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闯
(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1],学习党的历史可以更好地走向未来。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2]。“只有引导学生学好党史,学生才能懂得和记住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3]。因此,唯有把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深植学生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才能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党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高度认同党的伟大精神、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继而养成永远听党的话、坚决跟着党走的意识、信念和信心,始终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战略定力。但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史进学生头脑不能简单地视为一个统合性的抽象概念,更不能对其进行平面化的粗糙理解。单一性地理解党史进学生头脑,容易遮蔽党史入脑入心本身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层次性,忽视教育实践领域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对此,有必要对党史进学生头脑进行合理分析与剖解。本研究旨在从党史进头脑的主体思维和发展结果两个内在维度出发,构建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发生模型,为大中小学有序次、有步骤、有侧重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从教育实践看,党史进学生头脑主要是指党史学习教育经过进学校与进课堂两个环节以后,真真实实地进入到学生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里面,变成嵌入个体头脑内部的知识结构、价值意识和历史观念,成为指导、引领其思考与行动的信仰风标、信念旗帜和精神柱础。进入学生头脑的党史学习教育,已经促成学生深入了解党史发展过程的来龙去脉,正确认识到党的基本史实的主流主线,深刻体悟到中国共产党执政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积极担当起赓续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大红色传统的神圣使命,把学习和受教的党史知识转化为自我的理想信念和实践行为。不难发现,党史进学生头脑本身至少包含了“进何人的头脑”和“进头脑到何种程度”两个内在维度。前者指向教育要素的“主体性”问题,后者指向教育实践的“发展性”结果。探讨党史进学生头脑,不但要关注进头脑过程的学生主体思维,而且要剖析进头脑本身的学生发展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受动的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4]167-169。因此,人以受动性与能动性的方式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受动性是个体面对人类生活中各种条件的制约和约束,所产生的被动认识、改造、构建世界的思维方式。相对于受动性而言,能动性是个体从被动认识、改造、构建世界转化为主动认识、改造、构建世界的思维提升。
从主体思维来看,党史进学生头脑具有受动性与能动性的两极性。所谓受动性的党史进学生头脑,是指学生处于外在教育情境的组织规范和计划约束下,被动地、非自发甚至不得不学习党史的知识体系和本质规律,且受政治性活动力量的驱动,把党史的内容要素与精神实质生硬地塞进头脑之中。党史进学生头脑之受动性主体思维,虽然表面上达成了党史进入学生头脑的目标,但事实上由于个体没有强烈的主动性、自觉性、反思性,只是迫于外界的规范和约束,甚至是打心底的非自愿,因而容易导致党史进学生头脑仅仅是一时“记住”或“储存”了党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历史经验、光荣传统等知识要点。这虽然可以提升学生记忆党史知识的能力,但是难以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价值目标,失去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意义。所谓能动性的党史进学生头脑,主要是指学生不再受制于外在的组织规范和计划约束,而是凭借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内在动机而积极主动做出学习党史知识的意愿和行为,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客观规律、伟大精神自然地融入头脑之中,形成内在的认知和认同。党史进学生头脑之能动性主体思维,意味着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党史学习教育的真正意义,深刻体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祛除了党史进头脑的受动性障碍,自愿认同且践行红色传统,坚定理想信念。
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中,学生面对教育者传授的党史的知识体系和本质规律,是受动性的学习与接收,还是能动性的认同与内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党史进学生头脑的达成程度。因此,学生主体思维可谓是影响党史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关键因素。倘若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没有激活学生能动性学习的意识和思维,即使实现了党史知识体系某时某刻地进头脑,想必也不会稳定和长久。但党史进学生头脑之受动性主体思维不可能完全去除。一方面因为,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的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思想观念较为单纯、知识体系不够完善,比较容易接受和吸收各种各样的思潮理念和文化观念,其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存在走形和跑偏的可能,甚至对党的历史发展存在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因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具有明辨是非的洞察力,就能合理正确地做出价值选择和政治选择。正如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所言:“盲目的烈性情绪的苗子,这种原始的欲望,仍然存在儿童身上,甚至逐年增长扩大。所以为了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发展成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5]17在学生学习党史的主体思维上,完全的受动性和完全的能动性处于两个极点,党史真正进入学生头脑是实现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发展阶段[6]。内化概念最早是由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派提出来的,意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就是社会思想品德要求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意识的内在结果,外化是指个体思想品德内在意识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行为的外在结果。
从发展结果来看,党史进学生头脑具有内化与外化的双重性。所谓内化式的党史进学生头脑,就是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把党史知识体系中包含的事件、人物、概念、观点、思想、规律、传统等有选择地“移入大脑”,在主体意识和主观理解下进行复制和再现,形成与之相关或对应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意识。党史进学生头脑之内化结果,是把党史知识体系当成外在于学生内心的特殊性知识,在学校教育空间中学生经由教育教学活动而逐渐知道、认识、理解党史的内容要素与精神实质。所谓外化式的党史进学生头脑,是指学生已经将党史知识体系与自己头脑中的思想认识、信念信仰、历史观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稳定的、定向的、完整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自觉自主地依据党的伟大精神、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展开日常行为活动。党史进学生头脑之内化与外化结果,是经过学生的思想与心理转化,把党史知识体系坚定地融入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之中,升华成稳定的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表现为追逐理想信念、生命发展、人生奋斗不可分割的外在行为。至此,党的发展历史呈现出来的价值、精神、逻辑、规律,不仅成为外在于心的“黄金法则”,而且成为内在于心的“绝对命令”。
相较于党史进学生头脑之外化结果,内化则是一种低级的发展形态。学生对党史知识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可能随着现实情境、生活经历、情绪情感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具有一定的起伏性和流动性。但无论怎么样,内化是走向外化的必经阶段,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内化结果的存在,哪会有外化结果的发生。学生是在感知、接收、领会、理解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伟大精神的基础上,把从外部世界获取而来的党史知识纳入自我的价值认同与思想认同体系当中,最终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外显为具体的思想品德行为。试想一下,一个连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领袖人物、重点会议精神都不知道的学生,怎么可能深刻领会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不能发展中国、就难以复兴中国的历史逻辑?怎么可能把党的伟大精神、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外化于行?相较于党史进学生头脑之内化结果,外化则是一种高级的发展形态。从知识学习心理机制的发生过程来看,学生通过对党史知识体系的理解、把握、认同等一系列环节,才能将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伟大精神纳入个体价值体系与思想体系中,在此基础上方可外化于行。以此观之,在教育实践当中,党史真正的实现进学生头脑,需要达成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如果把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内化与外化作为横坐标的两端,同时把受动性和能动性作为与之垂直的纵坐标的两端,则会形成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四种发生类型,即受动性内化之从众类型、受动性外化之遵从类型、能动性内化之自觉类型、能动性外化之自主类型。在此意义上,党史进学生头脑具有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四种发生类型。
党史进学生头脑形成受动性内化的从众类型,就是学生对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伟大精神还未产生真正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识,“进头脑”只是一种被动迎合教育中的规范、畏惧教育者的约束而产生的盲从结果。换句话讲,党史进学生头脑不是源自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觉意识,而是迫于外在的组织规范和计划约束而不得已学习党史的基本知识,或者因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某种功能与作用能满足学生欲求或利益而出现的受动性盲目建构。不可否认,处在受动性内化之从众类型的学生,党史不是没有“进入”他们的头脑,他们头脑里也不是没有存有党史的事实与知识、价值与规律。恰恰相反,受动性内化的他们,有时候“博闻强记”,一脑子的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伟大精神。但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的实质意义上,学生对党史的认识不够精准,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只是简单地知道与了解,有时候甚至是无知懵懂的,仅仅是被动地把党史以知识对象的形式“复制”到大脑中,“储存”在记忆里。学生未能从党的发展历史体悟到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如果党史进学生头脑形成受动性内化的从众类型,那么教育者如同党史知识体系的“临时搬运工”,学生头脑仿似一个盛装党史的“容器”,党史知识体系本身则是用来填塞“容器”的物品,党史学习教育变成了一种知识的简单搬运和机械识记。比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诞生史时,学生被动地接受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的知识灌输,记住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知道了“七一”建党节的由来,简单地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在此情景下,即使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能够“进入”学生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但发挥教育性功能的实质意义不大。因为学生不仅要知道和了解基本的历史过程,而且要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社会背景下深刻理解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从主观意识中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客观规律性。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诞生、为什么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在苦难中走向辉煌,只有当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在客观规律,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产生发自于学生内心的拥护党的领导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才能切实推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真正嵌入其头脑当中,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党史进学生头脑形成受动性外化的遵从类型,就是学生面对教育者持续不断的规范、约束、引导、教化,在知道、了解、把握党史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强化自我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认识,把党史发展成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养分,进而遵照并依从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伟大精神进行实践活动和展露实践行为。党史进学生头脑之事难以自发产生。在教育实践中,学生个体的理性思维和自觉意识固然重要,但个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样难以“自动”出现。受制于教育者与受教者知识传授的非平等地位,学生的受动性在场和理性缺席,经常造成党史学习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和“制约”,但被动性教育和受动性学习,并非全是异化学生、压制学生、支配学生。“人需要保育和塑造。规训或训诫把动物性转变成人性。未受培养的人是生蛮的,未受规训的人是野性的。耽误规训是比耽误培养更糟糕的事情”[7]3-5。由于青少年学生心智发展尚未真正成熟,理性精神尚未完全确立,因而被动地接受教育者关于党的发展历史的讲述、讲解、训导,极有利于党史知识进入他们的头脑。党史进学生头脑之受动性主体思维,纵然是学生头脑被动地面对外在的党史知识,但在教育者不断地规范、约束、引导、教化过程中,经由学生的思考与体悟,依然可以把党史知识融入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之中,产生遵从党的发展规律、精神实质而外化成社会实践行为和思想品德行为,实现从内化到外化的真正蜕变。
在受动性外化的遵从类型中,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发展结果不仅表现出外化的水平,更是学生处在受动性主体思维状态下的外化结果,总体呈现出“由被动而外化”的基本发生逻辑。譬如,受动性外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在学生面对教育者实施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史教育时,是在被动地听、写、记“中国共产党何以诞生”“中国共产党何以领导”的基础上,不断全面深刻认识、理解、思考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选择性,从而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表现出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情感和行为,赓续传承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伟大精神,在人生航程中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战略定力。受动性外化的遵从类型是对从众类型的超越,甚至可以说,党史进学生头脑实现了质的飞跃。
党史进学生头脑不仅是作为“历史的遵从”而存在,更是作为“历史的自觉”而存在。党史进学生头脑发生能动性内化的自觉类型,主要是指学生不再盲从地迎合教育中的规范与畏惧教育者的约束,而是立足自我爱党爱国、兴党兴国的内在情感和自觉意识,主动认识与了解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伟大精神,自觉自愿地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活动,进而积极牢固地把光辉党史铭记于心。相对于受动性内化的从众类型和受动性外化的遵从类型来说,能动性内化的自觉类型是一种主体思维的转变结果,无疑实现了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层级提升。尽管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发展结果仍然处于内化水平,但在能动性内化的自觉类型情境下,学生对待党史进头脑的意愿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具有了学习党史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党性思维,开始促使自己向外化迈进。相对于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类型而言,能动性内化的自觉类型只是一个开端。虽然能动性内化的自觉类型表明学生有所自我认识而主动学习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伟大精神,但内化毕竟不同于外化。能动性内化的进头脑状态充其量带来一种“认同”结果,即党史知识体系开始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下来、生根发芽。在此情况下,学生逐渐在头脑当中自觉建构党史知识体系,但这种建构仅仅在于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
在能动性内化的自觉类型中,面对教育者实施的党史学习教育,学生头脑不再是一个盛装党史知识体系的“容器”,更不是被动地“听”“写”“记”,而是能够立足自我的爱党爱国之心和理想信念之基,主动自觉地认识和理解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伟大精神,深刻体会党史学习教育对于自我发展和党的发展的重大意义。更进一步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把党史当作知识对象“储存”于大脑中,而是主动对教育者传授的党史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从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斗中汲取精神,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增长知识,将党史知识体系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历史观念同自我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联系在一起。
党史进学生头脑形成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类型,基本显明学生头脑中关于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伟大精神,不再是受动性外化状态中的从众性结果,而是自甘情愿、自由践行党史精神的能动性产物;不再是能动性内化状态中的内化水平,而是党史知识彻底融入自我生活的外化状态。“党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有效实现主流价值观的导向”[8],以此意义,党史进学生头脑的能动性外化基本完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自主类型是一种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状态,体现出学生积极主动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历史眼光和实践品质。它不是从众性追随,不是遵从性使然,不是自觉性投入,而是经过反复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学生已能充分认识和理解党的发展历程、基本史实和光辉形象,科学把握了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精神实质和现实意义,自主把百年党史的奋斗与辉煌当作把握自我当下生活和未来生活的信念旗帜和理想风标,可以说是党史进学生头脑的最高境界。“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是汲取前进的动力,为历史的再出发增添继续奋斗的能量”[9]。说到底,此种发生类型下党史进学生头脑的根本表现,乃是学生已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观照自我生活和人生理想的一种方式,作为人生前行和面向未来的动力源泉,不仅把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伟大精神遵从于心、内化于心,而且外化于行、固化于性。
总体来看,四种发生类型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多数学生可能一开始是从众盲目地学习党史,遵循党史入脑入心由从众到自主的演变特征发展。部分学生可能刚开始就能把党史融入内心深处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之中,直接由自觉走向自主;有的学生可能学习党史以后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良好状态,逐渐在头脑当中自觉建构党史知识体系;极个别学生可能经过短时间的党史学习教育,已把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伟大精神作为个人生活和人生奋斗的价值根基。因此,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四种发生类型往往是不平衡的,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党史时的具体情境,或从受动性内化的从众类型开始,或从受动性外化的遵从类型开始,或从能动性内化的自觉类型开始,具有多种开端。
党史进学生头脑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应该尊重党史入脑入心发生类型的规律与特点。学生过久地停留在从众类型和遵从类型,或者过高地要求学生提前进入自觉类型和自主类型,皆是缺乏科学性。推动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实践突破,必须立足其发生类型的基本轨迹。
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发生类型表明:进头脑既是一种发展结果,又是一种发展过程,没有所谓的一下子实现党史知识嵌入头脑的捷径,并且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发生过程是有特点或轨迹的。这对于客观看待党史进学生头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动性内化的从众类型与能动性内化的自觉类型,都是处在党史进学生头脑之内化水平,没有发展到外化阶段。但内化是外化的基础,个体关于党史的内在意识是转化为外在行为的前提,学生不经历内化,就难以转向外化。从发生逻辑推演来看,党史入脑入心的真正实现,需要从受动性内化和能动性内化的发生类型开始,逐渐推动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伟大精神内化于学生头脑中,外化于日常行为。一般而言,不可能出现越过内化直接到达外化。因此,基于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发生类型,正视学生受动性内化与能动性内化的发展状态,是其实践突破的首要路径。
当然,党史进学生头脑不能过多停留于受动性内化的从众类型与能动性内化的自觉类型。即使学生全面深入掌握了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伟大精神,但也远远不够。学生头脑中拥有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伟大精神的知识内容,并不等于党史知识可以外化于行。因为学生倘若没有将党史知识融入到自我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之中,缺乏对党史的能动性认同和情感认同,只是知道、记忆、理解了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伟大精神,最终这种较低层次的进头脑仅仅产生“关于党史的知识”。教育家杜威认为:“关于诚实、纯洁或仁慈的知识中,没有使这些观念自动地转变为良好的品格或良好的行为的性质。”[10]136同理而言,关于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伟大精神的知识中,没有使这些知识自动地转变为学生良好的品格或良好的行为的性质,故而需要把党史进学生头脑提升到外化的发展层级。
党史进入学生头脑的发展结果应当达到外化阶段,但是,如果学生直接从受动性内化发展成为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类型,无异于“拔苗助长”。依据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发生类型的演进特征,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党史入脑入心是一个由受动性逐步向能动性、由内化逐步向外化的转化前进过程。忽视学生能动性外化的生成性特征,过于夸大学生主观意志的作用,党史进学生头脑容易成为一种“大跃进运动”。促进党史进学生头脑,需要充分考虑党史知识入脑入心的每一发生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在受动性内化的基础上,实现由受动性内化到受动性外化的层次提升。受动性外化的遵从类型意味着学生已将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伟大精神外化于行。纵然是学生被动意愿下的行为表现,党史进学生头脑也确实提升到了外化阶段。因此,重视学生经由受动性内化到受动性外化的转变,是一个达成能动性外化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在推动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学校教育实践中,受动性外化的遵从类型往往受到忽视。究其原因,一是过高地追求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类型,低估了受动性外化的价值与功能;二是受动性外化经常性地遭到误解,即主体被动地把党史知识外化于行被视为一种“驯化”,而由于“驯化”在一定意义吞噬了人的尊严和理性,导致受动性外化的培育模式惨遭舍弃。受动性外化的遵从类型是由受动性内化的从众类型走向能动性内化的自觉类型和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类型的必经之路。受动性外化的状态生成正是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建构的结果,体现了人之为人的能动性本质。对于大多数青少年学生而言,党史进头脑之能动性外化是高不可攀的,如果他们不敢奢望自己能到达自主类型,但又过多地停留在受动性内化类型,将会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能动性外化作为党史进学生头脑的最高境界,是学生难以高攀却又不得不追求的。党史进学生头脑决定了党史知识体系是“人”的头脑的关涉对象,“人”本身才是党史入脑入心的主体所在。党史入脑入心正是通过主体而实现价值力量和现实意义。只有“人”成为党史知识进头脑的主体,党史知识才会成为主体头脑的关涉对象。主体是党史进学生头脑的一个重要载体,主体思维遂成为决定党史进头脑的关键因素。因此,引导学生在受动性外化的基础上转变主体思维,即唤醒学生对党史的理性认同,激起学生对党史的内在情感,打通党史知识体系与学生理想信念之间的联结,实现学生价值世界的融合与精神内涵的感召,最终向着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类型靠近,是推动党史进学生头脑的重要实践策略。
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中,必须强化“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本着“党史姓党”的政治铁律和“党性第一”政治导向教育学生[11]。能动性外化是学生经过受动性内化、受动性外化和能动性内化三个类型之后的自主阶段,内化最终转化成了外化,受动性最终转化成了能动性,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伟大精神确立为学生的理想信念,党史的主流和本质融入到学生的主体生命之中。一项调研数据显示:“真正对党史学习发自内心喜爱,并能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地进行党史学习的学生并不多,这样的学生仅占三成左右。”[12]故而当学生形成受动性外化的自觉类型,实现了党史知识进头脑之外化结果,此时绝对不能停滞不前,有所松懈,教育者反而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向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类型不断迈进。
党史学习教育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从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伟大精神变成指导学生日常行为和人生前进的准则,形成自觉奉行和自主选择的理想信念。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四种发生类型,是从低级到高级、由浅层到深层地入脑入心的发展过程。但党史知识进头脑的阶段性、层次性和连续性,并不代表具有“不可逆性”。没有学生一旦进入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状态,就永远停留于此,不会倒退至前三个阶段。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党史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之后,始终面临着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党的历史的认知与内化的同化、调整、平衡问题,相对应地,党史知识融入学生头脑的发生类型同样是发展变化着的。退一步说,党史学习教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3]32。以此来说,党史学习教育若想做到长久地入脑入心,要在学生达到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类型之后,教育他们始终牢记使命,坚持把党史知识当成自己的人生坐标和行为准则,强化学生持续地保持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状态,方可见成效。
基于概念分析与理论推演的方式,本研究从党史进学生头脑的主体思维和发展结果两个维度出发,揭示出党史进学生头脑具有四种发生类型,即受动性内化之从众类型、受动性外化之遵从类型、能动性内化之自觉类型、能动性外化之自主类型。四种发生类型清晰地展现出党史入脑入心的理想发展轨迹,即由从众到遵从、再从自觉到自主的整个过程。但在现实中,党史进学生头脑的四种发生类型表现不一。受动性内化的从众类型在教育实践中可能是随处可见的,学生具有较大的改造空间,需要学校教育给予重点的关注与教导。受动性外化的遵从类型在教育实践中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在学生学习党史的受动性思维下,达到外化的高级发展水平绝非容易之事,所以需要学校教育给予受动性外化的学生群体重点引导。如果引导得好,可以使其进一步过渡到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类型。能动性内化的自觉类型在教育实践中是时常存在的,需要学校教育给予此类学生有效的指引,使之逐渐向能动性外化迈进。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类型在教育实践中是非常欠缺的。因为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意愿,而且需要学生对党史具有较高的理性认同和行为确证。因此,学校可以对自主类型的学生给予鼓励与表扬。总的来说,党史进学生头脑是生成的、建构的,但不可能自发地生成与建构,而是在政治导向的教育活动中、在精心创设的教育情境中自主建构生成的。在教育实践中,欲想强化学生持续地保持能动性外化的自主状态,要立足于党史入脑入心的发生类型,“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网络媒体等教育方法与手段”[14],强化青少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