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轻型化发展方向研究

2022-11-21 13:05仲夏编辑韩英彤
中国外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资产客户银行

文/仲夏 编辑/韩英彤

当前,商业银行业务轻型化改革已经具备理论、实践、技术、共识等各项要素的支持,全面推动改革正当其时。

商业银行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与实体经济相伴成长。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进行了数轮的转型升级,在经历了需求拉动时期和资产驱动时期后,当前正向着更高质量发展时期转变。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从高度配合资产驱动时期的重资产运营模式,逐步转向配合更高质量发展时期的轻型化发展模式,重建可持续发展的业务驱动力。未来,商业银行应继续循此道路,重新激活金融服务价值,引领金融前沿发展方向,构建国际化、新兴化的金融生态。

重资产运营模式的瓶颈

重资产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资产拉动和资产负债表扩张。随着信贷资产规模的增长,实体经济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经济保持高速发展。重资产模式的瓶颈如下:

一是信贷风险容忍度低。银行吸收资金的核心业务是结算与储蓄,这意味着银行发放贷款能够承担的风险是有限的。银行的放贷对象一般是处于发展成熟期、经营稳健、有足够抵押和担保资源的企业,对资金和信用的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大量高风险、高收益的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

二是银行资金与资产较难达到动态平衡。重资产属性导致银行“资金荒”与“资产荒”交替出现,再叠加复杂的政策监管因素,资产与资金的动态平衡更难以达成。“资金荒”时期,社会得不到发展所需的资金,发展受限。“资产荒”时期,银行需照常对大量堆积在体系内的资金支付利息,独自承担动态失衡的成本。

三是不断扩大的资产规模对资本造成较大压力。按照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资产规模扩张必然会受到资本总量的制约;而资管新规的出台,则使得游离在资产负债表之外的影子银行转回表内,会进一步抑制信贷资产的膨胀。

四是利率市场化的深化打破了资产负债规模与盈利能力的正向关系。重资产运营造成了事实上的利差保护,银行规模扩张必然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有效提升资产收益率、降低负债成本,即使银行规模再大,也无法提升盈利能力。

轻型化发展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对比

不同于重资产运营模式对资产和负债规模的高度依赖,轻型化发展模式以提升服务价值、运营效率、盈利质量为核心,注重规模、风险、成本、收益四者的平衡,通过运用最新的金融工具和科技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从以资产为核心转向以客户服务为核心

轻型化运营模式下,银行的发展主要依靠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这是从功能型业务转向主体型服务的重大变革。业务的载体是资产,资产产生收入。服务的载体是客户满意度和客户价值度,满意度和价值度提升了,银行就能分享客户的收益以实现自身的发展。

从重存贷轻管理转变为注重精细化管理

轻型化运营模式下,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尤为重要,包括资产负债定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资本管理能力、资产流转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通过精细化管理,银行可以提升单位资源投入的产出、降低风险收益比,为可持续发展贡献管理效益。

从重视资产类产品创新转变为重视服务类场景和生态挖潜

轻型化运营模式下,业务创新的主战场转移至轻资产的服务类领域,包括交易银行、网络银行、供应链金融等。银行更加注重客户在各种场景下对账户服务、现金管理、快捷支付、担保交易等业务的最新需求,并以金融和产业生态圈为框架进行综合服务创新。

从传统经营模式转型为科技驱动的新型经营模式

相比于传统经营模式,科技驱动的新型经营模式充分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技术,在获客方式、产品设计、业务分析、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彻底革新,提升了效率、释放了效能、扩大了服务半径,使信息更为透明可视。

业务轻型化的重点方向

充分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加快存量资产的流转,最大化资产价值。对于新增资产,一是优化标准化资产的投资策略,提升资产的流通性;二是充分挖掘有交易背景的贸易融资类和供应链类资产,降低单位资产的资本耗用水平;三是通过各类风险管理工具和结构性安排,转移或有效缓释资产风险,降低资本占用。

大力发展资产资本零耗用业务

一是全面发展资产管理类业务,为资金需要方和项目投资方提供项目货架、财务顾问、商务咨询、资金匹配等综合服务,并根据客户和项目情况,选择性持有部分投资份额。二是发展财富管理类业务。首先,积极对接内外部优质资产资源,包括标准化股权、债权、票据、基金份额、理财份额、金融衍生品以及非标准化股权、债权、保单。其次,绘制并动态更新客户画像,提供财富管理方案,对接相应的投资品种,并在投资存续期进行动态管理监控。三是积累数据资产,产生数据价值。银行要全面提升业务的数字化水平,实现业务数字化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数据的内外部价值,使数据成为实现可持续收益的新型资产。

提升有效服务客户的水平

对于现有客户,除完善丰富产品线外,银行还应努力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尽力满足客户新增业务需求;同时,吸引新客户进行业务对接,使业务增长具有可持续性。重点工作包括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员工培训、畅通信息渠道、引入科技资源等。

业务轻型化的典型模式

资产类业务

新增资产投行化——以交易银行业务为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投行的方式运作交易银行业务,从原有的资金提供方转型为资产管理服务方。具体而言,可通过发行特定目的载体,设立专项投资计划,投资客户具有贸易背景的财产或财产权,从而把传统贸易金融业务转换成有预期固定未来现金流入、具有投资价值的固定收益投资业务。该模式主要分为产品端和资金端。产品端由商业银行交易银行部门运作,运用专业技能,主要负责对拟投资标的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对产品进行结构化设计,对未来现金流入进行监控,对与投资标相关的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管理;资金端由商业银行或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发行特定目的载体,发行对象主要是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此外,银行还可以投资者的身份,在一级和二级市场上投资于上述金融产品。

信贷资产票据化——以短期贷款票据为例。商业银行传统贷款业务大量占用资产和资本规模,且不易被标准化,也就实现交易化。银行可通过引入票据机制,将与客户的信贷关系转为票据业务合作关系,向客户提供阶段性资金支持和票据增信服务,帮助客户获得持续的资金。与之相应,原借款客户从向银行申请借款转为自行签发商业票据。商业银行从发放贷款转为对商业票据进行贴现,并在贴现后成为商业票据的持票人,既可在银行间市场进行转让,也可邀请银行间市场第三方进行票据的风险参与。通过以上业务安排,借款客户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服务支持获得源源不断的融资资金,商业银行额可以自主选择融资项下资金和信用风险的参与程度,并灵活地在银行间二级市场进行资金和信用的交易。

财富类业务

场景化现金管理业务。银行可通过聚合科技力量、整合产品渠道、强化场景支持,为各类客户提供场景化现金管理业务,解决客户在账户、结算、支付、清分、资金增值等领域的金融难题。具体可分为供应链场景方案、集团客户场景方案、市场平台场景方案等。供应链场景方案主要服务于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搭建的生态圈,服务半径从核心企业扩大至生态圈成员;集团客户场景方案主要服务于分子公司较多的集团客户,通过为集团客户搭建实体现金池和虚拟现金池,助力集团客户打通集团内部资金的互通渠道,提升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市场平台场景方案主要服务于各类线上、线下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为市场和平台提供交易资金存管、结算、清分、理财等服务,必要时还可联合第三方合作开展交易资金融资等金融业务。

综合化投资基金服务。充分借鉴现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营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客户资源、多元的信息渠道、专业的金融知识,为财富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方式,并配套提供投资顾问、代理投资等服务。具体运作上,每个项目或每类项目均需成立合伙制投资企业单独运营。商业银行或其控股的投资机构作为普通合伙人,提供专业投资管理服务。个人或企业客户作为有限合伙人,履行项目出资义务。合伙制投资企业成立后,普通合伙人负责寻找并评估合适的投资项目,同时承担无限投资风险,并按整个投资项目收益的一定比例获取管理回报,有限合伙人则按投资份额承担有限投资风险,并获取投资回报。

轻资本业务

信用违约互换。该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提供信贷服务后,将所持有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通过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方式进行转移,从而节约资本占用。我国第一笔贷款风险缓释工具合约发行于2010年11月,中国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交易确认书,正式达成了以银行贷款为标的的信用风险交易。虽然该业务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规模仍然不大,但作为资本友好型的代表,在银行业务轻型化的发展趋势中,未来或将迎来最佳的发展时机。

信用优先级投资。该类投资主要包括发行主体信用优质的金融债券、金融优先股、大型集团企业债券,也包括无明显信用优势的一般性企业发行的优先级债权和股权凭证。对于前者,银行的投资渠道和方案已较为成熟,只需加大投资力度;对于后者,银行需要协助发行人和发行机构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合,有一定的创新空间。大力发展信用优先级投资,有利于银行在维持存量业务和客户规模的前提下节约资本占用。

业务轻型化的未来展望

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匹配货币和信用资源。早期以负债业务为主的银行是1.0版本,以资产业务为主的银行是2.0版本,主动管理资本的银行是2.0升级版本。但无论如何升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都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究其原因,不排除银行发展历史痕迹的影响,更为关键的则是信息不对称。需要资产的人不知道资金从何处找,有闲散资金的人不知道应该把钱投向何方。

然而,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资产、资金、信用的匹配不再如此困难,“万物互联”的理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应该肯定的是,未来的银行要解决中心化的发展瓶颈、应对来自互联网企业的挑战、更好地做好货币和信用的资源配置,就必须做出业务轻型化的改变,最终目标是实现金融去中心化。

彻底转变金融服务模式

在业务轻型化的驱动下,通过平台搭建、流程整合、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将从深度介入金融的中心化主体转变为全面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赋能者。

首先,要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通过基础客群的不断培育和画像建设,精准定位每个客户的生态属性,并通过链接、引流、平台等模式强化客户间的生态互信关系。其次,要打破银行固有的架构和流程。本着以客户为中心、以生态为中心的业务视角,重塑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真正从“部门银行”转变为“流程银行”“客群银行”“生态银行”。最后,要充分依靠移动化渠道。在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加强移动应用、企业微信、银企直联等移动化渠道的建设和改进,实现与客户和客群的无缝对接。

打造金融科技银行

在业务轻型化的过程中,银行需要紧密依靠科技力量改造传统的各项要素,将自身最终打造成为金融科技领先的服务商。一是要对存量业务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要提取业务的核心要素,挖掘业务的内在价值,并对现有客户资源和业务模式进行适度延展,发掘新的业务机会。二是要建立核心数字化模型。主要围绕客户画像、业务定价、风险评估、价值分析等方面进行建模,并在业务开展中不断加以优化,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业务赋能体系,并实现对模型价值的对外有效输出。三是要创新金融科技理论与业务。围绕普惠金融、共同富裕、数字货币、产业生态金融等前沿金融命题,以金融科技手段进行理论创新与业务重塑,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的主导作用。

全面布局开放银行

随着经济和金融的不断迭代,银行之间、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以共享资源、服务、产品、数据、系统为主导的开放银行正在成为未来金融的中坚力量。

开放银行的底层逻辑是各银行在实现全面数字化后,开放标准的业务接口,分别在应用层面、客户层面、产品层面、流程层面实现互联共享,并将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嵌入最终用户的交易、结算、融资、投资等各个金融相关环节中。

建设开放银行,对银行实现业务轻型化意义重大。首先,能够极大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深度金融服务需求,减少对重资产业务的依赖。其次,可实现资产、资本和信用资源的灵活调剂,更好地进行分工协作,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弥补业务轻型化的短板。最后,开放银行平台下创新的金融业务,均以科技和数字驱动,自身具有业务轻型化的属性。

猜你喜欢
资产客户银行
江西银行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记忆银行
机会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请问您怎么称呼
报告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