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中“框架性认知”的构建

2022-11-21 02:52蒋北汉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框架专业语言

蒋北汉

(淮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关键字:框架性认知;视觉传达设计;信息时代

一、新信息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的“框架性认知”

人兴趣、特长等,将“框架性认知”转化为个人的思维观念,解决专业课上遇到的问题,真正建立起一套属于个人的“框架性认知”。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历了从“实用美术”“装潢美术”“平面设计”至“视觉传达设计”的易名过程,其名称演变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有对不同时期社会情景状态下设计学科纵向的宏观把握,又要对不同时期设计专业的名称所体现的社会教育形态进行横向的微观研究,从而掌握设计学科的发展历程,在育人、育才的过程中更好把握学生的状态,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当下社会进程越来越快,也不断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的教育及实践,“框架性认知”①是一种思维模式,它用广阔的视角来认知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专业,并通过课程的学习来了解社会背景下受众群体的广大诉求。担任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教师需要有全局性的观察力、自我提高的精神和广博的知识,从而结合实践经验与个人对专业的理解,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框架性认知”;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也需要接受教师的引导,融合个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中“框架性认知”构建的多维交互性

“框架性认知”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个人兴趣、特长等特点,由教师引导并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思维观念。在这种宏观的思维观念的引导过程中,知识框架不免会陷入抽象与空洞,就势必要涉及一些具体的案例或现象,需要教师在列举案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扮演好相应的角色,避免陷入案例方法讲授或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为此,课程进展可以设计成三条平行并关联的学习线。

(一)授课线

新信息化下的社会以一种技术霸权的形式改变了受众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并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教育及实践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多元化的视觉文化与丰富多彩的图像语言拓宽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语言与表达途径;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速度、传播手段以及传播效果。这也对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不能用“灌输、说教”等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扮演“启发者、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观,反思信息社会带给视觉传达设计的机遇与挑战,从而更好地树立学生个人的“框架性认知”。

(二)调研线

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讲授过程中,要引导、辅助学生树立基础的“框架性认知”。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深入交流与探讨,将个例与泛例区别对待。要紧跟当下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在引导学生做市场调研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从信息传递的概念出发,合理运用“视觉”设计元素和语言,综合考虑受众的心里诉求、情感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进行问卷设计,以追寻一种最佳的“视觉语言”,达到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深入交流。

(三)创作线

在市场调查与社会实践后,要求学生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视角,结合个人兴趣、特长进行作业创作,并尝试提出一种不同于大众视角的、专业性较强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创作线看似与“框架性认知”并无关联,实际上却是整个“框架性认知”这一宏观概念的重要体现。“框架性认知”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架构,而是融合了个性以及对视觉传达设计语言的认知。将前期市场调研与社会实践的过程进行剖析,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元素、语言,让学生完成从宏观扫描到微观分析、从专业到社会、从发现问题到得到答案的完整认知体验过程,从而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整体认知。经过多次训练,学生会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填充自己的知识框架,最终建立起完整的“框架性认知”。

三、新信息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反思

每阶段的课程结束前,进行一次探讨、交流的课程。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设计语言来丰富自己的“框架性认知”,专业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个人设计作品进行反思,以达到完善个人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目的。同时,专业课教师面对学生作品也要学会自我反思,以清楚了解当下年轻群体的社会关注点。

(一)传统的视觉图形在新媒介技术平台下的嬗变

大量学生的平面设计作品在展示与讲解的过程中不再是单一的平面化设计,出现了更多大胆的、彰显自我个性的视觉传达设计语言与设计形式,不难发现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觉醒,认知到他们所面对的视觉传达设计语言早已从单一的二维空间上升到多维空间。

(二)地域文化与个人“框架性认知”的融合

很多学生将个人的“框架性认知”与地域文化结合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如通过参观淮北口子酒厂、采访酿酒师傅、进行酒类市场调研等实践方法,学生对淮北口子酒以及口子酒文化符号有了认知,继而进行了全套的包装设计,其中包含了酒瓶的器型设计、瓶贴设计乃至外包装设计等。从这些选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将专业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用专业的方式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建立起文化自信的“框架性认知”。

(三)日常生活与视觉传达设计

作为信息传递方式的视觉传达设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变革,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内涵。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并融入个人视角及个人价值观念。学生所关注的不仅是单一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语言、文化符号,他们已经将个人兴趣与“框架性认知”相结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新媒体、新媒介创作具有独特思想内涵的设计作品,具备了初步的独立思辨能力。

四、高校教师对“框架性认知”的反思

托夫勒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用“浪潮”比喻人类社会所经历的时代变革,他认为“当下的人类面临一个量子式的跃进,面对的是有史以来最强烈的社会变动与创造性重组。我们虽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但我们却参与了新文明的基层工作”[1]。当下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工业文化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悄然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观念。就连人们对知识框架的认知也变得多元、多维起来,各学科之间的区隔也因信息时代的到来变得有交融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是基石,课程的内容、知识点、文化符号、设计语言只决定了学生设计作品的下限,树立学生的“框架性认知”则决定了学生设计作品的上限。因此,高校教师要联系当下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对现有的专业课程的知识框架进行反思。专业知识是组成文化的要素,更是文化的产物。任何专业的“框架性认知”都应当放置于当下所处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范畴中;任何专业知识的“框架性认知”都不具备永恒性与绝对性,专业知识的“框架性认知”是不断建立与扩充的;就专业知识的“框架性认知”与认知者而言,认知者生存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历史的范畴中,“框架性认知”是一种思维工具,并不存在对与错之间的逻辑关系;专业知识“框架性认知”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够代替原始事物的本质,这种认知是符号化的、抽象的,是对认知对象的镜式反映,不存在“价值中立”“纯粹客观”“文化无涉”的知识框架,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种普遍有效的真理性的“框架性认知”[2]。树立视觉传达设计的“框架性认知”能够更好帮助学生,不要因新信息媒介的开放而忽略了图形创作的重要性,也不要因科技的便利性失去人文色彩,更不要因强调社会的协同性而失去艺术的光辉。

注释:

①框架的概念源自英国社会学者贝特森,后来美国社会学者戈夫曼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后又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等研究领域。通俗地说,框架性认知就是将大脑里的各种认知通过建构各种衔接串通起来,从而形成四通八达的认知网络。

猜你喜欢
框架专业语言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语言是刀
部分专业介绍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