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乐至县农业发展的思考

2022-11-21 23:13刘登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建设

刘登文

(四川省乐至县石湍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乐至 641506)

1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都、乐至在农业同城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统筹规划利用资源要素,创新区域发展体制机制,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农业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带动成都平原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加快发展。

2 农业农村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乐至县紧紧围绕全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全县构建“县域一体、五区共兴”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成渝中部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扎实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2019年被评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被列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获得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一是粮油总产稳中有增。以“粮油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项目实施为载体,扎实抓好粮油高产示范,实现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协调发展,2020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8.17×104hm2,粮食总产达4.06×105t,油料总产达6.04×104t。二是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按照“稳生猪、壮山羊、调结构”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以生猪、山羊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规模生态养殖,建成养殖场4727个,其中规模养殖场112个,养殖专业户997户,散养户3618户。2018年,全县畜牧业实现总产值38.9亿元。三是水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9年全县养殖水面6000hm2,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90×104t,总产值3.9亿元。四是农村改革纵深推进。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不断推进“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利益联结带动小农户发展,流转土地1.22×104hm2、培育家庭农场73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27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五是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坚持项目带动,大力实施中央、省、市、县各级农业项目。全年争取到位国省资金1.32亿元,超额完成县目标任务21.94%。重点项目有力推进,已开工项目13个,开工项目总投资6.203亿元。招商工作有序进行共推出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16.25亿元,在谈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8.3027亿元,落地项目2个,计划投资约4000万元。六是园区建设提档增效。累计建成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省级培育阳化河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大园区。示范园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4.7亿元,人均农业产值实现2.47万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56万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05万元。七是脱贫攻坚连战连捷。2018年,全县贫困村共新增农机动力901kW,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24128.9m,新建和改造提灌站6座,新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1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粮食基地84.2hm2,新建和改造提升油料基地83.33hm2,新建和改造提升水果基地346.88hm2,新建和改造提升中药材基地97.06hm2。建立水产养殖基地18.37hm2,新修建标准化兔场20个,猪场1个,羊场12个,新出栏生猪7101头,新出栏牛63头,新出栏羊1506头,新出栏小家禽130356只,新出栏兔14359只。新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200家,新增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2家。通过多种途径在2018年脱贫村成立21个集体经济组织,已实现人均集体经济年收入8元以上。建立了8个科技示范户培训基地,在贫困村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705户,示范推广27项主推技术,共培训农户806次,培训农户43117人次。

3 特色亮点工作

3.1 园区建设提档增效

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面积突破5300hm2,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76%,川中林业科技示范园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事例发展示范园、全省第一批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区,阳化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省级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

3.2 农产品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着力开展实验室“双认证”工作并顺利通过了评审考核组考核认证,具备检验检测参数108个。2018年3月获得由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积极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2018年12月全县通过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技术核查组的省级技术核查,于2019年2月获得省政府认定。

3.3 品牌建设大力推进

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全县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39个、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3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乐至黑山羊”农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粮穗香”大米获北京国际农业·农产品展览会参展金奖。2021年完成绿色食品申报资料上报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申报资料上报7个。基础建设不断完善。通过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国土土地治理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整体推进。2019年建成高标准农田3400hm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约1.33×105hm2,更新改造维修提灌站38台次,完成中央农机购置补贴63万元,受益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达244户(个),四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0.2%。

2019年乐至农业经济发展确定了一都一轴三园四组团的发展路线,必将促进乐至农业农村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4 与成都合作情况

自2019年成乐同城化工作开展以来,截止目前共有20余家成都农业经营主体(研究院所、公司等)到乐至县投资,总投资额约5.6亿元。一是四川畜牧科学院猪业研究所,计划总投资2007.5万元建设“四川生猪现代种业基因交流中心”,已经在高寺镇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80%,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二是与省农业科学院签订院县合作协议,助力乐至县农业高科技引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已经准备20000株甜柠檬新品种嫁接苗,为乐至县优质果树农场提供种苗、助力产业发展。三是引进成都业主注册“四川林云农业有限公司”,投资阳化河现代农业产业园之“葡萄主题公园之葡萄长廊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目前已完成首期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四是引进双流业主游金光等近十个业主以“梓栅葡萄有限公司”等主体共投资1.56亿元建设阳化河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优质绿色葡萄生产基地”。种植大棚葡萄170hm2,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发展,已经获得了喜人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五是引进双流业主以“江牧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3000万元达到规模4000头生猪生态养(繁)殖场,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预计下半年可形成种养循环产业园。引进成都业主以“和致达公司”为主体,建设3000头原种猪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预计今年底可投入生产。引进新希望德康公司,拟投资3亿元生猪产业投资项目,现已经与县政府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首批10个养殖单元正在紧锣密鼓的落实过程中。

5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成都周边有意愿来乐至县投资的种植、养殖的企业居多,因目前环保政策、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林地管理政策限制,全县落实发展养殖业可使用土地有限,选址较困难。一是农业规划一张图还有难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成都乐至农业规划仍然局限于各市域内部,立足自身发展需要编制了各自的农业发展规划,发展方向、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都有很强的自主性,产业布局上差异化发展思路不够清晰。二是顶层设计尚需进一步完善。成都乐至各层级、部门的责任结构与合作方式尚未完全厘清,促进农业协同发展的长效联动机制尚需优化,加之缺乏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影响了政策执行效果和推进力度,导致前期关注度高而后续共识度低,合作协议形式多而实质落实少。三是信息市场资源共享不充分。目前,成都乐至仅在生态环保、教育卫生等少数领域实现部分信息资源共享,农业科技资源、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尚未建立共享共建机制。同时,尽管乐至的畜牧业等具有比较优势,但这些产业尚未与成都建立促进良性发展的产业联盟关系,尤其是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关系。

6 乐至县农业发展的思考

6.1 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绿色发展示范区

一是抓区域化布局。结合全县农业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生产结构等因素,按照市场需求科学布局农业产业,突出“一都一轴三园四组团”思路,形成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抓规模化生产。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一镇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三是抓产业化经营。充分挖掘乐至农产品比较优势,在做精做深上下功夫,把农业产业链做长,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改变只卖初级产品、农业功能单一等现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四是抓品牌化发展。加大与涉农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力度,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力度,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开展畜禽规模化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等标准化创建活动。积极塑造品牌开拓市场,启动“资味.乐享”品牌建设,力争在短时期内创响区域公用品牌,将“资味.乐享”成为乐至农产品的名片、标签。

6.2 加快建设宜居乡村

一是开展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梯次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存量垃圾治理工作和乡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附属工程建设,实现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全覆盖。二是开展农村污水处理专项行动。依托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推进“千村示范工程”一期91个示范点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启动“千村示范工程”二期相关工作,持续推进“清水工程”、水土保持等工作,加强生态塘堰、渠道、河道治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着力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三是开展“厕所革命”专项行动。按照“以商建厕、以商养厕”市场化运管模式,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四是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专项行动。以建设巴蜀美丽乡村示范带为契机,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广使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实现新村聚居点道路新能源照明设施全覆盖。广泛开展卫生村镇创建和卫生庭院、文明卫生户评选等工作。五是开展畜禽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严格监管新增养殖场,指导和规范散养户,全面配套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力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全县规模养殖场全部粪污收集、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全覆盖。

6.3 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一是加快阳化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园区培育。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等资源禀赋,依靠省厅培育阳化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契机,大力发展以葡萄为主的伏季水果与养殖业形成种养循环产业园,为成渝提供优质水果,并带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新兴乡村旅游业态。二是景区化思路建园区和新村。按照“园区当景区建、新村当景点建”的思路,将农业园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同乡村旅游相结合,把园区当作景区来打造,把新村当作景点来建设,把旅游当作增收产业来培育,做强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的载体支撑。三是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景区景点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高标准建设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形成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旅游由传统观光向现代休闲转型发展。创新“农庄+体验+游购”模式,积极举办桃花节、梨花节、葡萄采摘节等特色乡村旅游节会活动,大力发展农事体验项目,推动旅游产品开发和购物平台建设,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购物等为一体的游购式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6.4 推进农业科技协同

一是深化农产品信息共享。加强成都乐至两地农产品信息推送共享服务,发挥市场信息对产销对接的引导作用。提升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化水平,构建网络状“米袋子·菜篮子”有效供应信息流通分析平台。协同推进成乐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数字化建设,搭建农产品批发信息平台,实现成乐的农产品价格、产销、运输等信息共享,建设国家级农产品线上交易中心和生猪期货交易西南中心。二是深化农业科技共建。加快重大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联合设立协同创新专项资金,联合建立实验室,建立成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共同研究制定区域农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促进成乐农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将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农业”植入农业同城化发展中,共同探索农业大数据建设、分析和应用试点。探索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成乐主要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应用。

6.5 擦亮农业发展底色

一是构建成乐农业资源统一协调利用机制。以试点共建方式协同推动跨区域耕地资源保护和水资源节约利用,引领区域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形成各具功能的绿色农业空间格局,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充分彰显农业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建立统筹管理生态保护机制和稳定多元的江河、湖泊保护投入机制,联合构建打击沱江河道非法采砂综合执法机制,确保沱江水系安全。二是构建跨界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建立成乐农业绿色发展联盟机构,合作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化肥农药减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面源污染防治,逐步扩大绿色防控覆盖范围,提高重点领域、典型地区的生态保护补偿标准,推动农业转型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健康生活的需求,为农业同城化发展擦亮底色。

6.6 合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新示范

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面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范有序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农村权益机制。建立科技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制度,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享受相关权益。引导社会资本入乡,参与城乡融合发展项目建设。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