外,死后魂魄无法归乡的悲凉,也让我对王昭君的一生产生了兴趣。
王昭君,晋朝时为避司马昭的名讳,又称“明妃”,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落雁”。据传,昭君在告别故土、和亲匈奴的路上,心绪难平,拨动琴弦奏起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凄婉的琴声,忘记摆动翅膀,跌落下来。昭君也因此得到了“落雁”的美誉。王昭君和亲匈奴,还有一个故事。据记载,汉元帝继位后,应匈奴单于呼韩邪的请求,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出嫁。美丽的王昭君毅然表示愿意,单于呼韩邪得到了年轻貌美的妻子,欣喜若狂。去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看到她气质高雅、娇美脱俗,悔之不及。汉元帝回宫后,叫人拿来王昭君的画像,发现画中之人平平无奇,与本人根本不能相比。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于自媒同”,原来当时的画工毛延寿生性贪婪,只把送礼、送钱的人画得很美。王昭君家境贫穷,无力送礼、送钱,所以毛延寿就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得知此事,汉元帝在盛怒之下杀了毛延寿。
虽然民间传说如此,可我还是认为王安石《明妃曲》中的“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更有道理。王昭君是个大美女,就算是最好的画家,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未必能画出王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更不用说毛延寿这个普通画家了。我也十分钦佩王安石,有自己的个性,勇于打破常规,反驳人们以为的“真事”。如果我到了宋朝,一定会支持王安石的论断。
当然,我更佩服王昭君的勇气。她孤身一人,奔赴塞外,人生地不熟,却能慢慢融入到匈奴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中去。在和亲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她劝单于呼韩邪不要打仗,在匈奴传播中原文化,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王昭君这种牺牲自己,换取国家安宁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可惜,她最终身老塞外。
“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土风”,王昭君,一代美人流芳千古,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