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华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关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口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占比较大,且口算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数学学习水平、计算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展开培养.而就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沿用传统枯燥的练习方式,学生的口算能力尚未达到理想水平.基于这样的情况,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更新优化是必然选择.
口算内容在当前并没有较为严格的规定,但是可以大致划分出四种类型,具体如下:第一,基本口算,主要为20以内加减法、九九乘法表内的乘除法、100以内的两步计算(包括加乘、加除、减乘、减除);第二,一般口算,主要为100以内的整数计算、简单的分数与小数计算;第三,特殊口算,主要为需要应用运算定律等一些特殊规则完成的计算;第四,其他口算,如文字题口算、单位之间的换算、简单应用题等一系列需要使用数学综合知识完成的计算.上述四种口算类型均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实现熟练掌握,因此,教师必须持续强化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其必须具备的口算能力为基本口算能力,而这也是完成其他类型口算的前提条件.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低年级小学生在口算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相应能力欠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集中于:第一,口算教学方法较为滞后.学生对于口算学习的兴趣偏低,且难以深入理解口算的算理,导致其口算能力不尽理想.第二,口算练习过于枯燥.实践中,教师更多使用单纯的练习方式,或者是用口算接龙等简单的活动展开练习,学生极易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第三,教学评价方面所应用的策略有待进一步优化,评价中的游戏性、客观性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必须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更新优化.
1.情境教学
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也更为理想.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展开口算教学,实现对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建文具店的场景,并让学生作为采购员在文具店中采买班级读书分享会的奖品.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10元的奖品预算,设定铅笔5角、圆珠笔1元、中性笔1.5元、橡皮8角等单位价格,让学生设计出采购方案,或表述购买上述一种物品时剩余的钱数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更为真实的场景下完成口算学习与练习,增强其口算能力及口算应用能力.
2.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集中于课堂活动与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二)”中“解决问题(例3)”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讨论“买3个文具盒的价钱是几个几?画出相应代表图”“此时应用的信息(已知条件)都有什么”“可以进行怎样的列式”等,并在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后展开班级范围内的分析与总结,形成最终结论.实践中,教师要推动低年级小学生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并更好地实现知识点的内化.
3.多维度观察模式
在实际的小学低年级数学口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促进其口算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多维度观察模式,推动学生逐步掌握推理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9的加法”内容的教学与练习时,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归纳总结、确定规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先以竞赛的模式让学生完成多道关于9的加法,并汇报答案;让学生分析如何排列这些算式,以提升其顺序性;按照学生归纳出的规律为学生展示从“9+1”至“9+9”的所有算式,提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吗?”的问题,组织学生对9的加法的规律进行初步思考;以“观察得数个位数与加数,你有什么样的发现呢?”的问题组织学生归纳总结9的加法的规律.依托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仅实现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还提高了其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促使其初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4.融合其他学科
当前的教学提倡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为了促使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满足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融合其他学科展开数学教学.而在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融入其他学科内容,将其转化为口算学习与训练的素材,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5的乘法口诀”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作用,丰富教学资源.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起始阶段可以使用“古代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中,对于5字的利用极为常见”等相似导语引入教学,并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一诗(选择该诗的原因为每句5字,且多数低年级小学生对它熟悉,也可以使用相似诗词代替),并提出“哪个小朋友可以使用乘法口诀计算一下该篇古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随后,教师可以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使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解决呢?”等相似问题,促使课堂教学转移至生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点、口算能力解决生活问题,推动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
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切实理解算理才能够达到口算能力升级的效果.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推动小学生基本口算能力的提升.
例如,相关教师在进行加法口算教学中,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即“在新年备年货期间,爸爸为你准备了8支奶酪棒,妈妈为你准备了9支奶酪棒,那么你一共可以获得几支奶酪棒?”学生口算后完成回答.随后,教师应当对上述问题进行升华,继续向小学生提出问题,即“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迅速算出有几支奶酪棒呢?”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讨论形成的结论在全班范围内分享、对比,选出最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有学生认为,可以将5 设为一组,先判断有几个5,再加上剩余数量即能迅速得到最终结果;有学生提出从爸爸手里拿出1支奶酪棒给妈妈,让妈妈手中的奶酪棒数量为10,再加上爸爸手中剩余的7支奶酪棒即可迅速计算出奶酪棒总数(凑十法)……学生经过对比讨论发现,凑十法更加便捷.依托上述“提问—思考—讨论”的过程,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凑十法的理解,其口算能力也得到提高.
口算练习是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教师应当重点规避使用枯燥的方式组织学生练习口算,若教师使用形式单一的口算训练,则难以保证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达到理想水平.所以,数学教师要切实遵循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游戏形式的口算练习,提升小学生参与口算练习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低年级小学生的基本口算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青蛙过河”的口算练习游戏,让学生扮演青蛙,以迅速、正确回答教师提出口算问题的方式实现过河.相应游戏也可以进行模式升级与内容拓展,具体如下: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设置河岸情境,并在河中设置2~3个平台作为岩石或荷叶,在平台中放置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口算习题,让学生在完成相应口算后前进,直至达到对岸,后一名学生在前一名学生到达对岸后即可开始过河.教师对每组学生全部完成过河的时间进行记录,口算问题的正误由其他小组成员与教师共同监督,过河时间最短的小组获胜.这样的方式能让全班学生均参与到口算训练中,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口算训练活动,实现对学生整体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巩固.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口算训练的感兴趣程度,教师还需要尽可能多样地展开口算活动.而在实践中,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口算游戏,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课余时间的价值,举办口算能力大赛,以赛促学.在设置比赛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口算比赛,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命题,且题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科学性,比赛时间统一为15分钟,限时进行.比赛结束后,由数学组教师公平公正地评卷,同时设定年级排名前15%的学生将荣获“计算高手”(5%)和“计算小达人”(10%)的称号.这样的口算比赛不仅可以赛出同学们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也突显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数学素养.通过比赛结果,教师也可以更为真实地了解学生在口算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能力水平,明确学生出现口算速度较慢、口算准确率偏低的原因,如粗心、把运算符号看错、数位对错等,并以此为参考形成口算训练的优化方案.总体来看,依托口算游戏活动、口算比赛,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实现对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等口算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数感的全面升级.
1.掌握规律,有效练习
教师应当主动对口算计算过程进行总结,并在教学中将这些内容详细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切实掌握口算计算方法,实现数学知识点与技能的内化,以此收到提升学生口算速度及计算准确程度的效果.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口算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如下三个步骤的设定完成教学.
第一步,出示例题,包括“36+7,46+9,53+7,85+7,75+5”等,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结构化流程图进行直观展示,针对其中所包含的所有计算分步骤落实全面性、深入性的讲解.
第二步,对实际计算过程及相应框架图进行直观显示,以此引导学生展开心算,从而加深学生对计算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第三步,引导学生利用竖式落实对计算过程的回忆,随后让学生写出计算结果.
教学中,教师完成讲解后应当带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计算,初步引导其利用框架图完成计算,并结合大量的练习逐步摆脱框架图的指引,实现心算、口算.
2.形式多变,激发兴趣
教师在组织口算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使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口算训练效果.同时,教师应当尽可能保证所有学生均参与到口算训练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开火车”游戏展开口算训练,让所有学生以接力的方式回答口算问题;或划分多个学习小组,组织小组间的口算比赛,要求各个小组分别出题并进行互换回答,比较各个小组完成口算题目的时间与准确率;或提前列出“35-( )=20,100-( )=40”等题目以及对应答案,制成卡片并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组成完整的算式.这些灵活性、趣味性更强的口算训练活动能够达到更好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同时实现对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
3.分类教学,突出重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口算能力并不相同,在口算速度、准确率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推行分类教学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定针对性更强的口算训练.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方法不当型、缓慢型、粗心型、紧张型这四类,并结合不同类型学生在口算过程中的行为特点制订差异性的教学与训练方法,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效果.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更多小学学校取消了低年级的期末考试,而为了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查缺补漏,教师就要对学生展开评价.在进行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更为多样的形式去完成.例如,教师可以举行“开宝箱”的游戏,让学生在完成口算后获取“宝箱”密码,并开启宝箱取出其中的“宝物”,以此对学生的口算能力展开评价.实践中,教师可在教室内安排多个宝箱,3~4 个宝箱为一组,游戏开始后,学生先完成教师提出的第一道口算题,进而获得第一个宝箱密码,取出其中的口算题完成计算,获取第二个宝箱密码,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宝箱内放入糖果、笑脸或小红花贴纸、学习用品等,同时计算学生开启所有宝箱的时间,以此完成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评价.同时,依托教学评价的有效展开,教师还能够迅速、真实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口算能力及相关不足,为后续训练计划的设定与调整提供参考,以此达到持续提升低年级小学生口算教学实效性的效果.
另外,教师可以使用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综合性、客观性评价,提升教学评价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口算教学情况下,教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更新优化是必然选择.而更新口算教学的模式、强化小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实施游戏形式的口算练习、丰富口算训练活动的内容、优化调整教学评价方法,能推动口算教学的升级,更好地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