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2-11-20 23:26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周相年
家长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素养探究

□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 周相年

数学是高中的必修科目之一,在高中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倡导在高中教育中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为抓手,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在简要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课标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高中数学教育也进行了改革创新,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基于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主要学科。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多数高中数学教师仍然未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依然注重传授学生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始终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新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然而,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实际教学中教师传统观念与新的教学方式产生矛盾,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许多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其传统教学观念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新,学生的数学水平难以提升,对数学缺乏兴趣。此外,对高中生而言,数学知识复杂抽象,对数学知识难以掌握,这为教师的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许多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数学水平较低,数学素养自然难以提升。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学习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目前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相对较为落后。一般而言,很多高中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面授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讲解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会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受到限制。虽然很多教师能认识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落后,但在实际探索的过程中依然进度缓慢,使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无法得到快速改进。因此,教师要明确自身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扮演好引导者角色,辅助学生进行学习。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探究式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基本初等函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三种基本函数,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指数函数的性质、特点、图形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指数函数的应用途径,掌握指数函数的基础知识,再引导学生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特点,探究函数和幂函数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探究式教学中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这三种基本函数相互关联,探究这三种函数的特点和性质,掌握这三种函数的应用途径,学生通过探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三种基本函数原理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二)制定合理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为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理解抽象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第一,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合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指在学习中能迅速发现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能让学生迅速对数学问题作出反应,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解题思路,这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问题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解题方案,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以教学目标为导航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全面发展。例如,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不注重基础概念的讲解,而是要通过教学案例的形式,使学生掌握该部分的内容,以方便日后在集合的运算题目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事实上该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对基础概念有充分的理解,否则会导致学生在面对选择题或判断题时存在问题。此时教师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校园内开展校本教研,寻求帮助学生加速概念理解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结合语言文字的教学,使学生对“充分”和“必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对概念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教师设置的数学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刻性。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过于抽象、理性和复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数学问题,利用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规律,总结数学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普遍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仅仅对学生进行定理、公式、概念等表面知识的提问,没有培养学生挖掘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挖掘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分清学习的主次,让学生对数学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利用知识解决练习题的层面上,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例如,教师教授“图形表面积”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在一个棱长为18 厘米的正方体中挖出一个棱长为5 厘米的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思考问题。许多学生会陷入思维误区,认为图形的表面积不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纸上作图,绘制解题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挖掘的位置不同,表面积的变化也有所不同,再对问题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反思问题、质疑问题,进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创设思维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要从上而下、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理论知识过于复杂和枯燥,学生难以提起兴趣,而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逻辑混乱、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教师要创设思维情境,通过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知,让学生在课堂中“入情入境”,由浅入深、一步步地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自身思维的不足,主动改进,不断提升自身思维能力。例如,在“概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利用互联网查找某一国家患某种疾病的概率,在教授完基础的知识后,以这一案例为背景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根据概率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手段,不但能让数学理论知识走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离不开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教授“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时,对坐标的计算有许多种方式,只有选择合适的方式,才能解出正确的答案。在计算过程中,必须准确计算每一步的步骤,如果其中一步出错,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应规范学生的计算格式和计算步骤,指导学生耐心计算,并在计算结束后进行推理验证,让学生养成细心、严谨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导入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会使学生减低学习热情。为此,教师要导入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对数学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教学中,教师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利用多媒体设计数学模型,制作相关的视频动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动画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结合现实案例设计问题:几何立体图形有怎样的特点?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的几何体,让学生观察,从数学的角度了解这些几何体的特点。以柱、锥、台等图形为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核心素养目标,将几何图形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借助生活事物降低学习难度,在课程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由于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不强,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有限,教师要联系生活设计相关的模型,直观地展现图形的特点,让学生探究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运用几何模型引导和启发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利用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所在,并通过逻辑推理探究问题的答案,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中数学非常深奥,单纯地背诵和记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知识,在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空间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点与线、线与面之前的位置关系,在课堂中展开探索,摆脱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提出数学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探究数学知识、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数学理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提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今后面对问题时,能主动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思考探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还要挖掘数学中的文化因素,丰富教学内容,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将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上的趣事融入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全新的角度看待数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无数数学家和劳动人民智慧和精神的沉淀。挖掘数学文化,既是新课程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深入挖掘数学文化,拓宽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增强数学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实践是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实践中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此,教师要创建启发式、探究式的活动模式,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实践平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拓展思维空间。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经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而高中数学灵活多变,学生必须自主学习,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制定合理目标,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素养探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