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城东中学 陈妙音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建立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的教学结构,系统提炼单元知识内容,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科学的单元学习目标、内容、活动、评价计划,使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化。然而,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把握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导致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升。为了改善教学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课程标准、基本学情,“再构建”大单元教学格局,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发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语言建构与应用,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该素养能够反映出语文学科的独有性、综合性特点,是一种具有本质意义的素养。培养初中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掌握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语言建构与应用机制,在夯实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增进语文素养,学会熟练、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获得不同的思维能力。具体的思维能力包括直觉、形象、逻辑、辩证、创新思维等。思维的提升具体可以包括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能够使学生在既有的思维能力基础上获得良好的锻炼机会,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不断地在语言实践中丰富自我认知,开阔学习眼界,从而促进自我思维发展,不断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使之能够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念。培养初中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能够不断提升其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使之能够透过文字了解其中的内涵,在鉴赏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写作素材,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继而促进自我综合素质发展,形成良好的审美品格,树立崇高的志向。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渗透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让学生在开阔文化视野的同时,学会理解与借鉴不同的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与热爱,在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秉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深入理解文化内容的基础上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主题或者任务为中心,对单元内的不同课文、知识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分析、开发,构建具有明确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实践活动的结构化单元教学体。这种单元教学有多种课程类型,具有较强的统筹性和科学性。对单元的实践研究,是初中语文教师落实大单元教学的重要体现,基于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实际教学状况,所论述的大单元教学并非单纯地强调跨学科、学段的单元教学,而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身心素质发展规律、思维状况构建的“最小学科教学单位”。由此可见,大单元教学体现在对单元内部语文知识内容的二度开发和整体设计。
课题备课,是指对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课题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分析、教学总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组织教学的方法以及手段、学情分析、作业布置、实体设计等。具体的课题备课步骤如下。首先,应当明确新课程标准要求,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把握好大单元划分,体现知识的结构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然后,要细致研读教材,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来规划单元主题,确定契合学生实际的单元教学目标。其次,理清大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立足教材中的基本、重点知识和技能,明确师生共同主攻的教学方向,串联相关重难点知识,采取适当的方法,通俗、严谨地讲解知识。再次,要寻找构架大单元知识结构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分析、总结,构建完善的基础知识体系,同时设计好单元教学板书,加强学情研究,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最后,要预先总结教学过程,撰写教学反馈,为下一轮大单元课题备课提供良好的参考。
通过对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理论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实践经验,现对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进行初步的梳理。首先,教师应当明确大单元教学的主题,通过寻找课文教学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起能够体现大单元教学人文价值的目标,并据此提炼单元主题,聚焦统领单元教学的情境、任务,为后续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引。然后,要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不同的切入点,分析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立足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点,将大单元学习任务与教学活动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要寻找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大单元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融为一体,也使教学目标、任务的设计更加自然和谐。最后,要坚持以语言应用为基础,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致力于促进学生思维、审美、文化、道德、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新时期以来,实施语文大单元教学,可以使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语文大单元教学通过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单元主题,能够让学生把握内单篇课文主题与单元各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使之通过学习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将单元内的诸多语文元素统一起来,能够将学生引入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使之体会到大单元语文教学的价值,消除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膜,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语言,促进语文素养提升。语文大单元教学具有统领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其创新思维意识提高,使之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第一步是提炼单元主题,立足单元内部多篇课文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聚焦统领单元的人文素养,能够提炼出具有鲜明特点的单元教学主题,继而统领整篇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点,围绕本单元需要学习的内容,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贴切地连接众多教学目标,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包括《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单元所选文章,均能够体现中华美德以及时代精神,首先,教师可以据此提炼单元主题“道德修养”,让学生通过精读第一篇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文章的类型,从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小事”中,分析单元主题“道德修养”的内涵,再广而推之地进行阅读,品味《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中的故事。然后,教师要进行细致的总结,围绕单元主题“道德修养”讲解相关语文知识,引申出“铭”和“说”两种文体,引导学生学习《陋室铭》《爱莲说》,并从语言风格和人生境界两个角度来启迪学生,使之能够在单元主题的指引下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心得体会。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来概括不同的课文主旨,使之在深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想法,在大单元学习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教师提炼单元主题“道德修养”,统整各篇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单篇学习的基础上明确学习重点,懂得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表达,进而促进自我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形成、发展。
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切入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继而实现生活与教学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贯通不同的学习活动,以促进生活与教学衔接;利用优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思维发展与提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包括《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立足单元内部的回忆性散文、传记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生活回忆。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中的真实事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其回忆自己经历的人与事,介绍与课文叙述相似的不同人物,怀揣景仰之情,分析人物的品格与精神,使之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然后,教师可以从别样人生角度,分析不同作者在课文中所抒发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典型事件、细节描写,结合不同人物的刻画方法、风格多样的语言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由此促进其思维发展。最后,让学生分别扮演鲁迅、朱德、茨威格、艾芙·居里,抒发对生活的见解;将学生引入真实情境中,促进生活与教学衔接;围绕大单元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共情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促进其文学素养提高。
应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学习和构建,促进其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发展。教师可以利用能够体现知识结构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围绕单元核心知识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迁移、应用知识掌握不同的鉴赏技巧,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进一步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包括《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师可以从游记的特点入手,首先设计阅读任务,提出有关不同风景名胜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不同的课文,使之能够通过阅读了解山水风光、体会作者对人文胜迹的情思,在任务的驱动下实现自我学习和构建。然后,设计鉴赏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任务的基础上,找出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山水风光的语句,立足游记特点进行鉴赏,把握作者的游踪、论述角度、写作方法,仔细揣摩和品味其中的语言。最后,教师要强化鉴赏引导,立足单元总体教学目标,呈现不同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自然景观中,身临其境地进行鉴赏。由此激发其鉴赏和审美的积极性,使之掌握鉴赏技巧,懂得从句子成分、语义搭配等角度入手,结合作者的抒情方式进行全方位的鉴赏,由此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文字之美。教师可以立足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写作,为学生抒发自己的阅读之感提供契机,促进其审美素养发展,帮助其实现自我学习和构建。
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有助于培养其优秀的文化传承意识。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用能够激发学生文化自信的元素进行授课,由此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实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之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包括《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名著阅读是大单元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注释、插图等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实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让不同的小组分别阅读不同的课文,教师为其提供相关名著的知名篇目,利用《桃园结义》《匡超人》《火烧赤壁》《黛玉葬花》等耳熟能详的名著篇目,调动学生的合作实践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然后,教师要设计总结类实践任务,让各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分别总结四篇课文的主旨,再分析单元主题,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文化传承的理解。由此,激发学生的大单元合作实践积极性,使之能够通过合作讨论进行全方位的总结、思考,形成对大单元学习内容的独特认知。最后,教师在听取学生的回答后,要表扬学生的文化传承积极性,通过解读名著《水浒传》《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方式,让学生从名著中汲取精神力量,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之在大单元合作实践学习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综上所述,立足于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立足实际学情,将契合学生实际学习特点的大单元活动方案作为支架,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与实践中促进自我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大单元教学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为了突破教学困境,语文教师还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将大单元教学落实到实际课程实践中,使学生能够从单元视角入手,充分掌握所学语文知识,促进自我综合素质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