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玲 哈建民 王冰玉
(甘肃省嘉峪关市明珠学校,甘肃 嘉峪关 73510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各学科立足自身的育人价值,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对于数学理念的清楚认识,对于数学知识、数学建模的掌握,以及具备一定的数学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基于此,在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角度出发,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意识的培养,在阅读分析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分析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讲,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
兴趣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必要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兴趣是学生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如果学生对学习这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就会从心里爱上学习,并且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一直以来,学生对于数学阅读存在误区,认为阅读是为了做题,这样的认知导致学生在阅读中缺乏兴趣的参与,只是机械地获取数学信息,而无法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数学并非都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其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也十分具有可读性.数学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都有着非常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教师应当注重情感因素的渗透,在实践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动机,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实践.基于此,在新时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当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基本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材料适当地创设学习情境,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结合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保持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关于有理数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为学生推荐阅读“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以这个资料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素材,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自己动手进行翻牌游戏,并且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从翻牌游戏的结果来看,你能不能从中感受到数学原理”.这样,教师利用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拓宽,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诱发.这样的阅读指导主要是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利用阅读材料提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问题,拓宽学生学习眼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教育体系是不断优化和发展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阶段各个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阅读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有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只是一扫而过,不求甚解,还有的学生在阅读之后会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得到不一样的结论和答案.在初中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应结合阅读材料为学生构建探究性情境,启发学生在情境中实现对问题的抽象思考,并经过逻辑推理提炼、生成数学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式课堂中,并且在课堂中利用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动手实践和交流讨论,为其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些阅读材料的内容是正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和拓展,若将它们稍作改编,就可以成为复习课或习题课的一道典型的探究性例题.例如,在学习几何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为学生推荐阅读材料“巧拼正方形”,并结合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在问题呈现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为学生进行示范,其中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一点,而这一点又是另一个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两个正方形围绕这个点进行旋转,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面积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给出的提示,完成了分析与证明.接下来,教师针对问题又进行了如下变式:(1)如果将问题中的正方形替换为等边三角形,那么以等边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为中心,将另一等边三角形绕此点旋转,两个等边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又有怎样的特点?这与正方形的情况存在相似之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如果将正方形再次替换成两个正六边形,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又会出现怎样的特点?你能猜测一下吗?请验证你的猜测.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类比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多种尝试,进而通过分析、计算提炼出问题中蕴含的几何规律.
这样的阅读指导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让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也了解了数学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了能力.
数学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关键能力,而要想形成这种能力,学生不能只是浏览材料,还应该调动眼、口、手、脑等器官深入理解材料,并结合一定的方法提出问题,进而在阅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理解能力.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类比语文阅读的方法,首先明确阅读的目的,并根据题目、简介等进行猜想.例如“‘方程’史话”“几何学的起源”等材料,从题目来看是历史类内容,而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追溯某一数学研究成果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用求差法比较大小”“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等属于拓展类阅读材料,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补充课内学习内容,开阔知识视野.其次,在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教师应点拨学生采用粗读、间读、精读等方法获取学习资料.例如,对于简单的数学知识,或者已经牢固掌握的公式概念,或者过渡性的语言等,可以粗略阅读;对于核心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则需要根据相关内容反复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领会,并在这一过程中根据理解的层次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向教师请教,确保深入理解阅读材料.
这样的阅读指导体现了“授之以渔”的基本原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汲取数学知识,逐渐形成阅读素养.
所谓“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阅读需要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否则学生的阅读感悟就很容易受到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阅读的难点展开互动沟通,通过集思广益突破阅读思考的阻碍,提升阅读效果.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破解特殊的数学语言,掌握勾股定理模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如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给出的地砖图案进行讨论,即由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构建出三个正方形,讨论这三个正方形面积的关系,进而通过观察、猜测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对勾股定理产生感性认识.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自主绘图、计算,并参考教材中给出的方法进行计算,小组内交换绘图方案,对比不同图形之间的差异及得出的结论,引发学生的进一步讨论,探究勾股定理的模型.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勾股定理的公式,进行图形构建,进而建立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结合习题讨论勾股定理的运用.
这样的阅读教学指导能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同时强调对学生合作互动意识的培养,从情感价值层面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涉及阅读的地方有许多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指导中应当结合不同的内容进行针对性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方法,把握阅读细节.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相较于语文阅读而言难度更大,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的挑战性更高.
针对此,教师应从学生的长期发展出发,结合阅读实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其中包括:(1)树立榜样.教师应强调榜样的激励作用,认真阅读课本、大纲、有关的课外读物,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为学生树立阅读榜样,强化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2)重视赏识和鼓励.数学阅读的难度较大,教师应该从情感上给予学生关爱、赞赏,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强化学生阅读的动力.(3)合理利用阅读指导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契合了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在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做好长期准备,强调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应重视情感价值的塑造,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基于兴趣的阅读才能够长久,而让他们把个人兴趣转化为长期的学习动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有关数学知识的课外读物,让他们在课上认真完成教材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更多有关数学学科发展的知识、见闻.这样,一方面,开拓他们学习数学的眼界;另一方面,使学生积累对数学概念的认知,让学生在课上更加积极活跃地表现.而这些读物必须符合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意识,不要存在任何超出学生学习阶段的基本内容,这会让学生对未来所学知识保持一定的好奇心,积累认识数学概念和数学家推导概念过程的阅读经验,在理解数学教材的阅读内容时,能够更有深度地认识数学公式的推导价值.而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个人的阅读方法,减少学生在课上的无用阅读.一些对数学知识比较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在阅读教材或课外读物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对每个文字语言和符号的探索中,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来解释其中的客观逻辑.这类学生所适用的阅读方法是沉浸式阅读和有目的阅读,这种方法可以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在想象思维上的动力和优势.而对于没有确切学习目的的学生来讲,让他们有效积累阅读经验的方法是大量阅读工具类数学课外读物,了解数学概念是怎样为人们服务的,由此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思考和探究,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一定的阅读基础.
很多学生想要提升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可又不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够真实有效地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他们的困惑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疑虑之一.教师要从丰富学生的阅读思维入手,拓宽他们完成数学知识阅读的思路,不对学生的学习想法进行太过苛刻的限制.数学语言晦涩难懂,学生学习难度非常大,他们需要通过抽象、分析、总结、猜想等思维活动完整而准确地理解数学语言.以往,阅读课外读物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禁发生的事件,而现在,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必须让他们建立阅读这些数学资料的信心,使他们能够结合生活中了解的课外知识和教材中展现的数学知识完成对生活问题的解决.大多数学生选择读物都是从符合现在自我认知的思维出发,这能让他们认识一些浅显的道理;但学生有时会发现读物中对概念进行的解释与教材中的不同,对此,教师可针对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单一性思维,帮助学生站在教材知识的角度理解概念,用事实分析读物中解释概念的文字语言和列举事件的真相,对他们的阅读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阅读训练,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强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漫长的事情,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客观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相应的阅读指导策略,保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乐趣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考,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材料启发并锻炼抽象思维、运算能力、建模能力等.教师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