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红峰幼儿园 刘诗云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任务,这一能力的形成能够让幼儿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语言组织、沟通交流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阅读能力的养成还能让幼儿保持专注力,在学习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加强对外界社会的感知水平,对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阅读能力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家长、环境多方面的引导和熏陶,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其意识,丰富其生活经验,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基于此,家长与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逐渐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与阅读能力。本文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展开了讨论,阐述了其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幼儿的年龄规律与发展特点,从家庭、学校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教育策略,以供参考。
阅读是认识和学习的过程,通过书籍不仅可以吸收和了解知识,还能养成语言的表达能力,对逻辑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讲,书籍不但成为提供初步接触世界的工具,还能培养阅读思维,提高写作能力,锻炼口语水平。就当前的教育情况而言,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拓展幼儿的逻辑思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处于3~6岁,他们的理解能力、生活经验有限,对外界的社会活动具有浓烈的好奇心,也具有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的意愿。而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在阅读绘本故事的时候,观看书中人物的形象、故事情节,能够感受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进而产生一些认知并融入自己的动作中。还有在讲解社会环境的故事中,丰富的学习内容能够促使他们社会化水平的提升;在幼儿讲解故事的时候,能够提高他们对词汇的理解、组织、运用能力,从长远角度看,在早期教育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象地说明了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颜氏家训中有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小时候在一定的环境生活,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定的品德习惯。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能够使其想说、能说并且喜欢说的环境。而对幼儿来讲阅读环境是幼儿发现阅读魅力所在、从而产生阅读兴趣的地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阅读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在氛围融洽的阅读环境中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故事场景,将自身的感受与书籍当中的人物充分地融合,体会到人物角色的想法,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还能够使幼儿形成足够的想象空间,为使幼儿的阅读体验达到最好的效果,让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打造一个舒适、贴切、美妙的阅读氛围,学习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隐性教育的作用,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以从班级内、公共空间的环境创设入手,选择合适的内容,在区域游戏、角落、墙体等地方增添书籍的元素,利用环境带动幼儿的意识,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以达成教育目的。
例如,在开展班级内部环境创设的时候,教师要精心设计图书区的氛围。在入区卡片的设立上,可以将卡片设置为一本翻开的书籍,突出这一区域的特点;在区域内部的建设上,将可移动书柜设为隔离板,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静谧的阅读环境;在区域的墙体上,可以使用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利用“卡通人物看书”的图片引导幼儿展开阅读。除此之外,在班级整体环境创设的时候,也可以使用一些相关的元素。如在区域规则框的设计中,使用书本的图案;在孩子装衣服的柜子上,粘贴书籍元素的小贴纸,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地方展示出书籍的魅力;在外界的公共区域,可以创设趣味绘本墙,在孩子排队等待时可以阅读故事;在园所的大厅中,可以投放小椅子和小书架,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阅读活动;在宣传栏、墙体画的创设上,也可以使用一些阅读的图案,将幼儿园公共区域、班级氛围都充满了阅读的元素,给孩子带来一种“心理暗示”,让其萌生阅读的意识,对能力的养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基于现代教育需要适应个体需求、尊重个体差异,发展适应个体需要的针对性教育是当前学校的主要方向,学校要时刻体现科学合理的方法,在对幼儿进行阅读能力培养时,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意识到幼儿在不同阶段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打造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普遍处于3~6岁,在幼儿园教育中分为小、中、大班。由于能力、思维、年龄上的差异,不同阶段的幼儿阅读内容也有很大的区别。基于此,教师要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他们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规律,选择一些幼儿能够接受的阅读书籍,避免出现难度过高、内容复杂的情况,尽量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例如,在小班幼儿的阅读内容选择中,这一阶段的孩子年龄在3~4岁,理解水平、表达能力有限,注意力不集中且自我意识强烈,并且自理能力相对较薄弱,对幼儿园集体环境感到陌生。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幼儿,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内容复杂、篇幅过长的阅读,选用文字内容少、画面简单形象的书籍。如《鼠小弟的小背心》《大卫不可以》《谁咬了我的大饼》《我上幼儿园啦》等系列故事,通过简单的人物、情节、绘画方式帮助幼儿建立阅读的习惯。而在中、大班幼儿绘本的选择上,随着年龄与能力的提升,孩子对集体环境越来越熟悉,并且有了集体归属感与责任感,对复杂的知识内容有着浓烈的探索欲望。在投放阅读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高、趣味十足、科普性强的图书。如《带我去月球》系列绘本、《好多的不可思议》系列图书、《动物骨大发现》《陶瓷镇》等内容,都能够满足幼儿对外界和知识的探索欲望,从他们的心理需求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图书,对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阅读能力的形成,不仅仅需要幼儿拥有自主阅读的意识,还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积极引导。为促使幼儿能力得到稳定的提升,在幼儿园语言领域的课程活动中,教师应展开丰富的阅读课程,利用师幼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故事、阅读内容,学会正确的阅读方式,主动讨论故事内容、揣测故事情节、总结经验,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
在展开绘本教学课程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如绘本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在阅读故事前,教师带领孩子观察封面,并询问他们“小朋友们,我们看一看封面上有哪些人呢?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呢?”随后引导幼儿回答“有一个老爷爷!”“还有一个小男孩!”“他们手拉手在散步!”……,在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说,这个故事有一个白胡子的老爷爷和一个穿蓝色大衣的小男孩,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在他们两个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吧!”随后教师翻开书,引导幼儿一页一页观察图片的内容,并让他们说出看到的内容、猜想到的事情,慢慢地由教师总结变成幼儿总结,让其主动地积累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逻辑思维,提高其阅读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慢慢地感受到阅读活动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
此外,在展开阅读课程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实际情况的调控,如果幼儿出现兴趣低沉、专注力不高的情况时,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使用游戏、唱歌等多种趣味性的阅读手段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让幼儿在视听盛宴下调动全身感官,以提高阅读兴趣,能够更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如在《可爱动物操》的阅读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工具展开故事的讲解,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幻灯片播放动物的短片或图片,让幼儿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习惯,在播放完短片后,教师可以选几位幼儿到讲台上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模仿几种动物的声音、动作、走路姿态等,其他幼儿可以根据其展示的动作等猜测动物名称,引导幼儿运用语言描述动物的动作特征,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而且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在发展幼儿四肢协调力的同时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由自主地形成阅读的意识,在参与中完成了教学的主题,为后续的阅读课程做好保障。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幼儿的成长阶段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学校教育起着传授专业性知识的作用,而家长则是幼儿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通过实际观察和调查发现,幼儿未来成长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共同付出,因此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家庭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培养孩子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时候,家长应当发挥好自身的示范作用,在家庭氛围中使用合适的内容展开教学,带领幼儿一起读书,将娱乐与游戏融入家庭阅读教学中,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达到家庭教育的效果,让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家长和教师应当加强彼此之间的互动,利用网络技术及时展开沟通,家长可以将幼儿平日在家的阅读量通过微信或者班级QQ群发送给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从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幼儿的实际阅读情况,确定幼儿的成长方向和发展进程,从而制定出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案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还能共享一些教学资源,给幼儿营造优良的阅读氛围。
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制订“每日读书计划”。在制订计划时,家长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内容的确定上可以双方共同商议规则,如“每晚睡觉前一起阅读十五分钟图书”“每周都要相互交流阅读的感想”“阅读图书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不可以互相打扰”“看完图书要将书籍放回原位”等。这种教育方式非常适用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尊重他们想法的同时提升孩子的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在家校互动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可以互相分享一些经验、阅读书籍。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指导阅读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给予其帮助;家长也可以把幼儿的实际情况分享给教师,结合幼儿在园期间的表现和家庭氛围中的表现,家长和教师共同确定幼儿近期发展阶段,制订一些针对性的阅读计划,保证双方教育的一致性,形成“1+1>2”的形式,更好地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获取生活经验、感知外界社会的重要途径。想要快速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游戏的灵活性开展阅读互动,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同时丰富课程的展开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创设趣味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游戏。使用这一方法时,要尽量选择人物多、情节丰富的故事,让班级所有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让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使书籍中的内容变得“活”起来,为课程活动注入全新的活力。如在共同完成《小红帽与大灰狼》的阅读时,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教师扮演大灰狼,幼儿扮演小红帽,然后通过对话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在课堂中还原,通过角色的扮演幼儿便初步代入小红帽的角色,再通过在你来我往的互动暗示,幼儿的思维开始发散并模拟出话题下的场景,然后引发情感发生一系列变化,让幼儿在体会角色思想与行为活动过程中愉快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还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掌握提炼和概括出故事主要内容的能力。情境中的情是感情、情绪、情况与情境,而境则指代环境、状况、场景和意境,通过模拟场景还原情感,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建立阅读观念,帮助幼儿理解和思考阅读内容,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激发其阅读欲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六一幼儿节、运动会、联欢会作为媒介,鼓励幼儿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创编幼儿舞台剧,让他们自己更改剧本、创编角色、丰富情节,将阅读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幼儿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开展“亲子阅读会”,在开放日开展此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过的图书,讲解在书中发现的小秘密等。
综上所述,文章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展开了讨论,阐述了其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幼儿的年龄规律与发展特点,从家庭、学校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可行的教育策略。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幼儿、家长、教师的不断努力,使用引导、游戏、趣味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其阅读欲望。此外,教师还应当发动家长的力量,让家校教育内容保持一致性,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