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11-20 20:20:44甘肃省甘谷县六峰镇苍耳王小学张瑞娟
家长 2022年25期
关键词:生字肢体识字

□甘肃省甘谷县六峰镇苍耳王小学 张瑞娟

识字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成效。在此情形下,广大教师积极革新教学思路,尝试借助新颖的教学方法实施识字教学,以期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助力。小学语文学习目的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其中识字主要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掌握汉字根本笔画与常用偏旁部首,学会汉语拼音,学会独立识字等。汉字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指示字等,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基于会意字和形声字教学。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生字,创设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参与汉字的识记训练,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措施的应用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要想做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课后的生字,借助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多种工具,组织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地识记生字。如果说,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修建一栋建筑,那么汉字就相当于建筑的基石,如若基石不牢固,那么建筑也终将坍塌。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版块,而趣味性的识字教学能借助图文结合、穿插游戏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使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感受汉字的魅力和识字的乐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多是选择认知型的方式展开教学,导致学生在识字学习方面只能认识文字的形状,无法透彻理解与记忆文字。针对刚开始识字的小学生而言,需要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学习识字,如若教师一味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往往会造成学生识字兴趣降低,甚至使其厌恶识字,增加学习难度。换言之,教师在识字教学环节要注重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借助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学生识字,让学生从内心深度激发识字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到识字学习活动中。同时,趣味性的识字教学能让学生习得生动且丰富的内容,自主构建识字认知体系,提高识字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识字教学的运用措施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并逐步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更是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和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它能将原本抽象、复杂的事物以更加具体、直观的方式进行呈现,不但能快速吸引学生的关注,还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年龄相对较小,依旧以形象思维为主。此时教师就可以从这一点入手,应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识字教学,如播放微课视频,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汉字,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吸收、消化汉字。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提前制作了微课,给学生展示了海底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逼真的氛围中学习,对海底景象有一个初步感知,为识字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完成上述环节后,再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字词,如“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波涛澎湃”等,以视频的形式创设情境,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字词,使其形成更加形象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查找一些与汉字相对应的甲骨文,以象形识字法实施教学,用微课展示汉字和甲骨文的差异,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总的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具体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汉字,为语文学习的深入做好铺垫。

(二)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初步认识基本生字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识字基础和理解能力,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先要准备与课文生字相关的图文资源,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其中融入与生字相关的内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课文相关的生动情境,提出与识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生字词,从具体的图画中初步认识基本生字,让学生留下对生字的初步印象。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古诗二首》,根据《村居》《咏柳》这两篇诗歌内容,教师提前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让学生课前预习本课,熟悉生字词。课堂上,教师运用课件生动展现《村居》的情境:草长莺飞的二月天里,拂堤之上,杨柳之下,袅袅春烟飘来,一群儿童忙着放风筝。之后再展现《咏柳》情境,并基于这些生动情境提问:我们可以怎么向别人介绍这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生字,照着画面认一认“莺、拂、堤、柳、醉、鸢”这些字。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评和总结,辅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生字。

(三)运用多种识字方法,高效识记形声汉字

形声字,是指两个文字复合而成的文字,一个文字表示事物的类别,另一个表示字的读音,在汉字中占比非常高。教师要先教授学生形声字的概念和识读方法,这样当他们遇到形声字的时候便可以很快读出,初步理解该字的含义。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比如归纳法、换偏旁、比较法等,指导学生高效识记形声字,从而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形声字。例如,在《找春天》一文中,学生需要识记“袄”这个形声字,教师可以运用归纳法教学,让学生认识更多衣补旁的汉字。教师引入图文并茂的汉字卡,展示这些衣补旁的汉字:被子—被,褪色的衣服—褪,裤子—裤,袜子—袜,并让学生想一想、找一找还有哪些相关的汉字。教师还可以据此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找出视字旁的汉字,总结“神、祥、祖、福、祝”等汉字,让学生比较这两种偏旁部首的区别。教师先让学生探讨解答,然后总结:衣补旁常与衣物有关,视字旁常与天地祖宗和吉祥安康有关。根据“姑、掩”等生字,教师还可以运用换偏旁的方法,指导学生由“姑”变成“估”,由“掩”变成“俺、淹”等。

(四)调动学生的肢体动作,增加识字乐趣

仅仅依靠学生的大脑对生字进行记忆和理解比较困难,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记忆和学习特征,将自主识字活动与肢体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肢体活动中强化对生字的学习和记忆。教师为学生设计识字肢体活动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为学生设计出简单、容易操作的肢体活动,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活动压力,让学生在肢体运动中始终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大脑始终保持一个清晰的状态,从而促进对生字的巩固和记忆。例如,在学习有关肢体活动的生字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生字,为学生设计出肢体表演的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大声读出生字的读音。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教师采用肢体比赛的形式,以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这些生字。在学习“笑、哭、打、挂、摇”等生字时,教师为这些生字设计了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且与学生一起进行练习,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字,做出相关的动作,并且读出相应字的读音。当学生采用这种肢体动作的识字方式后,教师开展了一个肢体动作识字的比赛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拿出一个计时器,并且在电子黑板上随机播放“笑、哭、打、挂、摇”等生字,让学生上台做出相应的动作,并且准确说出这些字的读音。教师让所有的学生逐一上台展示自己的肢体动作,学生的动作有利于为班级带来乐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肢体表演,并且准确匹配相关的生字,能准确匹配并且用时最短的学生获胜。当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完识字比赛之后,要向学生公布用时最短、动作匹配最准确的学生名单,并且要给予积极的鼓励,甚至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如橡皮、铅笔、小头绳等。在识字教学中,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识字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另外,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在识字比赛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瞬间实现对生字的记忆,对这些生字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对这些生字能快速掌握和记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五)基于文本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实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既要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思考、创新等能力的锻炼。在日常教学中,提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班级内部通常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鲜明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好提问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优质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主动思考、探究并解决问题,在此期间掌握相关汉字。例如:在教学《寓言两则》中的《亡羊补牢》这一课的时候,“补”是本节课的重点字词,为了让学生对这个汉字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教师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同学们,故事中的主人公补上了羊圈的窟窿,那么‘补’是什么意思呢?”“填上!”“填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回答教师的问题。于是,教师继续引导:“同学们说得有道理,那么它是否还有其他的含义呢?请大家紧扣文本题目、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片刻后,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如下:“有弥补的意思。”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予以了肯定、表扬,并告知学生题目中的“补”强调的就是“弥补”。在上述过程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创设了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亲历汉字学习过程,深化了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六)基于自主识字,分析生字结构特征

我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的汉字数量竟然高达十万个之多,常用的汉字也有几千个,这样庞大的汉字数量,为学生的识字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但是,对比较常用的汉字进行认真分析就会发现,不少的汉字存在着普遍的规律,而这些规律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汉字,甚至有些汉字没有见过,但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征,学生也能认识。针对汉字的这个结构规律和特征,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这些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并且引导学生对这些汉字结构的规律进行掌握、学习和应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和效果。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应用生字结构规律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让学生自己独立整理汉字结构的规律,学生对这些规律的掌握更加熟练,应用起来才会更准确。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要学习的汉字“杨、柳、椅、松、柏”等,并且在黑板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观察这些汉字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汉字,很容易得出“这些汉字都是‘木’字旁结构”的结论,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些汉字的字义进行解释,并且让学生进一步找出其中的规律。学生通过对这些汉字的字义进行解释,发现这些汉字要表达的事物都是与“木”相关,从而认识到大部分带有“木”字旁的汉字,要表达的汉字字义也一般与“木”有关。除了这种偏旁结构的汉字规律,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会意字”的规律。

所谓的“会意字”,就是指利用已经存在的象形字进行重新的组合,这样的汉字能直观展示汉字的字义。为了让学生掌握“会意字”的规律,教师向学生展示了“明、鲜、尖、灭、休、森、从、占、束”等汉字,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汉字进行拆分或者形象的表述。学生通过对这些汉字进行分析,会发现“三个人念‘众’;表示人多”“火字上盖上之后,念‘灭’;表示火熄灭”“不正就是‘歪’”等。当学生掌握了这些“会意字”的组合规律,会对这些汉字的结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生字。当然,汉字的识字规律还有很多,如“形声字”“象形字”“指事字”等,汉字的这些结构规律,都能有效帮助学生熟练记忆生字,并且对这些汉字的字义理解得更加准确,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识字效率。总之,语文教师要重视汉字结构这些规律的传授,让学生掌握这些汉字规律,以提升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让学生高效完成识字积累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采取趣味教学法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意识,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同时构建高质量识字课堂,让学生的识字能力、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生字肢体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识字
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8-13 09:31:10
识字儿歌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识字谜语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生字变身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