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正在征求意见,北京将支持引导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和服务。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全面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
修订草案将近年来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新现象纳入规范范围。针对近些年兴起的“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服务,征求意见稿明确,剧本娱乐经营者应根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对剧本娱乐活动内容和场景进行未成年人适龄等审查,并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另外,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经营服务。
针对校园周边环境,修订草案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周边100米内不得设置烟(含电子烟)销售网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门前摆摊设点,散发商业广告。
修订草案还规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含劳务派遣和服务外包人员)时,应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有前述行为违法犯罪记录的,不得录用。
记者日前从山东省援疆前方工作指挥部获悉,为助力对口援疆受援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山东不断加大援疆资金投入。2020年以来,山东共投入教育援疆资金8.8亿元,实施40个项目,选派援疆教师925名、师范类大学生1538名到新疆喀什地区支教,实现了全链条“组团式”帮扶受援地教育工作的目标。
据了解,山东和新疆喀什两地228所学校开展了师生之间帮扶、交流、互访的“百校牵手”工程,山东省普通高校近3年开展定向喀什专项招收师范、医疗、农林牧等学科学生的“千生定向”工程,山东每年开展培训喀什教师的“万师培训”工程。山东设立山东援疆奖学金、喀什籍疆外就读困难学生资助金,两年多来共投入援疆资金5100余万元,奖励、资助师生两万余人。投入资金3910万元建设“智慧课堂”,赋能教学教研,目前智慧教育应用已经覆盖喀什地区300余所学校、20余万名师生。
为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
据悉,“十四五”时期,鄂尔多斯市将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旗区为单位,优化普惠性资源规划布局,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园,落实新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更多普惠性服务,不断扩大普惠性资源。同时,将分批开展“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到2025年,56%的旗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优质安全的学前教育供给与服务体系。
此外,鄂尔多斯市还将深入开展幼小衔接实验区和市级以上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双向协同、有效衔接,坚决扭转“小学化”倾向。到2025年,50%的旗区要建成幼小衔接实验区,50%的幼儿园建成市级以上示范园。
为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鄂尔多斯市将建立幼儿园质量监测体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安吉游戏”推广计划和幼儿图画书普及计划,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游戏化课程体系。
日前,河北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联合制定出台《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提出各地要建立财政基本保障、家庭适当分担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河北明确,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对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原则上按不高于当地绩效工资指导线0.1倍的标准,统筹考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在职教职工人数和参加课后服务教师人数,核定学校课后服务补助,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河北提出,学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的自愿选择的课后服务,可收取服务性收费。服务性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学校课后服务不能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供学校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对经教育部门批准引入学校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课后服务,可收取代收费。
河北强调,各地要强化经费监督管理。服务性收费与代收费应当按月据实收取,不得跨月预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免收服务性收费。
为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近日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主要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创新实践5个维度对全区义务教育初中段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为学生毕业升学提供重要参考。
《办法》提出,学期评价结果按过程写实评价积分与期末评价积分各占50%,满分100分,得出学生的学期评价积分。过程写实评价由平台自动生成。学期民主评价每学期开展一次,由学校组织班主任、相关学科教师、学生代表,按照自治区制定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自定义细化指标,应用信息管理平台的互评功能进行量化打分。评价内容的5个方面每个方面满分为100分,按班主任60%权重、学科教师30%权重、学生代表10%权重的比例得出学生每个方面的学期民主评价积分。再按评价内容5个方面各20%的权重得出学期民主评价积分。学生毕业前,将学生初中6个学期5个方面的评价结果分别进行汇总求平均分,生成该学生毕业评价成绩(满分100分),并转换为A、B、C、D、E各等级,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毕业档案。等级转化办法按照教育厅统一制定标准执行。
近日,黑龙江省鹤岗市成为黑龙江省首批家庭教育试点城市。该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工作部署,着力抓好学校教育同时,补上家庭教育短板,带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线上专题讲座,线下互动交流”是鹤岗市推进家庭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市教育局提供技术支持,依托“互联网+区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联合省内各地市开展专题讲座32场,促进各地市家校社协同共育交流合作。
向下延伸到幼儿园,向上推进到高中教育,鹤岗市把家庭教育统筹到教育领域各阶段。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社区服务站”,服务于社区内0—18岁孩子及家长。目前,鹤岗市教育局正在着手建设10所市级家庭教育示范学校。
织好家庭教育这张网,组建讲师团队是关键。鹤岗市教育局决定从今年起,按照一线教师3%的比例承担家庭教育讲师工作,经过培训线上讲课,并与职称晋升直接挂钩。此外,该市还组建了名师工作室,通过线上传播,引导家长改变培养孩子的理念,有效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助力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共育时代新人的局面。
近日,青海省教育厅出台《青海省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指南(试行)》。
根据教育部有关司局、单位培训内容,结合青海省基层一线实际,《指南》列举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课、双师课堂等8种主要应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根据校情、教情和学情实际,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需求、特定的场景,选择适宜的应用方式,灵活组合,创造性地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开展线上教学。
《指南》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将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情况纳入对所属教研、电教(信息化)部门、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考核范围,及时研究解决线上教学工作存在的重大问题。校长是学校线上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线上教学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线上教学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具体落实。
近日,山东济南未来卓越教师成长共同体成立暨新一期济南名师优秀教育管理者建设工程启动仪式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举行。
济南未来卓越教师成长共同体,主要面向全市中小学35岁以下青年教师遴选成员,培养周期2年,首期入选成员119人。培养期间,将突出铸魂课程、强基课程、赋能课程、践行课程“四大成长课程”,组建由教育专家、实践导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导师团队,为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赋能助力。
济南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纮强调,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成立济南未来卓越教师成长共同体并启动第四期济南名师建设工程和第三期济南优秀教育管理者建设工程,是统筹推动济南市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济南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建设工程”的成员人选要有真情怀、实本领和大作为,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课程改革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全面育人能力。
据悉,济南市教育局将通过建构课程体系、搭建成长平台、严密考核流程、建立使用机制,建立起“选”“育”“管”“用”的骨干教师培优发展全链条和长效机制,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日前,上海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中高职贯通院校进一步紧密协同,逐步形成以专业为纽带,高职强牵引,中职强基础,中高职院校协同联动的紧密型联合体培养模式,中高职贯通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质量进一步提升,推动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标准落地、培养过程规范以及各教学要素有机衔接。
上海要求,各职业院校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主动优化贯通院校之间、贯通专业之间的布局。
上海明确,建立紧密型联合体模式。各高职院校牵头成立1个联合体,原则上选择不超过5所中职学校加入,应优先考虑已经与本校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中职学校。各中职学校原则上参加由高职院校牵头的联合体不超过4个。新建的新型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成熟且有毕业生后,可牵头成立1个联合体。
上海强调,各联合体应制订贯通专业评价机制、调整机制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联合体内贯通专业质量评价体系并实施自主质量评价。
陕西省人社厅近日印发通知,开展稳就业促就业“9+1”专项行动,明确将通过开展政策宣传落实、就业援助“暖心活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等9项专项行动和1项挖掘高质量就业岗位专项计划,全力开展稳就业促就业工作。
根据通知,陕西将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专项行动,健全援助工作台账,动态掌握援助对象基本情况。8月至10月,分类精准为有就业意愿的困难人员提供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服务。
陕西将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将建立服务台账、岗位台账,实行动态更新,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每人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同时,摸清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5类困难毕业生底数,优先推荐岗位,优先落实政策,优先组织培训见习。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将依托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及机构,组织50场以上招聘会,提供不少于1万个岗位。分类组织开展服务外包企业“小”“特”“专”“精”系列专场人才招聘活动。组织开展产业园区“百企万岗促就业”专场招聘活动。
实施挖掘高质量就业岗位专项计划,组织2022年下半年全省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鼓励引导国有企业扩大岗位供给,实施村医专项计划、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特岗全科医生招聘,加大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省属企业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力度,发挥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吸纳就业作用,引导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到基层工作。
此外,“9+1”专项行动还包括政策宣传落实、民营企业稳岗拓岗、就业技能提升、鼓励支持创业和灵活就业、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等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