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特点构建下的网络诈骗防范方法研究

2022-11-21 19:33刘楚涛
法制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诈骗校园大学生

刘楚涛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0

高校校园内网络诈骗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分散着各种形式的诈骗渠道,大学生在缺乏对外界环境正确认知的情况下往往很容易上当受骗,甚至有些已经陷入诈骗当中的学生还不自知,这一切都源于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的薄弱和缺少对社会及网络正确、全面的认知。对于高校而言,应当将网络诈骗与大学生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诈骗风险防范意识,才是对当代大学生最好的教育和保护,而不是让学生严禁“触碰”这些东西,学生只有真正了解之后才能提升自身的认知。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园网络诈骗的各种存在形式、途径等进行全面的分析阐述,进而引出网络诈骗风险防范的有效路径。

一、对高校校园网络诈骗的全面认知

(一)网络诈骗的形式与特点

首先,表现在诈骗形式的多样性。互联网背景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达,网络诈骗形式也愈加多样化,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校园内,网络诈骗无处不在。传统的诈骗到现今的网络诈骗,无论是在诈骗形式,还是技术、渠道等方面都让人防不胜防。高校校园内由于大学生群体活动性更强,且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在学习、生活中都更加依赖网络,因而给了更多网络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包括网络兼职、大学生网购、校园贷、电信网络诈骗,尤其是以校园贷衍生出来的各种爱学贷、借贷宝、优分期等网络借贷方式,还包括大学生快递退货款诈骗、虚假网页诈骗、电话短信诈骗、虚假招聘信息诈骗等各种诈骗形式,学生在缺乏全面认知的情况下往往防不胜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并不是一味避开就可以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大学生去客观全面地认知并看待这些问题。

其次,表现在诈骗对象和群体。网络诈骗更多以网络的形式出现,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最多的青年群体,更容易遭遇到网络诈骗。从传统诈骗形式和群体来看以老年群体居多,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诈骗由于诈骗成本更加低廉、隐藏性更强,且有着较高的收益,因而会存在网络诈骗率不断增加的问题。诈骗分子往往通过手机、电脑网页等就可以实施诈骗,而网络的发展也决定了网络诈骗对象由老年群体向青年群体的转变,对大学生及社会都有着严重的危害性。

(二)高校网络诈骗“盛行”的原因

1.学生层面的原因

一方面,从受教育程度而言,当代大学生已经成年,且即将步入社会,无论是在经济还是生活上都相对独立,不同于初高中学生,大学生往往缺少父母的时刻管教,在心理和外在生活上与父母相隔着一定的距离。与此同时,大学生在脱离父母襁褓的同时又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因而从各方面来看,大学生成为网络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主要对象和群体[1]。

另一方面,大学生往往对外界环境和自身缺乏客观全面的认知,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很容易被外界的言论思想而影响带偏,作为接触网络最多的群体,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自身的三观和消费观等各方面教育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高校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课知识,更是与社会和谐相处、提升自身能力的思想技能。个性化特征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喜好、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和区别,就从日常生活消费来看,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钱的存储方式更加多样化,如微信、信用卡、储蓄卡、花呗借呗等多种方式,学生利用手机支付会影响到其消费心理的变化,对金钱缺乏正确的概念和了解,总是认为今天花明天的钱,明天花后天的钱,从而形成不良的金钱消费观,同时大学生的消费用途就更加多样性了,吃喝玩乐、盲目创业、出入各种高档娱乐场所以及各类游戏软件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除此之外,大学生思想薄弱,诈骗防范意识匮乏还表现在法律知识的欠缺以及法制观念较为薄弱,对法律不够了解因而给予诈骗分子更多可乘之机,同时也无法正确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高校层面的原因

一方面表现在学校缺乏较强的引导性,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核心场所,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与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网络诈骗肆虐的现象,高校缺乏较强的引导作用,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常常流于形式,导致大学生思想认知匮乏,思想水平较低。同时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追求毕业率和就业率,没能将外界社会环境与大学生全面联系起来。网络诈骗的肆虐很大程度上源于大学生思想认知的不足和思想水平的薄弱,诈骗形式的多样性表明了大学生不能仅仅靠避开就能实现“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将网络诈骗现象与相关知识同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课程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宣传普及正确全面的诈骗风险防范知识和方法,增强大学生对外界社会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从而有效降低网络诈骗发生率[2]。

另一方面表现在高校校园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层面。部分高校校园网络处于开放状态,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但同时在校园网络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方面力度较为薄弱,且建设资金、人力资源等有所不足,从前期的建设到后期的维护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存在着更多的网络风险和漏洞,很多诈骗渠道和病毒都是在遭到不法攻击后开始进入到大学生的身边的。同时在校园网络的维护管理意识上较为淡薄,往往是等到出现网络问题的时候才去维护和解决的。

二、高校大学生对网络诈骗认识的现状

据相关调查数据统计发现高校校园内网络诈骗案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意味着网络诈骗形式和技术越来越多样化,大学生所面临的网络诈骗风险不断增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全面加强。各类网络金融平台、社交软件、兼职刷单、游戏充值等诈骗形式涌现,在网络诈骗方面甚至表现出高超的手段和技术,同时由于大学生存在不健全的三观和过度的消费心理,因而成为诈骗分子主要实施网络诈骗的群体和对象。在进行必要的网络诈骗调查问卷后可以依据调查样本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将网络当作日常存在的一部分,对于网络诈骗听说过,但没有客观全面地了解过,也有部分学生表明自己曾经遭遇过网络诈骗,同时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大学生的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普遍较低,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

三、高校校园网络诈骗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一)加大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

首先,网络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网络能够全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网络安全才能真正确保国家发展安全。对于网络诈骗现象,国家不断加大对网络诈骗的监管和惩罚力度,实现行业领域网络诈骗防范工作联动机制,不断拓展网络诈骗风险防范的舆论格局。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联动体制,加大对社会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尤其是自媒体平台的监管,对于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身份进行严格的审查,有效识别网络虚假信息,同时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力度,增强社会网络的抵御和风险防范能力,防止各种网络诈骗网页、链接等形式的入侵。除此之外,国家还需要不断结合当前社会网络环境现状,完善各项虚拟网络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全面的反诈骗工作。同时还可鼓励全民参与,拓展网络监管范围,最大程度地保护网民的网络合法权益。

其次,高校也需要加强校园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一是提高对校园网络建设维护的重视,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投入,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网络反病毒系统的搭建、防火墙、数据加密系统以及信息筛选过滤技术的引入,充分发挥网络防护技术的作用来增强校园网络的安全性;二是依据不同等级的安全防护需求构建完善的网络风险防范预警机制,综合考虑教师教学、人事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后勤等职能部门对网络的不同需求,将校园网络按不同防护等级进行合理划分,有重点地引进相应网络防护技术,同时构建相应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安全风险的自动识别与报警显示。例如在校园网络的出入口加强防火墙技术的应用,有效隔绝校园网络与外界网络平台,利用防火墙技术加强对校园网络与外界网络平台链接的控制,能够有效地阻挡和抵御外界不法分子对网络的入侵和攻击。三是将网络诈骗与教学管理有机结合,将风险防范预警机制的构建与教学管理工作有效衔接,全面开展教学管理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同时做好对学生的网络跟踪教育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个人信息和资金信息的安全性,对于企图诈骗、套取学生个人信息的各种行为及时阻止。

(二)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高校需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管理,将网络诈骗安全教育融入到学生思想教育当中,如学生的思政课以及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讲座等。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教育理念的全面普及和影响下,高校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培养,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和提升学生与社会相处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外界抵御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在网络安全教育这一方面,学校思政课必然要承担此重任,将网络诈骗知识、类型、诈骗形式以及案件等相关内容融入到学生思政课堂当中,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思政教育蕴含的育人价值来达到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效果的最终目的,从而促使学生对网络诈骗有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与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虚拟网络诈骗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教师可灵活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利用互动教学、提问教学、微课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与网络诈骗危害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能直面网络诈骗现实情况,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付诸行动,做好网络反诈骗的宣传。

同时,大学生往往有着广泛的社交,常活跃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高校开展网络诈骗防范思想教育应当尽可能地借助这些软件平台进行宣传普及,如开设校园公众号、高校微博,不断上传更新相关反诈骗知识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三)重视网络诈骗教育,完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和学校而言都非常重要,通过将网络安全教育、网络诈骗风险防范教育全面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更新和完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学校及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舆论引导。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宣传普及网络诈骗相关知识和方法,不断扩展学生网络反诈骗方面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可定期组织以网络反诈骗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鼓励班级学生共同参与,并进行沟通交流,多吸取相关知识经验,结合相关案例以及学生的看法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另一方面,由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或者讲座,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邀请学生、教师同学校共同研究讨论,不断纠正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借助学生常活动的校内区域,如社团、图书馆、学校礼堂等地方,多开展相关的活动、辩论赛,促使学生主动去搜集整理和学习网络诈骗相关的知识资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反诈骗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学校方面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相关的主题研讨会,以网络诈骗风险防范和排查为主题,对学校的教学服务管理体系、校园网络以及相关宣传部门、心理咨询部门等进行实际完善,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作用,联合各个部门、教学主体做好网络诈骗风险防范的宣传与监督引导工作。同时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相关知识信息的实时共享,各部门做好相应的本职工作,学校方应当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例如学生管理处主要负责网络反诈骗的宣传教育以及学生引导工作,宣传部需要加大对相关工作的监督和引导力度,而校团委则需要负责相关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等,从而实现网络诈骗风险防范宣传范围和力度的拓展与延伸。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包括校园内和社会上的网络诈骗形式逐渐增加,人们往往防不胜防,尤其是校园内大学生的价值观、消费方式、自我防范意识以及个性化等特点使其更容易遭遇网络诈骗。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做好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与宣传引导工作,不断提高和拓展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同学生一起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共同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

猜你喜欢
诈骗校园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