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 陈丽明
“作业”是学生学校学习生活中的关键词,是对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巩固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了解每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知运用能力,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以下将就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力图在遵循作业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作业多数仍然集中在对学生的基本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是书面形式的书写作业。但在新时代发展要求下,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面客观的、个性化的,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将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相关内容融入课堂作业当中。目前的小学语文作业由于受到家长配合程度、学校的教育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在进行实践性作业布置,特别是需要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小组合作和家长配合的实践性作业布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因此不敢放手去做。另外,在作业的操作过程中,分层作业设计的操作模式依旧十分简化,缺少指标性和量化的细则,导致分层作业在实施的过程中效果不佳。现有的作业评价模式下,对于开放性的活动作业也尚未形成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学生的作业自觉性不够。以上情况都给教师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批改、评价造成了很大的阻力,不利于小学语文课堂分层作业设计的实施开展。
一是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被动地进行学习效果有限。教师在分层设计作业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二是实效性原则。课堂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学习成果进行检测。教师在进行作业层级设置时要讲求实效,重视其实际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是差异性原则。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受到自身思维发展水平、个人生活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语文课堂作业。
四是趣味性原则。枯燥单一的课堂作业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应该结合其兴趣点,进行层次化的作业设计,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提升课堂作业的有效性。
纵观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内容,不难发现,语文课堂作业基本停留在抄写生字,进行词语解释分析,对古诗词、优美文段等进行背诵,这种课堂作业模式单一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作业,整体效果不佳。教师应该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看作整体,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下功夫。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将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成可读、可听、可写、可看、可操作、可玩耍的活动性作业,增强课堂作业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让其在主题内容下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听、说、读、写、画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表达,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语文课堂作业,实现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坝”“傣”等五个生字,会写“坪”“戴”等十二个字;利用工具书理解“穿戴”“打扮”等词汇的意思;能进行流利、有感情的课文朗读,并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感知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教师在对本节课的课堂作业进行设计时,可以以上边提及的三维目标作为指导,设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作业,只对作业大体方向提出要求,作业的形式内容教师不进行具体的规定。教师可以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类,对于C类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更加偏向于对基础知识的检测,融入学生自己的理解,自由选择知识竞答、文章写作、绘画等其中一种完成作业。对于B类的学生,教师需要在关注其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融入对其能力技能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资料等,让学生阅读给定的资料内容,对其行文结构、文章脉络、语言表达、情感体现等方面与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两篇文章中的异同之处,引导学生将二者之间的异同通过思维导图、创编歌曲等形式表达出来。对于A类的学生,由于其语文基础较好,思维反应较为灵活,对课堂内容的吸收理解程度较高,教师在进行课堂作业设计时则主要侧重引导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创新表达。歌舞创编、文章改写、内容演绎都是对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有一定要求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将其引入作业设计当中,让A类学生围绕民族团结的主题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歌曲或者舞蹈,进行歌舞改编,将自己对民族文化、民族关系等的思考融入课堂作业当中进行表达。学生也可以选择依托课文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对文章内容进行相关演绎。通过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画、演等不同的课堂作业模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加其对文章知识的理解,升华其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提升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效果。
只有作业内容符合学生兴趣要求、形式新颖富于变化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完成语文课堂作业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机械地完成课堂作业转化为自觉主动开展作业活动。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之前,要对学生有充足的观察、了解,知道不同学生分别喜欢什么类型的事物,对其进行整理,找出其中较为共性的内容,将其划分为几大类,作为后期分层课堂作业设计的依据。从学生的不同兴趣入手,将其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划分出不同的作业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或者对学生给定主题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在主题下进行多种形式作业创编,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深入研究作业内容,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内容。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一课为例,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对很多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有着充足的想象力。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思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本节课中学习到的内容进行课堂作业内容的设计。由于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也有着很大的差距。教师在对学生的性格、语文能力等有一定的了解后,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组成员中既有知识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可以进行故事创编或续编的人,同时也有具有领导力,可对小组成员进行整体进度协调分配的人,又要有性格活泼,能够调动小组内氛围的人。教师给定对《小狗学叫》故事内容进行创编和演绎的课堂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展示,具体的续编情况和演绎形式学生可依据小组内成员的意愿安排,不做具体要求。让每个层级的学生在进行兴趣化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学会小组合作。
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更加深刻,也认识到了学生之间具有个体差异性。面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教师布置同样的作业,会造成有的学生能力不足,无法完成作业内容,而有的学生能力并未得到完全发挥,无法有效促进其能力提升的两极现象。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层级划分,分层次进行课堂作业的内容设计,因材施教,对不同层级的学生侧重不同的考查维度,使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通过完成作业内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一课为例,本首词出自纳兰性德之手,表达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古文距离当今时代久远,描写的多为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由于自身的社会实践经历、想象思维能力有限,对古文的知识学习较为困难。在古文学习过程当中,思维发展较快或者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往往学习起来更为容易,也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对学生进行课堂作业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层级的划分,因材施教,进行不同层级的作业内容设计。对于C类学生,教师应该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写法,文章重点词汇的含义。B类学生的课堂作业应该加入对知识内容的分析理解,检验学生在移情中建构“故园”丰富意象的能力,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检验。A类学生的课堂作业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本首词的分析、检测,教师可以为其提供结构相似的诗词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异同之处,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作业布置当中,一般过程为布置→撰写→批改→修改→再批改,如此进行往返活动,直到学生的作业内容正确。但是学生的作业内容正确并不意味着对知识内容体会深刻,会做作业不代表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完全吸收。学生要能够将学习到的内容进行主动性创造应用,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学生将内容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有效发挥其作用,才能获得完成作业、学习语文知识的成就感,维持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注意进行课堂知识内容的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掌握面,在作业延伸的过程中,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不同小组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进行创造性发挥,实现作业延伸的层级化目标,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上册《古人谈读书》一课为例,本文主要对古代先贤对于读书的方法和态度进行学习,意图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内容,对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所启发。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教师要从课文内容出发,以教学目标为指导,进行课堂作业内容的设计。对于C类学生的作业,以教材文本内容作为作业设计重点,主要是让其对文章中涉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手法进行分类,表达对于自身的启发感悟。B类学生的作业需要在对课堂学习效果检验的基础上,增加对自身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的思考,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思考,为自己制定学习的计划。A类学生的作业是要利用文章中的内容对自身现有学习方法和态度进行剖析,找到其中的不足和优点,对自身的学习相关经验等进行总结,指导日后的学习生活。
新课改要求下的学校教育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个性化教育。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班级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发展水平应该有充分的把握,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层级划分,将分层教学理念落实到语文课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方式多样、符合能力发展水平的分层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分层课堂作业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对教育内容和进度进行调整,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后期的语文学习指明方向,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