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纯
(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小学,江苏 南通 22640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消化、应用数学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程内容为学生构建对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获得知识。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还能够将学生的接受性思维转变为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情境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情境教学的亲历性、引导性,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框架及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知识,并在感悟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境,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来选择创设情境所用的素材。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能够引起情感共鸣,这对提升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注重学生的情境认同感,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理解,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发挥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小学生成长速度较快,不管在心理方面还是生理方面,每年都有不小的变化。由于小学阶段时间跨度较大,因此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都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语言进行整理,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这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经常会出现课堂节奏难以把握的现象。例如,部分学生对某个教学情境比较感兴趣,就会长时间停留在情境中无法抽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被动地花大量时间讲解一些微小知识点,导致课堂教学节奏被打乱,无法有序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造成影响。
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不少教师过于追求情境的多样化,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情境形式过于繁杂的情况。另外,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能力、特点及发展需求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使得情境教学最终流于表面,无法将教学重点充分体现出来,导致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不知从何学起,进而陷入迷茫。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际特点,并根据这些情况来创设情境,以此确保情境教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角色扮演是一种使用率较高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与学生兴趣特点相契合的情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个层次、角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人民币,然后让学生对这些人民币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接触过或见过哪几种面值的人民币,最后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将提前准备好的钱币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超市”中购物、在“前台”结账,进一步理解人民币面值的含义,以此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思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当学生敢于思考、勤于思考时,才有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问题做牵引,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知识海洋中进行自主探究。问题情境的创设需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进度,设置更具思维性、探究性、科学性、多元性、趣味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驱动下,学生会更加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周长”的概念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并创设相关情境:“小明家里的后院很大,装修得十分别致。在后院里,有游泳池、花坛、狗屋、草坪、水龙头,还有长长的篱笆墙。大家在这个后院里能够找到哪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可以快速掌握两种图形的基本特征,锻炼观察能力。因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快速回答:“游泳池是长方形的,篱笆是长方形的,后院是长方形的,草坪是正方形的。”接着,教师播放下一张图片并引导学生探究:“既然大家刚才已经找到了这么多长方形、正方形的物体,现在试一试计算它们的周长吧!这张图片已经标注了各个物体或区域的长度与宽度,请分别计算吧。”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了周长的计算公式,成功消化了知识点,并得到了正确答案。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串联知识点,让学生随着问题不断进行探索,直到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是人类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能够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内在动力。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让学生将精力投入课堂学习中。借助故事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加与减”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高斯的故事:“高斯的教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算数题,让学生计算从1到100所有自然数的和。其他学生都在绞尽脑汁地计算,高斯却很快得到了答案,并勇敢地举手回答。一开始,教师认为他在捣乱,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态度,直到高斯说出了正确答案,才对他刮目相看。”当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高斯用了什么计算方法在短时间内将答案算出来的吗?”学生纷纷摇头,陷入思考之中。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高斯所用的计算方法,并带领学生进入下个阶段的学习。通过讲述故事将学生带入奇幻、有趣的数学世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不仅缺乏对事物的深入认知能力,也难以充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这种情况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尤为突出。而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真实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对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直观的感知与内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有效地结合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让学生了解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用途,学会借助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加减法的运用场景随处可见,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购物中心的影像资料,并搭配学生平时逛商场时常听的音乐,让学生仿佛进入购物中心,挑选自己称心的商品。对于学生来说,购物是十分熟悉的情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都跃跃欲试,想要去“购物”。此时,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了‘小朋友购物中心’。在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商品,每一件商品都有标价,欢迎大家选购!”教师将所有的商品整理成一张图片,引导学生按照图片中的商品进行自主选购,并对学生说:“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手中的‘100元’消费完,用时最短、消费金额最接近100元的,就可得到教师的奖励。”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寻找数学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