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辉
语文课程中高尚的人格品行,感人的责任、使命,字里行间都浸润着优秀的德育元素,能成为学生努力奋斗、锐意进取、积极拼搏的精神力量。语文学科要肩负德育养成重任,让学生从语文课程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提高道德修养,培养良好情操,增强审美能力,锻造优秀的思想品质。初中生正是树立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导引期,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让学生从文学作品解读中养成良好的德育操守。语文学科要发挥其塑造人心的德育优势,教师更要立足语文课程,挖掘优秀的德育素材,找准锚固点,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化育,让学生的品行得以炼造。
德育与语文的融合中,要明确道德育人的地位、作用,让初中生从语文课程中获得积极乐观、自立自强、文明礼貌、爱国助人的优秀品质。中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其德育素养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水平。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能从各类媒介渠道获得信息,或不公、或不幸、或悲惨等资讯,必然会影响初中生的思想认知。教师要走出应试教育的壁垒,落实立德树人,积极挖掘和提炼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关注初中生心智、道德观念,用正确的思想、优良的言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一次阶段小测试后,班上计划组织家长会,但某个学生却因为成绩不理想郁郁寡欢,担心家长得知结果后会批评自己。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想法,原本想用“不要灰心,测试只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下次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安慰这个学生,但这些话学生似乎听得多了,还是一脸酸楚。这时,一位经常被批评的学生冒出一句话:“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另一位学生接着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后面一位学生喊道:“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是之前刚讲解的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的句子,原本只是泛读加背诵,希望学生能够多体会诗歌的特点,没想到这些简单的话语竟然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为此,笔者又带领学生大声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学生再次领略诗歌的深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面对挫折、苦恼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道德的养成,要启发学生正确地对待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的关系。当下,来自社会的多元化价值观让初中生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如自私自利、知行脱节、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丧失社会责任感、缺乏规则意识等。语文教育要抓住价值观培养契机,联系学生的生活、认知实际,从良好的道德言行中,启发学生的德育思维,让学生感知优秀道德传统,提升学生的综合德育水平。例如,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时,学习重点是闻一多的“说”和“做”,让学生从细节描写中认识闻一多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空洞的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教师要细数文本的思想内涵,让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艰辛。在前期,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到后期,闻一多面对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教师要从中提炼闻一多执着的人生态度、言行一致的道德品格和敢作敢为的做人原则,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端正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再如,读《驿路梨花》时,该文在结构上并未侧重于描写解放军盖屋、梨花照料小屋,而是基于“我们”借宿小屋,插叙盖屋、照料小屋的故事。通篇贯穿“谁是小屋的主人”,从误会、悬念中逐步解开疑惑。故事中深切赞美了军民情谊和助人为乐的良好精神风貌,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的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资源,让学生从中领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增强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获得终身受益的德育熏陶,如关于理想、信念、生命的感知,能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体会生命的伟大,树立远大的抱负。例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作者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海伦·凯勒是一位有视觉、听觉障碍的作家,却身残志坚,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不起的人。该文的阅读中,教师要抓住人物形象,让学生感知这份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带领学生阅读该文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读到了什么?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了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指引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理解当人生的一扇窗户被关闭了,另一扇窗户却会打开,而这扇窗,就是用爱开启的,理解每个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托物言志是中国古诗词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如《爱莲说》中“莲”的形象描述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作者通过对“莲”的描写,寄寓“不慕荣华、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语文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增强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语文课堂要将“知识”与“道德”协同起来,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学语文,读文章,能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中发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发现闪耀着光辉的鲜活个性。如读《木兰诗》,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形象,从中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情怀;读《富贵不能淫》,知道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内心稳住“道义之锚”;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从“邹忌比美”到“邹忌讽谏”,再到“齐王纳谏”“四国朝齐”,从治国、理政等方面,了解邹忌心系国家、尽忠爱国的贤臣形象,体会到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品质。语文课文中介绍了许多中外名人,如莫泊桑、居里夫人、萧红、鲁迅等,教师要从他们身上提炼鲜明的人格特征,将之作为道德教育的典范。例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来看,辛辣地揭露和批判了金钱第一的错误观念,也向我们传达了莫泊桑的责任感。莫泊桑带着热忱关注社会,反思人情世态。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把握语言、情节、人物、景物等内容,感知莫泊桑所寄寓的人文情怀,不要丧失爱心和同情心,要让学生获得理解、真情、善良等品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语言知识点,感知语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教师要重视文本传递的情感元素,以情动人,化育学生的思想品德。读朱自清的《背影》,从慈父形象中感受到“孝”的真谛。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亲对子女的爱,而子女也从“背影”里看到了感恩的意义。中国传统美德中,“孝”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价值,《论语》中有言:“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德育之本,由“孝”延伸到敬养、感恩、亲和等思想内涵,体现了道德教育的人文精神。解读“背影”里的“孝”,可以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一些学生在家里备受亲人呵护与溺爱,却不知道孝敬父母,一味索取,对父母发脾气,没有责任心,难以担负重任。在《背影》里,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爬月台,教师要从动作描写中让学生体会父爱无声,让学生感知不善言谈的父亲内心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当儿子回徐州看到满院的狼藉时,儿子落泪了,父亲却开导儿子“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些简单的话语,透露出了父亲的坚强。生活中,当我们受到委屈,难以解开心结时,是不是也会想起父亲对我们说:“别哭了,不是什么大事,一切都会过去的。”这些话语是父亲的真情流露。教师要抓住文中写父亲送“我”时的“妥帖”“踌躇”两个词,指导学生体会父亲的真情。解读“背影”里的浓浓深情,让学生体会父子间的爱与敬,感悟文本呈现的道德情感,加深学生对“孝”的感知,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
初中生追求独立,乐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其思维缺乏辨析能力,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认知。语文教材中,一些寓言课文充满了哲思,对学生心智的启发很有教育意义。如学习《愚公移山》时,面对愚公的所作所为,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做事要坚定意志,要树立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精神;读《河中石兽》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业,明白认识问题要全面思考,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对接起来,纠正自我不当的理解或错误想法;读《狼》时,从对狼的描写中,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各类丑恶现象,要启发学生多思考,明辨是非,增强辨析力;读《杞人忧天》时,回归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解除思想上、心理上不必要的困惑。教师在古代寓言故事解析中,要勤于挖掘优秀的品质,将人生的道理简明扼要地呈现出来。如学习《庖丁解牛》时,从“解数千牛矣”所练就的游刃有余的技艺,让学生明白勤劳、务实的实践精神;读欧阳修的《卖油翁》时,让学生明白卖油翁所展现的独特技艺源自劳动人民对生活实践的体悟与总结,也表现了拥有精湛技艺的人更要学会谦虚、谨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对学生思辨力的引领,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悟哲思的力量。在《卖油翁》中,通过“释担而立、睨、微颔”的神态描写,写出了陈尧咨怎样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结合故事进行分析,让学生识别是非,提高批判精神。学习《蚊子和狮子》时,让学生明白不同立场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站在蚊子视角,让学生体会蚊子所具备的扬长避短、有勇有谋的品质;站在狮子视角,启发学生只依靠蛮力取胜是有勇无谋的表现,从哲思层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再如,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可以训练学生要打破常规思维,渗透逆向思维。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疑问,体现了惠子实事求是的精神。庄子、惠子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语文与德育的融合中,教师要强调“知行合一”。语文教学除了掌握语言知识点外,还要从学科价值与德育融合视角,挖掘令人敬仰、充满正能量的德育资源。如针对一些初中生崇拜“明星、偶像”的倾向,教师可以从古今名著、优秀文学作品中提炼典型人物,启发和鼓舞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样,德育渗透不能停留于说教,要指向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完成自我教育。陶行知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接受、吸纳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让德育内化到学生的言行实践中。
总之,语文学科含有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要找准语文与德育的锚固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讲究教法的灵活创新,要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做人,将初中生的思想品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