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达州市达川区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考

2022-11-21 23:13郭小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达川农产品农业

徐 东,郭小文,徐 一

(1.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中心,成都 610041;2.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植保植检站,四川 达州 635000;3.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成都 610066)

产业兴,则经济兴、农村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根基,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产业兴旺,农民才能稳步增收。笔者通过深入达州市达川区乡镇村,走访乡村干部、农户代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阻碍达川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症结,厘清振兴脉络,探寻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助力当地产业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1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达川区地处四川盆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乡村从业人员数60.3万,位居达州市2区4县乡村从业人员第一,农作物播种面积13.8×104hm2,占全市面积的16.5%。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区)、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商品水禽基地县和秸秆养羊示范县、生猪调出大县、蔬菜生产580个重点县(区)之一、“中国乌梅之乡”。四次获得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优质稻、花椒、生猪、中药材、蔬菜等22个相关产业纳入了省级重点县(区)、基地县(区)布局范围,全区主导产业如优质粮油、蔬菜、生猪等在全国全省名列前茅。

1.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受地域、交通、信息、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达川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与周边自然资源、区位优势、资金投放等较好的县(市、区)差别较大,优质粮油、蔬菜、水果、生猪等基础性产业突破性不强,特色产业优势不显、品牌效应不强、收效缓慢等短板较为突出,究其根源在于“五难”。

1.2.1 产业规划难统 乡村产业发展“有规划难实施、有实施的又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各部门职能交叉,造成多部门管理,难形成统筹合力,一些部门、乡镇在产业振兴中急于产业“吹糠见米”效应,过分追求产业的短、平、快,出现了部门各自为主、乡镇(街道)各自为政的现象。全区产业呈现散、多、杂、乱、弱的现象,多乡一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难以形成,全区主导产业难显效、特色产业难集约、新兴产业难推进。

1.2.2 主导产业难定 农业投资风险较大、回报周期长、效益不高,受消费需求变化、市场供给的影响比较突出。达川区委区政府曾在优质粮油、蔬菜、苎麻、蚕桑、乌梅等产业上花了大力气,除粮油、生猪外,究竟哪一个优势特色产业处于核心地位,区政府、区级部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确认上很难下定决心,难以定下一个产业中长期发展的局面。

1.2.3 新型业主难进 全区大部分耕地基础设施较差,土地零碎且瘦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综合机械化水平率不高,财政投入和财政激励政策在产业发展上不到位,产业发展的奖补、贴息等配套政策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贷款难度大,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愿来、来了不敢大胆干、产业不准干了亏损较大。特别是回乡创业人员和准备投资农业的企业见到他们的困境,畏难情绪加重,退缩了创业脚步。

1.2.4 产品品牌难创 目前,全区农产品注册了“达安”“乌梅” “麻蜀黍”“尚蔬坊”“巴山飘香”等23个商标,拥有“三品一标”45个,却无法确定公共区域性农产品品牌。“三品一标”数量不多,知名品牌较少,打造的“川凤”“乌梅山”“达安”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也仅在本区域有一定的知名度,产业集群程度较低,市场占有率、竞争力不强。

1.2.5 经营风险难控 首先规模风险“难”把握。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自身发展的产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模化经营,究竟多大规模才算适度,经营规模风险临界点在什么规模,均处于探索之中,无法给后进入农业的经营业主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涉入农业风险较大。其次自然风险“难”避免。洪水、干旱、严寒、酷暑、病虫害、外来生物入侵等自然风险大多是不可预知的,也无法避免。再次市场风险“难”预判。市场风险已凸显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风险,农产品在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时间上的不对称与分割,会产生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农产品的生产信息不完全与市场需求不对称,面对国际国内市场,要对农业的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最后,制度风险“难”跟进。如土地的经营、流转、投资、保险等等的也在不断创新与变革,都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

2 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五难”问题,通过扩规模、抓质量、促加工、融农旅、强人才的“五兴”并进的策略,定准产业振兴方向。

2.1 规模振兴扩量

规模振兴就是要克服产业发展规模小、散、弱的问题,适当适度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的规模效应。一是与上级政策要求合拍。原则上不能突破国家政策限定的范围,不能违法违规推进。要以“两区”划定为准绳,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两区”划定,确保“米袋子”“肉盘子”“菜篮子”“果园子”的主导地位。二是与产业规划合拍。围绕“围绕优势特色做一品,围绕一品扩规模,围绕规模做产业”,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规划区域内选定区块从事规划的产业点、块发展,逐步形成连片、连带发展,推进特色产业经营逐渐做大。三是与业主能力合拍。采取政府引导、适度规模方式,防止业主盲目扩大规模。土地经营规模应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10~15倍的,条件较好地方的可适当放宽,但不能突破30倍。四是与产业发展远景合拍。对于主导产业特别是达川特色的主导产业,如米城贡米、生猪、蔬菜等产业,其发展的规模,既要立足现实需求,也要站高望远,对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这一点需要政府会同相关专家制定合理的长远规划。

2.2 质量振兴提效

一是淘汰低质低效产业。淘汰或者调减不适宜的、零星分散的、低产低效乡村产业,扩大高质、营养、生态的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升级需要。二是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健全集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为一体的全程标准体系。推广绿色生态种养集成技术,深化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和水产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等。三是强化投入品监管。实施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加强流通领域农资监管和执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内所有规模经营主体、主要获证农产品和农资产品基本可追溯。

2.3 加工振兴增值

一是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一批省、市(境)内外具有较强经济实力、技术深度开发和市场营销能力的企业到我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独资、股份合作、联合经营等方式创办龙头企业,开展全区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初精深加工。二是大力发展产地初加工。引导农村经营主体在粮油、蔬菜、乌梅、安仁柚、青花椒等方面新建、改建清选分级、储藏、保鲜、烘干、包装等设施、设备,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构建“我产品,我加工”的新模式。三是大力推进加工园区精深加工。加快规划建设“双石”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配套和软件服务,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产能和投资引进项目向达州区规划的农产品工业园区集中,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积极引进先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形成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促进产业集聚、功能配套、资源共享。

2.4 融合振兴惠民

让第二、第三产业附在第一产业上,逐步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真正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一是农业+旅游。依托达川独具禀赋的地形外貌和绿色生态产业优势,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依托品赏会、采摘节、亲子游等特色节庆活动,扩大影响力。二是农业+文创。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应链,结合村落、古镇人文资源,发展工业旅游、农耕文化、健康养老等体验式业态。三是农业+电商。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应用,推进“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推进以农超对接为方向、农校对接为主体、农社对接为组成的产销对接活动,建设益农信息社和电商乡镇服务站(点)。

2.5 人才振兴强智

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化乡村产业人才队伍振兴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工作,要培养一批爱农业、懂经营、有能力、热心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带路人。一要培育本土人才。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培育和发展乡村本土的种粮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生产型人才,要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和非遗传承人等。二要广纳各方人才。利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各类政策,通过提升待遇、改善工作条件、构建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农业科技教育人才、城市精英进入农村和外出打工人才返乡创业。积极引导企业家、干部、专家、技能人才等下乡、投资、捐资等方式,参与到乡村产业振兴中来,体现新乡贤的价值。三要彰显人才价值。构建“事农为荣、入乡为耀”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和价值认同氛围,对于愿意从事农业、进入农村和热心乡村产业的人,要在人才使用的体制机制上向他们倾斜,充分保障他们的各类权益。

3 提升措施

推动产业兴旺,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达川区禀赋资源、地域特色,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通过推进“五定”联动,找准乡村产业振兴举措、目标。

3.1 产业规划统领定方向

一是大力实施“四子”同兴工程。切实扛稳“米袋子”。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推进“五良”融合,持续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大力实施优质粮油基地提升工程,开展优质粮食工程和“天府菜油”行动,全面落实扩种大豆和油料作物任务。到2025年,确保全区粮食、油菜播栽面积分别达到6.67×104hm2、1.67×104hm2以上,粮食、油菜籽总产分别达到5×105t、4.5×104t以上。切实端好“肉盘子”。围绕"一场一带三园"规划,加强生猪改良工程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构建生猪现代养殖、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市场流通、监管服务五大体系。到2025年,新建生猪生产基地乡镇18个,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60%以上,出栏生猪80万头以上。切实保障“菜篮子”。按照“一中心、两园区、三基地”规划建设,开展蔬菜“四品”(品种、品相、品质、品牌)提升行动,不但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水平,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的蔬菜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到2025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33×104hm2(复种指数面积2.53×104hm2)、产量8×105t。切实建好“果园子”。以柑橘为果园建设的主抓手,按照“一园区、一带六基地”科学布局,大力开展柑橘品改行动以巩固提质老基地,优选适种适销新品种高标建设新基地,对标对表省市级园区要求全力打造大园区,拓展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均衡上市的柑橘产业发展格局,建成长江中上游晚熟柑橘核心基地和四川东出北上柑橘供应基地。到2025年,全区柑橘总面积达1×104hm2,总产量达2.2×105t。二是巩固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继续抓好乌梅作为全国10大优异资源产业链建设。因地制宜抓好1×104hm2仿野生中药材种植。以达川青花椒为全省第二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带动,提质建设1×104hm2青花椒。建立“粮-经-饲”三元高效种植结构模式,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发展苎麻、特色小水果、茶叶等产业。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向支撑二三产业的车间转变,农产品销售方式向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超市和网点转变。到2025年,全区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60%以上,培育1个“达川”区域公共品牌,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以上,建成电商乡镇服务站(点)250个,农产品网上交易额占比达到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达15亿元以上。

3.2 创建品牌增效定影响

一是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区域品牌。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加强与科研院校等智库开展农业品牌发展研究合作,探索并推行政府购买农业品牌研发成果新机制,选定特色产业打造达川区具有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共品牌。继续大力支持乌梅山、米城贡米、达安等品牌做大做强,促进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创品牌。二是提炼品牌内涵,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与保护,强化农产品绿色原料生产基地认证与保护,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标准化生产为支撑,提高基地农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完善“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保护政策,强化产品防伪标识使用和证后监管,打造“米城贡米”“达川安仁柚”“麻蜀黍”等特色产业品牌。三是扩大品牌影响,提振市场效果。依托各类各级展销会、特色节庆类活动,打好“绿色牌”“生态牌”“错季牌”。借力“互联网+”发挥线上线下融合优势,大力宣传推介达川区名优特新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形成品牌聚集优势,合力抱团闯市场,有效对接生产和流通。

3.3 制定政策吸引定业主

业主是乡村产业特别是规模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要制定优惠政策稳定业主并吸引业主。一要加大服务业主的力度。树立扶持业主就是扶持产业的观念,切实加强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农产品加工等政策制定和完善,加大政务服务效率、科技支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变“敷衍引进”为“真情引进”。二要加大扶助激励的力度。严格制定并落实规划区内产业发展的奖补、贴息、金融贷款等配套政策,发挥本级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力争把本级财政资金用到产业发展的“刀刃”上。支持和鼓励金融、信贷、涉农项目保险等涉入农业产业振兴,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降低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产生的损失,提升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三要加大项目配套的力度。鼓励区级发改、财政、经信、商务等部门向上争取支持项目和资金,鼓励有实力的大中型涉农企业向中央、省等层级争取涉农项目,集中用于乡村产业振兴,主动配套业主产业基地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减轻业主投入压力。

3.4 整合资金支持定保障

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质,就是集中财力办大事。一是依照规划抓整合。实行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以资金保障突抓重点产业项目、重点产业区域,突出推进产业连线、成片扩面、转型升级。二是精准投放不漫灌。农项目资金整合强化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和精准投放,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投放整合力度,变“漫撒芝麻盐”为集中力量抓亮点,“产业发展需要什么、资金就投放那里”,集中用于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品牌打造、产品开发等方面。三是突出效果有保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实行统筹安排,将大事办成、办好,真正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形成资金合力,为产业振兴提供资金保障,促进特色产业特优产业及时出效果。

猜你喜欢
达川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农担贷:达州农商银行助当地农企发展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解救
达州市达川区“琯溪蜜柚”引种气候诊断与种植精细区划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