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真波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持续改进的原则和理念得到广泛应用,不久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从此,设计专业的“金课”建设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尤其缺少有效、具体的研究和实践路径。OBE模式的具体应用是建设设计专业“金课”的模式框架,工匠精神针对性培育是打造一流设计专业“金课”的高效路径。
OBE模式以学习成果为中心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主要分为定义学习成果、实现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果、使用学习成果四个步骤,涵盖了教育活动的计划、实施、检查、行动等要素。如果要在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好OBE 模式,首先就必须注意两个关键环节,即定义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果两个环节。定义学习成果是OBE模式的开始环节,要想对学生设计课程的学习成果进行定义,就必须将其具体梳理和分析,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内容和过程都需以回溯的方式实现与目标的精确匹配。评估学习成果是OBE模式开展较难以实施的环节,需要可以从学校、专业、课堂、学生、管理等多方面考虑,可以选择直接或者间接的评估方式。要充分发挥OBE模式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评估学习成果,作为设计课程的改进过程和内容的依据,实现学生设计课程教学重构的预期目的。
OBE教学模式实施要考虑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设计专业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应用性极强的艺术素养、设计技能、解决对策等。所以在艺术、设计等学科专业中,除了外显的技能水平之外,隐形、内化的人文素养和情怀也是很重要的要素,尤其是设计或者创作过程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并不能完全靠教育这种手段来完成。所以,OBE教育模式要充分考虑设计专业的适用性问题,对学生学习结果有一个最有效的要求和标准,让学生和教师都能自我调适,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从社会环境来看,扩招导致学生数量剧增,经济发展使得设计人才需求增大,但师资力量并未相对应地跟上来,经济因素的加入又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设计专业的教育中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跟风、模仿甚至抄袭频发。这当然与西方价值观输入导致中西方价值观产生冲击、社会心态发生变化有关系,但显然也体现出了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和教师的心态浮躁,过分地急功近利。要想根治这种浮躁的心态,需要在设计专业的教育中格外注意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
同质化导致设计专业教育中缺乏工匠精神。在各种教育改革和专业建设背景下,设计教育逐渐趋向于标准化,使得设计教育的成果难以向纵深方向发展。设计专业本应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僵化和呆板的教育理念使其难以将受教育者的潜力充分开发出来。否则,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差异性,千篇一律,最后导致出现同类型人才过剩和用人需求不足的尴尬局面。
低层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缺失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设计专业应该是不同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开放领域,但在当下一些设计教育中,忽略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教育条件的高低,使用统一的教材、教案、课件、进度安排等,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探索和实践的机会,止步于知识的简单传授,不能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智慧,更何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培育。设计教育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其教学理念、方式、手段等都需要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进行及时改革,创新性地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创造力,促进设计教育的纵深发展。
传统文化传承不足是设计教育中工匠精神缺失的重要因素。西方文化的输入和传播挤压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空间,二者本应有机地融合起来共同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和凭借,但设计教育天然地受地域因素影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设计教育不可避免地开始“西化”,但是西方话语在设计专业教育中过多的出现和过分的重视,淹没了设计专业教育的东方性特质,造成对本土传统文化认知的退化,进而影响了学生依据传统文化底蕴而迸发出的创造力。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无数工匠的造物生产和创造,并经过长期探索和积淀,形成了一种刻意求新求精的精神,这就是民族性的工匠精神。[1]中国的设计专业教育应该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地整合中西方文化资源,做到既弘扬传统文化,又探索现代文明,并将二者融会贯通得以提升,在继承传统文化中真正培育出设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
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水课”转变为有深度、难度和挑战度的“金课”。“水课”的特点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与此相对,“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内容要紧跟时代需求和前沿趋势,这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工匠精神涉及精益求精、专著执着、突破创新几个方面,设计专业教学组织和探索实践就需要针对性地展开。例如,开设设计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融合培养课程,鼓励设计专业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入分析设计价值观,梳理工匠精神的历史脉络、本质内涵及现实需要。因此,将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与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目标及教学评价进行深入融合刻不容缓。
OBE模式强调要以学习成果为依据制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专业教育目标应突出学生的实际项目设计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意识,因此课程体系设计应以此为基点,把各个阶段能力要求科学细化,分层次融入到不同阶段的课程模块中,使得工匠精神与设计专业“金课”构成一个科学体系。还需要根据设计专业“金课”建设要求对课程内容、课时和学分等进行适当设置,明确各课程之间平行、互补、深化的关系,优化课程体系,提升金课教学质量。总之,要不断推进施行工匠精神在设计教育中的“课程化”,遂而形成利其“生长”的因素,才能实现对设计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2]最后,工匠精神的培育同样要贯穿在设计专业“金课”实践活动中,所以要重视开发产学研合作课程。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中,学生在实践项目参与过程中完成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的特殊意义,深刻认识到工匠精对自己将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要体现在设计专业“金课”体系内,就要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容为特色构建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特别是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加强教学目标和成果的设计,将工匠精神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具体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环节之中,要将雕琢匠心、磨炼恒心、培养创新贯穿于培养学生全过程。关键要构建校园语境、推行现代学徒制、优化课程体系以及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等多渠道并举的途径,[3]切实增强设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培育出融知识、能力、技能三者于一体的设计人才,有效提升设计专业“金课”建设质量和成效。
(1)基于“灵活创新”的课程教学大纲“需求化”定制研究
将企业设计项目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融入课程设计,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特质制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将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设计专业理论与设计项目实践进行深入结合。探究教师如何利用企业团队的管理形式提升师生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如何组建学生“课堂项目团队”,如何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校外课堂与校内课堂进行针对性融合,让教师和学生深知自身角色的自主性和时代性,深知如何提升其角色选择的社会责任和幸福感。
(2)基于“坚守专注”的教学实践项目“跨界化”应用研究
将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与跨专业科研有效结合,将设计类专业与旅游、市场营销、心理学等多个专业的科研跨界融合,并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预期成果,使学生深知要拥有工匠精神,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提升专业及跨专业知识,积累专业技能经验和优势,才能在激烈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独占鳌头。
(3)基于“追求精益”的教学成果“精细化”评价研究
依据教学任务和目标,系统精细地构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工匠精神评价细则。定期总结,及时调整,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评价实效。以“精细评价”促进设计专业“金课”取得更多“匠心”成果。
(1)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对市场趋势的洞察力
依据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定位专业培养特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学任务,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设计服务业等最新规划及发展趋势为课程设计依据,以设计专业与工匠精神融合及应用为最终教学目标,以区域旅游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专业知识应用转化”为主要教学任务,定位专业培养特色,提高学生设计格局和整体设计素养,进而增强工匠精神。
依据校企平台的应用需求,制定课程教学计划。要以校企合作单位为依托,将地域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及旅游特产的文创设计及推广设计实践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同时,服务区域旅游发展、校企单位产品需求,以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把握能力和设计应用服务技能。依据教学成果的推广需求,制定教学资源获取及成果推广策略。以国内著名旅游城市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为主要教学案例,以国内专业设计新媒体平台的相关设计作品为辅助教学案例,最终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教学成果,培养学生对市场的洞察力。
(2)以成果为导向,培养学生对产品创意的探究力
以区域旅游发展、区域文化创意项目为课程主要项目,并将这些设计实践项目进行统一归类,并将其融入主题提炼、创意挖掘、设计考察、交流研讨、绘制原稿、汇总设计的“设计过程”之中,分阶段、分层次完成。依据课上的专题设计任务,教师会定期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旅游景区、手工作坊等进行考察调研,实现探究学习,自行完成设计素材绘制、软件设计制作、专题介绍等设计实践活动,集思广益,充分沟通,获得不同创意特色的设计经验和作品。同时,深入了解企业对成果的要求和标准,深刻认识企业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产品制作和需求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产品的探究力。
(3)以合作为导向,培养学生对设计过程的掌控力
学生需要借助“学习团队”,将企业项目的“设计过程”作为主要教学过程。教师适时利用知识点讲解、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设计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模拟设计实践项目的真实“设计过程”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最终通过项目的设计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专业素养和“应用型”专业技能。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国内专业设计网站、微信平台、视频公开课网站等网络信息资源,并结合知识点讲解、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设计示范、网络搜集、专题研讨、考察调研、总结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指导学生模拟企业设计实践项目的真实“设计过程”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以质量为导向,评价学生对设计制作的责任心
首先要建立灵活多变考核体系。学生以不同程度的专业水平全程参与设计项目策划、绘制创作及成果的新媒体推广,教师则需要从自主学习、团队合作、阶段成果、实践体会等层面综合考核学生成绩,将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固定考核与随机考核、课堂考核与课下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互结合,形成多层次考核体系,最终确保产品设计与制作的高质量,以合理科学评价学生的设计制作责任心。
金课要以区域旅游发展项目、区域文化创意项目为课程主要项目,完全结合社会或企业需求,开展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计划。教师会通过学科竞赛、申报大创项目、申请专利设计等“竞技”方式,指导学生将课程的设计作业转化为优秀的设计作品,让学生与全国各高校学生同台竞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师生将课程教学设计成果进行优化和创新设计,制作成符合网络推广的艺术形式,最终通过国内专业设计网站、微信平台、视频公开课网站等网络信息资源平台进行推广宣传,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实现更多的设计教学成果应用转化。
课下学生需要自行进行设计素材绘制、软件设计制作,定期到现场调研,搜集素材、考察分析等专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团队管理效果显著。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围绕设计任务运行“学习团队”,如何借助团队力量管理自己、发挥自己,如何借助团队力量反思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充满挑战和乐趣,不断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作为金课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学生积极参加区域文化项目、设计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项目等设计活动,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锻炼,专业格局和素养得到提升。教师会设置一定难度的设计任务和要求,指导学生运用综合能力策划设计内容、设计目标和设计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完成市场需求、消费者心理、推广宣传、设计案例分析、设计素材绘制、软件设计制作、设计考察等综合实践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空间和层次。
在新时代“高教40条”和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背景下,准确理解和分析设计教学模式的整体规划,将精益、专注、初心及创新的“工匠精神”全面融入设计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中,探索提高校企合作新模式,梳理和构建设计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的理论体系,最终获得本校设计教学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对同类院校设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对接、教师科研、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准确剖析设计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的突出问题。精准梳理设计专业的发展定位,全面推进专业工匠精神与“金课”深度融合,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教学融合,不仅要有目标、有要求、有对策、有思想、有事做,更要循环往复,逐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构建设计专业“金课”实践训练模式,通过多层次协同训练,帮助学生增强“工匠精神”,高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系统总结设计专业的特色和优势,通过系列教学案例建设,使学生广泛、深入、持续参与其中,加强教学、科研实践对区域发展需求有效服务,精准对接实践育人目标和要求,有效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工匠精神和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