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建设路径探析

2022-11-21 14:11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教福建省专业

李 佳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组织统战部,福州 350007)

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兼具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一方面要通过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校企合作加强资源共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打造地方优质学前教育产业链。

一、学前教育产业的分析

学前教育产业是主要面向0~6岁的幼儿及幼儿家长为其提供幼儿生活照料、智力开发、特长培养等服务的综合性产业。根据服务对象年龄和服务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发展需求呈现不同侧重点。

(一)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亟需确定行业标准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15号),要求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2020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实施意见》,开始启动托育机构试点运营。福建省一方面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托育服务工作机制,奠定了以点带面推动托幼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婴幼儿托育服务的现状不容乐观,暴露了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托育资源缺口巨大,现有的托育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二是托育质量参差不齐,托育机构在服务标准、师资人才、卫生安全、保育教育、园所环境等方面都缺乏统一规范;三是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企业提供托育服务的准入标准和制度缺乏深入调研,尚无具体相关制度出台。

由此可见,托幼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但发展基础薄弱,产教双方要从顶层设计和实践操作两个维度来指导本土化托幼服务市场构建,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可推广的婴幼儿托育产业管理模式,最终促成覆盖全省的托幼服务体系的建立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3~6岁幼儿保教服务亟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2018年,福建省幼儿园总数8 161所,在园幼儿数168.4万人,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98.37%[1];2019年全省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7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45.3%[2]。对照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50%”的目标,福建省3~6岁幼儿保育事业整体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同时,针对福建省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学前教育普惠率目标85%,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40%”的高标准,可以发现在福建省学前教育“扩资源”成效显著之后,“提质量”成了幼儿园发展的工作重点。

由此可见,公办幼儿园的规模将继续扩大,大量民办幼儿园将向普惠性幼儿园转型,而这些变化对幼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创新教师的培养机制和补充机制,而且还要重视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持续提升,建立教师职后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0~6岁幼儿及家长亲子家庭教育服务亟需专业评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幼儿教育的重视,针对0~6岁幼儿的家庭教育综合服务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大,产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包罗万象,比如新生儿家庭护理、幼儿早期智能测评与开发、亲子互动活动组织策划等等。由于该类产品服务大多是市场行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无法参与评价监测,造成了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信息不能客观全面公开,既不便于个人家庭进行产品服务的甄别选择,也不利于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产品迭代和产业升级。

由此可见,亲子家庭教育服务产业需要独立于产品服务提供商与消费方之外的第三方,即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家庭教育综合服务市场的专业评鉴团体,通过制定标准来对产品服务进行专业判定、给予等级评定,将融合了专业视角的产品服务的信息通过第三方的渠道客观传递给幼儿与家长,帮助幼儿与家长对产品服务进行有效性选择的同时,也将助推行业内产品与服务的整合与升级,从而以评促进地提高供需双方的匹配度和市场服务的实效性。

二、福建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分析

(一)学前教育基础薄弱,规模小、结构不完整

福建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现有的办学规模和层次结构难以支撑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发展需要。第一,福建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总规模不足。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量分别为7.04万[3]、7.48万[4]、7.94万[5]、8.53万[6],可见每年单就幼儿园教师的岗位需求数量就高达4 000~5 000人,教育人才培养速度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此外,福建省学前教育的职业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福州地区,其他地区偏少,进而加剧了部分地区幼儿教师资源的紧张。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莆田地区,2017年莆田地区幼儿园在校学生约12.4万,专任教师0.51万[6],按照全省幼儿园师生比1:20的平均水平,莆田地区至少还存在1 100个专任教师的缺口。第二,福建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不完整。据调查,福建省现有的学前教育高职办学点18个[7],本科层次招生院校14个[7],硕士学位办学点1个,博士学位办学点0个;另全省早期教育专业办学点仅有专科层次6个[7],此外再无其他层次办学点的设置。因此福建省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办学点设置上存在数量少、办学机构层次不完整的问题,整体办学层次水平偏低,办学结构有待优化。由此可见福建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的基础较为薄弱。

(二)学前教育定位不清,滞后于产业发展需要

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所脱节,部分专业布局滞后于产业发展。第一,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清晰。相关专业在设置上较少考虑区域社会服务功能,仅个别高职院校体现出“立足地区”的字眼,但也缺乏具体内容的界定;在人才培养类型上主要是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部分院校虽有提到服务学前教育产业的社会工作者,但也大多是用“其他”二字来概括,没有具体表述,体现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地区的文化产业建设融合发展方面调研不够深入。第二,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容的把握不够全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内容界定上,过于偏重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的职业技能培养,在教育理念和基础素养等要求上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利于培养与社会多元化需求相适应的学前教育社会工作者。第三,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布局不够合理。当前早期教育市场在政策、资本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刺激下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撑,但全省早期教育专业办学点仅有专科层次6个,数量少、层次低,大部分高职院校仍将人才培养目标局限于培养幼儿园教师,没有站在学前教育产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人才培养的多元性,在地方专业性人才培养上存在职能“缺位”的现象。

(三)产教融合尚在探索,社会服务能力不足

据《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2019)》在社会服务维度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省10所学前教育高职院校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易收入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有4所院校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为空白[8]。该数据结构显示出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对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有所忽视,实际工作中为政府、企业、行业以及社区的学前教育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不足。

作为职业教育中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层面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当前大部分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还是以学校为主导,产业行业的参与度较低,个别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探索的高职院校也尚处于起步阶段,“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试点高校数量较少,对于如何提高专业技术服务支持质量,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重难点问题尚处于萌芽摸索阶段。

三、学前教育职教集团的建设路径

学前教育集团的建设路径思路为:一方面要打造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研平台,致力于专业人才培养,从优化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上综合发力;另一方面要打造产业发展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从建立组织团队、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技术合作服务等方面去改善产教脱节造成的发展短板。以产教融合的思路,面向产学一体的目标,将集团建设定位于学前教育大型综合服务的第三方,通过制度化、组织化、集团化的手段构建起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立交桥,打造学前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专业平台。

(一)学前教育职教集团第三方定位的原因分析

首先,福建省学前教育职教集团的性质决定了第三方的发展定位。集团于2017年由福建省教育厅批复设立,属于多元投资主体共建的独立法人企业单位,因此集团兼具公办和民办的双重性质,既要关注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又要平衡集团市场运营的需要[9]。它一方面不同于由政府或公立园主导的公办性质的教育集团,不能把普惠园以及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作为发展唯一目标;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由企业为主导的民营性的教育集团,不能以扩大办学规模、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为这不仅违背了学前教育本身公益普惠性的根本原则,也与学前教育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相抵触,进而难以兼顾集团多元投资主体的共同利益。

其次,福建省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多元投资主体的利益追求巩固了第三方的发展定位。打造学前教育综合服务第三方既有利兼顾多元投资主体利益,也利于整合产教双方资源,形成产学互促融合发展的局面。通过产教合作,不仅能够促进高校办学体制改革创新,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完善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推动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同时还能够强化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优化专业人才队伍培育和补充,增强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行业质量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二)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实施路径

打造学前教育大型综合服务第三方的建设实施路径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构建职业教育教研中心。首先,以集团为纽带搭建高校与产业联合培养的合作机制,通过本土化的产教合作来帮助职业院校明确办学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科学设置人才培养规模,在人才培养类型及规模上做到产教的需求匹配。其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校企协同育人,在课程设计、教师队伍、实训环节上充分发挥产业主体的优势。最后,强化职后培训平台建设,面向企业在岗人员提供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教育支持,构建职后岗位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二是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首先,成立集团专业指导委员会,专门从事学前教育产业的调查研究,对不同企业的基础建设、产品或服务的实施方案以及社会效益评价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其次,发布学前教育产业第三方评价结果,建立企业分类定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企业规范性建设的参考标准,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参考路径。最后,发挥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个性化服务,以教学科研项目为媒介提高职业院校参与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产品迭代更新的参与度,为学前教育跨界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产教融合发展为关键的学前产业创新机制和载体,激励和保障产业改革创新项目的孵化与落地实施。

集团打造学前教育大型综合服务第三方的发展目标需要整合产教各方资源,广泛吸纳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组建集团成员队伍,逐步构建覆盖全省,涉及各级各类学前产业形态的集团成员结构。同时,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也需要柔性的文化来积极塑造。为此,集团的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例如建立各级各类产业与高校的准入标准,完善产教融合的资源投入机制;同时在资源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收益权方面做好区分,共同维护好多元主体的利益以促进资源整合与项目合作;并且要制定管理细则,保障各环节的顺利运作与良好衔接。另一方面则要注重集团文化的塑造。坚持尊重产教差异,营造多元融合的集团文化,通过文化建设凝聚共识,避免产教诉求的冲突,强化共同目标,打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和协作环境。

猜你喜欢
产教福建省专业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福建省妇联发布关爱儿童行动10项举措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部分专业介绍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