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红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畜牧兽医站 743000)
小尾寒羊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是我国众多绵羊品种之一。该品种羊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繁殖力及抗病力。其生长发育快、早熟、产肉量高、肉品质高、遗传稳定、耐粗饲,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成年公羊平均体重为55~58kg,母羊平均体重为35~40kg。通常每年剪毛2 次,公羊剪毛量可达到2kg,母羊可达到1.5kg。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羊业的发展,小尾寒羊被大量养殖,养殖数量高达200 万只以上。但大规模饲养下小尾寒羊的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加。如布氏杆菌病、口蹄疫、肠毒血症等,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我国养羊业发展受阻。因此,本文主要就不同生长阶段小尾寒羊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疾病预防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小尾寒羊毛色主要为白色,约占小尾寒羊总数的70%以上,部分羊头部有少量黑色斑点。背毛较长。根据毛发特征可将其划分为粗毛、半细毛和裘皮三类。粗毛:毛发粗,有大花弯。细毛:毛发细腻,毛股模糊,花弯小。裘皮:毛股清晰,花弯多,可用于制作裘皮。另外,小尾寒羊的头、四肢和腹部没有绒毛皮。其面部特征主要为耳大下垂,鼻梁隆起。整体腿细、高,尾长大于飞节。小尾寒羊的四肢较长,前躯和后躯都比较发达,尾脂短,公羊的尾巴多为扇形,尾部外侧有一浅沟,尾尖向上翻转,贴在尾沟处。母羊的尾巴形状不一,大多数为长圆形,长度在14cm 左右。公羊的角为三角螺旋状,母羊大多没有角,但有角根。
小尾寒羊性成熟早,通常4~5 月龄即可成熟。6~7 月龄时可进行母羊繁殖配种,8 月龄时公羊可用于配种。由于小尾寒羊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母羊在春、夏季节集中发情。饲养条件良好的养殖场内,母羊一年可产两胎,甚至两年产3 胎。通常每胎羔羊数量为2~4 只,经产母羊繁殖率可高达270%。另外,由于小尾寒羊生长发育速度快,具有极高的产肉性能[1]。
小尾寒羊性情温顺、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容易受到惊吓,出现乱跑、生长发育停滞等现象。妊娠期母羊在受到惊吓后极易出现流产现象。另外,由于小尾寒羊体型较大,不适宜攀登,因此,在放牧过程中禁止长途放牧或爬山。其次,小尾寒羊合群性较强,抗病能力和耐受性高,适宜大规模饲养。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和性别的小尾寒羊生理特征,饲养人员应制定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饲养管理,从而保证养殖经济效益。
新生羔羊应加强环境温度控制,冬季做好防寒工作,夏季做好防暑工作。同时应保持地面干燥,并铺设干草。另外,及时帮助羔羊吃到初乳,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羔羊出生1d 内应注射破伤风疫苗,减少因破伤风造成的养殖损失。羔羊1 月龄以内饲喂以母乳为主,饲草为辅。两周龄时可逐渐饲喂少量的青草,促进胃肠道生长发育。1 月龄以后的羔羊可增加饲草采食量,同时补充软化饲料,饲喂应坚持少量多次。羔羊2~3月龄期间可进行断奶。该阶段内饲养人员应密切观察羔羊生长发育,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羔羊出现痢疾,造成死亡。
育成羊是指断奶至第1 次交配繁殖的羊。母羊通常为3~7月龄,公羊为3~8 月龄。羔羊在断奶后生长发育迅速,该期间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营养不足会导致其体型小。该阶段首先应注意及时分群。断奶后根据羔羊性别及时分群,单独饲养。对同一性别的羔羊应根据不同体重、大小进行分群,便于统一管理。另外,还应补充精饲料和夜草。保证羊只日增重达到250g 以上。
养殖过程中淘汰羊价格较低,而经过育肥后可增加肉产量,改善肉品质,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育肥期通常不超过3 个月,羔羊可适当增加至4~5 个月。育肥前要对淘汰羊进行合理分群和去势,从而提高其生长速度和肉品质,便于统一育肥管理。育肥前还要进行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根据羊体况饲喂适量的精饲料,同时可添加适量的食盐和添加剂,保证营养供给充足。最后,育肥期间应减少运动量,降低能量损耗。育肥期间每月净增重应高于10kg。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主要以提供适量营养,维持健壮的体况、保持旺盛的性欲和良好的精液品质为主。因此,种公羊可单圈饲养,避免出现互相顶斗。另外,由于种公羊体积较大,运动量大,对精饲料需求量较高。根据体重应及时补充高蛋白饲料,蛋白质饲料的质量会影响公羊的性欲、精子质量和射精量,因此可添加豆类或谷物类饲料作为种公羊的主要饲料来源,干草则应以豆科牧草或禾本科青干草为佳,经过粉碎处理的玉米虽然比较容易消化,营养价值也比较高,但不适宜大量饲喂。除适量的精料外,还应添加粗饲料。选择多种粗饲料,坚持少量多次饲喂。其次,还应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种公羊为保持健壮的情况每天需进行充足的运动。活动量每日不低于4h。配种期种公羊在配种前不可饲喂过饱。配种后1h 内不可饮冷水、生水。最后,配种频率每天不得超过3~4 次,不可长时间连续配种。
母羊日常饲喂需定时、定量。春、秋季节早晨5 点、下午5 点左右进行饲喂。妊娠后期的母羊中午还需补喂1 次。夏季时清晨4 点饲喂,下午饲喂时间不变。冬季早晨可延后饲喂,下午提前饲喂。每次饲喂前必须将料槽内的剩料清理干净,防止饲料变质。另外,还应保持饮水器清洁。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减少痢疾的发生。冬季饮水应提高水温,避免出现饮用冷水的现象。母羊每天应保持适量运动,通常每天2h 左右[3]。哺乳期母羊还应密切观察乳房状态,避免出现闭塞、乳房炎和化脓等情况。母羊饲养管理关系到羔羊成活率和初生重量,因此,应根据母羊的不同生理阶段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通常小尾寒羊的母羊妊娠期为5 个月,哺乳期为3 个月,在哺乳期母羊出现发情现象可进行配种,在哺乳前期,为了保证母羊有充足的母乳,应给予丰富的饲料,每头哺乳母羊每天供给混合饲料0.5kg,干草3kg,补饲多汁饲料,提供充足的洁净饮水,在哺乳中后期可逐渐减少精饲料和干草的饲喂量,直至精饲料供给0.3kg,干草供给2kg,但需要注意的是减少饲料应循序渐进,不得突然降低供给量,以防母羊产生应激反应。母羊饲养过程中还应经常检查乳房,当母羊发生奶孔闭塞、乳房发炎或乳汁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进行断奶前应减少母羊精饲料的供给和多汁饲料的采食量,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应根据羊舍面积合理制定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造成疾病大规模传播。另外,还应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羊舍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保证羊舍内外环境卫生清洁。定期开展除蚊蝇、鼠、寄生虫等工作,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减少疾病的发生。其次,在维持室内温度的前提下做好通风工作,保证舍内空气质量良好,从而降低羊群患病概率[4]。最后,还应注意饲料及饮水卫生,定期清理水槽、食槽,对饲料进行霉变检测,从而保证饮水清洁,饲料无毒、无变质。
免疫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疾病预防的关键环节。养殖人员应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对羊群进行定期的免疫接种,如羊快疫、羊猝疽及肠毒血症三联苗。同时还应做好后期抗体检测工作。对抗体水平较低的羊只及时进行二次免疫接种,从而提高抗体浓度,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新生羔羊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全,消化机能也不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在母体内,胎儿的主要营养来源是血液,而出生后需要通过乳汁和草料补充营养,对羔羊是较大的变化。初乳中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镁含量较常乳多很多。镁是一种轻泻剂,能帮助羔羊排出胎便。而免疫球蛋白又能给羔羊提供母源抗体,让羔羊产生抵抗能力,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初乳对羔羊健康和生长发育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羔羊摄入初乳后就能一直保持健康,合理配制日粮才能保证羔羊生长发育正常,生产性能良好。羔羊出生后3 个月内应以母乳为主要营养来源,同时适量补充精饲料和多汁饲料,尽早补饲能锻炼羔羊瘤胃发育,促进羔羊消化机能,通常在7 日龄左右进行补饲,最初给予开口料和鲜嫩的青饲料,15 日龄后可将优质的青干草打成小捆,悬挂在羔羊能采食到的位置,也可用玉米面和豆面等制成粥状饲料后供羔羊饮用,当羔羊不能正常采食饲料时,可将粉状开口料涂抹在羔羊口周让其舔舐,以提高羔羊对饲料的接受程度。
综上所述,做好小尾寒羊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工作可有效提高其生产性能,降低疾病发生概率,从而全面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日常饲养人员应根据羊只性别、不同生长阶段进行不同的饲养管理。同时,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及疾病预防工作,有效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从而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