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展法治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2-11-21 06:52高桂荣
中小学校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滨州实验学校班规

□高桂荣

滨州实验学校于2004 年9 月正式招生,是滨州市教育局直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18 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把培养师生的法治意识、法治精神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开发法治教育课程,成立法治教育社团,开展法治教育活动,优化法治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用党建引领法治教育

滨州实验学校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了“党建引领,幸福启航”特色品牌,通过党建引领法治教育。

(一)党员、教师带头学习法律、法规

学校聘请公安干警、法官、检察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每年都邀请专家来学校作法治专题报告,系统讲授“预防校园欺凌”“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法规知识。学校每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治内容。各处室、年级都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最新的教育法律、法规。广大党员、教师在“每天自学一小时”活动中,通过“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在活动中磨炼自己,提升自己。

(二)党员、教师带头开发法治课程

A 老师是滨州实验学校初中部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教十几年来,她和同学科的教师们探索出了“议题式”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成立了“法律讲堂”社团,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辩论赛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法律。2021 年,学校投资3 万余元,购置了审判台、原告席、被告席、辩护席等一整套法院办公用品,还让学生们穿上法官袍、律师袍,拿起法槌模拟法庭审判,让“模拟法庭”变得更加真实。小学部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开设了少年法学校本课程,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探讨、法治辩论、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法的起源和发展,从身边案例中了解法律知识,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学校组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集体编写了《滨州实验学校法治教育读本》。这套读本共4 册,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和初中各一册,选取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故事和案例,深入浅出普及法律知识,再配上精心选择的插图,可以说是一套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

(三)党员、教师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学校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教育有机融合,注重用教育法律、法规,规范并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每学期初,校长与分管副校长、各党支部书记,分管副校长与各处室、年级负责人,各处室、年级负责人与本部门人员,各党支部书记与党员,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和师德师风建设责任状》,压实党风廉政、师德师风责任。学校在师德师风教育中,组织党员、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组织他们学习警示案例,让广大党员、教师树立“底线”“红线”“高压线”意识,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学校每年都组织“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参赛选手说身边人、讲身边事,为广大教师树立“身边的榜样”。寒暑假和重要节庆日,学校组织教师签署《拒绝有偿家教和接受学生家长宴请、礼品、礼金承诺书》,组织专项督察,把教师廉政风险降到最低。

二、用班规催生法治教育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最小单位。一个班级要做到秩序良好,离不开有效的班规。在制定和实施班规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法治精神,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种子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催生、萌发。

(一)制定班规,感悟“立法”过程

行之有效的班规,是师生共同讨论的结果。B 老师自2008 年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在制定班规的时候,她从来都不主张“老师说了算”,而是在班会上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共同决定,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二十二条班规”。像她这样制定班规,在滨州实验学校已成为常态。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教师们不仅让学生们全程参与、体验,还引导学生们思考“这样的规定是不是合法”,从而有效避免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违反教育法规的现象。

(二)实施班规,蕴含法治精神

好的班规必须更好地执行下去,这样才有意义,否则就是一纸空文。滨州实验学校各年级的班主任,在实施班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自的特色:有的实行“执勤班长”制度,每天都有轮值班长负责检查班规的落实情况,并于当天进行小结;有的尝试“小组捆绑评价”制度,把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每个小组执行班规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全组共享;有的探索“积分管理”制度,给每名学生设定一个初始分数,依据学生执行班规的情况分别进行加、减分,定期依据得分情况进行奖励或“惩罚”,如给大家唱首歌或跳个舞。在班规的执行过程中,如果有学生因特殊情况违反班规,班主任不是“乾纲独断”,而是组织全体学生讨论“这样的情形该不该惩罚”“应该接受怎样的惩罚”。通过讨论,让法治精神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三、严校纪感悟法治教育

学校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严格的规章制度。滨州实验学校在十几年的办学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得到非常有力的执行。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学校遵循法治建设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公开制定规章制度

学校每年都召开教代会,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讨论和修订,特别是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综合考核办法》《职称评审办法》《绩效工资考核与发放办法》等。在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时候,学校都是先拟出草案,由各处室、年级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并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再提交给教代会讨论并进一步完善,最后由教代会表决通过。在修改《职称评审办法》的过程中,学校根据大多数教师的意见,增加教龄权重,降低论文权重,让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

(二)公平执行规章制度

如果没有得到公平执行,即使规章制度制定得再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学校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各项制度得到很好落实。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制度执行得更加严格。每个外来人员,在校门口都要向安保人员出示“健康码”,接受测温并戴好口罩,凭《疫情期间外来人员进校审批单》(由接待人员提前填写,并经主管领导和分管副校长签字),在安保人员与接待人员确认并电话沟通后,才能进入校园。即便是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也要履行此程序。在校园里,所有教师的机动车都必须停放在车位上,且停放方向一致;师生的非机动车必须停放在车棚,且要排列整齐。巡逻的保安,一旦发现不按规定停放的车辆,会拍照、上传到学校工作群,并通知车主立即整改。

学校在严格执行校纪、校规的过程中,让教师、学生以及外来人员接受到了法治教育,让他们从生活实际和切身利益中感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四、用活动提升法治教育

国家法律、法规是学校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滨州实验学校重视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组织师生参加法律竞赛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提升了学校法治教育的层次。

(一)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法治教育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重视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法治教育的“主力军”,小学部从三年级开始接触法律知识,从六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专题学习,主要是分享生活经验和案例;初中部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学习法律知识,构建法律知识体系,通过情景表演、辩论赛等方式,尝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在竞赛活动中,深化法治教育

2021 年9 月23 日 与24 日,滨州市“第六届 ‘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在滨州实验学校举行。学校有多名学生参加并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和“知识竞赛”一等奖,他们是学校“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的优胜者。学校每年都有学生参加全市“学宪法讲宪法”竞赛活动。近年来,学校还多次选派优秀学生参加省、市“国防教育知识竞赛”“禁毒知识竞赛”等活动,先后有20 余人荣获省、市级奖励。一系列的竞赛活动,深化了学校的法治教育。

(三)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不仅要求学习法律知识,还要进行法律实践。学校组织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月”“4·15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4 国家宪法日”等活动,组织师生参观法治图片展,开展法治征文、法治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提高师生法治知识水平,增强法治观念。各年级通过开展法治主题班会、观看法治电影、制作法治手抄报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各班级在家委会协助下,组织学生到法治教育基地参观,走上街头发放法治宣传材料。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法治意识,使其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学校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大讲堂、家访等形式,宣传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指导家长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进行家庭教育,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五、用环境涵养法治教育

走进滨州实验学校,仿佛走进了“法治教育展览馆”。这里随处可见法治教育内容,随时可学法治教育知识。

进入学校大门,西侧是一块巨大的电子屏,每天都会滚动播放普及法律知识的PPT,内容涵盖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个方面。广场北侧的办公楼安装了电子屏,滚动播出各类宣传标语,其中法治教育内容占了很大比重。

走进教学楼,楼梯旁边安装了电视机,每天都会播放“法治教育”小视频,有动漫、案例、公益广告,包罗万象、寓意深刻。楼道走廊南侧是班级的宣传栏,“法治园地”是固定栏目并定期更换内容;北侧贴满了学生制作的法治手抄报,学生们用稚拙的文字、图画表达出他们对“法治”的理解。走进教室,后墙的黑板报上,“法治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学校最北边的馨德楼南侧,打造了2000 余平方米的法治广场。广场的东侧靠近马路,刻在地上的“法治广场”四个大字表明了广场的用途;南侧安放了橱窗,里面展示了学校法治教育活动的照片和基本法律常识;北侧教学楼窗台下面的墙壁上,是喷绘的法治教育小故事,文字与插图相得益彰;走到西侧,围墙上安装了50 余块小黑板,黑板上是各班级学生设计、制作的法治教育黑板报,形成了百余米的“法治教育宣传长廊”。

在学校的绿化带里,隔一段距离就可以看到一块长约40 厘米、宽约30 厘米的小木牌,上面镌刻着“人生道路千万条,学法用法第一条”“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等法治口号,与造型各异的“青青花草,请勿践踏”“花草有情,踏之何忍”的提示牌相得益彰。

六、用情感温暖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更需要人文关怀。滨州实验学校在法治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师生的情感,让他们带着感情去学习法治知识,体会到“法不容情”,同时也体会到“法律有情”。

(一)带着感情学法

在法律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情感培养,激励学生把道德上升为法律。在学习“国旗”知识时,教师不仅教给学生“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还给他们讲述“国旗的来历”“一面红旗”等故事,带领他们欣赏《绣红旗》《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歌曲,学唱《红旗红旗真美丽》等儿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升旗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穿插介绍国旗法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具有“爱护国旗”的道德情感认知,而且上升到了“遵守国旗法”的法治层面。

(二)妥善处理“情”与“法”

法律通过强制性来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法不容情”。然而,法治教育应该包含情感。在观看“校园欺凌典型案例”的时候,教师都会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如果是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里处理矛盾,不能靠拳头,要靠法律;遭遇校园欺凌,不能以暴制暴,要向老师、家长求助,要及时报警。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学校从未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学校的法治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校园”“全国 ‘五四红旗’ 团支部”“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零犯罪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200 余项;数十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校园安全工作先进个人”“普法教育先进个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百余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法治比赛活动中获奖。学校要借全面依法治国的东风乘势而上,全面落实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要求,让法治教育在义务教育学校开花、结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滨州实验学校班规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在滨州学院举办
My New Year Wishes
浙江省杭州春芽实验学校
在那樱花盛开的地方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飞阅滨州
神奇的班规
A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mmon Problems of Chinese Domestic Style Au Pair
班规“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