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霞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社会事业局)
广场舞作为舞蹈艺术中的重要分支,因其具有舞蹈表演特征,且融合着自娱自乐思想,故广场舞自发起后深受中老年人喜爱,现如今有部分年轻人也开始加入广场舞队列中。为了进一步规范广场舞活动,2017年正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场舞健身活动的通知”。作为汇聚群众力量的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在组织广场舞时,务必在社会背景之上进行多元化探索,自此彰显广场舞的影响力。
群众文化活动中,广场舞作为代表类型,具有鲜明的特点,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1)开放性,广场舞本身并没有特定的表演人群,而且每个广场舞主体在舞蹈中产生的情感价值、文化感知力都不同,基本上以个人实际舒适度为主,通过舞蹈动作表达个人的精神寄托与生活向往。因此,广场舞相对舞台上的舞蹈或者其他类型群众文化活动,开放性更强。(2)创新性,广场舞通常不会保持一成不变,而是随时根据当前热门歌曲调整舞蹈动作。从往日的“江南Style”到后期的“小苹果”,广场舞既具有流行性价值,又随时彰显着舞蹈新意。对此,广场舞的创新性较为显著。(3)集体性,广场舞多以集体表演形式呈现,虽然在人数上没有限制,但鲜少见到单人跳舞或零星几个人跳舞。从人数调查中,基本上广场舞都保持在数十人左右,其集体互动性明显。(4)自发性,广场舞的参与者多以自愿参与为主,且在初期跳舞时,舞蹈动作的统一性较差,而后随着领头人的编排设计,逐渐呈现出规范的舞蹈表演风格。广场舞中的人员既可以是邻居、同社区居民,又可以是舞蹈爱好者、陌生人,但都是在追求舞蹈与生活乐趣的道路上自发形成的集体。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中拥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促成全民健身目标,自2009年,我国已将每年的8月8日设定为全民健身日,由此表明在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国民素质。而广场舞中因动作简单,易于学习,容易被群众所接纳,故此能够吸引更多群众共同参与广场舞活动。随着广场舞参与规模的扩增,我国在践行全民健身目标上也将取得卓越成就,促使更多人自发选择以广场舞方式进行健身运动。(2)提升民众审美水平,广场舞常在音乐旋律与节奏指引下进行表演,且广场舞多跟随潮流不断转变舞蹈风格,这就导致群众在跳广场舞过程中,有利于提高个人审美水平,加深对现代流行元素的理解。实际上,除了常见的舞蹈动作外,广场舞还包含着爵士舞、街舞等不同类型动作,更能在多样性舞蹈元素中,增强群众的舞蹈鉴赏力,继而为后续学习更多广场舞知识奠定基础。(3)改善全民身体素质,国民体质现已成为国家发展阶段必不可少的力量。广场舞因其覆盖的群众多以中老年人为主,这意味着原本未经过系统学习的群众也获得了跳舞与表演的机会。同时,广场舞中涉及的各种伸展、蹦跳、旋转动作,能够促进群众肢体功能的改善,进而使之拥有较高的体质水平。(4)丰富民众业余生活,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许多老年人都享有基础保障,致使群众在晚年无需为生计奔波。而广场舞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成为老年人打发时间、提高情趣的主要形式。最为关键的是,广场舞并不需要高超技能,老年人的完成度更高,自此可以培育参与者在舞蹈艺术领域的自信,确保民众在业余生活中拥有丰富的娱乐体验。鉴于此,结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实践价值,应当为广场舞的协调组织指引新路径[1]。
要想保证广场舞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持久性表现出显著作用,应当合理优化广场舞的组织氛围,只有广场舞拥有和谐的环境,才能引起更多群众对此种活动形式的密切关注。结合学者马艳等人关于2020年陕西省广场舞调研报告相关结果,最终从研究成果中发现西安市自发组织的广场舞团队有1713支,安康市不到1500支,总人数为389.5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广场舞规模,在组织广场舞时,应当通过氛围的优化调整,促使广场舞参与者处于规范的参与秩序中,借此提升广场舞的社会稳定性[2]。既能为广场舞参与者提供安全且舒适的表演场地,又能提高社会认可度,避免因广场舞而产生人际纠纷事件。事实上,广场舞最显著的表演特征,在于广场舞歌曲穿透力强、影响范围较大,且广场舞多在公共区域予以组织,致使周边民众在欣赏广场舞的同时,也会心生抱怨。尤其是家有学子、家有幼童的家庭中,他们对广场舞的反感显然超过了喜爱。因此,为了引起周边民众对广场舞的认同感,应从两个层面上净化活动环境。
第一,成立广场舞协调小组。虽然广场舞带有自发性特点,但随着广场舞人数的骤增,常推选出广场舞团体负责人。此时,可以与社区委员会、物业机构建立互通关系,随时掌握周边民众的作息时间以及特殊情况,而后通过调整音量、佩戴低噪耳机等方式,出具一个既能提高周边民众满意度,又能不影响广场舞正常秩序的方案。如早些时候,连城县曾专门开设了“小广场,大文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并组建活动组,以县妇联主席、文化馆干部、乡镇宣传委员为核心,共同参与该县城广场舞组织计划活动,提高了该地区广场舞群众的素质水平。
第二,设置主题式广场舞。广场舞本身遵循着一定的舞蹈规律,在氛围优化中,可以通过不同主题的广场舞风格,展示广场舞的文化价值。如西藏昌都地区建设了“解放广场”,并相约每天的八点,在解放广场共同跳起“锅庄舞”“弦子舞”,此种带有传统舞蹈元素的广场舞主题,现已成为当地的一道特色风景,不但让来往群众从观看广场舞的过程中,提高西藏传统舞蹈认知度,而且还营造了集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文化于一体的组织氛围。据此,组织氛围是群众文化活动中推进广场舞发展进程的主要步骤[3]。
群众文化活动中,关于广场舞的组织,还应当实现高度宣传。作为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尽管已经迎来全国人民对广场舞的参与热潮,但依然需要通过各种灵活的宣传手段展现广场舞的独特魅力,让原本单纯观赏的“群众”,转变成“参与者”,自此在不断扩增广场舞规模的基础上,也能加深对广场舞内涵的理解。目前,广场舞的宣传手段已从原有单一的“口耳相传”,上升到互联网传播模式。比如开设论坛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专门对广场舞活动进行大肆宣传,甚至部分用户使用短视频软件,为更多受众群体提供线上观看广场舞的渠道[4]。
如“糖豆网”“叶子舞吧”“舞夫”等,并且还可以利用随手上传视频的方式,提升广场舞的影响力。在“人民网”发布的微博中,专门主推了“重庆静音广场舞”内容,而且还特意赞扬此种广场舞类型属于“环保广场舞”,该微博仅在数小时就达到了800万以上的观看量。经过多种宣传渠道的整合分析,能够总结出适合广场舞活动的具体宣传方法。此外,在宣传广场舞时,也应当展示地域特色,因不同地区群众文化感知力不一致,且地理环境存在差异,若能以地域化广场舞作为宣传重点,能够强化广场舞宣传效果,而后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推广,可以呈现广场舞文化交融的现象。
例如广场舞编排时融入民间舞蹈元素,包括藏族舞蹈、东北秧歌等,经过地域文化差异的融合展示,能够在增添广场舞新意的前提下,提高广场舞宣传的广度与深度,甚至能应对广场舞同质化发展风险。目前,广场舞宣传方法已经趋于多样化发展,若能掺入多元素集合形式,可以促使广场舞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绽放富有感染力的艺术魅力。基于此,在高度宣传广场舞时,应当从地域特色宣传与宣传手段的创新上,确保广场舞拥有优良的创新前景。既要跟随时代技术的创新脚步,不断调整广场舞宣传方法,又要在广场舞内容上融合传统元素、民间元素,继而有效夯实群众文化建设基础。
群众文化活动中组织广场舞,应当合理布置广场舞基础设施。虽然广场舞并不需要较为专业且复杂的设备,但为了体现广场舞的规范性,为广场舞参与者创造有利的跳舞条件,应当结合现有的基础设施布置结构,提出对应的完善计划。考虑到广场舞场地多集中在居民楼附近,致使可使用空间并不大,而且在跳舞时,也要充分结合周边民众的作息习惯确定广场舞时间。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广场舞的限制性。而在调动其他群众参与积极性时,若能先期布置完善的基础设施,也能提高广场舞的吸引力。
其中较为主要的是为广场舞提供充足的表演空间,并且也要尽量安装连接播放器电源的接口以及其他外放音乐设备的连接端口。因广场舞在表演前应当进行一些热身动作。因此,在设施布置环节,可以新增健身器材或者专门开设活动中心,为广场舞带来更全面的跳舞保障,也能有组织性地安排各项广场舞活动,协调好同周边民众的关系。由于不同广场舞需要的表演道具不一样,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为其配备对应的太极剑、秧歌扇子、牡丹花伞等。广场舞本身不局限于一种表演形式,在基础设施建设期间,理应以区域特色作为配备基础,为广场舞的表演给予场地、道具等多重保障。只有广场舞组织发展中能够形成完善的设施配备体系,才能促使更多群众拥有参与广场舞文化活动的机会。现下比较充满新意的广场舞类型,主要有将健身器材放在广场舞编排动作中[5]。
例如在南宁举办的广场舞比赛中,曾以健身器材道具作为广场舞动作辅助工具,不但表现广场舞舞者的活力,而且也与我国倡导的全民健身理念相契合。此时在推进广场舞项目时,应当在基础设施配备上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并在专业文化组织机构带领下,为其给予权威指导,让原本缺少秩序性的广场舞变得更加规范且标准,这也是培育群众主动参与广场舞意识的关键方法,需要引起广场舞组织者以及各文化机构的高度重视,在不扰乱社会秩序的同时,促进广场舞活动的正常举办。
广场舞在推广阶段,应当鼓励个性化广场舞风格的形成,而非单纯以热门歌曲作为广场舞的宣传重点。广场舞同质化现象的产生,反而会造成群众形成审美疲劳,且认知上会日渐薄弱,削弱群众的参与热情。而不断在广场舞表演中彰显个性风格,能够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个体差异。因此,在组织广场舞活动时,需要引领群众敢于表现个性,并在动作编排上给出创意想法。最为主要的是,在群众造型、广场舞服装以及配乐、舞台灯光等多个方面,都要注重个性化展示,进而促使广场舞这种群众文化活动类型受到更多群众的热爱。
如昆山市的“北京土著”广场舞与东北地区的“东北嗑儿”广场舞,均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且融合了群众在广场舞中的情感表达。此外,在安徽卫视播放的一档节目中,也展现了广场舞的个性风格,以手绢、传统民族服饰作为表演元素,以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弘扬。此种带有个性风格的广场舞更易引起群众的热切观看。除了需要在集体上体现个性化风格外,每个组成广场舞组织的个人,也可以在广场舞中释放个人魅力。虽然广场舞基本上都具有统一动作,但在广场舞未来发展中,也可以为更多群众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从统一的集体环境里,抽取部分时间支持个人表现,这样更容易发现群众的舞蹈基础,甚至能找到更适合大众的舞蹈风格。所以,富有个性化特征的广场舞,亦是广场舞组织中比较重要的创新方向。在群众文化活动设计中,广场舞应成为代表个性风格的常见表演形式。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干预下,广场舞群众也能有更多渠道了解其他地区的舞蹈风格,而后融合个人对广场舞活动的看法,形成全新的广场舞动作。一方面,需要大力培养群众的想象力与创造意识,使之在充满自信的环境下,勇敢地在广场舞表演场所进行个性展示。另一方面,为群众配备的服装以及道具等,也要具备个性特征。如可以身着汉服跳广场舞,或者选购定制化道具,佩戴民族首饰等,这些带有个性风格的元素,都应当成为组织独特风格广场舞的依据。
广场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在以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时,也要加强文化在广场舞中的有效渗透与广度传播。就目前实际情况分析,广场舞多缺少集中管理。虽然广场舞属于自发性形成的团体活动,但也要为其制定持久性可行性管理计划,并在上级政府以及社区机构的辅助下,促使广场舞逐渐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避免群众产生排斥情绪,而对此类群众文化活动的推进造成阻力。其中最常见的影响广场舞推进效果的因素,在于广场舞的扰民性,若能利用规范管理,为群众传递文化思维,能在其关注广场舞文化特征基础上,逐渐拥有较高的素质水平,才不容易出现纠纷或扰民事件。
其一,简化组织流程,在由社区干部或文化机构主体成员组织广场舞活动时,应当按照准备场地、招募群众、确定活动事件的步骤,促进广场舞活动顺利进行,尽量不设定过为复杂的门槛或活动条件,以免影响群众对广场舞的参与热情。
其二,执行活动方案,对于广场舞活动的组织实施,应当事先编制活动方案,借此按照活动方案上的相关内容,保证广场舞群众得到安全保障,既不会出现社会冲突事件,又能为其提供广阔的活动场地。在广场舞举办期间,也要加强舞蹈文化、民俗文化等多文化形式的融合体现,不但要在广场舞表演中释放舞蹈魅力,而且要将广场舞转化为文化传播载体,打造新时代高端广场舞团体,进而提升广场舞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组织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广场舞是丰富活动类型、增加活动新意的常见形式。因此,在广场舞实际组织阶段,应从氛围、宣传、基础设施、个性化风格、文化传播等方面着手,确保广场舞在发展与推广期间,能够逐渐表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广场舞的活动形式,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改革发展,也能就此践行全民健身的战略目标,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层次、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