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顺化镇寄宿制小学 王吉庆
基于课程思政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阅读素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将这些思政元素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充分融合,在教授小学生语文阅读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价值教育,帮助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素养。开展高效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调整,并利用新的阅读指导思维,重点对学生多种学科能力发展进行关注,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基于课程思政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阅读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不能单一地说教,或者是单纯地灌输课程思政内容。语文教师还要先对阅读教学中的知识和素材充分理解,之后对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然后将这些元素合理利用,和学生建立起互动教学关系,从而更好地丰富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体验感,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小学生对相关的价值观产生强烈认同,更好地将课程思政和小学语文阅读融会贯通。
在人类成长发展、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人生阅历、思想道德观念等并没有树立形成,好似一张白纸,此时,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其建立起一个良好育人环境和氛围。这对于小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对于小学生未来成长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社会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并且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更加全面,要求更高。人们的言行举止、待人处事等都可以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和道德修养。课程思政教学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教带学的问题时常发生,导致很多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中的丰富知识和内容并没有形成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其中蕴含的情感也没有更好的体验和感悟,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第二,语文教师在对阅读教学目标进行设置时,缺乏明确性,开展教学时不知道怎样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即便是一些语文教师了解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会受到一些阻碍。第三,很多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思路不够完整,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一些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且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比较少,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同时也阻碍了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五,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其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浅显,并没有真正地将思政课程的作用发挥出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且还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这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不能、不应该被忽视的。因此,在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深入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这些思政教育元素和语文阅读教学深入融合。然而,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并没有熟练地将这些内容应用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将课程思政和语文课程很好地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之间的有效联系性比较低。教师通常会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将内容中的表面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过于关注阅读素材的理论教学,对于其中的内涵并没有重点关注,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无聊枯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材料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政元素,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元素,从而让课程思政教育依托于语文阅读教学展开。小学语文教材的很多单元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对小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语文教师要将这些育人元素和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结合,以思政育人元素为教学核心,并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计划。语文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并对文章中的生字词等进行掌握,同时消除字面障碍,在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来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然后,要引导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分析,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有所认识和了解,并在此过程中将语文阅读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升国旗》一课的教学中,文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爱国情感。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时,要先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整体性的设计。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种庄重肃穆的氛围,感受雄壮有力的国歌声。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尊重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也让学生意识到国旗代表的就是国家,是国家的尊严,了解到少先队的红领巾就是国旗的一角,自己作为少先队员更应该热爱国旗,热爱国家。在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并对文章中的生字词等进行分析学习,让学生在掌握这些生字词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并激发学生的内在爱国情感,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感。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和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实现语文阅读多元化目标。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课程思政教育,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阅读文章进行差异性的教学方案设计。一些文章常常会以学生的生活为主题,并且这些内容中还会融入非常真挚的情感。在进行这类文章的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共鸣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价值的引导,对语文阅读教材内容进行详细阅读,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内容,并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讲授给学生听,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指导学生对阅读文章有更为深刻的感悟。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其中,或者是通过生活化场景的创设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共鸣,并使学生对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感受,在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的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之前,语文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比如:学校哪些地方比较特别?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将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圈出来,从而让学生对文章有所了解。之后,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进行画面联想,将自己认为比较新鲜的词语在文中圈出,并引导学生感受这所边疆学校校园生活的不同,同时对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之情有所感悟。学生对于校园生活有着别样的体验感受,他们对于少数民族的校园生活会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内容也有着比较强的兴趣,这样学生在阅读学习时也会非常认真,同时还会沿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来进行学习。语文教师在对文章教学进行深入分析时,学生也会随着教师的指导来思考问题,直到教师将学生引入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中,从而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民族大团结这种思想情感的认识,并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思想价值观念的引导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学习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材中引入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也是对小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元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在丰富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使其更好地受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小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小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我国传统节日”主题来进行教学延伸和拓展,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学习任务,比如,搜集一些关于中秋节来历的资料,以及中秋节习俗资料等;之后,在班级中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传统节日资料进行交换学习,并对这些传统节日进行汇总总结;然后,学生将自己对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学习的见解和其他学生进行分享,通过分享的方式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学习过程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一过程也是课程思政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充分融合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类型的学习方式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进行了课外延伸,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政教育,实现了多种教学效果。
小学古诗词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学材料。古诗词的语言形式非常凝练,可以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所要表达的事物准确生动地体现出来;同时,古诗词中蕴含了非常深刻的主题,传递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所以,利用古诗词阅读教学来开展思政教育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古诗词阅读时,不仅要引导其对字面含义进行学习理解,同时还要对整篇古诗词的情感进行解读剖析,要对古诗词背后的思政教育要素进行挖掘,并传递给学生,运用古诗词来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
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古诗阅读教学中,作者主要对大自然的景观进行了刻画,作者采用的表现手法比较直观,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在背诵的时候也会想到鸭子戏水、桃花等自然画面。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比如:为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呢?学生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思考,分析出原因。之后,语文教师再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鸭子常常在水中活动,对于江水的环境和变化非常了解,所以鸭子可以很快地感受到江水的变化情况。然后,语文教师可以以此问题为基础,进行教学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自身的认知水平进行思考,以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要气馁,只有自己充分了解掌握知识之后才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才可以解决问题,取得更好的成就。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实现思政教育和语文阅读教学充分融合的教学目标。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英雄人物和模范人物有着特殊的崇拜情感,这种崇拜情感以及榜样的力量可以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情感,并促进小学生的人生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事迹等,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黄继光》一课的教学中,文章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上甘岭战役打响后,在朝鲜战场上最为激烈的一次阵地战中,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雄故事。黄继光为了占领敌人的高地,不惜用自己的身躯来吸引敌人的炮火,最后在敌人的炮火下英勇就义。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黄继光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解读:黄继光将忠于革命、忠于人民、勇于牺牲自我的大无畏光辉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着非常崇高的素养。通过语文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可以对黄继光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认识到现在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形成一种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以及向英雄学习、不怕牺牲、不怕艰苦、为祖国的壮大努力拼搏奋斗的精神。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和自然环境有关,其中不仅包括一些古诗词内容,还有很多现代阅读文章,都对自然景物进行了美好的描写。学生在学习这些文章时,可以轻松地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学习掌握,并且会有比较高的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比如,可以告诉学生,这种美好的自然环境是需要我们一同努力保护的,利用这种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使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将课程思政和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融合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方法,更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好习惯。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将生态文明思想结合教学内容讲给学生听,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引导小学生形成正面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植物颜色、出现的小动物以及丰收的果实等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植物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会有丰收的果实,明白是因为自然环境在变化,所以才有了丰富的植物,才有了更多的小动物,植物才可以获取丰收的果实等。以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生态文明思想,让学生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思想意识,了解保护自然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观赏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大自然遭受破坏的恶劣情景,以这种对比冲击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从而激发小学生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保护和喜爱之情,更好地传递课程思政教育中的生态文明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同时还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深入挖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重视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感,充分挖掘语文阅读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进行思政教育。同时,还要通过对古诗词阅读分析教学进行思政教育,分析人物形象,渗透思政立德树人教育,加深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文章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指导小学生建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情操,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