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斌 石 艳 缴润凯
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幼儿园园长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牢牢把握幼儿园园长持续性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不断完善项目制管理的运行机制;构建精准、专业、多维的培训体系;重点支持薄弱环节,带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尽管取得了诸如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园长队伍、建成中国特色的幼儿园园长培训制度体系、创建幼儿园园长培训事业发展的新生态、发出中国教育的经验之声等成就,但在培训实践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个性化”“层次性”的需求诊断,培训系统“要素分散”“结构封闭”,以及满意度评估“轨道偏离”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与质量提升。[1]为实现培训过程中个性化需求与共性化方案之间的平衡,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提出,以促进幼儿园园长专业能力自主发展为核心价值的“四维一体”培训模式,即打造学习平台,满足幼儿园园长的学习需求;打造交流平台,激发幼儿园园长内在学习动力;打造展示平台,促进幼儿园园长的个性化成长;打造成长平台,持续推动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
学习平台建设,重在强调培训者以一定的培训内容,通过教学活动促使受训者学会解决问题,学习如何创新理念,如何借鉴经验,助力幼儿园园长专业能力的系统提升。
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焦点,已经从粗放式的规模扩张转向了内涵式的质量提升。[2]此种转变对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培训工作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实际调研入手,准确掌握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意见、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受训需求,施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的培训课程。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在开展培训工作之前,通过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座谈交流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幼儿园发展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订单式”课程设计,直面学员困惑,精准指导,促使学员获得新思、良策、妙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教育家办学,支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大胆实践,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不懈追求的目标。[3]在此背景下,培训工作应从浅层次的专业发展转向专业素养的系统提升,助力优秀幼儿园园长“破茧成蝶”,走向教育家办园之路。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凝练办园思想成为国家政策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思想,在培训周期超过一个月的项目中,增设“四史”学习教育,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充分利用全国培训专家资源库的师资优势,加大历史、教育、心理、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以加大信息化素养、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教学比重为抓手,注重学员理论提升、思维训练、教育规律和儿童发展规律的学习。这种兼顾时代性的多元化、多视角、跨学科培训,使学员文化理解和知识建构更加系统化,有效促进学员提升理论素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理论与实践是培训工作中的两大要点,理论的价值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学员完成理论与经验交互作用的质量的优劣。优质幼儿园实地观摩活动作为理论转向实践的枢纽之一,帮助学员结合理论反观自己原有的办园经验,实现自我内心的理论与现实经验之间的反思性、理解性对话,生成新的经验。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通过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研究院所建立联系,在全国多个省、市遴选优质幼儿园作为实地观摩学习平台与实践教学基地,促使学员在这种沉浸式的学习过程中,研讨交流、启发自我、反思经验、构建模式,在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探索自己幼儿园的特色发展之路。
交流平台对于实现培训者之间、培训者与学员之间、学员之间、学员与经典文本之间的交流,激发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引发学员的深度思考,促使学员实现由内而外的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训者之间的交流对于提升培训质量具有重要价值。自2011 年幼儿园园长“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幼儿园园长培训采取诸多举措对受训者进行分类、分层、分地区的精准识别和选拔,如专家库的建立和人选的遴选工作等。这些举措有力地保证了幼儿园园长培训的质量,推进了幼儿园园长培训者队伍的专业化。为打造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幼儿园园长培训教学和管理队伍,强化培训者的专业能力建设,努力提升幼儿园园长培训队伍的专业化水平[4],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积极推进“培训者”交流工作,多次举办“全国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研讨会”。
“导师组机制”能够增进培训者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培训中的追问和求解,提升培训效果。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的培训项目,以学员关心关切的知识点为切入点,设立“导师组机制”。在培训时间较长的项目中,通过点对点的“师生”交流方式延伸专题讲座内容,聚焦某一知识领域进行直接的“传道”和“解惑”,实现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在发展中的“小切口入题”“大理论寻据”,以攻克某一“要点”为目标,以“专精”某一理论为抓手,以“广博”学科知识为引领,助力学员成为“专家”。
“身边人”带动“身边事”的方法,在培训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幼儿园园长在日常工作中所形成的“个人知识”力量,就像教师难以明确意识和清楚表达,隐含于教师的个人实践经验之中的对教育的认识,这种深藏于教师头脑中的认识切实而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实践行为。[5]这种难以清楚表达的认识在“同僚”之间却能够产生不言自明的相互影响作用,作为有着相同教育情怀、共同话题、共同经验的幼教从业者,彼此之间的“默契”带来的相互影响更直接、更具体。长期以来,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学员参训项目看作是一个齐聚全国精英、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积极组织学员开展“研讨论坛”。学员围绕保育教育、园务管理等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积极互动、分享智慧,实现了相互影响下的共同成长。在班级管理细微处,也积极发挥交流的学习功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鼓励合住宿舍,增加学员彼此间的亲和度,形成了茶余饭后皆谈教育的氛围。学员也因此习惯于常态化联系,在集中培训结束后,也能够相互学习、共享资源。
蕴含丰富思想资源的经典书籍既是专题讲座内容的拓展,也是幼儿园园长积淀知识的重要源泉。经典思想之所以能够“活”起来,是因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由知识传播者所实现的“连续性”[6],这种连续性体现在个体的内化、转化、发展中,但根本的前提就是能够理解思想精华构成的“史”。所以,阅读经典对于受训者结合当下实践,淬炼新思想和新认识尤为重要。“道”在动态中成就“事”,“事”在动态中实行“道”,或者说,“道”在“事”中运作才得以展开为“道”,“事”的运作也因为得“道”才能成其功。[7]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完成“事”与“道”的“互构性”成长,阅读经典也是必由之路。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为节省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从海量书籍中筛选经典的时间,为学员提供阅读书目清单,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并建立“读书汇报会”制度。读书汇报会均有指导专家参与,以保证对思想理解的正确性。学员与经典书籍的交流,既激发了学员的读书热情,也帮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经典书籍的核心思想。
与交流平台相比,展示平台侧重于让学员个体通过分享成长经历、办园经验和个人研究成果的方式,达到进一步自主发展的学习状态。
培训工作并非培训者的“独角戏”,学员的成功经验分享亦是“舞台”中的精彩内容。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在研修项目中,增设幼儿园园长办园经验分享环节。对幼儿园园长个人而言,此种展示能够使幼儿园园长提升其总结和反思能力,总结办园经验,反思幼儿园、托儿所建设,甚至会提升文字表达能力。此外,不同的办园经验也会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借鉴,“倒逼”自我对所办幼儿园、托儿所建设的再思考。
幼儿园园长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实践模式创新是检验培训效果优质与否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在教育部示范项目培训中,推行学员成果展示,以此促使其做到理论基础扎实,同时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增强。主要做法包括:推广个人研究成果,中心积极利用各类培训项目,帮助学员联系报刊推广优秀论文,扩大影响范围;在培训项目进行中,开展公益论坛,为幼儿园园长提供分享其突破性、引领性研究成果的机会;选聘优秀学员成为培训者,通过遴选,将善于讲课的学员选聘为培训授课教师,展示其教育理念及实践模式。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要求,为期15 天的“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学员,在结业前需提交 《学习心得》;为期30 天的“骨干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学员,在结业前需提交 《管理案例》 《园、所发展规划》《学习心得》;为期两年(跨年度分阶段不少于60 天)的“优秀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学员,要进行课题研究,包括开题汇报、中期汇报、终结性课题研究答辩。
幼儿教育具有园本化、师本化和区域化特点。幼儿园园长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成功经验也各有特色。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重视优质幼儿园园长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意在形成以点带面、变输血为造血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对东北师范大学“U-G-S”理念进行创新,建立由师范大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三方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U-G-K):在全国遴选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口碑优良的幼儿园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结合为期1—2 年的“园、所打造项目”,组织专家力量优化和改进实践教学基地,聘请基地幼儿园园长为“实践教学指导专家”,向参训学员开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展示其办园特色与成果。同时组织“实践教学基地研讨会”,通过多维度、多视角的探讨,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影响范围。
成长平台的建立,旨在引领幼儿园园长的持续发展。在幼儿园园长的培训工作中,幼儿园园长及其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培训工作的延伸,也是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
培训班的结束,并不意味培训工作的终结。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通过3 种跟踪培养方式持续促进学员发展。一是推行“导师终身制”,导师与学员点对点联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及时帮助学员解决问题与困惑,助力学员发展;二是建立学员信息库,利用社交媒体建立便捷的交流渠道,推送国家教育政策、文件,精选优质文章,介绍优质园、所创新举措;三是中心的网络资源平台持续向学员开放,提供最新的专题讲座供学员学习,鼓励学员自主选学。
会议是集中呈现学前教育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攻克幼儿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快捷方式之一。为不断拓展学员视野,引领学员发展,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积极筹办“中国幼儿园园长国际研讨会”和“学前教育国际会议”,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以色列、挪威、芬兰、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就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幼儿教育的理念与特色、幼儿园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改革经验,展开沟通和交流,拓宽学员国际视野。秉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理念,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与境内外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先后为学员前往美国、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国实践、学习提供支持,积极聘请国际知名专家为学员开设相关前沿课程,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为学员的国际化视野与本土经验的融合,提供现实的、可操作的路径。
近年来,全国纷纷采用“名师工作室”模式开展名师培养系列活动,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绿洲”。在名师工作室的实践探索中,如何进一步提升核心人物——工作室主持人的综合素养和领导才能,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8]对于助力幼儿园园长成为“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的问题,培训机构应积极探索名园长工作室的发展路径,研究和推进这一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运行、发展,以此加快幼儿园园长成为“教育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