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开展口腔健康宣传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2-11-21 10:29毛林萍
智库时代 2022年34期
关键词:医务宣传教育口腔

毛林萍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

生命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作为全身健康的构成部分,口腔健康与否影响着人一生的生命质量。进入新时代,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生命健康有了更多期许、更高期待,公立医院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智慧医疗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口腔卫生健康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面临着新挑战、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做好口腔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口腔健康科普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更好促进人们提高口腔健康意识、养成自我口腔保健行为,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是需要口腔医务工作者共同思考的时代课题。

一、口腔健康宣传教育大有可为

口腔是面部的主要生理器官之一,不仅维系着咀嚼、吞咽、言语和感觉等生理功能,而且维持着颌面部的形态与美观,关系着人们一辈子的口齿幸福。《庄子·盗跖》中的“唇如激丹,齿如含贝”即代表着古人对口腔健康的朴素愿望,而世界卫生组织则将口腔健康列为现代社会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如果患了某种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炎、反颌、缺牙、牙外伤等,在引发疼痛、影响生理功能的同时,还会诱发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害怕被别人嘲笑、不敢肆意开怀大笑,造成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从而影响正常人际交往。口腔健康水平还与心脏病、糖尿病、脑卒中、消化系统疾病等全身系统疾病有着密切联系,某些微生物长期存在于口腔中,可能会导致或加剧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同时,一些全身系统疾病也可能会在口腔中出现相应表征,如糖尿病人抗感染能力下降,常伴发牙周炎、拔牙伤口难以愈合等症状。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口腔卫生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为导向,广泛开展口腔健康宣传教育和口腔疾病预防。经过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口腔卫生健康预防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健康口腔领域的相关工作指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12岁儿童龋患率控制在30%以内,儿童窝沟封闭服务覆盖率达28%,成人每天2次刷牙率达45%,65—74岁老年人存留牙数达24颗”等目标。

面向“十四五”,各省市卫生健康工作规划中也都提到了各自的健康素养指标,如山东省“健康行为全面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以上”,江苏省“到2025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6%以上”,浙江省“健康行为全面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等。要想实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健康宣传教育的作用发挥。

在日常生活中,口腔健康与个人饮食习惯、口腔保健行为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精加工含糖食品和碳酸含糖饮料等摄入量增加,吸烟、酗酒、暴饮暴食、不刷牙等生活方式,提高了口腔疾病的患病风险。另一方面,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仍存在“牙疼不是病,牙痛极了才去看医生”“儿童患龋病不要紧,换了牙就会好”“重视龋齿,但忽视牙周病”的认知误区,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行为养成尚需时日。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分别比十年前上升了5.8、7.8个百分点,农村高于城市;35-44岁居民口腔内牙石检出率为96.7%,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7.4%,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65-74岁老年人全口无牙的比例为4.5%,农村高于城市。可见,口腔疾病预防任重而道远。口腔健康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个人的自身重视,也需要公立医院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引导帮助改善人们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大有可为。

二、口腔健康宣传教育不容小觑

进入新发展阶段,卫生健康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尤其是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后,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关切的重大民生问题。体现在口腔医学领域,一方面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健康,口腔医疗服务诉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常态化趋势,就医群体也日益年轻化。另一方面,口腔医疗资源布局不平衡,农村、山区、海岛和偏远地区的基层口腔医疗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存在口腔医疗能力缺位,口腔专科建设和人才短板有待提升,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是提高人们口腔健康认知,提高口腔健康素养,促进养成良好口腔保健行为的重要渠道。对于患者来说,相比于就医治疗,健康科普是成本低、花费时间少的一种前端干预手段。接受口腔健康科普,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目前的口腔状况,掌握口腔医学常识,自查是否存在相应的口腔疾病症状,及时发现疾病,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纳和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或是及时前往就医,从而实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预期效果。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是他们身为医者的职责之一。所谓“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就是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承担临床看诊治疗任务,还要积极参与到健康宣教、疾病预防的过程中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了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要履行“宣传推广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的义务。在大健康时代,公立医院医务工作者承担公众健康教育义不容辞。与此同时,面向公众开展健康宣传教育,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和科普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有助于提高患者群体黏性,增进他们的职业认同和自豪感。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开展口腔健康科普,在为公众传播医学健康知识的同时,也在公众面前树立了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健康宣传,医院的医疗实力、诊疗技术、学科水平、特色团队、专家队伍等都得到了充分展现,为医院自身搭建了正面宣传和展示平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被公众认可的品牌形象,既是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标识,也是医疗核心竞争力的代言,能够更好地拉近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公立医院更容易得到患者的信任和支持,对凝聚人心、提高社会知名度、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公立医院口腔健康宣传教育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公立医院开展口腔健康宣传教育的方式,可分为线上、线下两大块。线下包括诊间宣教、口腔义诊、健康咨询、科普讲座、海报标语、健康折页、宣教电子屏等,线上包括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主流媒体、社会媒体的科普栏目,医院自媒体直播课堂等。以“世界微笑日”“全国爱牙日”等为契机,在卫生健康部门的牵头下,各级公立医院均会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列口腔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面向社会普及口腔健康知识与技能。

与传统线下方式相比,线上科普形式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更新周期短等优点,图文并茂的宣传内容、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的讲解方式,更容易抓住人们的眼球。这也是大部分公立医院开展口腔健康宣传教育的新兴热点。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自媒体发展迅猛,各类科普宣传平台层出不穷,流量为王导向造成科普内容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个别医学知识又过于专业看不懂,这些都成为公众走近口腔健康知识的障碍,也对提高医务工作者科普能力、增强公众鉴别筛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整体来看,公立医院口腔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医务工作者内驱动力不足

尽管医院层面重视口腔健康科普,但医务工作者往往由于认识不足、高强度日常工作、能力不足等因素,存在“没时间做”“不会做”“做了没人看”等消极思想。在临床工作之外,他们没有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健康宣传教育,只停留在医院院办、宣传中心、医务部门等行政职能部门针对某些临床个案进行偶发性宣传,或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式进基层开展短暂的义诊。对于部分医务工作者来说,参加这些科普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派的工作任务,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不够;对于行政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来说,由于“术业有专攻”,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导致他们在开展公众口腔健康科普时只能处理辅助业务,无法向公众提供真正有效的医学知识,面对急难险重病情束手无策。此外,院级层面对医疗工作者的科普手段与宣教成效缺乏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履行宣传教育职责的动力。

(二)缺乏宣传成效跟踪反馈机制

医院开展的口腔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无论是线下的讲座、海报还是线上的科普课堂,大部分是以医务工作者单向输出为主,停留在常见口腔疾病的普及、预防和知识讲解上,与受众的双向互动较少,更谈不上对科普成效的反馈与跟踪。进学校、社区、农村等开展的义诊类活动,受到场地、外部条件的限制,只能对前来咨询的人们进行初步的口腔检查、问题答疑,对公众来说体验感差、实用性不足。在实际中,某些义诊现场虽然人头攒动,也进行了相应宣传报道,但很多前来咨询的群众是冲着可以免费拿牙膏、漱口水、牙线等纪念品而来的,科普实效相当有限。

(三)宣传教育技巧有待提升

公立医院虽是权威医学科普的代表,但存在健康科普缺乏规模性、系统性、传播力不足的短板。对医务工作者来说,他们原先所学内容主要是临床专业知识,在临床诊疗中也是以专业术语进行与护士、医生同事的沟通,在面向患者进行宣教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内容不够接地气,语言表达方式单一,生搬硬套医学术语,讲解缺乏生动性,使受众听不懂、听不进、记不住、学不会,尽管花费了时间精力,但口腔科普成效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四、做好口腔健康宣传教育的努力方向

(一)充分激发医务工作者的主动性

迈入大健康时代,医改重心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医务工作者的行医理念也要积极转变,“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不仅仅是具体疾病临床诊疗中的诺言,更应该是活跃于疾病预防、健康干预的医者初心。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会对患者开展一对一的临床诊疗,这种方式对提高患者口腔健康素养的作用相对有限,而面向公众宣传口腔健康知识,能让更多的人掌握健康保健知识与技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院级层面要引导医务工作者正确认识健康科普和疾病预防的重要意义,健全完善对科室和个人开展健康科普的激励、约束与考评常态化机制,配备相应经费予以支持,有效发挥考评的指挥棒作用,营造重视口腔健康科普、乐于口腔健康科普的良好氛围,激励医生们在科普工作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可持续地促进健康科普不断做好做强做优。

(二)增强科普内容的“烟火气”

口腔医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想要做好口腔健康科普工作,需要有传媒视角和受众视角,去关注群众需求、关心群众心理。传播学非线性视角认为,信息传播不是发出者—信息—接收者的单向过程,还会受到知识水平、注意力、情绪、认知需要等因素影响,接收者是主动地去选择信息和记忆信息。因此开展口腔健康宣传教育不应是大水漫灌式的,而是要聚焦生活实际,针对人们日常最关注的问题和最容易陷入的误区盲区,找准小切口,有的放矢,才能抓住关注度,引起情感共鸣。这也要求医院层面主动深入受众,在普通患者群体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民意观察者”,与他们形成“发布信息—挖掘需求—完善信息—再挖掘需求—再完善信息”的健康科普闭环管理模式,让科普知识更贴近民众,更贴近患者。

此外,结合工作实际,做健康科普有别于做新闻宣传,新闻宣传注重时效性,追求曝光率、点击率和阅读量,而健康科普的核心要义在于让人记住并能指导生活,追求的是让口腔健康知识在“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基础上实现“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要改变用做新闻宣传的思维来做健康科普,在保证内容准确科学严谨的前提下,要注重提升内容的针对性,紧紧围绕人们实实在在的需求,将口腔健康知识转化为人们想要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内容,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三)提升医务工作者口腔健康科普能力

科普不是照本宣科、人工填鸭,如何让艰涩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普通民众能够理解的内容,是摆在所有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不仅仅局限于口腔医学领域。这里面既有年资、工作经验、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也离不开科普能力的学习与锤炼。为此,公立医院要充分发挥个人和科室的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多方位、多维度地对医务工作者开展相关培训学习,提高他们传播策略选择、健康知识写作、图片拍摄、视频制作、临场宣讲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打造平台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本领、提升水平。

(四)建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品牌队伍

百花齐放春满园,专业人才团队是开展好科普工作的基石。在做好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教育的基础上,医院层面可在各科室选拔培养具有科普能力的科普讲师,打造出一支以专家领衔、科普专员为主体的高水平口腔健康宣传队伍,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围绕不同领域的重点疾病、专业知识,进行线上线下多形式的健康宣传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微信朋友圈的正向引导作用,带动人们掌握更多口腔健康知识和保健技能。在激励措施上可设立健康科普相关的奖励和荣誉,举办诸如科普知识大赛、科普达人评选等活动,宣传、发动和鼓励医务工作者热爱科普、投身科普。

进入新时代,口腔健康科普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进一步激发医务工作者主动性,发挥他们中坚力量作用,加强内容创新,打造针对性强、可及性高、实用性好的科普内容,努力构建新形势下口腔健康宣传教育新格局,奏响口腔健康科普最强音,是所有口腔医务工作者共同的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医务宣传教育口腔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惟愿共克时艰 战“疫”必胜
音乐作品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三减三健”之健康口腔篇
致逝去的医务者
自动看牙镜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