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淼
双排键电子琴俗称电子管风琴,因其有两排手键盘而得名。双排键电子琴通常有立式的琴体,两排或三排手键盘,一排脚键盘,一个或两个脚踏板。操控一台双排键电子琴需要人体多部位配合,通常右手弹奏主旋律,左手弹奏副旋律或和弦,右脚控制音量踏板或第二表情踏板,左脚控制脚键盘演奏伴奏低音,右膝控制膝控以做延音或切换音色效果等。演奏时需要全身运动,讲究的是身体各部位的统一协调。
1950年以后,日本YAMAHA购买专利并成功研制出双排键电子琴,随后双排键电子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习科目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20世纪80年代,双排键电子琴进入中国,在各音乐院校发展开来,现如今已经形成从附小—附中—本科—硕士研究生的全方位教学模式。目前在很多综合大学的艺术系也开设了双排键电子琴专业。各大高校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如邀请知名演奏家举办音乐会,开设大师课,学校之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使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双排键电子琴。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不少艺术类比赛、网络直播平台中也会看到双排键电子琴,这更推动了此乐器的发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民族品牌——“吟飞”双排键电子琴已经逐步发展、完善、崛起,让更多的爱好者有能力购买乐器,同时享有优质的音响效果,能更好地学习乐器演奏及乐曲创作,进一步促进了双排键电子琴在中国的迅猛发展。
1、双排键电子琴的音色
双排键电子琴含有大量极高品质的音色。以ELS-01C为例,总计有415种,均来自于AWM(先进的波形记忆)音色生成系统。另外还包括94种VA(虚拟非电传声音)和一种虚拟无限的管风琴长笛音色。音色设定菜单键集结了240种音色设定,使我们能够在Electone上快速设置最喜爱的音色类型来弹奏音乐。此外,15种音色组别中有183种不同音效可供选择。
双排键电子琴的音色分为上键盘的音色,下键盘的音色和脚键盘的音色。有多个音色组构成:Strings(弦乐)、Contrabass(低音贝司)、Brass(铜管乐/号)、Woodwind(木管乐/长笛)、Tutti(合奏)、Choir(合唱)、PAD、Synth(合成乐)、Organ(管风琴)、Piano(钢琴)、Guitar(吉他)、Percussion(打击乐)、Timpani(定音鼓)、Elecbass(电子贝司)、Synthbass(合成贝司)、World(世界音乐)。
2、双排键电子琴的节奏
双排键电子琴有丰富的节奏类型。以ELS-01C为例,拥有274种不同的真实节奏,这些节奏以实际的鼓和打击乐器取样的音质为特色。每种节奏包含15种振音组,如Main,Fill In,Intro,Ending和Break,使我们可以在演奏中轻松切换,令演奏更富强劲的节奏感且更具专业水准。每一种节奏均有各自配套的伴奏模式,这些伴奏模式分布在五种乐曲组中,提供基本背景音乐。另外,双排键电子琴的键盘打击功能使我们能够从上下键盘和脚键盘模拟演奏打击乐器的音效。
双排键电子琴的节奏分为几个组群:March、Waltz、Swing&Jazz、Pops、R&B、Latin、World Music、Ballad、Rock、Dance。
综上所述,双排键电子琴丰富的音色和节奏,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每种乐器音色特点,把握每种节奏风格。同时还可以自行改编或创作各种类型的乐曲。
重奏分为多种形式,如室内乐重奏,管弦乐重奏,钢琴重奏等。
室内乐重奏指每一声部由一人演奏,按声部和人数的多寡,室内乐可认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直至九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因所用乐器种类不同,室内乐又有单纯弦乐器演奏的重奏。
双排键电子琴重奏是指,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双排键电子琴共同演奏乐曲。大多数用来演奏编制比较庞大的古典乐作品,有时也进行流行乐曲的演奏。
1、交响曲与组曲的含义
《木星》是大型的管弦乐编制的交响组曲。交响组曲是交响音乐的一种体裁。所谓交响曲,是一种规模庞大,专门为众多管弦乐器而写的乐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每个乐章各自独立,速度或表情也有一定的标准模式。第一乐章:活泼轻快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柔和富有感情的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热烈愉快的终曲。
所谓组曲,是由几个乐章组成的套曲。器乐套曲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奏鸣曲套曲,包括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特点是各乐章的结合有严密的逻辑性,适合于表现戏剧性比较强的内容;另一种就是组曲。特点是各乐章的结合比较自由,每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2、作曲家简介及乐曲创作背景
作为一名专业演奏人员,要想很好的演奏每首乐曲,在弹奏之前就要先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个人特点,及其乐曲的创作背景。
霍尔斯特,1874年9月21日生于切尔腾纳姆,1934年5月25日卒于伦敦的英国作曲家。少年时代起就接受父亲的音乐教育,从1893年开始,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专修作曲。在各地从事教学工作之后,自1919年起担任了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
在霍尔斯特的音乐中,从年轻时候开始,就可以看出受法国印象派的影响相当大,不过,在和声、节奏方面有着他独特的风格。代表作品有若干部歌唱和合唱曲、协奏曲等。
《行星组曲》—The Planets,Op32,是霍尔斯特1916年之作。他十分热爱占星与神话故事,有一天他心血来潮,想出了结合这两项兴趣与他的本行——音乐的好主意,他决定写一首关于占星的交响曲。在孕育这支曲子的三年内,霍尔斯特仿佛得到来自外层空间的神秘力量,最后果然顺利完成了举世瞩目的《行星组曲》。
占星迷的磅礴乐章《行星组曲》共包含7个乐段,在欣赏这一首交响组曲之前,要先了解每部交响曲的内涵。它分别以9大行星中的7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们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并给予每颗行星一个副标题。简单介绍一下这7个段落:1.火星—战争之神;2.金星—和平之神;3.水星—飞翔之神;4.木星—快乐之神;5.土星—老年之神;6.天王星—魔术之神;7.海王星—神秘之神。
3、《木星》的演奏
《木星》的乐队编制异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女声合唱和众多的打击乐器。此曲被改编为双排键电子琴曲目,有独奏版本和重奏版本,相比较之下,重奏形式可以把乐曲丰富的配器更加充分完整的表现出来。
《木星》构思宏大,篇幅较长,经常在音乐会中单独用来演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气势浩荡,欢乐的情绪此起彼伏,绵亘不绝,成为受人喜爱的通俗音乐作品。
第一部分又分为三个主题:第一主题是C大调,欢乐的快板,2/4拍,喜悦的情绪十分明显。每首重奏乐曲的开始是需要两个演奏者通过长时间的配合来精准演绎的。首先在演奏者心里有一个标准速度,由一个演奏者通过肢体语言把速度传达出来,利用一个较大的呼吸动作开始全曲。《木星》的开始部分,即乐谱中的A段落,是由弦乐器声部以快速的碎弓营造出震动了天堂的欢闹气氛。演奏者通过指尖的跳奏,把两个声部的每个十六分音符清晰的演奏出来。第一声部在第二小节有两个换道(道,是双排键电子琴的专业术语,每个道存储不同的音色),从第2道到第3道,要精确控制换道时间,不能影响其连贯性。
木星“快乐之神”朱庇特是古代罗马的最高无上之神,也是住在希腊奥林波斯山上的神。赞美这位大神的赞歌般的主题是在A段落5小节的引子之后,由第一声部左手以圆号为主奏,在木管乐器的烘托下,用断奏、保持音的演奏方法,用切分音、附点等节奏型,将一个个性鲜明,气质矫健的音乐主题体现出来。第一声部在演奏时要注意指尖的触键力度,要奏出管乐吹奏时音头的质感。同时第二声部右手继续保持十六分音符的跳动,左手用刮奏的奏法模拟宇宙的科幻声音,仿佛置身其中。
进入B段落后,旋律在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交替出现,两个演奏者像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在演奏,注意神与行的交流,直至第一主题的结尾突然变慢,逐渐变强,即C段落尾声部分。在这突慢、渐强的过程中,两个演奏者要用余光瞄着对方,通过身体幅度统一节奏的变化,最后用相同的呼吸、力度,来完成此主题的结束音,一个重音八分音符。
第二主题充满生机,热情洋溢,富有气势。进入D段落,此主题是采用慢速、重音开始演奏,逐渐提升乐曲速度,用两个八分音符这种节奏型,简单而清晰地表达出主题音乐。两个演奏者要从第一主题结尾激昂的情绪中迅速停滞下来,同样通过身体的呼吸进入第二主题。两个声部开始旋律一致,速度由慢到快要两个人默契配合,绝对不允许出现旋律的错位,像有一个指挥家钻进两个演奏者的心里,挥动着指挥棒,使整个乐队整齐演奏。注意旋律、速度变化的同时,还要注意指尖的断奏,这样会使管乐演奏清晰,弦乐短促有力。
两个声部演奏相同的旋律过后,是短笛主奏的和声旋律,清脆的笛声更加体现乐曲的活泼、朝气。其中第一声部的右手和弦弹奏是难点,声音既要饱满又要轻快,最关键是不允许错音的出现,否则会影响整体和声效果。在此主题结束之前,第二声部运用特殊音效,再次烘托宇宙气氛,即进入E段落后,第二声部展示了双排键电子琴的一个演奏特点——拍奏,在标记的音区内用手掌拍打琴键。
第三主题转为3/4拍,即F段落,像一首民间舞曲,气氛热烈。以四分音符为主,要演奏的刚劲有力。两个声部的典型节奏都是一个四分音符加上两个四分休止符,演奏时四分音符不能弹的过短,不能弹成跳音,声音要扎实,稳健。随后速度加快,第二声部变为主旋律,速度更快些,第一声部变为伴奏声部,音符滚动出现,速度再加快,因此要求快中求稳。在这个演奏过程中,要注意三连音和八分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奏。进入H段落的几个长音将第三主题推向高潮,第一声部左手的连续切分音与附点音符是难点,第二声部要在第一声部持续的长音中精准进入,渐弱进入尾声,直至声音消失,情绪变得平稳,第一部分结束。
第二部分从I段落开始,由原来的快板转为高贵庄严的行板,是一首雄壮的“欢乐颂歌”,类似东方五声音阶的旋律,亲切感人,朴实生动,又不乏庄严与伟岸。降E大调的旋律,3/4的节拍,歌唱感极强。所以在演奏时要使波澜的心情平静下来,体会宇宙的优美,感受宇宙的磅礴。
在弹奏I段落时,第一声部要注意各种表情术语,运用指尖的细腻处理,区分连奏与断奏,同时还要充分运用音量踏板,控制旋律的起伏。第二声部用竖琴的音色进行伴奏,每个和弦都是波音,这是演奏难点,要注意每个波音和弦的力度要相同,波音的时值也要相同,运用小臂带动手腕来完成竖琴部分的弹奏。第二声部与第一声部旋律起伏保持一致,也要灵活运用音量踏板,使两个声部听起来是一个完美的整体。进入J段落乐曲渐渐充满激情,力度加强,在感受宇宙的浩瀚之后,又回到了欢快的气氛中。
K段落是乐曲的第三部分,也是第一部分的反复,处理方法同第一部分,只是情绪更加饱满,更加充满激情。
在整首曲子的结束部分,即Q段落进入后,主旋律由第一声部的脚键盘演奏,利用脚腕力量带动音符推进,使整体听起来比较连贯。两个声部右手的三十二分音符八连音与十连音的对位是演奏难点,两个演奏者在拍速稳定的前提下,各自将连音演奏均匀,便能解决对位难的问题。这个部分的音色虽然飘渺,主要起伴奏作用,但是弹奏速度要控制得当。最后第二声部通过一个刮奏把全曲推向最急速的尾声。
尾声段落由于速度很快,并且用不连奏的演奏法,对于两个演奏者来说,怎样在演奏情绪达到高潮时,在瞬间做到速度的统一是难点,这不仅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还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以让其中一个演奏者观察另一个演奏者手部运动的幅度,逐渐对齐速度,直到倒数第二、三小节,第二声部在拍奏过后,双方用身体做一个共同的呼吸,用全部的身体力量一气呵成落下最后的结束四分音符,做到音符饱满,时值不能过长或过短,给《木星》画上完美的句号。
“艺术不是技艺,是艺术家体会了的感情传达。”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奏家,不光要有扎实的演奏技巧,还要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有助于对乐曲的分析与理解。一个没有内涵的演奏者只会机械的进行演奏,永远体会不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可以感受到乐曲喜怒哀乐的演奏者才会真正成为演奏家。愿更多的双排键电子琴爱好者加入进来,将中国的双排键电子琴事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