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丕森 刘凤暖
(山东省沂南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276300)
在畜牧养殖工作中,为了降低动物发病概率,防止动物出现疫病,饲养人员经常会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生素,导致动物体内存在兽药残留,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对动物圈舍进行消毒、杀菌,在药物选择过程中,如果配比不合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兽药残留污染。
在畜牧养殖中还有可能对大气造成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牧产品需求不断增多,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动物消化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氨气,这些气体排入空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另外,动物粪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1]。
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粪便,这些粪便中含有氮元素、磷元素,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水源造成影响,使水资源富营养化,导致水中氧气含量降低,最终导致水生动物死亡。粪便长期堆积还会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资源污染,对周围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在畜牧养殖中还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不及时处理,会对土地资源造成污染。动物粪便也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产生一些寄生虫,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对企业、城市居民生活方面较为重视,而对畜牧养殖业有所忽视,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在畜牧养殖业中,对环境保护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惩治力度不够,从而无法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当前,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执行力度,才能更好地规范养殖业,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在畜牧养殖业中,饲养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畜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重视对粪便的清理,对圈舍的维护。很多养殖人员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重视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而环境保护机制也不够健全,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规模、规范性、科学性都不够,养殖设施老化,养殖环境不科学,设备污染严重等问题频频发生[2]。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小规模养殖户的卫生条件更是不能得到规范,在粪污处理、养殖设施等硬件设施不够齐全,不能将动物粪便进行加工再利用,对环境造成比较大的污染。
当前,还有很多养殖户对动物无害化处理不够重视,对病死禽畜尸体随意乱扔,导致动物疫病的传播,造成环境污染。无害化处理不到位不仅是法律意识淡薄,也是对无害化处理知识的缺乏,不了解随意乱扔可造成的后果,也没有先进的无害化处理设备,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我国地大物博,很多养殖户处于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对环境污染防护工作及治理不够重视,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和设施比较缺乏。
3.1.1 降低氮磷元素的排放
一方面,在畜牧生产过程中可以在饲料中加入氨基酸,这样可以平衡畜禽所需蛋白质,减少禽畜氮气排放量。如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通过降低日粮中蛋白含量可以降低猪粪中的氮含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在饲料中加入赖氨酸和蛋氨酸等可有效减少蛋白质的含量,从而使粪便中的氮排量减少。另一方面,可以在饲料中加入植酸酶,提高有机磷的利用率,使动物粪便中磷含量减少,从而降低动物粪便对环境的污染[3]。
3.1.2 降低微量元素的排放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添加有机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微量元素添加量,进而减少粪便中微量元素含量,降低环境污染。
3.2.1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在畜牧养殖中,可以应用微生态制剂来提高动物肠道蠕动功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使动物尽量少的排放臭气,有效抑制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通过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可以对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进行改变,如在动物饲料中加入一些粪肠球杆菌或双歧杆菌等生态制剂,有效降低动物尿液和粪便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净化圈舍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3.2.2 添加丝兰属提取物
添加丝兰属提取物可以锁住氮元素,弱化动物尿液中的臭味,减少动物粪便中的氨气浓度,对环境保护和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养鸡场中通过丝兰属提取物可以有效降低养鸡场中氮的浓度,减少臭味。这种物质还有助于提高消化能力,使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充分吸收,降低尿素分解,减少氨气浓度,保护生态环境。
3.2.3 沸石的应用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臭味,应用沸石可以有效除臭。沸石具有非常强的静电吸附能力,在牲畜圈舍中播撒沸石,或者将沸石添加在动物饲料中,可以有效降低氨气浓度。不仅如此,沸石对硫化物也有非常强的吸附作用,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
3.3.1 物理修复
在畜牧养殖工作中,动物粪便中还会排出重金属物质,可以采用物理修复方法进行消除,其中土壤淋洗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转移到土壤液中,采用结合沉淀的方法对重金属进行处理,有效的保护环境和生态。一般采用硫酸、硝酸、盐酸等减少土壤中铜的含量。另外,可以通过堆肥有效降低金属的活性,减少金属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的污染。通过自然堆肥可以有效降低微生物的危害和污染,如鸡粪在经过2~3 个月的堆肥后,可以减少大肠杆菌的含量,达到排放标准。还可以采用好氧堆肥或厌氧消化的方式,消减抗生素的作用,减少抗生素对微生物种群的影响[4]。
3.3.2 生物修复
在畜牧养殖中,对环境污染问题可以采用生物修复,主要包含微生物修复模式及植物修复模式。微生物修复主要通过蓝细菌和菌根真菌等生物,对重金属进行吸收,使其可以沉淀,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毒害。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系统的根系,使重金属可以转移,这样可以减少重金属的污染,使得土壤污染可以得到修复。当前已出现了很多植物修复方法,对土壤污染治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利用鸭拓草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铜,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在畜牧养殖业中,饲料中含有的铜元素和锌元素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应引起养殖户的注意,对饲料中的添加物进行明确规范,提出严格的标准,对铜和锌的含量进行限制。我国也相继出台了铜和锌的最高限量标准,从而减少畜牧生产中铜和锌的使用,防止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还要限定钾离子和氯离子的含量。在有机肥行业中,国家对各种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明确规定,做出最高值的限量,规范饲料生产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如果将牲畜粪便作为有机肥,应重视其中重金属含量可能会超标,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污染,因此,应不断完善有机肥微量元素限量标准,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发展。
3.5.1 完善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畜牧业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相匹配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应推广畜牧养殖新技术,积极采购先进的设备,对兽药、饲料、圈舍卫生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使得养殖过程中可以保护好生态环境。针对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应明确对待,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全面治理。
3.5.2 科学选择,规范管理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所和养殖环境非常重要,也决定了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应提高对畜牧养殖生产的认识,认识到畜牧养殖不仅是要提高经济效益,还要关注周边生态环境。养殖场选址要远离人口密集区域,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影响。另外,应选择鱼塘、林地及农田周围,这样可以满足生态养殖需求,为畜牧生产废弃物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3.5.3 落实畜牧生产中的卫生管理问题
在畜牧养殖工作中,很多环境污染问题都是由于卫生管理不到位引起的。因此,应加强对畜牧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问题,做好各环节的卫生管理,提高动物生存环境。饲养人员应做好卫生管理方案,对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管理,在饲料制作和搭配方面应科学合理,对动物粪便要及时清理,采取科学的方法降低氨气排放,减少臭味,防止环境污染。饲料的选择、堆放和管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防止造成浪费。圈舍卫生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科学合理的安排,保持圈舍通风和干燥,利用好除臭剂和消毒剂,保持动物卫生和健康。
总之,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应重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理。养殖人员应认识到畜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科学的方法,加强监督管理,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加大对环境的质量,降低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的影响,促进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