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茹
(忻州师范学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学校的管理以及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不断地进行专业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中国高校来说,除了进行学术交流以及实践教学之外,还十分注重高校辅导员的发展以及学校管理水平,明确相关的学术选拔和人才培养。因此针对于高校来说需要不断地增强管理层以及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的完善学校的发展。截至2022年4月,我院校共有学生19902名,配备专职辅导员为101人,已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的要求。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48名专职辅导员进行深入了解,我院辅导员普遍素质能力的水平和现状。
辅导员的素质能力主要包括四项基本素质和五项基本能力。四项基本素质分别是: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业务知识素养和信息素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养,其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对辅导员的工作起着导向作用。业务知识素养能够反映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主要包含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职业道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辅导员的道德水平。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必备的素养,其对辅导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且对于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工作意义重大[1]。五项基本能力分别是: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拒腐防变能力。
作为高校的辅导员首先需要具有专业技能以及管理能力,在专业层面上有专业素养,并且可以有效地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自身的文化素养形成。与此同时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还需要具有人文素养,不断地在工作中完善自身的知识水平,并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等相关的学科中进行知识的提升,并融入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是个人成就的基础,它可以通过无意识的行为表现出来。辅导员的道德品质往往体现在具体的个人行为上:关心学生、做学生工作、热爱工作、敬业精神等。
高校的辅导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因此高校的辅导员也需要以身作则,自己严格约束自己,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建设,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运用正能量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等。在大学期间这种重要的阶段,辅导员对于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发展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也需要辅导员注重自我的提高。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注重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网络环境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享乐主义以及利己主义严重的影响了目前的大学生生活学习,而这些因素也影响到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以及思想教学的发展[2]。其次是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收到一定负面的影响,如果针对于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不能有效的解决,学生也会逐渐意志消沉,如果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也不利于辅导员的整体管理,这种负性情绪的普遍存在,是由于我国辅导员队伍的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辅导员自身特殊心理负性情绪产生的各种原因,如高校教育辅导员内部管理的转型,这并不是植根于高校教育辅导员内部工作管理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院管理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疏漏的地方,导致大学辅导员团队并没有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学校的一些奖惩机制中也需要进行更科学化的管理,才能充分地协调学院辅导员的管理。因此对于大学辅导员的管理来说还需要不断地提升综合能力,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更好地促其发展。
虽然国家规定了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以国家制度的形式确定了提高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大方向,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高校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实施相关制度[3]。此外,在制定相关培训体系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使制度缺乏可行性,难以操作和实施。
不注重教师的个人职业形象,言行不一,自我需求低。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搞形式主义。例如,只在宿舍里签名或找人签名,而不是进入宿舍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他们工作安排通常只是通过电话和微信通知学生。他们没有与学生面对面地安排具体工作,也没有详细、准确地解释和传达学院的理念,导致师生思想和观点不同,工作被动、滞后,从而引发学生投诉。
社会对辅导员寄予厚望,希望辅导员能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然而,辅导员的社会认可度较低。他们认为辅导员只是处理一系列学生事务的能工巧匠,缺乏学术能力,这些种种因素使得一些高校的辅导员缺乏对于自身的职业认同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导员缺乏专业的职业性研究,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化,而且影响到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认可。
思想政治素养的缺乏是辅导员工作难以顺利推进的主要因素。现在,辅导员承担着繁重的学生事务,由于学习时间和自我提高的机会不足,他们的各项素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养难以有效提高。这种情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辅导员日常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4]。
目前,辅导员普遍缺乏专业能力:一是缺乏学习能力,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二是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三是管理能力不足,班级管理效果不理想;影响了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对此,在针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也需要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不断地完善自身业务发展。
学院在提升辅导员能力素养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于现有的管理机制和培训制度有进一步的创新性发展,完善与培训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为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打下制度基础[5]。高校要重视并实施精神激励,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此外,高校还应以开放、动态、客观的机制选拔优秀辅导员,以身作则,引导其他辅导员实现良好发展,提高辅导员的整体水平。
植根于学生的工作并不是提升的捷径,而是增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好课程。因此,对于高校的辅导员来说需要明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定位发展,真正地热爱自身的职业,并且切实履行辅导员的工作义务,即使不能保证学生可以随时联系到自己,也需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时间可以联系,针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也需要辅导员及时进行处理,为学生做好服务型工作,而不是对于学生不管不问,平时学生有事联系不到,出了事情只知道一味地通报批评学生。在辅导员进行日常的工作中,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工作执行力度,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及时帮助他们。因此针对于辅导员存在的这些问题,也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于辅导员制定相关的规定,如果是因为辅导员自身的原因导致学生无法联系而出现一些问题的事件,也需要对于辅导员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于辅导员自身的约束管理,也可以给一些无所事事的辅导员敲打警钟,对于认真负责真正做到为学生负责的辅导员一种公平。需要注意的是辅导员在积极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信任自己,正确的处理事件才能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同时也需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明确学生干部的思想,才能形成更和谐的师生联合管理方式。
目前,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工作,在科研教学上的时间不足,并不利于他们的整体性发展。因此需要学校根据学院辅导员的实际情况,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首先是鼓励并提倡辅导员继续进行学科深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科研能力,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发展;其次是积极促进辅导员参与其他学校的学习访问工作,有效地拓展工作思路;最后是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学科研究平台,为教师营造科研氛围,鼓励辅导员参与科学研究中[6]。简而言之,高校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顾问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辅导员除了日常的辅导员工作之外,还可以通过自身科研能力与学历的提升,可以担任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通过公共课程不仅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更好地引导自己所在院系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三观。不仅如此辅导员还可以担任本院系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师,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如果辅导员所在院系本身就是与自己专业对口,也可以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课程,通过教授带辅导员上课的形式,辅导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可以不断地完善自身综合性发展。
辅导员的工作既复杂又琐碎,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强烈的耐心和责任感。首先,辅导员要增强创业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其次,辅导员要增强带头意识,大学生在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辅导员,因此需要辅导员通过个人思想建设吸引学生,顺利地安排各项工作,大学生需要全心全意地为自己的成长服务。
首先对于辅导员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者,需要运用相关理念影响学生的发展,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结合起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和积极的能量。其次是辅导员需要增强与学科教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学科教学教师一同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元素,真正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专业教师提高课程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准备效率,还可以弥补辅导员专业知识的不足。
为了促进辅导员与思想政治和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定期交流,学校也需要建设相关的信息交流平台,并从师德师风这两个方面不断地提升辅导员的自我修养,以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7]。
在提升辅导员自身综合素养以及业务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辅导员自身的主体性地位,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建设。与此同时针对于目前的大学生兴趣发展,也需要辅导员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帮助大学生们答疑解惑,解决他们实际存在的发展问题,帮助学生们追求进步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对于高校的辅导员来说也需要充分地利用学校以及社会资源,在工作实践以及理论知识掌握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以及业务能力。
辅导员在进行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辅导员都是党员,因此也需要发挥好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学习并从细节做起,积极引导学生正向发展,并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将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引导学生正向做人做事,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地解决不同的问题;以家长放心为核心,积极构建与家庭的联动机制,形成协作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课程,主要是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地进行发展[8]。因此也需要辅导员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除了日常的课程讲解,还需要辅导员管理相关的咨询平台,针对于学生在自我定位以及职业困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并发表意见,帮助学生正确地评估职业发展取向,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在明确了培养目标之后,也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情况不断地发展,在辅导员正确的引导下完善自身综合性发展。
在进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需要根据辅导员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辅导员招聘的过程中就需要严格把关,并在日常的工作中设计科学合理性的规章制度,有效地利用激励机制以及惩处机制,才能不断地建设出具有专业能力、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并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教学,更好地提升高校人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