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2-11-21 16:23任小春江晓波张中华唐荣英余慧涵任小松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饲草达州市牧草

甘 伟,任小春,江晓波,张中华,唐荣英,余慧涵,任小松

(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达州位于四川省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5℃,无霜期长,年均降雨量1076~1270mm。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大部分县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丘陵及深丘低山地带,可耕地较少,荒山荒坡资源丰富。全市畜禽种质资源丰富,如蜀宣花牛、宣汉黄牛、板角山羊、旧院黑鸡、开江白鹅、开江麻鸭等地方特色资源[1],其中蜀宣花牛是我国南方首个自主培育的肉奶兼用型品种,是中国畜牧业史上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然而,丰富的种质资源和适宜的气候环境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产业的发展仍较为滞后,加快畜牧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牛肉的消费量逐年上升,肉牛产业的稳定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全面深入阐述全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系统详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为“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1 产业现状

1.1 产量整体稳中有进

2016~2020年肉牛存栏量分别为74.64万头、55.73万、56.34万头、58万头、59.10万头。2016~2020年出栏肉牛35.99万头、29.60万头、30.23万头、35万头、33.46万头,2016~2020年出栏牛肉4.42万t、3.45万t、3.53万t、3.83万t、3.66万t。2016年全市肉牛产业各项数据达到最高值,2017年出现显著下滑,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和各项政策方针的及时跟进扶持,全市肉牛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并呈现小幅增长趋势[2-5]。

1.2 饲草种植规模扩大

2020年,全市可利用饲草面积38.67万hm2,可产鲜草175万t,常年人工种草面积近5.33万hm2,其中优质饲草近0.73万hm2,年秸秆饲料化利用140万t,较2016年总产草量121.8万t提高了43.68%[6]。

1.3 规模养殖初步形成

近年来,全市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将200头及以上作为规模化标准,全市现有300余个,其中500头以上的40余个,1000头以上4个,规模化养殖场年出栏肉牛达6万余头,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个、12个、29个,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5]。

1.4 政策引领指导到位

达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优质肉牛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推广蜀宣花牛品种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实施方案》《关于印发达州市推广蜀宣花牛品种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专项方案促进肉牛产业发展[7]。2020年,达州市将肉牛作为“十四五”重点支持发展五大农业产业之一,每年提供500万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2021年,《达州市粮油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印发并明确指出:到2022年,全市牛羊出栏年均增长1.5%,牛羊规模养殖比例达45%以上,生产各类优质饲草50万t,饲草良种化率达80%,人工种草面积5.33万hm2,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20%,加工利用150万t,推进粮改饲、商品草生产突破5万t,加快形成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基本实现规模化养殖企业优质饲草料供给周年保障,实现饲草料基本自给。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前期资金投入较大,融资融贷机制不健全

较其他畜禽,牛产业前期的发展所需资金较大,以饲养100头肉牛为例,产生效益至少需投入资金300万元。目前,养殖企业固定资产少,饲养的活体牛流动性较大,圈舍又不能认定为固定资产,金融机构担心贷款风险,贷款担保与反担保机制尚未形成,所以养殖企业融资贷款很难。近年来,金融机构也出台了一些“肉牛贷”“养殖贷”等产品,但贷款金额小,手续复杂,对于养殖场扩大生产规模作用不大。

2.2 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效益不够理想

近年来,全市肉牛群体数量保持基本稳定,整体生产规模长期保持省内前列,但规模化生产比重仍仅为41%,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不强,尤其缺乏大型牛肉加工企业,严重制约着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展。以宣汉县为例,全县现有牛肉制品厂8家,但规模不大、产品不优、品牌不响的现象显著,年屠宰能力仅1万头左右,对全县牛业发展带动能力不强,每年有6~8万头肉牛出售到县外,其加工利润全部归“外商”所赚,产业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2.3 产业链条尚不完整,养殖技术仍较落后

全市牛产业尚未形成接二连三一体化全产业链,加工企业和养殖场(户)未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加工企业规模小、产量低、品牌不响,牛肉原料大部分依靠外购,三产业融合联度较低,整体效益较差。大部分养殖场生产设施差、饲养管理粗放、养殖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种养结合不紧密、布局不合理、设施不配套等问题突出,受运输、收割成本的制约和秸秆青贮技术不过关的影响,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不高。由于青饲料短缺,冬季母牛日粮中酒糟占比较大,导致母牛受胎率低、阴道脱出、前胃迟缓等问题突出。

2.4 能繁母牛存栏量下降,种业资源受到威胁

由于母牛饲养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且能繁母牛的补贴政策取消,导致企业规模养殖能繁母牛的积极性下降,全市的存栏量逐年下滑严重,每年从北方购入育肥牛犊量持续增加。以宣汉县为例,2016年,全县能繁母牛存栏12.9万头,2020年底,能繁母牛存栏10.6万头,下降了17.83%。母牛是产业创新、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充足的能繁母牛群为依托,就无法实现由养牛大市变为养牛强市。

2.5 饲草产业化水平低,草产量效率不高

达州市丘陵山区占地面积大,受地理条件限制,优质牧草集中连片少,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牧草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成本高,牧草利用率低。全市饲草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少、实力弱,2020年仅有专业化饲草种植加工企业6家,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足,无有影响力的草产业龙头企业,商品青贮饲料年生产加工能力仅2.42万t。

3 发展建议

3.1 高位谋划肉牛产业,大力打造品牌效应

将达州市肉牛产业园区打造成省级、国家级为目标,将肉牛生产数量的增加转变为数量和质量同步发展,由肉牛养殖大市发展成为强市。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化产业体系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构建育、繁、养、宰、加、销一体化生产模式,“蜀宣花牛”作为达州市重要的品牌,产业下游的加工模式尚未深入开发,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可联合创新研制新、名、特、优产品,畅通产品销路,形成地方特色品牌。

3.2 强化政策资金支持,保障养殖生产效益

肉牛养殖较其他家畜家禽的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养殖周期更长,各级政府在预算年度专项资金应给予肉牛产业更多的支持。现阶段全市能繁母牛存栏量面临巨大压力,可重新启动母牛补贴政策,尤其是呈规模化的企业(养殖户)应作为重点支持对象。肉牛产业的发展仅靠地方政府帮扶是不够的,外部资本的引进至关重要,可通过土地、税收、贷款免息等优惠政策吸收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牛产业发展。

3.3 完善草畜配套发展模式,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饲草供应是肉牛产业的基础和保障,也是限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支持公司化运作种植杂交狼尾草、甜象草、多花黑麦草、青贮玉米、甜高粱、饲用苎麻等优质牧草,成立牧草加工企业,购置牧草种植、收割、运输、加工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促进优质牧草商品化。鼓励支持养殖场配套种植优质牧草,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推荐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至少种植优质牧草3.33hm2以上。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3.4 构建专家服务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效应

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四川省畜科院、达州市农科院等国家、省级及市级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养殖户)共建示范基地,挂牌“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大院”“科技扶贫万里行”等,构建专家常驻达州开展试验研究、指导培训和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定期安排肉牛养殖从业人员到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专项培训学习,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和后备青年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全市肉牛产业的科技水平。

猜你喜欢
饲草达州市牧草
加快建立现代饲草产业体系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密度饲草打包机团体标准发布 将有效减少运输成本
科学选种牧草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人工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
饲草杂交大田作物栽培的方法
Comparison of E—commercial Model Of Alibaba and Amazon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现状与模式选择:达州市人的城镇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