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锻模粘模问题的原因分析

2022-11-21 23:45侯家广
模具制造 2022年1期
关键词:脱碳马氏体奥氏体

侯家广

(山东九鑫机械工具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500)

1 引言

在模具生产、使用中,粘模是减少模具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粘模,提高生产效率一直是多年来的重要课题。造成粘模的原因很复杂,各种成分的模具、材料不同、制造工艺及工作条件各有不同。本文从同种模具在一定的工艺、制造、热处理及工作条件下进行分析,能减少工艺及工作流程上的过失,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逐步减少粘模带来的损失,使生产规范有序地进行,通过专家调研52%(上海)、44%(日本)的模具失效都是热处理失效造成的,可见温度变化、热处理都是模具失效的重要因素。

2 温度的影响

2.1 热磨损

热磨损是在机械载荷、热载荷的共同作用下在型腔表面形成复杂的磨损过程。热作模具的磨损主要以表面疲劳磨损为主,因工作条件的不同常伴随着黏着磨损和磨料磨损,磨损表面的特征主要是刮伤、沟槽、麻点和削落等。

2.2 热疲劳

又称冷热疲劳或龟裂,这是指模具工作时,因模具型腔表面存在较大的温差和急冷、急热的作用,使模具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当温度反复变化时,这种热应力也随之变化,加上承受较大的机械载荷作用,模具易出现热疲劳裂纹。此裂纹属于表面裂纹,一般较浅,在机械力作用下向内部扩展,最终产生断裂、失效。常伴随以下两种情况。

(1)与模具的材料的亲和力。通常被加工工件与模具材料的亲和力越大,则产生黏着磨损倾向越大,模具寿命越短。

(2)坯料的温度。随着坯料加热温度提高,导致模具温度升高,使模具强度下降,易产生塑性变形。模具表面与内部温差加大,使热应力增加,加速冷热疲劳过程,加剧热应力开裂的倾向。在高温下,模具材料与坯料易形成黏着磨损,并增加氧化倾向。而低的坯料温度,将使变形抗力提高,容易造成模具表面磨损和早期开裂。建议终锻温度保持在850℃~900℃内。

2.3 温度升高导致硬度降低引起的粘模

铁和碳元素是模具钢的主要成分,铁和碳元素能组成各种不同的合金组织: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奥氏体等。马氏体是德国冶金学家发现。他发现钢在淬火后生成一种黑色的组织,通过研究发现它是钢材硬度、强度的重要因素,奥氏体是英国冶金学家发现。奥氏体是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晶格结构。奥氏体强度很低,硬度较小,170~220HB,但其溶碳能力较大。1,146℃时可以溶进2.04%的碳,有较好的塑性。马氏体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马氏体有两种类型,中碳钢淬火获得板条状马氏体,它是由许多束尺寸大致相同,近似平行排列的细板条组成的组织,各束板条之间的角度比较大。高碳钢淬火获得针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是竹叶或凸透镜状。奥氏体是钢铁的一种成片状的显微组织,奥氏体一般有等轴状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弯晶,它是高温下的一种组织,模具钢加热至723℃时就有奥氏体存在,同时残余钢内的奥氏体晶粒900℃就会迅速长大,晶粒度的大小决定了模具的机械性能如强度、硬度等。晶粒越细机械性能越好。由于马氏体和奥氏体的可逆性,部分马氏体转化为奥氏体,从而使模具硬度下降,各种模具材料相变温度不一样,差别都在20℃左右。建议:

(1)温度保持830℃~880℃。

(2)去应力回火。回火温度比正常温度低30℃~80℃,降低温度升高带来的内应力。

3 冷水降温硬度的变化

使用过程中高温模具用冷水降温,硬度会降低。轻微的响声伴随着细细的裂纹或者看不到裂纹,但再次升温至原来的温度硬度大大降低,也容易引起粘模。

原因分析:使用过程中加水冷却,模具在800℃左右高温下急剧降温,金属表面温度下降,外层金属就发生收缩,对内部金属产生压力,而内部金属却使外层金属产生拉力作用。晶粒结构改变,体积增大,从而产生很大的内应力,再加温至以前的温度造成硬度下降。如3Cr2W8V钢采用喷水强制冷却,容易出现早起疲劳甚至开裂,4Cr5MoSiV、3CrMoW2V等铬钼为主的合金模具钢比较能够适应喷水强制冷却。这种材料的模具钢可采用石墨喷剂达到降温、润滑的作用。

4 脫碳

碳原子析出俗称脱碳。由于晶界上两个晶粒质点排列取向有一定的差异,结构上比较疏松,在多晶体中,晶界会成为原子或离子快速扩散的通道,并容易引起杂质、原子、离子偏聚,所以碳原子就会容易与其他元素化合而沉淀在晶界外。晶界外,模具钢的脱碳深度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模具钢的化学成分有关,特别是含碳量。含碳量越多越容易脱碳。原因分析:模具在淬火或高温回火时未加保护,将引起表面氧化与脱碳。经过洛氏硬度检测,脱碳层较深,磨床无法磨掉脱碳层,磨床磨削一毫米HRC增加两个点。脱碳后出现软点或软区,从而使表面硬度降低。建议这种模具高温淬火、回火、正火。

5 氧化层

模具加工过程中氧化层的残余,造成硬度低而引起的粘模。模具钢在使用过程中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氧化皮越多,钢的含碳量越高,生成的氧化皮越少。含铬、镍、钼等元素的合钢在加热时形成的氧化皮就少。这是因为这些元素加入钢中后,形成的氧化皮较牢固致密,不易破裂,因此在表面先形成的氧化皮就起到了保护内部金属的作用,阻止了钢材的进一步氧化。要减少金属被氧化,可以采用快速加热、缩短加热时间和少氧化、无氧化加热方法。我厂生产扳手模具氧化层在1mm以上,可以用磨床磨去氧化层。

6 模具磁性

(1)由于模具是多种合金合成,所以本身自带一定的磁性,在锻压过程中,磁场不能消除,容易吸附工件造成粘模。

(2)模具加工过程中磁性的残留造成的粘模。在制造过程中磨床、电磁铁、磁铁对模具吊装、加工都会带来磁性的增加,有时磁性很大,压力机的压力方向不能改变模具的磁场方向造成吸附工件。

7 表面粗糙度(光洁度)

模具表面粗糙度的降低,既可以减少被加工工件流动的阻力,降低型腔的磨损率,又可以减少表面缺陷及产生裂纹的倾向。建议模具型腔的表面粗糙度值为Ra0.8~0.4μm。

8 合理使用

(1)模具的预热。热锻件模具在工作前应进行预热,使模具上升到200℃~300℃,这样可以减少模具表面和内部的温差,减少热应力,防止出现热应力、开裂。

(2)模具的冷却。热作模具工作表面进行冷却时。

应保持适当的冷却速度,采用下限速度。过于强烈的冷却或过低的温度容易引起冷热疲劳裂纹,正确的冷却方法既要降低模具表面温度,又要保证温度不会降低过低。具体要求:模具表面的上限温度最好低于回火温度,而模具表面下限温度应保证在200℃~300℃。

(3)模具的去应力回火。热作模具工作一定时间后应卸下进行去应力回火,回火温度比正常回火温度低30℃~50℃,以降低模具中的内应力,防止模具开裂。

(4)模具的保温。热作模具工作间歇时间,应对其进行表面保温,保温温度通常与预热温度相同(250℃~300℃),避免直接冷却到室温而引起模具开裂,保温的方法是采用电热丝加热保温或煤气(或天然气)加热保温等。

9 结束语

总之,模具老化是一种很复杂的问题,其中与材料、热处理工艺、制造、使用维护等密不可分。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建议,可减少粘模几率,缩短压坯时间,提高模具寿命,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猜你喜欢
脱碳马氏体奥氏体
合金元素对钢脱碳过程的影响
钢铁加热时的脱碳
真空低压渗碳对304与316L奥氏体不锈钢 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奥氏体化过程对Cr14Mo4V高温轴承钢微观组织的影响
冷却速度对超高强马氏体钢的马氏体相变起始温度和硬度的影响
天然气脱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
奥氏体化温度对贝氏体钢等温转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提高Cr-Ni-Mo-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超低温韧性的固溶处理工艺
高温烧损法控制弹簧钢脱碳层厚度的工艺实践
一起奥氏体不锈钢封头开裂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