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红 朱 珊
(1.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 长沙学院 马栏山新媒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方法工作的规划布局,推动创新教育进入教育教学工作主渠道,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2022年1月22~23日通过腾讯会议形式召开2021年年会。教指委全体委员、特邀委员,特邀专家、特邀发言人、全国创新创业学院联盟成员代表、首批学科建设与研究项目负责人,部分院校教师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课程教材与实验室处李静处长肯定了教指委取得的成绩,希望教指委紧紧抓住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提质创新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推进创新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主渠道。一是密切结合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开展工作;二是实施精品战略,开展教材建设,积极参与教育部新启动的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三是重视实验课和实验教材的创新,包括内容、理念与形态的创新;四是积极参加慕课西部行计划2.0的实施,主动进入中西部高校传播创新方法,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振兴,扩大创新方法影响力;五是创新方法课程、教材要与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更好地结合;六是积极申报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展示优秀成果。
教指委4个工作小组负责人向大会汇报了2021年工作总结与2022年工作设想。副主任委员、大连理工大学冯林教授报告了牵头的课程与教材组2021年工作情况:在调研全国高校创新方法教材、课程情况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创新方法通识教材7本,已出版4本,专创融合教材3本;成功获批2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通识课程60门、专业课程11门,专创融合课程22门、创新方法实践课程14门。2022年将加强创新方法类课程开发,建立“四新”“三创融合”创新方法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创新方法系列教材建设,出版高水平、一体化新形态教材。
副主任委员、长沙学院屈林岩教授报告了牵头的学科建设与研究工作组2021年工作情况:探讨了创新方法学科建设方向、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和建设思路等重大重点问题,完成了《创新工程知识体系与系列课程建设方案》,准备出版;草拟了创新教育行动宣言;开展了第一批创新方法学科建设与研究专项规划15个项目的中期检查;开展了创新方法人才培养的初步探索;探讨了创新方法应用案例研究与国际发展研究。2022年将加强创新方法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发布创新教育行动宣言;加强理论研究,重点开展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教育等专项研究;完成创新方法学科建设与研究专项规划项目的结题;探索创新方法本科第二专业、微专业以及研究生专业建设;加强创新方法应用案例以及国际发展研究;进一步办好会刊《教学研究》。
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胡仁杰教授报告了牵头的创新方法竞赛工作组2021年工作情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了一系列创新方法、专创融合相关的竞赛,如各省与全国创新方法竞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第一届校企创新方法、全国电子信息类的专业课程的设计竞赛等;试点探索在专业教学、专业实验中融入一些思政以及创新方法元素;举办了科技论坛、创新创业文化节等。2022年将进一步优化竞赛工作,开展创新方法实验,并在专业实验中融入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
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高国华教授报告了牵头的师资培训与普及工作组2021年工作情况: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在海南、山西、北京、南京、陕西等高校中开展了多轮次的师资培训工作,影响较大的工作是在北京开设了有50多所高校1 100多名教师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在海南三亚学院开设了一个12学时的创新课程,以及组织了创新方法教学示范论坛。2022年将从师资培训平台、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者的培训等宏观层面,以及如何满足各学校的特色师资培训需求、如何满足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培训需求、如何满足学科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培训需求等微观层面开展工作。
6位特邀专家应邀做了大会主题报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劲教授在《全球科技创新的特征与趋势》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中国的创新全球排名显著上升。全球前10位创新经济体一直较为稳定,美国保持在全球前三位,韩国快速攀升,从全球第11位跃迁至第5位,中国2019年首次跻身全球前15位,超越日本,2021年首次超越以色列。“十四五”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全面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创新驱动的需求更加迫切,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双碳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使要素驱动力减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发展新格局的必然选择,是在经济全球化发生深刻变革形势下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迫切需求。陈劲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的五大趋势:一是加速创新,二是颠覆式创新不断涌现,三是基于科学的创新,四是整合式创新,五是走向有意义的创新。目前,我国创新发展总体现实差距的突出表现,一是原始创新不足;二是卡脖子技术的存在,经济安全受到挑战;三是科技成果转化不利,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鸿沟”依然较大。他引用美国学者托尼·瓦格纳在《创新者的培育》一书中的一段话寄语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想要在今天的世界上保持国际竞争力,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些企业家和创业者。我们需要激发我们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和进取能力。”
长沙学院屈林岩教授应邀以《创新方法在高校推进“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综合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分享了该校将创新方法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主渠道、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屈林岩介绍,我们创新并完善了思想引领、工作协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示范、文化浸润、持续改进六大机制,重点建设“三全育人”十大工程,打造出一系列特色和亮点工程,学校入选湖南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形成了可持续推广的经验。以该校成功创排大型原创红色话剧《日出湘江》为例,学校先是出台了《长沙学院关于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作为思想引领,紧接着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团委、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等进行主体协同和工作协同,依托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设置了一门融德智体美劳五育为一体的特色校本课程《原创红色话剧创排》,创排了一台由青年教师原创、青年师生同台演出,以百年前毛泽东、蔡和森等新民学会青年骨干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开创革命事业为创作对象的原创红色话剧,旨在以高雅艺术形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湖湘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培育时代新人。话剧在该校上演后受到观众如潮好评,创排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立德树人的教师和积极上进、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学生,又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并通过一代又一代青年教师和一届又一届青年学生的接力传承,形成了红色文化育人的制度和长效机制。
TRIZ大师孙永伟的《创新工程学方法论在企业的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张龙的《一流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北京亿维讯同创科技有限公司CEO林岳的《2022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与“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朱泉国教授的《创新工程学教学实践》等报告也深受与会代表的欢迎与好评。
教指委创新方法学科建设与研究专项规划首批立项项目中14位主持人分别汇报了研究的进展情况。屈林岩副主任委员主持专题研讨了《创新教育行动宣言》。李茂国主任委员主持专题研讨了教指委2022年工作计划。会议达成以下共识。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重点加强创新方法学科知识体系研究、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评价等专项研究,以及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二是加强课程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创新工程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宣传与培训,重点加强示范性《大学创新》通识课程群建设、示范性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示范性创新实践课程(项目)建设、示范性《创新工程学》专业课程建设;三是加强专业点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在本科层次的第二专业、微专业建设以及研究生专业、专业方向建设,尤其是专业硕士的培养,重点加强示范性《创新工程学》本研专业点建设;四是加强示范性创新工程实验室建设,推进创新方法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具体落实到思创、专创、研创、产创、科创融合中去;五是加强师资培训与虚拟教研室建设,教指委制定师资培训的整体思路、标准与方案,对不同教师、不同院校开展分类分层培训,且利用教育部布局的教师发展中心与“互联网+”的时空便捷优势,探索虚拟教研室建设;六是加强创新工程学知识体系建设,在创新工程学知识体系框架下,建立高校人才培养全周期的创新方法本-硕-博贯通式课程体系;七是加强《创新工程学》系列教材编写,积极参与教育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出版高水平、一体化的新形态精品教材;八是加强创新案例评选与案例库建设;九是加强与创新创业学院联盟和企业的合作,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行动,以及承担教育部委托的有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