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司法局
“八五”普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深耕智慧普法。“互联网+”时代,探索利用新媒体覆盖面广、交互性强、参与度高等特点,不断丰富普法工作的形式内容,是推动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司法局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迅速树立新媒体普法理念,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精心打造“广州普法”新媒体平台,广州普法工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广州市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广州普法”(新媒体矩阵)荣获2021年度中国优秀政法新媒体奖,在中央政法委第三届“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评选中,“广州普法”成为全国唯一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资讯类账号(头条号)四个榜单上榜的普法号。
超前布局,奠定先发优势。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社会化应用,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媒介迅速发展,成为民众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渠道。近年来,广州市司法局主动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在新媒体普法领域及早布局、超前部署,做到互联网新应用发展到哪里,普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广州新媒体普法阵地不断做大做强。2012年8月,“广州普法”微信公众号上线,2016年9月,抖音短视频账号开通。随后,以“广州普法”为品牌宣传号,全面进驻今日头条、企鹅号、南方号、大鱼号、快手、B站、微视号等新闻资讯和短视频平台。经过精心运营,截至2022年5月,“广州普法”新媒体平台总粉丝量达632万,共发文1.85万篇,总阅读量达3.1亿;共发布视频作品10178个,总播放量达51.8亿。
整合资源,强化集群优势。全民普法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新媒体时代,统筹整合各类新媒体普法资源,打造全网存在、全时响应的普法新媒体平台矩阵,有利于形成新媒体领域的大普法格局,做到整体联动、一呼百应。近年来,广州市司法局以“广州普法”微信公众号为引领,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聚合广州政法、广州反邪、广州法院、广州检察、广州公安、广州交警及各区普法号,构建“广州普法+”新媒体矩阵,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和集群效应。同时,加强整体联动、资源共享,积极发动各普法主体责任单位参与普法产品的制作和播出。例如,2021年,在“广州普法”新媒体平台创新推出全国首个执法直播系列节目《谁执法谁普法》,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等具有代表性的执法单位现场直播一线执法过程,让执法直播现场成为普法现场,让案件处理成为法治公开课,目前已连续直播13场,观众约54万人次。
加强平台对接,发挥增量优势。政务新媒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在严肃性、权威性、公信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新兴网络平台作为广大用户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渠道,具有受众面广、粉丝量大、交互性强等优势。找准政务新媒体和新兴网络平台共同发展的结合点,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达到普法宣传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近年来,广州市司法局深化与抖音、快手等新兴网络平台的合作,充分利用其技术和渠道优势,千方百计为“广州普法”扩大用户规模、增强用户黏性,提升传播影响力。2021年6月,“广州普法”联合抖音、今日头条、《检察日报》举办“抖来普法”线上活动,发动线上法律类账号针对当下热点话题开展普法,线上总流量达到35亿;2021年10月,“广州普法”联合抖音、腾讯平台举办“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融媒体普法体验活动,抖音免费投放开屏公益宣传广告进行精准推送,腾讯制作H5链接方便群众参与线上闯关答题及线下预约参观活动,有效实现了受众增量加持。
精心策划选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当下,舆论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舆论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和群际性不断增强,新媒体不仅成为各种信息、思想、观念、看法的集散地,也成为各类社会关注话题的放大器,对公众的态度、情绪、认知乃至行为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广州市司法局准确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引导公众情绪,把权威声音及时传送到新媒体平台,聚集传送法治“正能量”。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州普法”新媒体平台结合不同时期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找准角度和切口,推出《战“疫”说法》系列普法栏目,制作了中英文疫情防控公益普法宣传片等。在疫情初期,将宣传重点放在引导全体市民配合政府履行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之后,结合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做好在穗外国人健康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实效;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专业市场商户等因经营困难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多,将宣传重点放在政策引导和法律服务上,引导企业和市民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战“疫”说法》栏目至今已连载235集,累计播放量达7.9亿次。
不断求新求变,适应不同受众需求。新媒体时代,普法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播,要以群众的需求作为普法方向,针对不同群体特色提供多元化普法服务。运用新媒体开展普法,要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善用新媒体方式创作,善用“网言网语”表达,善用受众易于接受的形式,推出更多有温度有特色的普法作品,实现分众化、差异化、智能化精准推送,不断提升普法新媒体账号的亲和力、影响力、美誉度。比如,“广州普法”新媒体账号从最初转发各类热度高的文章和视频起步,近年来,不断加大原创普法产品制作力度,探索将宏大主题和百姓视角相结合,找到新闻时效性、法律专业性、话题深度性、内容合理性之间的平衡点,激发新媒体普法活力。在作品创作上,从单一的法治类新闻逐步扩大到演播室访谈、情景短剧、以案说法等,同时,对同一种传播模式尝试多种表达,提升“引关圈粉”能力。比如,逐步探索建立起三种直播模式,即广州市委、市政府重大新闻发布会等活动现场直播、市直各普法主体责任单位“谁执法谁普法”一线执法现场直播、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接受网友咨询和连线问答直播等,最大化满足不同受众的普法需求。
积极外拓延伸,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普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播范围并不能覆盖所有群体。线下普法活动,可以面对面、接地气、近距离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一直以来深受群众所喜爱,拥有大量的受众群体。新媒体普法要强化线上线下普法的交互融合,尽可能吸引更多潜在受众,不断提高普法新媒体平台的用户黏性和活跃度。近年来,“广州普法”新媒体平台借助各账号的宣传优势,增强线上线下各类活动的互推和交融,积极拓展不同圈层的粉丝受众,不断延伸普法触角。比如,2020年以来,广州市司法局先后举办两届“嗨!说法”广州市青少年普法短视频大赛和广州地区高校“‘典’亮青春 与法同行”民法典普法创意短片大赛,三场比赛既举办开展了线下启动仪式、颁奖仪式、成果推广活动,又将优秀参赛作品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展播,累计播放量近1亿次。2021年10月,举办“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融媒体普法体验活动,线上联合抖音、腾讯两大平台开展合作,活动参与互动群众达134万人次;线下对广州市各区司法局、市直各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开放预约,共接待11个区司法局、56家单位,同时向社会公众开放免费参观。
坚持“党管媒体”,确保正确政治方向。新媒体普法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作为首要原则。近年来,广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每年部署普法工作,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每年专题研究部署新媒体普法工作,切实为广州新媒体普法工作定好调、选准路、走稳步。广州市司法局多次专门研究推进新媒体普法工作,建立健全新媒体普法产品三级审核发布制度,成立专门律师顾问团队,严格实行分级审核、先审后发,坚决把好新媒体普法产品的政治关、导向关、专业关、文字关、效果关。
打造“中央厨房”,确保强大持续输出能力。2015年,广州市司法局与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了普法专用频道——“经济与法”频道,2019年,经批准正式更名为“广州法治”频道,成为国内城市台中第一个以“法治”命名的全媒体电视频道。近年来,广州市司法局加快推动“广州法治”频道与“广州普法”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发展,由市财政每年投入专项经费,依托“广州法治”频道建立“广州普法”全媒体基地,由其负责“广州普法”新媒体平台的视频制作、专题活动策划等,将“广州法治”频道打造成为广州普法新媒体产品制作的“中央厨房”。频道自2015年开办以来,实现了高速发展,并升级了“4K+5G”技术,成为汇聚先进技术、专业人才,兼具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独特优势的普法网络“智”造产品供应商,先后制作了《说法》《婚姻急诊室》等一批原创系列普法产品。
网聚各路精英,打造专业人才智库。为适应新时代普法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广州市司法局积极挖掘普法专业人才,全力建设普法专业智库,组建了全国首个官方打造的市级新媒体普法团队——广州“云普法”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市公安局、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局、市场监管局、教育局等单位,既有法官、检察官,也有律师、人民调解员,都是熟悉新媒体传播方式、有一定网络知名度、热心公益的普法骨干,特别是“云普法”团队中还有多名网络“大V”,有效实现了流量叠加、强强联合。自2020年7月广州“云普法”团队成立以来,团队成员共参与录制普法抖音短视频700期,阅读量达7.5亿次;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民法典网络直播89场,围观人数达173万人次,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
新媒体普法内容形式单一。在普法内容上,浏览分析广州市11个区司法局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后发现,各区发布的内容差别不大,基本都是在重要时间节点,简单地发布一些普法宣传工作动态、普法新闻图片,内容普遍缺乏创新与特色;部分单位仅侧重法治资讯的传播和展示,将本单位普法宣传工作动态信息等同于新媒体普法内容,缺乏相关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自身特色不鲜明。在普法形式上,大部分单位基本是以法条式文字信息、新闻资讯为主,运用普法短剧、专题采访、案件重现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的频率还有待提高,能够吸引公众眼球的微电影、微信息、微动画、微漫画等法治宣传数字产品还不够丰富,无法充分满足社会大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法治需求。
新媒体普法受众互动性不足。广州市各级普法责任单位虽然基本都开通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但仍有部分新媒体账号平台停留在发布法治类信息动态的阶段,仅仅开展单线条式的粗放型普法,较少与受众进行沟通与互动,特别是在法治事件的舆论引导方面做得不足,对于社会热点、群众关注点,通常以转载网络上的权威评论为主,鲜少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更有贴近性的分析与解读,与受众的互动不够深入,致使受众对象的参与度和认同度不高,新媒体普法内容推送中未能区分重点人群和抓住关键环节,新媒体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高。
新媒体普法作品精品偏少。当前,新媒体的全感官浸润式体验,让社会大众不再满足于停留在传统媒体层面,以往简单“喷洒式”“教条式”的普法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法治知识获取需求。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创作出内涵深厚、形式丰富、题材广泛的新媒体普法精品,才能让受众更深切体会到法治教育的乐趣,变被动接收为主动获取。纵观广州市各级普法责任单位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选题内容与活动策划,有深度、有内涵的普法作品不多,能让人记忆深刻、抨击心灵深处、赢得广泛认可的更少,大部分作品在内容上还未能跳出照本宣科、呆板枯燥以及事后评论的局限,在形式上也未能结合“视、听、触、动”从而进行全方位普法,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都有待提升。
普法新媒体载体的应用程度差异大。目前,广州市、区两级司法行政部门基本都建立开设了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部分单位还建成了专用的普法新媒体平台,比如,广州市司法局开设了“广州普法”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头条号,天河区司法局设立了“天河法治宣传”微信公众号,从化区司法局设立了“从化普法”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荔湾区司法局设立了“荔湾普法”抖音号,南沙区司法局设立了“南沙普法”微信公众号,这些区的司法局运用新媒体开展普法宣传已逐步实现常态化、阵地化,其余区的司法局由于没有开设专用的普法新媒体平台,只能依托本单位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者区融媒体号进行普法宣传,普法宣传内容的更新频率和受众关注度都不高。
部分普法新媒体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单位对运用新媒体开展普法宣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能动性发挥不够,开设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大部分内容都是更新本单位的政务动态信息,忽视了普法信息、以案释法、法治热评、法律故事、新法速递、法律常识等内容的推送和完善。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专门的普法新媒体平台,但投入的精力不足,没有精心地进行维护运营,除了在几个重要节点发布一些本单位的普法宣传工作动态,大部分时间都是转载推送一些其他媒体平台的法治类信息和链接,原创性、本土性的普法内容很少,普法宣传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
近年来,广州新媒体普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各级普法责任部门对新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新媒体已经成为普法宣传的重要举措和途径,但是,目前广州市还没有完善的规范性文件来管理和规范新媒体的运用,新媒体普法工作机制和监督考核制度还不健全。一方面,虽然广州市“八五”普法规划、年度普法工作要点以及每年度定期召开的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都提出要加强新媒体普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以提升各单位对新媒体普法的重视程度和响应程度,但由于没有出台具体的规范性文件,各级普法责任单位也都是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新媒体普法工作,新媒体普法的工作标准、质量评估、效果评价等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新媒体运营本身具有制作运营成本高、选题审核要求高、舆情风险把控要求高等特点,但纵观广州市各项普法考核指标,对新媒体的考核评分标准分值权重偏低,与工作难度的匹配度不够,新媒体普法工作未能得到相关单位部门的普遍重视。
新媒体媒介平台之间需要进一步整合。目前,广州市普法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实施,市、区司法局也都建立了各自的政务新媒体,部分单位还专门建立普法政务新媒体号,全市各级单位认真履行普法主体责任,在本单位的官网、官微、公众号上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但由于新媒体普法工作机制还不完善,广州市各级普法责任单位在开展新媒体普法时,往往都是各自为阵、单兵作战,没有形成完整的、联合的新媒体普法运行机制,协作联动不够,尚未形成整体宣传阵势,影响力、实效性有待提升。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需要进一步融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普法模式仍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固有的强影响力,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专业优势比较突出,要充分融合运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开展普法宣传,发挥普法宣传的最大效能。近年来,广州市司法局大力推动“广州普法”新媒体平台与“广州法治”频道等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成绩明显。但从全市层面来看,大部分单位在运用新媒体开展普法时,没有充分融合运用传统媒体来扩大其普法范围和受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整合联动,基本是各自为阵,各自的固有影响力无法通过叠加实现倍数放大效果,造成普法实效的不足。
一要激活普法载体,使普法宣传有广度。加强新媒体平台自身建设,做好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常用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充分发挥其新媒体普法主阵地作用。根据当下热点,加强对各类短视频APP的运用,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及时更新普法宣传内容及形式,根据受众不同需求运用多种载体开展普法宣传。二是紧贴群众生活,使普法宣传有温度。重视群众视角,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新媒体普法优势,及时掌握受众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更多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普法作品,更好起到普法宣传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三是强化以案释法,使普法宣传有准度。推广“新媒体+以案释法”,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优势,通过网上发布典型案例、播放法治短视频节目、进行执法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以案释法,不断提升新媒体普法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一要强化集群推进,充分发挥主力新媒体账号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普法新媒体矩阵,推动各类新媒体平台在重大政策宣传、重大普法活动中同步发声、同频共振,形成强大的新媒体普法声势,不断扩大普法新媒体平台矩阵的影响力。二要多出精品力作,重视原创生产,抓住内容创作这个根本,深度挖掘各类普法资源“富矿”,精心策划设置议题,多出正导向、扬正气、暖人心的新媒体普法精品力作,让原创独特、主题鲜明、有内涵深度的普法产品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以话题热度助力传播实效。三要强化平台合作,加强与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合作,借助其研发技术和渠道优势,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普法宣传领域的新闻选题、信息采集、内容生产、智能分发等流程再造,不断增强新媒体普法品牌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要建立健全新媒体普法工作考评奖惩机制,将各级各单位运用新媒体开展普法工作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和综合考评体系,定期开展评优创先活动,压紧压实新媒体普法工作责任,提升各级普法责任单位对新媒体普法工作的重视程度。二要建立“快准全”舆情应对策略,准确把脉社会热点,对一些重大事件加强分析解读与宣传引导,做到事前分析研判、事中控制澄清、事后筛查整治,适时、规范发布权威信息,推动新媒体普法平台成为凝聚法治共识的阵地平台。三要建立健全新媒体普法效果评估及反馈机制。注重从受众群体感知普法宣传服务质量角度,建立健全新媒体普法服务项目评估体系,找准新媒体普法现存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根据受众群体的评价反应及法治需求,及时优化调整普法形式和宣传内容,不断提升新媒体普法工作实效。
一要建立新媒体普法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着重提升新媒体普法工作人员的信息研判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图片视频加工处理能力等。二要充分发挥广大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各类法律服务人员等在新媒体普法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从市公安局、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局、市场监管局、教育局等单位挑选普法骨干,充实到新媒体普法工作队伍,着力打造新媒体普法人才智库品牌。三要加强与知名网络“大V”的聚合联动,发挥“大V”的强大网络号召力,实现强强联合、流量叠加,推动新媒体普法提档升级,传播法治“好声音”,讲述法治“好故事”,弘扬法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