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语文碎片化阅读的引导

2022-11-22 01:50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杨福兰
学苑教育 2022年28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小学生语文

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杨福兰

碎片化阅读是指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而少量的文本阅读,既可以是数字阅读(通过数字媒体看视频、直播,看新闻报道,看微博、公众号、今日头条推送,看网站网页小短文等),也可以是纸质阅读(碎片化时间里读报、看杂志等纸质材料阅读)。随着信息终端的普及、新媒体的出现,数字阅读已呈燎原之势,逐步替代纸质阅读,成为碎片化阅读的主要形式。新媒体视域下,小学生数字阅读形式的碎片化阅读也急剧增加,且难以拒绝。我们只能勇敢面对并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使碎片化阅读为语文系统化知识教学服务。本文在分析新媒体视域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及其对小学语文教学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引导小学生有益碎片化阅读的路径,以及如何内化语文知识,引导知识集成,构建知识体系。

一、新媒体视域下碎片化阅读的利弊

“云大物智移”新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也促进了我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我们可以随时上网冲浪,随时编辑几段文字、录制几分钟影像上传(人人都是编辑,是写手,人人都可以上网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地位,大V、网红层出不穷。数字化网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媒体现象是网络时代的发展必然。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阅读,有利有弊。

1.优点。

信息量巨大,大幅度提高了阅读广度。随着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刊物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并进入网络,大量网络文学作品横空出世,汇聚形成了浩渺的知识海洋,各类知识应有尽有,大幅度提高了阅读广度,有利于学生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开拓知识面。

阅读机会增多,大幅度提高了阅读频度。3G、4G网络,以及即将普及的5G网络技术,不断构建、升级高速信息通道,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电脑等信息终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在轻松便捷的阅读中快速获取知识、信息。

良好的阅读体验,大幅度提高阅读普及度。碎片化阅读,不再停留在人与书本文字的无声交流上,而是可以参与讨论、评论,各抒己见,改善了阅读体验,提高了阅读兴趣。丰富的阅读内容,便捷的阅读途径,加快了阅读的普遍化,让阅读成为一种常态。

强大的搜索能力,大幅度降低阅读成本。利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电脑等信息终端,通过搜索引擎瞬间获取网络上所需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迅速快捷,与传统的阅读相比,大幅度减少了查阅资料耗费的时间成本,或购置书籍耗费的经济成本。

2.弊端。

阅读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在人人都可以上传文字、发表观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的新媒体时代,我们阅读到的一句心灵鸡汤、一段文字,可能来自一位80岁鹤发童颜老者的人生感悟,也可能来自一个故作深沉少年的信手涂鸦,但是读的人都可能将其视为圭臬。正确的、优秀的内容很多,错误的、偏颇的内容也很多,泥沙俱下,鱼虾难分。面对良莠不齐的资讯,如果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去辨析,去深层思考,碎片化阅读容易被动接收无益的甚至是错误的内容。

阅读内容对错难辨,干扰正常学习。因为小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分辨能力差,特别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错误内容所误导。如网络上许多文章,或水平低下,或语法不通,或错别字连篇,或胡编乱造词汇,往往会误导读者特别是小学生,不仅学而无益,反而使其迷茫而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老师、教科书的正确性。

浅阅读现象普遍,不求甚解。由于知识获取太容易了,打开手机,输入几个关键词,大量的资料即纷涌而至,容易让阅读者形成学习惰性,遇到问题不求甚解,不作思考,不去记忆,不作知识间的联系。有些小学生甚至做作业不动脑筋,而是直接网上搜索答案。

知识杂乱堆积,难成体系。由于信息来源复杂,如果长期获取碎片化知识,大脑习惯接收碎片形式的信息,不做整理分析,只是进行着信息的简单堆积,就难以形成知识体系。

二、碎片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碎片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小学生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被碎片化阅读所占用,线下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时间大幅减少;(2)碎片化阅读吸收的内容与课堂系统学习的语文知识之间存在偏差甚至对立,小学生难辨是非,系统化知识的学习过程容易遭受干扰,甚至严重影响了课堂系统学习的成效;(3)碎片化阅读容易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频次,拓展了小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知识储备,可以为系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4)碎片化阅读获取知识的便利性,可以突破学习空间限制,且避免了翻找资料的时间浪费,降低了经济成本;(5)大量的网上资源,可以经挖掘、开发作为丰富的课内外语文学习资料,成为课本知识的有益补充。

新媒体视域下,碎片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要实现小学生有益的碎片化阅读,提高碎片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正面影响,降低甚至避免负面影响,重在主动引导,贵在正确阅读的习惯养成。

三、引导小学生有益碎片化阅读的路径

1.挖掘网络语文教学资源,形成网络语文教学资源库

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碎片化阅读,教师首先应该对网络上的资源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特别是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从中寻找、挖掘一些对语文教学有用的优秀资源,形成网络语文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资源,不断充实资源库。对资源库的内容,根据其利用价值分门别类。例如,可分为修辞手法资源、描写手法资源、表现手法资源、特殊句式资源、精彩片段资源,等等。

2.推送优秀网络资源,主动引导碎片化阅读。

根据教学进度学习单元语文要素,适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PPT上提供链接)、班级群向学生推送各类网络资源(网页链接),避免学生在网上盲目冲浪式的被动碎片化阅读,主动引导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去进行有益的碎片化阅读。在提供链接之后,还要安排课堂时间进行学生学习成果汇报、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逐步培养深度阅读的意识,养成在碎片化阅读时遇到有益内容时能够精读并思考的习惯。

3.任务导向,引导选择性阅读。

根据教学进度学习单元语文要素,给学生布置课外网上阅读任务,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搜索、筛选适宜的阅读内容。比如,讲授修辞手法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上搜索“修辞手法”这一关键词,然后阅读搜索到的内容,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比如,讲授句式、特殊句式时,可以让学生搜索“现代文句式”并阅读,在阅读中比较各种句型、句类、句式,比较常见句式、特殊句式,并形成笔记。

4.课外阅读笔记,由“走马观花”导向“专心致志”。

无论是教师推送的网络资源,还是学生根据任务自主搜索获得的网络资源,均要避免学生“走马观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夜半月高细静思,安知长安有几花”,因此,我们必须有效引导学生由“走马观花”转向“专心致志”,心要全部放在目标上,一朵朵“花”、一种种“花”要细细观察,慢慢品味,寻找其共性之处和差别之处,找出其精彩之处,理解其为何精彩。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专心致志”呢?要给学生任务(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自觉的学生自己给自己压力,不自觉的学生就需要外援(老师)施加的压力。教师可以将读书笔记作业与碎片化阅读引导有机整合,要求学生将课外网络资源的碎片化阅读成果记录下来,记录在读书笔记内。教师定期检查读书笔记,不断传递外援压力,驱动学生“专心致志”,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深度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5.典型案例分析,由“专心致志”导向“研精覃思”。

深度阅读是“具有指向探索客观事物规律、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学养和完善人格的阅读方式,是阅读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的本质使然”。在落实课外碎片化阅读的深度阅读时,教师应传授学生鉴别优秀学习资源(文本)和深度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文,学习文本中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的精彩应用,品味并记忆好词、好句,以及精彩语段,由“专心致志”导向“研精覃思”。教师在检查读书笔记时,要从中选取一些好的碎片化阅读成果作为典型案例,或自制几个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在获得表层信息之后做进一步的深度探究,挖掘、整理语文知识,不断培养学生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四、精彩内容仿写,实践中内化语文知识

1.精心选择范例,模仿掌握技巧。

仿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内容,是巩固、应用学习成果,学以致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仿写的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课文。课本中的课文是围绕各学段的教学要求,照顾学段所要掌握的全部知识点,照顾不同层次学生而精选的,但课本毕竟篇幅有限,容量小,内涵充足,外延明显不足。浩瀚的网络资源,恰好可以作为课本的有益补充,但必须根据课文的知识点和单元语文要素,精心筛选、甄别,用作学生仿写范例。从数字化网络中撷取几朵美丽的“浪花”,深度研究后,模仿“制作”几次,也就掌握了“浪花”制作技能。通过精彩内容仿写,尝试使用深度碎片化阅读的成果(语文知识),内化知识。仿写,可以仿词汇使用(造句)、仿修辞手法、仿表现形式、仿精彩片段描写、仿写作的谋篇布局,等等,由点仿到全仿,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不断巩固各学习阶段的知识点和语文要素,最终全面掌握语用技巧。

2.引导自选优秀网络资源自主仿写,培养个性化的语用能力。

由老师指定网络资源作为范例进行仿写,“依样画瓢”终难成才。在各学习阶段,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写日记或周记,引导学生各自从各种数字媒体上读到的自认为精彩的一句话仿写开始,根据各学习阶段的不同要求,仿写一段话,仿写一篇短文,仿写一篇长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拥有自己思想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审美观,各自依据自选的仿写对象进行仿写,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语用能力,从而避免完全由老师指定仿写对象而可能造成的个性抑制。当然,小学生的网络资源优劣的甄别能力是有限的,老师对学生的仿写成果要适时进行点评,通过点评帮助学生提高甄别能力。

五、创作培养实践能力,网络展示激发动力

1.引导知识集成,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学习是成体系的学习,但其仅仅提供了完整的基本知识架构,缺乏个性,犹如生物实验室中的人体骨架模型,因缺乏血肉而千篇一律。世界因为个体间的差异性而精彩纷呈,形成个性化的适合于自己的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至关重要。碎片化阅读是构建个性化语文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仿写目标达成后,应及时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在写作实践中,将课堂学习和课外碎片化阅读所获取的语文知识有机融合,逐步把零碎的知识整合归纳,有效拼接,内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并熟练、灵活应用于创新性的语用实践。

2.网络展示优秀成果,全面激发创作动力。

利用班级QQ群、微信平台、学校公众号、学校网站,推送学生自主创作的富有个性的优秀成果,在公众的点评、点赞中,学生能够获得自主创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利用课外碎片化学习网络优秀资源,吸收新的语用技巧,不断提高创新、创作能力的动力。网络推送、展示的优秀成果,同时也是优质的网络资源,也可以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范例,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视域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引导小学生有益碎片化阅读的路径,以及在有益碎片化阅读的基础上,以优秀网络资源为范例开展仿写、自主创作等语用实践活动的必要性。相信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课堂学习为主体,以课外纸质阅读和数字化碎片化阅读为有益补充,大部分学生能够逐步构建富有个性的语文知识体系,并用于指导创新性的语用实践。总之,网络不是洪水猛兽,课外阅读的方式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小学生完全远离数字化的碎片化阅读、拒绝网络是不现实的,也背离了社会发展趋势,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对社会发展的适应。当然,我们要告诫学生不能沉迷网络,注意长时间使用网络终端对身体健康潜在的不良影响,注意将纸质的古典文化资料阅读与数字化碎片化阅读的有机结合,养成深度阅读、做阅读笔记、及时归纳总结并进行语用实践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小学生语文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日语的现状及分析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是小学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