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促进高校党建综合考核PDCA循环运行*
——以江苏高校综合考核为例

2022-11-21 11:13南京邮电大学张涛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环节指标考核

南京邮电大学 张涛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履行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高校综合考核的体系设计中,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考核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江苏高校综合考核体系设计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党的建设成效评价、办学治校满意度评价。

其中,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部分主要涉及高校内涵建设方面的指标,多为可量化的数据,并通过数据高低排序得出考核分数;办学治校满意度评价通过四个等级(不满意、一般、基本满意、满意)亦可换算成相对应的考核分数。然而,在设计高校党建综合考核体系时,由于受传统的党建考核方式影响和党建考核内容不易量化的特点,往往在考核内容上偏重定性考核、考核方式上依赖现场资料查阅,结果上侧重主观评价,导致高校党建考核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受到限制。

借鉴PDCA循环管理理论,引入信息化视角来设计高校党建考核体系,充分运用数据分析思维和工具,推动PDCA循环管理,为增强省级层面高校党建考核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提供了思路。

一、对省级层面开展地方高校党建考核体系的研究现状

从以往的研究看,对于高校党建考核体系的研究多是基于高校自身考核需要视角进行的设计,在考核对象上涉及分为中层领导干部、行政管理人员、专任教师、高层次人才等群体;在考核领域上,又区分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专门范畴。而涉及省级地方对省属高校的考核设计方面的研究则比较缺乏,主要还是因为此类考核是新生事物,尚处在起步期。

以江苏为例,由省一级地方对省属高校开展年度综合考核是近三年开始大规模实施的,因此对于省级层面实施的高校党建考核体系的研究还处在起步期。总体看,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苏春海的《综合考核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他认为,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开展年度综合考核为总抓手,着力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压实党建工作政治责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互融互促[1]。为此,其设计了“加强党的建设成效、高质量发展成效、办学治校满意度”等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党的历史学习教育、党的百年庆典、思想意识固本强基专项行动、高校巡视整改等纳入党建考核中。整个体系设计考虑了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聚焦了热点和重点工作,较为全面。但对信息化的因素没有做过多考虑,更加侧重以“是否完成”为评判标准,缺乏趋势判断、原因分析和改进方向的考虑。

眭平的《推动高校党的建设提质增效》和《江苏高质量构建高校综合考核制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她认为,江苏考核党建考核内容涵盖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五大建设和党委书记抓党建等方面,以考核倒逼党建工作真正融入日常、抓在平常、严在经常[2]。为了体现党建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引领作用,在体系设计中采用了“乘数计分法”,将党建与高质量考核得分相乘,充分发挥党建的倍增效应。同时,她也提出了一定的综合考核信息化建设思路,如建立考核数据源平台、设计分析模型等。但通过考核计算公式的方式来显示党建的引领作用,显得比较简单;考核信息化建设的思路过于单薄,与考核体系本身的关联性不强。

二、PDCA循环管理理论在高校党建考核体系中的运用

PDCA循环管理理论是管理学中关于质量管理的经典理论。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通过不断循环促进效能提升[3]。

传统上,其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过程中对管理者的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管理者要能够科学地做好P(计划)环节的目标设定、及时做到D(执行)环节的过程管理、准确实现Check(检查)环节的考核、明确了解Act(处理)环节的改进方向。这不仅对管理者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PDCA循环管理提出了更加严密的运行要求。

以PDCA循环理论的架构来看,考核主要是PDCA循环管理中的Check(检查)环节的体现,考核体系设计本质是站在检查环节的角度对计划、执行和后续处理环节的整体设计。如果P(计划)环节对于目标设定不够清晰,D(执行)环节过程管理不够到位,都将影响C(检查)环节的考核效果,同时如果缺乏对考核结果的科学分析研判,则很难实现A(处理)环节的改进目的。

在高校综合考核体系设计中,内涵建设方面的指标由于可量化性强、数据化特点突出,运用实施PDCA循环管理容易实现考核对于预设目标的比较与评判,通过一定时段的数据监测也可以实现过程管理和趋势预判,从而达到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

然而,由于高校党建考核存在的定性多、定量少,弹性多、刚性少的特点,在涉及高校党建综合考核体系时,由于缺乏可量化和数据式的考核值,难以进行结果分析、处理,缺乏趋势研判和改进方向的数据挖掘,进而造成PDCA循环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发挥作用。

将信息化的因素纳入高校党建综合考核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对照信息化平台的技术特点,规范高校党建综合考核体系的指标制定、筛选,尝试将党建考核中凝练出能够反映趋势变化的数据源,从而实现党建考核结果的数字化生成,方便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和趋势研判,强化考核目标的生成机制、考核过程的管理机制、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和改进机制,进而达到PDCA循环管理的精准运行。

加强对党建考核的趋势分析与结果判断必然需要实现两种转化。

第一,考核评价的数据化。对党建工作而言,考核内容的描述性较高,评价结果往往以主观的“满意”“好”“合格”等判断性结论为主。在尊重党建考核这种主观性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选择评价对象、细化评价条目、设定评价等次分值等方式,引入时间、评价者特征(如性别、年龄、专业、学历等)、评价内容要素(如硬件条件、制度等)等趋势分析的交叉坐标,从而形成评价的多视角、多维度。

第二,考核评价的信息化。有了数据只是具备了信息化的可能,数据的收集、处理、挖掘、分析还需要信息化平台具备本身的功能。因此,综合考核的信息化设计应该与考核体系的设计同步进行,以信息化的功能改进推动党建综合考核体系设计的精细化,做到“考核想考什么,信息化就能对应实现考核目的”,把信息化内化到考核体系设计与实施中,把“以考促建”真正作为考核的目的。

三、用信息化思维实现PDCA在高校党建考核体系中的应用

(一)实现指标确定信息化,促进P(计划)环节科学合理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有言:“组织的一切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该组织的绩效。”考核,就是检验绩效运行结果的一种管理手段。在绩效管理中, 绩效指标的设置已经由原来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静态考核变为融入组织战略目标的动态考核。

党建考核最大难点在于没有明确的突破性目标,没有围绕目标可供分解的关键指标,没有在关键指标下的量化数值。对它们的考核就难以分解成战略目标下的具体绩效,考核的目标往往被设定为价值目标,如群众是否满意、某个工作要求落实得好不好、或者有没有发生重大影响性事件,或者依赖考核打分者的主观观感和认知。最终党建考核容易变成比谁做得规范、比谁工作态度好、比谁形式上更漂亮[4]。

高校党建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领高质量发展。如果在目标设定上,纯粹围绕党建的工作事项来评判,就有可能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需要将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身评价与大学内涵评价相结合,统筹好“考党建”与“考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政治引领”与“基本任务”相统一。如江苏高校综合考核体系设计中,党的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主要体现在考核结果计算公式中的乘数倍增效应,党的建设指标设计还主要聚焦于考核党建的基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党建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还不够紧密,考核的关联性还不够凸显。

通过建立指标设定信息化平台,在年初将内涵建设的一些关键考核项的目标值与党建指标的考核项绑定。如内涵建设中关于高水平师资的考核是通过每年引进高水平师资数量、获得高层次人才称号数量来进行考核的,党建指标中关于“党管人才”项目考核的是学校党委是否定期以党委会议的形式研究人才工作,两个指标都指向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且相互关联。如果分开各自考核,很容易造成相互矛盾、相互脱节,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评价的模型,将该内涵指标情况纳入党建相应指标计算,从而实现考核任务党政共扛、工作落实党政共抓,真正做到党建与内涵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

(二)实现过程管理信息化,促进D(执行)环节实时跟踪

目标一旦确定,关键就在落实。考核作为对目标达成度的检查,如果只是单纯依靠结果评判,则不能对运行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进行及时修正。党建工作的特点就是通过耐心做群众工作、常态化落实各项规范性要求,从而达到党建水平提升的目的。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不能只是年底一次性考核,而必须融入日常,建立过程管理长效机制。

这就要求必须统筹好“平时考”与“年终考”之间的关系,做到全过程管理。为此,必须建立信息化的过程管理平台,将党建考核各个项目的要求在考核之初列入平台,通过建立日常监测平台,跟踪指标落实进展情况,及时对不符合指标要求的行为做出提醒纠正、对落实进度跟不上的做到指导帮扶。

在过程管理信息化设计中,可以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及时对年度党建考核指标任务进行更新和微调,建立党建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动态任务,明确工作要求;设置任务数据、落实情况的上传通道,将过程情况以文字、图片、视频等附件形式及时提交,这样既可以提高考核数据的精准性、客观性和一致性,强化考核的过程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考核组因短期进校检查了解不足、主观评分的不足。

同时,党建工作必然需要大量的材料作为考核支撑,实施信息化的过程管理,可以在日常就让多个任务主体通过共享信息平台的方式及时将党建任务过程材料汇聚起来,既减轻了年底检查材料整理的负担,又分门别类构建了党建工作的数据库、档案库。

(三)实现考核评判信息化,促进C(检查)环节精准评价

考准考实、考出认可度是考核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党建工作定性的任务比较多,在考核设计上往往倾向对上级文件和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的检查。如政治建设中会检查开了几次党委会,思想建设中搞了几次学习活动等。但是,这种纯粹任务落实式的考核,更接近工作检查,不能完全体现效果评价;外来考察组只能通过查阅各种支撑材料来判断任务落实的效果,实际感受力不强,评价主观性较大。

1.引入群众满意度评价维度

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归根到底要群众满意。因此,在C(检查)环节需要引入群众满意维度。目前,江苏高校综合考核将群众满意度列为与高质量发展绩效、党建工作成效并行的第三个部分。这种设计主要侧重整体满意度测评,评价相对较为笼统。

通过建立群众评价打分信息化平台,对涉及面大、党员群众参与度和感受度高的任务设置群众满意度评价,可以具体到某个指标项目,如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师生办实事等内容,并根据等次换算分值,与考核组评分建立比例关系,从而把上级评判和群众评判结合起来,增强党建工作评价的客观准确性。

2.探索党建任务定量考核

党建工作尽管具有较强的定性特点,但不代表党建工作就不能具有定量属性。党建工作中仍然存在可以量化的任务,如党员发展的量化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参考、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结构是反映干部队伍建设质量的重要体现,教师队伍“双带头人”比例是高校教师党员的重要指标,等等。这些量化指标是管理层面的重要抓手,体现了对于任务的落实程度。

凝练党建工作任务中的量化指标,在考核信息平台中建立党建考核量化指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跟踪量化指标的动态进展,生成多时间点的变化曲线;引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工具,建立定量指标分析模型,对关键定量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提前预判,在全时全域的坐标中开展考核评价。

(四)实现分析决策信息化,促进A(处理)环节改进提升

考核是“指挥棒”,指引着被考核对象的工作方向。有怎样的考核要求,就有怎样的工作任务。因此,考核结果实际上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改进方向和努力目标。

在PDCA循环管理中,A(处理)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步骤,既是前一个循环的结束又开启下一个循环。在传统考核中,往往存在重结果、轻改进的倾向,造成考核“后半篇文章”跟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考核一旦结束,后续改进实际上就变成了自觉的“软任务”,缺乏必要的督促整改。尤其是高校党建工作,由于每年的基本任务没有太大变化,很容易“重复昨天的故事”,让考核的效能打了折扣。

为此,需要建立集考核结果分析、改进跟踪、决策辅助等功能于一体的“后考核”平台,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并依据考核结果生成“短板”“弱项”,预先设立方案库,提出改进建议供决策者参考。面对高校党建工作与师生密切相关的特点,设立改进评价指数,对事关全局、群众关心的考核项目设置改进满意度评价,形成上级监督、群众监督的改进模式。

同时,利用决策辅助功能对党建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归纳,进一步完善下一个循环周期的P(计划)环节指标设定,融入考核新要求在D(执行)环节加强跟踪,在新一轮C(检查)环节检验改进效果,形成新的A(处理)环节改进方向。

四、结语

通过信息化思路和技术手段,科学严谨地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到高校党建综合考核中,从而克服传统考核中目标设置、过程管理、考后改进与考核本身相脱节的问题,充分发挥PDCA循环管理优势,真正以考核为抓手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提升,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党建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

【相关链接】

业务精专:拥有多行业党建调研和政策研究团队,设计适合不同行业的党建平台;技术精专:应用稳定、安全的信息化技术,保障平台稳定高效运行;服务精专:专业服务团队+健全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为客户保驾护航;多场景应用:党组织电脑应用、党员手机应用、党建阵地触控屏应用、监控中心数据大屏应用、群众手机应用;多终端覆盖:Web端、微信小程序端、微信公众端、APP端、钉钉端、VR终端、AI服务端;多硬件支持:电脑、手机、平板、触控一体机、监控大屏、VR头显、AI机器人。

猜你喜欢
环节指标考核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