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税务风险分析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2022-11-21 10:40:48姚晓兰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环球市场 2022年29期
关键词:进项筹划纳税

姚晓兰 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事业单位在税务风险防控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基本原则要点,按照不同类型的风险隐患问题,制定不同的风险防控方案和计划,通过合理的方式提升税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效果,确保在合理防控税务风险的同时促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健康稳定进步。

一、事业单位税务风险分析

(一)税款与不征税收入核算的风险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税款和不征税收入核算方面存在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一方面,在不征税收入核算的工作中,主要是按照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要求,对政府性基金和财政拨款等不征税收入用来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计算到纳税额度当中,对于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折旧和摊销计算也不可以计算在纳税额中,但是由于相关核算人员没有准确进行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费用的摊销和折旧计算,计算结果不准确,导致纳税额度计算结果缺乏精确度,最终出现纳税风险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关于税收政策制度不断变化,尤其是在实施营改增政策、税收减免降费政策的过程中,很多地区的税务在立法层面上有所提升,使纳税核算工作的难度增加,再加上事业单位兼具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和生产经营经济活动,导致纳税核算工作更为复杂烦琐,如果不能准确进行纳税核算,税款的核算结果缺乏精确度,将会引发严重的纳税风险问题,甚至还会出现违法的行为。

(二)申报税种不全的风险

当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都能够正常进行增值税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方面的申报缴纳数量很少,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申报缴纳数量更低,按照我国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要求,事业单位自用房产、业务用房,如果用来进行出租或是用来进行营利活动需要缴纳房产税,并且事业单位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的部分、相关经济活动收入的部分,也需要根据法规的要求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事业单位不能按照此类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要求申报缴纳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就会出现违法违规的行为,纳税风险问题由此发生。

(三)进项税抵扣的风险

我国营改增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多数事业单位都能通过专用的进项税抵扣发票进行进项税的抵扣,但是由于会计核算人员和纳税筹划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准确核算分析,不得抵扣进项税的金额,未能全面检查供应商所提供专用发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很容易出现进项税抵扣的风险,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购买物业服务、办公用品和材料的过程中,没有清晰界定应税和免税项目的关系,出现应税与免税项目划分不清的现象,或是计算方式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多抵扣进项税额,另外,部分工作人员为降低纳税额度,盲目扩大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的范围,导致事业单位的利益被损害。

二、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核算工作模式

事业单位在应对税务风险问题的过程中,应重点完善相关的核算工作模式和机制,以有效解决税款和不征税收入核算风险问题为目的,提升整体的核算工作效率效果,确保税务风险的良好预防控制。其一,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有效开展事业单位的纳税核算工作。由于事业单位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纳税核算属于企业会计制度范畴,缺乏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接轨,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和人员全面分析研究纳税核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借鉴企业的成功经验,按照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纳税核算的计划,提升整体的纳税核算工作效果和水平,确保能够在新时期的环境下提升纳税核算的精确性、准确性,为税务风险的防控提供保障;其二,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税务核算的专业技能,难以按照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情况和纳税情况等针对性开展核算工作、纳税筹划工作,此情况下,就应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纳税核算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会计核算人员掌握事业单位税款核算方面和不征税收入核算方面的技能技巧,预防出现工作的风险问题;其三,事业单位全面进行会计核算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有效预防出现财务和税务核算差异问题,例如:在事业单位中构建关于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分离和衔接机制,强化事业单位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接轨,借鉴企业成功规避税务风险的经验和措施,科学合理开展相关的纳税核算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在不征税收入核算的过程中,准确计算此类费用支出过程中所形成折旧、开销的金额,为精准计算纳税税额提供保障。

(二)提升申报税种的全面性

事业单位在税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过程中,应重点提升申报税种的全面性,避免由于申报税种不全面而引发风险问题,首先,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质和办公的性质,可能会出现税务法律义务淡化的问题,不能切实根据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要求等进行纳税申报,在纳税申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申报税种不全面的现象,此情况下为预防纳税风险隐患问题,在事业单位的纳税申报环节应全面分析法律法规和制度内容,遵循守法性的基本原则要点,保证纳税申报税种的全面性。其次,将会计核算当作基础部分、纳税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作为依据,以提升申报税种的全面性为目的进行纳税申报报告的编制,按照我国相关的税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的各类因素,全面分析不同纳税申报税种的情况,做好相关的分析工作和研究工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做好纳税申报的会计核算工作,将税法确认作为主要的依据,对纳税差异进行全面调整,编制纳税申报的报告,同时,按照我国税务局所发布的特定行业和领域纳税减免政策、纳税优惠政策等,制定完善的纳税筹划方案,以保证申报税种全面性为基础,提升纳税筹划的能力,降低事业单位的税负成本[1]。

(三)合理进行进项税抵扣

近年来,我国大力落实营改增政策后,如何争取更多的进项税抵扣额度,成为事业单位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事业单位进行税收减免的核心部分,因此,在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寻找更多能够进行进项税抵扣的机会,帮助事业单位降低税负成本,首先,在进行办公用品、固定资产或是生产材料采购的过程中,要求供应商提供进项税抵扣的专用发票,检查发票内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利用专用的发票进行进项税的抵扣,其次,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的过程中明确进项税抵扣的规范要求,提出能够增加进项税抵扣税额的建议和措施,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专用发票的检查,一旦发现供应商所提供发票存在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进项税抵扣方面的风险问题[2]。

三、事业单位税务风险防控的注意事项

(一)强化税法的宣传

事业单位在进行税务风险防控的工作中,应强化税法的宣传力度,其一,大力宣传税务法律法规,引导所有人员充分意识到事业单位并非是“无税区”即使承担着主要的社会公益职责,但是除了社会公益职责之外的经营业务和经济活动,都必须遵守税务法规和制度规范,例如:为单位人员全面宣传税务法规中提出的规定,使所有人员意识到,纳税人涉及事业单位,即使在个人所得税的法规制度中也要求事业单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在科学合理进行税法宣传的情况下,能够使事业单位所有人员积极参与纳税筹划活动;其二,通过税务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宣传,引导所有人员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的各类经济活动也可能会产生税款缴纳的基本义务,例如:为所有部门的人员宣传事业单位所获得的事业性收入、所拥有的资产或是所发生的特定性,在满足受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通常能够享受免缴税款的政策,但是如果开展了经营活动,就会产生缴纳税款的义务,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申报纳税的义务,这样在全面进行税务法律法规宣传的情况下,可使所有部门,尤其是纳税筹划部门的人员,对事业单位的纳税筹划工作加以重视,切实根据税务法律法规的规范和要求,做好纳税核算工作、纳税申报工作等,预防因为工作人员缺乏纳税的观念意识而违反法律法规,避免发生风险问题;其三,事业单位在税务法律法规宣传期间,还可开展演讲宣传的活动,组织所有人员参与演讲活动,以税收政策和法规内容为主题,引导所有人员积极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演讲活动大力进行法律制度和政策制度的宣传,使所有人员都能形成合法纳税的观念[3]。

(二)建设高素质税务筹划人才队伍

从本质层面而言,纳税筹划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养,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纳税筹划效果,如果不能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将会导致整体的纳税筹划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严重的纳税风险问题,因此,建议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建设关于纳税筹划方面的人才团队。首先,完善人才的聘用方案和计划,聘用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所聘用的纳税筹划人才必须掌握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可以游刃有余完成各项工作。其次,对既有的纳税筹划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线上网络平台为相关工作人员传输税务法律知识、政策知识和专业的纳税筹划知识,使工作人员可以全面掌握相关的纳税筹划专业技能和技巧,可以有效完成各项工作,同时还需开展现场的实践操作培训活动,模拟不同的事业单位经营发展情景,制定不同的实践操作培训方案,引导相关纳税筹划人员掌握不同状况下的税务筹划措施和手段,以预防出现税务风险问题为目的,提升纳税筹划工作的水平[4]。

(三)完善税务风险防控制度

制度对人员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约束作用,建议事业单位在防范税务风险的过程中编制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健全的制度提升每位人员在税务风险防范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首先,编制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纳税筹划工作人员在税务风险防范方面的职责要求,阶段性开展考核评价活动,对于考评结果较低的人员需要进行惩罚,而考核结果较高的人员则进行激励和奖励,在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的激励下,使所有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其次,制定关于事业单位税务风险问题的防控制度,在制作中要求所有部门的人员都要深入分析纳税筹划的工作,明确具体的重点要求和原则,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将纳税管理工作和风险防范工作落到实处,在制度中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全面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纳税筹划的审查、纳税行为的审查,通过严格的内部审计和审查,及时发现纳税核算不准确的问题、筹划方案不合理的问题、申报税种不全面的问题等,以此有效规避各类风险问题;其三,制定税务风险的评估制度,组建专门的税务风险评估分析的组织机构,要求组织机构的人员掌握纳税核算的技能、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技能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等,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全面挖掘分析纳税筹划的内容,准确识别是否存在税务风险隐患问题,与此同时,在制度中要求有关部门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预警风险问题,快速准确按照风险的情况制定税务筹划方案和体系,有效应对纳税方面的风险;其四,制定税务风险智能化分析的制度,要求工作人员采用智能化技术,全面收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发票数据,实时性进行发票数据的采集、查验和对比分析,对于不征税收入方面,用来支出所形成的资产或是费用,在折旧和摊销核算期间,需要准确计算所得税应缴纳的税额,明确是否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对于其他的税务缴纳部分,也必须分析研究纳税筹划的内容,根据税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准确识别有无税务风险问题或是安全隐患问题,针对性开展管理工作[5]。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由于不能准确进行税款和不征税收入的核算、纳税申报的税种不完全、进项税抵扣不合理产生税务风险问题,因此建议事业单位,相关部门重点健全相关的核算工作模式,提升纳税申报税种的全面性,合理开展进项税抵扣工作,强化税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建设税务筹划人才团队,健全税务风险防控制度,有效进行税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猜你喜欢
进项筹划纳税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浅谈增值税进项管理
财讯(2019年3期)2019-11-12 09:08:59
外购农产品最新抵扣政策的财税处理及申报填列分析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58
谈“营改增”后工程项目的进项税筹划
财会月刊(2018年1期)2018-01-17 19:33:56
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55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24
“营改增”的必要性和中小企业的现状浅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
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困扰——以一个火力发电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