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期产后出血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2-11-21 08:52江丹
今日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分娩期产道肌纤维

江丹

(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537000)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指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后24h 内出血量超过500ml,经剖宫产手术分娩的患者在产后24h 内出血量超过1000ml,若不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导致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时死亡[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分娩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约为2%~16%,多于产后2h 左右发生。造成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因素、胎盘因素、产道因素及凝血因素四个方面,其中以子宫收缩因素最为常见,当产妇分娩后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可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从而无法起到止血作用,最终造成出血。根据相关研究表明[3],在分娩期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中,子宫收缩因素约占70%,是造成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因此在分娩期需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预防及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从而有效保障产妇生命安全,改善生命质量。本文现针对分娩期产后出血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内容如下。

1 分娩期产后出血发生机制

1.1 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分娩期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在正常情况下,当胎儿娩出后,不同走向的子宫肌纤维产生收缩作用,从而压迫肌束间血管,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因此当子宫收缩乏力是,无法有效压迫肌束间血管,从而诱发产后出血[4]。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全身因素:当产妇在面临分娩时出现较为紧张的情绪,而分娩过程中应用了大剂量的麻醉或镇静药物,导致产妇机体出现应激反应,造成宫缩不协调或宫缩乏力,同时产妇体质较为虚弱,合并相关全身性慢性疾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症也可造成宫缩乏力。②产科因素:分娩时存在产程过长现象,导致产妇体力流失过快,出现疲劳现象,或产程过快均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同时存在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多胎妊娠等现象时可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受到产后肌纤维缩复能力差的影响,导致子宫肌纤维受损,从而造成宫缩乏力。③子宫因素:主要与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因素有关[5-7]。

1.2 胎盘因素根据相关研究表明[8],造成分娩期产后出血的因素中20%由胎盘因素引起。常见的胎盘因素主要为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胎盘或胎膜剥脱不全,其中胎盘滞留是指娩出胎儿30min 后仍未排出胎盘,胎盘滞留后可对子宫造成刺激,引起痉挛性宫缩,从而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宫颈外口形成收缩环,对正常宫缩造成影响,从而引起产后出血;胎盘粘连主要由既往进行多次刮宫或进行相关宫腔操作,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起,而胎盘剥脱不全主要由胎儿娩出后过早或过重按摩子宫,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及缩复引起,胎盘出现部分剥离现象,且剥离面血窦开放过多,最终造成产后出血[9-10]。

1.3 软产道裂伤软产道裂伤主要见于经阴道自然分娩的患者,具体表现为产妇会阴、阴道、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可由外阴组织弹性插、阴道炎症、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等因素引起[11]。

1.4 凝血因素产妇本身存在相关血液系统疾病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同时也可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因素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在分娩期产后出血中较为少见[12]。

2.分娩期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健康宣教:在产前针对产后出血相关知识向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使产妇能够了解产后出血发生机制、对机体总称的危害等相关知识,同时给予产妇心理疏导,帮助产妇放松心情[13]。当产妇出现出血现象时,护理人员需及时安抚产妇心情,通过专业、冷静地操作给予产妇充足的安全感及信任感,并针对相关操作进行讲解,并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体位卧床休息,告知产妇起床及进行相关活动时因动作迟缓,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为主[14-15]。心理护理:产前:通过产前教育向产妇讲解分娩的过程及意义,是产妇能够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缓解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并向产妇介绍产房布局、医生及助产士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指导产妇通过相关措施缓解心情,如通过改变呼吸方式来使心情逐渐平缓,缓解紧张情绪。

2.2 产时护理

①产时心理护理,由助产士陪同在产妇身边,及时给予鼓励及安慰,同时可通过肢体接触给予产妇心理支持,随时告知产程进展,给予关怀的语气,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正确屏气、间歇期放松,避免造成软产道损伤[16-17]。②保持出入量负平衡,严格控制静脉液体入量,注意控制液体滴注速度,速度控制在80ml/h,静脉总入量控制在1000ml/d,口服液体不控制;每4h计算1 次进出量,测1 次中心静脉压,使中心静脉压维持于6~12cmH2O。③术中强化保暖措施,避免低体温的发生。

2.3 产后出血护理及时补充血容量:当产妇出现出血指征时,临床需立即做好输血准备,及时补充血容量,起到纠正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将产妇置于仰卧中凹位,给予保暖、吸氧,并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大量液体,纠正酸中毒,期间观察产妇心肺功能、失血量、血压水平等相关指标,根据指标水平调整输液量及速度,并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变化,记录产妇24h 出入量,观察意识、尿量等变化。及时止血:当胎儿娩出后,产妇存在子宫收缩乏力现象,助产士需立即按摩子宫,并压迫宫底,同时给予适量的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必要情况下可通过相关手术治疗来起到止血的作用,如宫腔填塞纱条止血、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动脉结扎、子宫背带式缝合等。根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采用动脉结扎的方式止血,满意度高达84%,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针对疑似胎盘滞留产妇需立即进行宫腔检查,胎盘剥离后需立即去除,存在胎盘粘连或剥离不全患者可进行徒手剥离胎盘术,胎盘或胎膜残留可通过钳刮术或刮宫术进行治疗;存在软产道裂伤的产妇,需及时缝合。

2.4 多学科联合抢救对于有严重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前置胎盘,凶险型胎盘植入等,应在术前由产科牵头组织麻醉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输血科、影像科、放射介入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的会诊及管理部门的.全院讨论,制定手术分级、手术人员配备、各科室协调配合、应急处理方案等。

3.小结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可使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因此分娩期产后出血的护理逐渐得到临床重视。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及减少患者产后出血发生,并在发生产后出血时通过及时的护理干预,尽快起到止血作用,从而有效保障产妇生命安全。通过预防措施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产后出血发生作用,并通过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时补充血量、及时止血等措施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改善产妇生命质量。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目前临床已将多种助产技术应用至产妇分娩中,同时通过相关措施来起到及时止血的作用,因此产后出血发生率可逐渐降低。

猜你喜欢
分娩期产道肌纤维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养牛场常见的难产类别及治疗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microRNA-139对小鼠失神经肌肉萎缩中肌纤维的影响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期剖宫产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分娩期子宫破裂31例临床分析
软产道损伤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