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凤全
(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广西 北海,536100)
慢性盆腔炎主要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四周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疾病通常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当病患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急性盆腔炎病程迁延和反复发作,进而出现慢性盆腔炎[1]。另外,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例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引起的输卵管炎。炎症可局限在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对几个部位造成侵犯,临床常见输卵管炎以及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炎多出现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初潮前、无性生活以及绝经后女性发生盆腔炎的机率较低,即使发生也仅是由于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引起。病情较轻者可无临床症状或是症状轻微,而病情严重者则可有慢性盆腔疼痛、下腹部坠胀感和腰骶部酸痛、发热等临床表现,对女性正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不利影响[2]。另外,慢性盆腔炎病程长,疾病易反复发作,会给病患心理造成较大负担,因此在疾病治疗的同时,还需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本文在参阅临床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慢性盆腔炎病患开展心理应激对策干预的情况进行分析,现作出以下综述。
1.1 概念心理应激主要是指机体在受到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因客观要求以及应付能力不平整所导致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当不同的情境变化或刺激对机体造成影响时,作用刺激被机体感知或作为信息被接收,则会引起主观评价,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改变[3]。若刺激需要机体做出较大努力才可进行适应性反应,或是这种反应超出机体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则会引起机体生理、心理平衡的失调,进而出现紧张反应状态。
1.2 临床表现合理地刺激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适度刺激能够提升机体注意、记忆力,增强思维灵活性,行为敏捷,进而调动潜能,当机体呈应激状态时,可出现下列临床表现[4]:(1)在意识状态方面,警觉性提升对刺激敏感,普通声光刺激极易引起惊跳反应;(2)注意力分散,难集中,极易出错;(3)思维单一、刻板,缺乏灵活性,轻率作出决定;(4)情绪极为不稳定,极易哭泣、激怒或表情茫然;(5)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口干、月经不调、慢性躯体疼痛等;(6)坐立不安、小动作多等。
(1)焦虑,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发生强烈、过度且持续的担忧和恐惧,能够在数分钟内达到顶峰。病患可出现过度担心的心理体验以及感受,另外还可有紧张、不安、心律增快、出汗等临床表现。在陈慕音[5]的研究中,其通过分析慢性盆腔炎病患心理状态,发现其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是55.81±9.62 分。因此其认为慢性盆腔炎病患普遍存在焦虑情绪。(2)抑郁,其以显著且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病患还可存在自杀、自伤行为,还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抑郁性木僵,表现为面部表情固定、对刺激缺乏反应、话少甚至无话、少动甚至不动等情况。在靳小梅等[6]人的研究中,其对慢性盆腔炎病患进行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发现其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是61.30±9.90 分。因此其认为慢性盆腔炎病患有抑郁情绪存在。慢性盆腔炎会导致盆腔粘连,引起盆腔积液,继而发展为输卵管堵塞,当输卵管出现堵塞情况时,极易导致女性不孕。另外,急性盆腔炎在疾病治疗后若不注重会阴部卫生,极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使得女性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因此,对其开展心理应激干预,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3.1 支持性心理干预通过选择科室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以及专业技能的护理人员组成支持性心理干预小组,在其实施临床心理干预工作前,邀请护理专家对其开展培训,提升其对心理干预措施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增强其支持性心理干预水平。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考核,成绩达标者才可进入小组开展护理干预工作。当病患进入医院后,需由小组成员为开展一次个性化支持性心理干预,引导病患讲述自身真实想法,例如担忧治疗效果、害怕影响生育以及病情反复等。指导家属参与至心理干预中,鼓励和安慰病患,使其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增强治疗效果。在曾炜伟[7]的研究中,其发现慢性盆腔炎病患在开展心理应激对策干预前SAS 得分、SDS 得分分别是65.54±5.08分、65.01±5.17 分,干预后得分依次是44.28±4.30 分、42.69±5.07 分。因此其认为实施心理应激对策干预,能够改善病患焦虑、抑郁情绪。通过予以病患支持性心理支持,其能够主动诉说自身情绪,进而有利于其平复负性情绪,对自身情绪进行有效调节,培养正确思维。
3.2 支持性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掌握病患心理状态以及了解导致其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后,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宣教计划,针对病患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在备孕期间的女性,需为其介绍慢性盆腔炎发病机制、原因等相关内容,重点介绍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以及能够被完全治愈,讲述成功治愈案例,提升其治疗信心。告知其只有在调节好心态以及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护理工作的前提下,才可促使疾病尽快恢复。在董响娇等[8]人的研究中,其对慢性盆腔炎病患实施健康宣教,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32.45±6.72 分,显著高于未开展健康宣教病患的27.08±5.69 分。因此其认为对病患实施健康宣教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对疾病有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对病患开展支持性健康宣教,不仅能够将不良刺激因素降至最低,还可使病患全面学习有关内容,促使其可依据健康宣教内容开展自我护理,在增强病患依从性的同时,协助其全面掌握慢性盆腔炎知识,在巩固治疗效果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3.3 指导其开展放松训练护理人员可指导病患通过分散注意力等方式及时疏导负性情绪。针对病情稳定的病患,可指导其在天气允许情况走出病房,适当开展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在梁培雅等[9]人的研究中,其将心理应激对策应用在慢性盆腔炎病患中,通过对病患开展放松训练,干预后其SAS得分、SDS 得分分别是39.32±6.25 分、39.32±6.11 分,相较于常规干预病患的48.32±7.25 分、49.32±7.11 分,有显著下降。因此其认为实施放松训练,能够缓解病患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还需主动同病患沟通,掌握其兴趣爱好,可通过与病患多沟通其感兴趣话题,增强其对医护人员信任感,改善护患关系,增强依从性。
3.4 教授心理调节方式护理人员需告知病患调节心理的方式,例如散步以及听音乐等。教授病患家属内关穴按摩方式,协助其放松肌肉。鼓励病患主动学习心理调节方式,例如腹式呼吸、正念疗法以及心理行为治疗等。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引导同病室病友间相互沟通,分享治疗经验,调节其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在吴小青[10]的研究中,其发现慢性盆腔炎病患在开展心理应激护理后,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其认为实施心理应激护理,能够强化病患情绪改变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教授病患心理调节方式,促使其掌握控制自身情绪的方法,能够在出现负性情绪时,进行自我调节,进而避免负性情绪对疾病治疗和护理造成不利影响,增强干预效果。
3.5 组建心理健康交流群护理人员通过建立微信群,邀请病患和家属添加。在微信群内定期推送干预负性情绪方式的文章,指导病患查看并主动讨论,增强其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关注度。另外,还可定期举办健康知识座谈会,邀请专家现场解答病患问题,指导病患积极参加。在靳素萍[11]的研究中,其发现慢性盆腔炎病患开展心理干预,通过鼓励其定期参加健康交流群,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重视心理干预效果,积极、主动缓解负性情绪。
3.6 家属干预在对病患开展心理干预的同时,还需对家属心理状态进行干预。嘱其多予以病患鼓励和支持,并且在同病患沟通时,避免以同情心理面对,防止其自尊心受挫而加重负性情绪[12]。积极营造轻松、愉悦氛围,避免告知病患医疗费用压力大以及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扰,注重维护病患心理健康[13]。
慢性盆腔炎病患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机体出现心理应激情况,从而降低依从性,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其开展心理应激对策,从心理干预、健康宣教、放松训练、心理调节方式、组建健康交流群以及家属干预方面开展相应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促进疾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