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军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2019岁末、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高效组织全民开展了疫情防控工作。教育部门积极行动,采取措施,有力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了应对疫情,国家教育部快速出台文件,部署、指导、推进线上教学工作。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及时跟进,指导高等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工作。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采取了积极有效地应对措施,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授课与线下学习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各高职院校也在摸索中前行,纵观各高职院校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多管齐下,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让全体师生切实做好疫情防护工作,并将疫情防控与线上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线下自学来充实“宅家”生活,减少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消极心理,与社会一道形成抗疫合力。二是通力合作,全员做好在线教学工作。学校通过开展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着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到线上教学中来,通力合作,不断提高线上教学质量。三是长远谋划,全力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疫情所催生的线上教学改革将会给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线上教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今后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也会构成深远影响,各高校积极抓住这次机会,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线上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高职院校的线上教学工作是边开展、边总结、边提升。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之后,认真总结前期取得的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扬其优点,弥补其不足,对更好地应对疫情的反复,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线上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梳理,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的线上教学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线上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教师长时间面对电脑与手机屏幕进行教学,学生长时间面对电脑与手机屏幕进行学习,教与学均缺少线下课堂教学的现场感与直观性;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学生也难以接收教师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丰富信息;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相互启发的教学方法,更是难以有效开展,“说”“听”“做”是线上教学的主要举措,这些都导致线上教学比线下教学更加单调、乏味。在线上教学开展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线上教学的新鲜感逐步失去,教与学的倦怠感便会凸显出来,这种倦怠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与消解,无疑将会影响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良好的教学场所与教学环境予以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由于学生多为居家学习或者集中在宿舍学习,难免会受到学生家庭环境或宿舍成员的影响。加之线上教学学生面对手机与电脑屏幕的学习形式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集中在宿舍的线上学习,同学之间的相互干扰尤甚,学习效果更是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提高线上教学的效果,就需要有针对性地改善学习环境,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与宿舍成员对学习产生的干扰。
线上教学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团队配合的教学内容,难以有效地组织开展,这正是线上教学的短板之所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而实践性教学难以在线上教学中得到有效实施,这便成了高职院校线上教学的痛点,这需要得到有效克服。若授课教师在线上教学时,不对之前线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而是将线下教学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线上,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便需要教师谙熟线上教学的优势与弊端,对线上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进而规避线上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不适切的问题。
学生的线上学习,在居住环境的影响与互联网的诱惑下,其注意力一不留神就会从课堂中溜走,跟不上授课节拍,难以把握课堂教学重点,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与传统的线下课堂师生面对面相比,线上教学带来的挑战更大,因为教师难以看到班级真实的学习状况,难以实时准确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难以做到与学生实时高效互动,而这些都是线下课堂相对较易解决的问题。缺乏互动的学习,容易给师生彼此造成挫败感,这是师生的共识。如此,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学生较高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容易形成教学良性互动的局面。所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线上教学中来,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对提高线上教学的效果十分重要。
从发展的眼光看,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只是一时之举,疫情终将退去,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线上教学之后,将会回到线下课堂进行学习。如何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有效衔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弥补线上教学的缺陷,未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较强,如何将线上的知识学习与线下的技能训练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高职院校线上教学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线上教学,师生处所分离,教师没有办法像传统教学那样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也没有办法像线下课堂教学那样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学生在线上教学活动中易受居住环境与互联网的干扰,整日面对手机屏幕与电脑屏幕更易产生厌烦情绪,时间一久倦怠感便会产生。要做好在线教学工作,就必须将“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切实落实到实处,在促使学生的“真学”上下功夫。
“长期以来,教师过度依赖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附属工具。”[2]在线上教学中,以往那种将信息技术仅作为教学附庸工具的观念需要得到转变,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所存在的较大差异,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认真组织线上课堂,进行有效互动,进行恰当的表扬与鼓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确保线上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同时,师生对线上教学的接纳与认同也很重要,那些接纳线上教学的教师更愿意主动探索更加合适的线上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在思想上接纳线上教学更容易提高学习兴趣,深入参与线上学习,与教师一道寻找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摒弃线上学习的倦怠心理。
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线上教学并非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简单叠加。那种将线上教学活动作为互联网技术与线下教学活动简单叠加来对待的,注定线上教学难以成功。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在方式方法、教学手段、课堂组织、教学设计等方面与线下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别。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份差异,有效改进,才能不断提升。
线上教学形式有其相似的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恰恰是线上教学的短板之所在。“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和学生都意识到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3],开展线上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调整。专业实践课、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要结合学科的性质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便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适切。
在线上教学的优化工作上,就同一课程而言,课程团队中教学经验丰富、线上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可以带头指导、共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分享线上教学技巧,帮助团队其他成员设计教学方案,操作教学平台,进而提升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就课前课下的组织而言,教师可以尝试基于项目教学、基于问题教学、基于任务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不同教学方式,并比较优劣,最大程度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就具体一次课而言,教师需要吃透教学内容,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并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将比教师“一言堂”,或者前半场教师讲,下半场“放羊”方式要好得多。
线上教学工作,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老年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很多中老年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都有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的力不从心之感。一堂优秀的线上课,肯定是教师高超信息化能力的集中体现。美观大方的PPT、娴熟的授课平台操作、富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优质线上教学资源的调用,都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信息化水平。
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具体体现在根据课程的性质与内容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平台;根据课程的性质与内容进行平台的组合与优化;大幅提高运用办公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录制教学微视频、编制教学文档的操作和应用的能力;运用OFFICE、PS、“格式化工厂”、“绘声绘影”等软件对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能力;当在线教学遇到技术故障等突发情况时能随时调动应急措施,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能力等等。
改善教与学的环境,降低环境对教学的影响,对提升线上教学效果也很重要。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的学生,学生家长要给予支持,尽可能腾出空间,让学生在相对独立与安静的环境下学习,尽量减少家庭成员对线上教学的干扰。学生自身则要克服家居舒适环境容易引发学习惰性的问题。对于集中在宿舍进行线上学习的学生,要形成避免宿舍成员之间相互干扰的自觉,可以采用佩戴耳机的方式参与线上教学,将宿舍成员之间的干扰降低最低。授课教师则要选择尽可能少受干扰的场所开展线上教学,以便教师集中注意力开展教学,保证线上教学的顺畅性。只有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减少环境对线上教学的影响,才能真正做到“教师真教、学生真学、效果真好”,从而确保线上教学的效果。
“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只是抗疫期间的应急举措,由于职业教育的属性、线上教学的客观条件、学生自制力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线上教学效果难以和线下课堂教学相比拟,做好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衔接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工作,以下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在教学效果上,教师需要做到精准分析学情,对线上教学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对学生没有精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拟定教学计划,集中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复习,确保教学效果。二是在教学内容上,对因适应线上教学形式而调整的教学内容,要在疫情之后的线下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不让教学内容有缺失。三是在师生的身心调适上,经过较长时间的线上教学之后,在恢复线下教学时更应做好师生身心的调适,既要重视线下教学的疫情防控,又要驱走因疫情而带来的恐惧心理。只有多措并举,才能有效克服线上教学带来的弊端,做好在线教学与后期线下教学的衔接工作,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把疫情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疫情结束后,“学校的重点要放在辨析线上、线下教学各自的独特优势上,寻找能够有机衔接的‘标靶’,有侧重、有谋划地进行‘混合’以至‘融合’,产生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功能的效应。”[4]
从疫情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同疫情的斗争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艰巨过程。零星疫情还会偶尔出现,局部地区、部分学校还会因为疫情的原因,采用阶段性线上教学工作。认真总结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落实改进措施,提高线上教学效果,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对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