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唐故尚书比部员外郎卢君墓志铭并序》考释

2022-11-21 23:30董紫微
西夏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墓志进士

□董紫微

卢昭道于史籍无传,其名仅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著录。《唐故尚书比部员外郎卢君墓志铭并序》(文中简称《卢昭道墓志》)近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具体地点不详,因书法精湛,收录于《唐志六十四品》[1]37。墓志高、宽各50.5 厘米,志文楷书,共34 行,1330 字。墓志对卢昭道的家世、特长、官职、子女等情况均有详细记载,于传世文献多有补阙之用。为讨论方便,依据拓片录文如下:

唐故尚书比部员外郎卢君墓志铭并序

雍州始平县令李嗣真撰

君讳昭道,字子真,范阳涿人也。盖受封于吕,曾构弈叶于唐虞;食采于卢,华绪蝉联于汉魏。忠贞有济美之庆,儒雅得颛门之业。自侍中至懿侯,人惟十代,为名德师表,称冠族羽仪焉。曾祖景柔,北齐太中大夫,通直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边城、兰陵二郡守。祖霸,随开府行参军、宣州泾县令。父彦恭,皇朝洛州伊阙、泾州鹑觚二县令。并高才重器,资孝为忠,有裕潘岳之家风,无忝陆机之祖德。君体仁为质,含道若性;展禽、甯武之风规,汲黯、郑庄之理识。幼挺岐嶷,表异家人;长实敦敏,见称邦彦。怀一德以为量,超百行而居本。文明内湛,英华外发,弋钓书林,偃息艺圃。睟容晖于秋景,晢符采于春荣。雕章艳藻轻其术,理窟言泉酌其隽。喜愠不形,晦明如一。贞观十八年国子进士,射策高第,授泸州泾南县尉,改益州绵竹县尉。丁内忧去职,服终,除太常奉礼郎。再历长安县尉,又除主簿,转万年县丞。应诏举迁雍州司士参军事。赤县并驱,全帝城之职务;神京六辅,半天下之人物。君练于章程,工于政体,心闲手敏,笔健词华。每兼运数曹,联题百封。赵广汉积持疑谳,冰泮烟销;陶士行累答亲疏,悬河决水。寻以秩满,擢授尚书比部郎。任切近臣,材优草奏。恩未隆于赐被,衅俄起于沉肓,弥旷十旬,奄沦万化。以调露二年五月十七日终于京第,春秋六十二。君美姿仪,善谈论,博涉坟史,激扬清浊。每退食之余,良辰美景,商榷前载,观者忘疲,似幽谷之不穷,类洪钟之虚受。而自少及长,介然特立。虚舟自得,与物无忤;洁行不取于求名,立范必期于弘道。澹雅之操,颠沛不渝;巧佞之机,梦想云绝。是以邅回燕爵,沦滞州部;材见屈于公卿,用不展于廊庙。悲夫!夫人崔氏,博陵安平人。曾祖仲方,随礼部尚书、固安公。祖焘,皇朝赠定州刺史。父馀庆,皇朝尚书左右丞、雍州司马、兵部尚书。母清淇县主。夫人仁慈著美,贞顺流芳,虽长自华腴,而志崇兰素。允答鸿妻,是称莱妇,卅而夭,有子充符。继夫人李氏,陇西成纪人。曾祖孝谐,随右武卫大将军、襄州总管、绛郡公。祖费,随司隶刺史。父德颖,前吏部郎中、司经大夫,兴博濮青苏赵六州刺史。夫人自然挺特,率由淑慎。沿恩洽训,子骞无执驭之寒;与尔偕行,方进有封侯之渐。卅四而逝,有子老老。君临亡之际,顾谓充符等曰:“吾家贫乡远,二妻早丧,古人之达,何必返葬乎?”虔奉遗言,即以其年岁次庚辰八月癸卯朔十八日庚申,迁厝于少陵原,礼也。下官自忝联席,迄兹五祀。朝夕宴语,便繁道味。蓬质可移,兰言未歇。千秋永别,万恨何追!思所以勒石山阿,少旌孤陇。其词曰:

封河表海,启野胙疆。赪鳞跃瑞,白毳凝祥。侍中儒雅,从事文章。在汉无替,于晋有光。于烁君子,家声载复。寓量深沉,风仪肃穆。如玉斯润,犹兰斯馥。允迪利贞,自求多福。筮宾爰及,徙政始基。锵洋音韵,倩练□词。礼典攸秩,禋宗是司。虽结黄绶,仍趋赤墀。陵海务殷,神州任切。裁骋铦断,俄分错节。手启笺书,耳聆辞舌。堆案盈几,云飞雨层。言升玺署,是曰天台。北邻阊阖,南望昭回。青幄攸敞,香奁始开。未登蚁服,奄坠蛇杯。桃秾李艳,春华秋实。二八无年,三千有日。畴昔形影,即时琴瑟。凄怆掌中,流涟虚室。于嗟别处,伊我故人。原野超忽,关河苦辛。宁期返葬,直事周身。谁能不尔,皆是黄尘。

一、墓主生平与仕途

墓主卢昭道,史料记载甚少,两《唐书》均无传,其生平事迹也极少见于史料记载,只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提到“昭道,比部员外郎”[2]3796。而《卢昭道墓志》对其生平记载颇为详细,正好可以补充这一处的漏缺。

据这篇志文所载,其卒于调露二年(680)五月十七日,终年六十二岁。据此推算,其当生于武德二年(619)。奉卢昭道遗言,逾年八月(681),迁葬于少陵原。昭道天性仁善、诚信正直,虽生于世家大族,但其聪明才干仍见长于家族众人,并以才学兼优见称。常常醉心于书林,是其由内而外的良好修养的来源,即使身处繁杂环境也并未失其本心,保持着纯一的德行。幼时聪慧,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长而慈祥,喜怒不形于色。可见于其墓志:“并高才重器,资孝为忠,有裕潘岳之家风,无忝陆机之祖德。君体仁为质,含道若性;展禽、甯武之风规,汲黯、郑庄之理识。幼挺岐嶷,表异家人;长实敦敏,见称邦彦。怀一德以为量,超百行而居本。文明内湛,英华外发,弋钓书林,偃息艺圃。睟容晖于秋景,晢符采于春荣。雕章艳藻轻其术,理窟言泉酌其隽。喜愠不形,晦明如一。”

墓志曰:“贞观十八年国子进士,射策高第,授泸州泾南县尉,改益州绵竹县尉。”县是各朝历代行政的基层单位,唐代县按地区分为赤、幾、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幾县,其余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关于这七等县尉的入仕方式,赖瑞和《唐代基层文官》有如下介绍:“赤县和幾县的县尉,由于地处京城大邑,地位最崇高。为士人竞求的对象,一般不是士人的第一个官职,而是再任或累迁才能得到的职位,或需要更高的资历,如进士及第后又再中制科或博学宏词者。其次是望县、紧县和上县的县尉,一般是士人进士或明经及第后释褐起家的官职。至于中县和下县,所在地偏远,户数较少,其县尉品级最低下,任县尉者恐怕有许多并非有科第功名者,而是从流外出生者。”[3]150卢昭道任职的泾南县和绵竹县在《新唐书·地理志》均有记载:“泸川,中。贞观八年析置泾南县,后省。”“绵竹,紧。有庚除山、万安山、鹿堂山。”[2]1092泸州泾南县和益州绵竹县地处四川省,四川作为当时富饶地区的财务要地不仅十分繁荣,且有着充足的人口,作为进士及第释褐起家的所任之官,属于较优越的官职。

“丁内忧去职,服终,除太常奉礼郎。”《仪礼·丧服》规定:“子为父服斩三年,为母服分两种情况:父在为母服齐衰期(一年),父卒为母服齐衰三年。”[4]336-342这明显地反映了父家制社会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的家庭秩序,也是“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主,家无二尊”政治伦理的体现。昭道因内忧之故去职,服终,后任太常奉礼郎。关于太常奉礼郎,《旧唐书》对此有所记载:“太常寺,古曰秩宗,秦曰奉常,汉高改为太常,梁加寺字,后代因之……奉礼二人,从九品上。”[5]1872

“再历长安县尉,又除主簿,转万年县丞。”关于县尉、主簿和县丞之间的关系,可参考赖瑞和《唐代基层文官》:“唐初武德年因隋制,设置县尉。唐代的长官是县令,其下依次有县丞、主簿和县尉。”[3]143昭道历长安县尉,官为从八品下;后升迁至主簿,官为从八品上;转万年县丞,官为从七品上。唐代前期,万年、长安两赤县地位最高,但两县之间,亦有优劣之分。赖瑞和《唐代基层文官》:“长安以朱雀门大街为界,街以东属万年县,街以西属长安县。街东万年县一向是达官要人的住宅区,街西长安县则多平民和商贾,以至万年县的声望和地位,高于长安县。”[3]168

“应诏举迁雍州司士参军事”。赖瑞和《唐代基层文官》[3]224中所载司士参军事隶属州府都督府判司。州府都督府判司共七种,分别是:功曹、司功参军,仓曹、司仓参军,户曹、司户参军,兵曹、司兵参军,法曹、司法参军,士曹、司士参军,田曹、司田参军。士曹、司士参军主要职责是掌津梁、舟车、舍宅、百公众艺。唐代判司大多由读书人所任职,很多文采斐然者,不管当时充任何曹判司,都可能被召去从事修纂。与县尉一样,判司也分三六九等,虽然史料不全,但唐代有这样一个诏令:“从流外和视品官出身者,不得充任一系列比较清要的官职,其中包括‘京兆、河南、太原判司’。”据此可以看出京兆等大府判司,地位比较优越,而雍州就是后来的京兆府,官为正七品下。

“擢授尚书比部郎。”比部郎即比部员外郎,员外郎这一官员称呼始于隋代,据《通典》所载:“当时二十四司又各置员外郎一人,以司其曹之籍帐。”[6]185其本意为正式员额以外的官员,唐代则沿用此制。唐代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制度,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属于秘书性质的机构,组织简单,官员不多。相比之下,尚书省则是个十分庞大的机构,分为六部,六部之下又各有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再加上统领这二十四司的左司和右司共有二十六司。二十六司中分为四个等级,隶属于刑部的比部司属于第四级,官为从六品上。

卢昭道生于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619),终于唐高宗李治调露二年(680),经历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登科及第后,先后担任了泸州泾南县尉、益州绵竹县尉、太常奉礼郎。来到长安后,又担任了长安县尉、主簿,万年县丞,雍州司士参军事。据《新唐书》记载,为卢昭道撰写墓志的李嗣真于调露中,为始平令[2]3796,可以推测出卢昭道于调露初年仍任雍州司士参军事。后昭道被擢授比部尚书郎,这是他的最高官职,也是其最后的职位。纵观昭道一生官场之路,未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升迁之际又不幸去世,也难怪李嗣真发出“未登蚁服,奄坠蛇杯”的感慨!

二、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的订补

1.补卢昭道及其家族世系

墓志中所记载的卢昭道家族世系能补正《新唐书》记载的错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2]2923-2924(简称《新表》)中记载卢昭道家族世系十分详细,其曾祖名景柔,南陵太守、兰州刺史。祖海相,泾令。父彦伦,盩厔令。而《卢昭道墓志》中关于其家族世系则是这样记载的:“曾祖景柔,北齐太中大夫,通直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边城、兰陵二郡守。祖霸,随开府行参军、宣州泾县令。父彦恭,皇朝洛州伊阙、泾州鹑觚二县令。”可见,《新表》中所载的昭道之父与《卢昭道墓志》中所记载的昭道之父并不相同。《新表》中记载,昭道之祖海相生有二子,分别是长子彦恭和次子彦伦,并记载昭道为其次子彦伦之子,而《卢昭道墓志》则记载为其长子彦恭之子。关于这一处,亦可参考昭道之孙卢滔和卢浻的墓志。《洛阳新获七朝墓志》中收入的《唐故文安郡清苑县令范阳卢府君(滔)墓志铭》(简称《卢滔墓志》)所提及:“曾祖彦恭,唐朝高州刺史、固安县开国公。烈考昭道,唐京府士曹、比部员外郎。”[7]268《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中收录的《唐故河南府进士范阳卢君(浻)墓志铭》(简称《卢浻墓志》)提及:“曾祖彦恭,西亳州刺史。大父昭道,比部员外郎。”[8]343两则墓志与《卢昭道墓志》互相印证,表明了《新表》记载的昭道父名之讹,昭道为彦恭之子而非新表所记载的彦伦之子。

2.补昭道之子充符、老老、义符及义符之子卢浻

《新表》中关于昭道子辈一栏是空白的,而《卢昭道墓志》曰:“夫人崔氏,博陵安平人。……卅而夭,有子充符。继夫人李氏,陇西成纪人。……卅四而逝,有子老老。”因此《卢昭道墓志》可以补充《新表》失载的昭道之子充符、老老。《洛阳新获七朝墓志》中收入的《卢滔墓志》所提及:“烈考昭道,唐京□府士曹、比部员外郎。考义符,唐眉州通义、宣城□□尉、金吾郎将。”[7]268《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中收录的《卢浻墓志》提及:“大父昭道,比部员外郎。显考义符,右金吾卫郎将。”[8]343根据这两则墓志可以补充《新表》失载的昭道之子义符。《新表》中昭道之孙只记载了滔和演,《卢浻墓志》中所载“显考义符,右金吾卫郎将……公即金吾府君第三子也……元兄邠王府祭酒滔,仲兄吏部常选演。”[8]343《新表》失载的义符第三子浻,据此可补。

3.补博陵崔氏职官

初唐时期,世家大族通婚蔚然成风,卢昭道的两个夫人分别出自唐朝五大门阀士族之中博陵崔氏和陇西李氏。《卢昭道墓志》中关于博陵崔氏氏族三代的介绍可以补充《新表》中关于博陵崔氏官职记载的遗漏。《卢昭道墓志》曰:“夫人崔氏,博陵安平人。曾祖仲方,随礼部尚书、固安公。祖焘,皇朝赠定州刺史。父馀庆,皇朝尚书左右丞、雍州司马、兵部尚书。”《新表》曰:“仲方字不齐,信都太守、固安县伯。焘字大德,凤泉令、石城县男。馀庆,兵部尚书。”据此,可以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仲方”之名后补充“随礼部尚书”一职,“焘”之名后补充“皇朝赠定州刺史”一职,“馀庆”之名后补充“皇朝尚书左右丞、雍州司马”。《卢昭道墓志》中提及的陇西李氏这一支并不见于史书记载。

三、对《登科记考》[9]的补阙

昭道于贞观十八年国子进士,射策高第,按照生辰推算,当于二十六岁时通过了科举考试考取进士。唐代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两大类,制科是不定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保留着察举制的影子;常科的名目则有很多,依据应举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众多科目中,进士科无疑是最受重视的,是士人们争相追捧的科目。作为常科中最难通过的考试,进士科每榜录取的人数非常的有限,据资料显示,唐代平均每年进士科的录取人数为二十八人,难度系数如此之高,甚至还流传出“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昭道以二十六岁的年龄考取进士,对本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同时也给家族带来了无上的荣光。据昭道墓志记载,其祖随为开府行参军、宣州泾县令,父彦恭为皇朝洛州伊阙、泾州鹑觚二县令,祖、父二代都并非高官显赫,昭道自然不受门荫制度的庇佑,且进士科所考内容为辞章之学,若非有着卓越的文学才干,恐怕难以进士及第。查徐松《登科记考》[9]26,此年进士共二十四人,只记载冉实一人姓名。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10]27、王洪军《登科记考再补正》[11]23则补充了张仁祎、王行淹二人之姓名。三本书皆未记载卢昭道进士之事,据此可补卢昭道之名于此年进士之下。

昭道工于写作,尤善公文,墓志曰:“赤县并驱,全帝城之职务;神京六辅,半天下之人物。君练于章程,工于政体,心闲手敏,笔健词华。每兼运数曹,联题百封。”其曾任职的雍州司士参军事一职,隶属于州府都督府判司,大多都是由读书人所任职,许多文采斐然者,可能被召去从事修纂,这一职位对于所任之人文采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也从侧面肯定了昭道文章星斗。笔者查阅了吴钢《全唐文补遗》[12],无涉及昭道的墓志,查阅了《全唐文》[13],未有卢昭道所著篇章,还查阅了韩理洲《新增千家唐文作者考》[14]也并无关于卢昭道的只言片语。因为卢昭道并无作品发现,所以并不能对《全唐文》有补充作用。但通过其墓志铭记载,亦可见其词华似祢衡,才思敏捷,笔下生辉,处理公文时更是一日万机,投刃皆虚,“手启笺书,耳聆辞舌”“每兼运数曹,联题百封”,昭道自进士及第后一直从事文章,博涉坟史、锵洋音韵,为唐代文学家增添了新的成员。

墓志的撰写者是唐代始平令李嗣真。《新唐书·李嗣真传》记载:“李嗣真,字承胄,赵州柏人。多艺数,举明经,中之,累调许州司功参军……调露中,为始平令,风化大行。”[2]3796李嗣真在任雍州始平县令时与卢昭道相熟,二人可谓是志同道合,“每退食之余,良辰美景,商榷前载,观者忘疲,似幽谷之不穷,类洪钟之虚受”。李嗣真博学晓音律,兼善阴阳推算之术,特别是对诗词、书画理论造诣颇深,与他志同道合的卢昭道尽管没有诗词流传于世,但其诗文兼善,这是毋庸置疑的。墓志中高度评价了卢昭道的一生:“而自少及长,介然特立。虚舟自得,与物无忤;洁行不取于求名,立范必期于弘道。澹雅之操,颠沛不渝;巧佞之机,梦想云绝。”并为昭道一生饱读诗书、满腹才华却仕途阻塞,屈居下位感到惋惜不已。墓志铭真挚的情感,寄托的是存者对逝者的追忆与哀思:“千秋永别,万恨何追!思所以勒石山阿,少旌孤陇。”

猜你喜欢
墓志进士
唐代诗人资料研究系统的更新与拓展
——评《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
秀才捉弄进士
沭阳:一园三进士,深藏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四进士(上)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浙江宋元墓志漫谈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
进士桥
巧改对联
巧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