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俊力,张 伟,周乐安,聂小保,孙士权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为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也是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学习评价与考核理应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势必需要构建与课程教学相符的全过程评价体系以达成教学目的[1]。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和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课程考核方式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课程考核方式应与课堂教学同步开展改革与创新,形成同频共振的改革效应,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各个目标,为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2],相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与实践,对改进课程考核功能、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探索相对滞后。笔者将根据近年来该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针对该课程特点以及考核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优化与实践。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包含理论知识点多且应用实践性强,是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2-3]。该课程系统介绍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知识、设计原理与方法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等,教学内容多并且授课学时有限,相关专业规范、设计手册和标准图集数十册且更新频繁。课程目标为培养具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通过对相关文献[1,4-5]以及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该课程考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考核功能发挥不足。课程考核具有评价、诊断、预测、激励4个基本功能,可从不同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式的积极转变,但实际课程考核过于注重评价功能而忽略和淡化了其他功能。(2)考核内容相对片面。考核内容仍倾向于教材化和知识化,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记忆与理解的情况,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3)考核主体参与度有限。考核功能的实现取决于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考核主体的参与程度,然而课程考核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处理均由教师单独完成,学生主动参与各个考核环节的程度很低。(4)考核方式简单趋同。考核方式是课程考核理念和功能的直观体现,当前考核方式的选择未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分值权重设置不尽合理,考核手段不够灵活多样,尤其是过程性考核仍然采用客观题为主的笔试方式,使之沦为安排在平时的终结性考核,或笼统采用到课率和作业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
综合考虑《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特点以及现阶段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将考核功能弱化转向全程全面化、考核内容片面僵化转向知识与综合素质并重、考核主体有限参与转向师生互为主体参与的改革思路在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整与完善中进行落实。
过程性考核对提升课程考核效果起到关键的反馈和激励作用,由于受传统考核模式的影响,过程性考核方式在具体实施时仍然存在偏差和误区[3-4],因此对其进行了相应构建与调整:(1)建立明确的考核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由于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过程性考核目标的建立必须紧密对接课程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同时充分利用过程性考核的灵活多样和实时性好的特点,促进相对静态封闭的课堂教学转向动态开放状态,将细化和合理化的过程性考核标准及时公开并向教师和学生征求意见,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表现和进步情况,保证课程考核的反馈信息能够及时指导和激励师生改进教与学。(2)形成师生互动的考核主体。将以教师为考核主体、学生为考核对象的模式转向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性考核方式,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进行落实,具体表现为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形式或组合。(3)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内容和开展方式。过程性考核内容和开展方式应当灵活化和多元化,过程性考核方式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根据不同考核内容采取合适的考核手段,实现过程考核方式从单一向多元共融的转变。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终结性考核多沿用易操作且成绩公信力强的闭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评价,但存在内容僵化、方法单一、题型刻板等问题,因而进行了针对性地改进与完善:(1)完善教学大纲。对教学大纲中“考核内容及方式”的修订着重涵盖课程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以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2)优化考试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建立试题库,考题涵盖毕业要求中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三方面的指标点和内容,精准选取贴合现实情况的命题素材,科学设置主观与客观的题型比例,合理设置各章节考试内容的分值分布。(3)更新命题形式。保留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经典命题以评价学生识记能力,引入方案选择、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类新题型实现对学生思维、实践和创新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评价。(4)促进考核主体的互动和整合。教师授课初期公开考核方式,保证学生及时了解考核过程和教学情况,考前公布考试内容和题型,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师生意见进行考试内容和命题形式的调整和优化。(5)融入行业用人需求的考核标准。高校最基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课程考核改革应重视行业的用人需求,通过实地调研、校企合作的方式设计和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并将其细化落实,实现课程考核标准与行业用人评价标准的融通。
选择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级本科生作为参照对象、2018和2019级学生作为实践对象进行了全过程考核方式的实施。课程考核设置情况如表1:过程性考核方式由单一课程作业转化为涉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多项考核,权重由20%升至50%,2019级过程性考核项目“调研报告”替换“期中测试”并调整分值权重,评价由重知识转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终结性考核的分值权重由80%降至50%,参考学生建议和行业用人需求情况,依据最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对考试内容、命题形式、考核标准进行了调整和优化。2017-2019级本科生的课程考核成绩情况如图1,由图可知考核方式的优化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考核及格率由87%提高至100%,优良等级占比由19%提高至29%。
表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课程考核设置情况
图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考核成绩情况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需要师生的合作与努力,对课程考核中的师生表现实时反馈并及时调整和改进考核方式,才能实现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方位评价。将课程传统考核模式转化为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全过程考核方式,并在两轮实践过程中进行考核方式的构成优化和权重调整,增强了课程考核的针对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实现了对学生评分的客观公正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