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双新”改革中“五对”关系的思考

2022-11-20 18:40谢登科
中小学校长 2022年6期
关键词:立德育人改革

□谢登科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作为甘肃省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改革示范校,实施“双新”改革近一年来,通过学习与培训、实践与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是,在大多数教师的观念中,还存在片面的认识,影响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此,学校必须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契机,深刻认识和扎实推进“双新”改革,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优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壮大优秀教师队伍。为此,必须坚持系统方法,正确处理“双新”改革的“五对”关系。

一、“不变”与“变”的关系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40 多年的改革实践,深化普通高中教育体制改革,必须站在历史的视角正确处理“不变”与“变”的关系,“不变”的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变”的是传统应试教育主导下教育管理中“简单说教、单向输灌”的教育方式,是“家长制、保姆制、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死记硬背、简单模仿、大量刷题”的学习方式,是“简单重复、机械劳动、缺乏创造”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是“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发展模式,是“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片面评价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人。“双新”改革的实施,要求我们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的视角、人民对教育的新期待的视角来看教育,同时还要站在教育的社会属性对教育本质要求的立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视角和教育内在规律要求的视角看教育。我国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已经是人民对美好教育的新需求。“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通过“双新”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在“不变”与“变”的逻辑演进中树立科学的育人观,通过课堂变革确立科学的教学观,通过全面发展生成育人质量观,通过综合评价提升全面发展的价值观;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观为学生提供开放多元的资源观,在永恒“不变”生命至上的理念指导下“变”育人方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势”与“实”的关系

“势”即事物的力量呈现的趋向和潜能,“双新”改革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的“大势”,即对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和教育的时代性把握,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实”即实事求是地落实改革的要求和探索实践的内在必然联系。“双新”改革在落地的过程中,关键节点很多,必须处理好“蓄势”与“实践”(“势”与“实”)的关系,在“蓄势—实践—再蓄势—再实践”的过程中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在“双新”改革初期,通过政策的宣传和阐释,营造改革的氛围,认识改革的“蓄势”就是蓄积能量、聚合智慧。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薄弱省份主动适应改革必须积蓄能量:要系统学习教育政策,厘清逻辑关系;要梳理政策体系,理顺改革架构;要研读学习新教材、新课标;要深度理解教材和课标之关系,对比新旧课标、新旧教材之区别;要学习先进经验,汲取改革智慧;要研究“一核四层四翼”,明确相互关系和必然联系;要重构课堂生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当然,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定然是效果,即“实”在的发生,新课程、新教材及新高考综合改革追求的必然是育人的本真性:真实地指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业质量的真实提升;真实地指向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师专业的真实成长;真实地指向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学校的真实发展。

三、“难”与“易”的关系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统筹推进普通高中“双新”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双新”改革,必须坚持“难”与“易”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在难点中寻找容易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解决容易问题的过程中突破难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在改革初期必须分清轻重缓急、繁难简易,坚持校本性和稳定性的原则,善于抓住牛鼻子,注重十个指头弹钢琴。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双新”改革的“难”点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解决全局性、导向性的教育评价问题,对此,要进行系统性设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优化教育评价方式;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平稳推进选课走班,根据学生需求满足个性化发展要求。“双新”改革的“易”点是:通过知识结构化、课堂情景化、思维可视化等推进课堂改革;注重教师队伍专业化、研究性团队建设;引导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综合实践渠道等。从方法上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和先急后重的工作策略。改变,从日常的课堂开始。例如,学校要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唤醒、激发、点燃教师的改革热情。“双新”改革要树立系统思维,运用整体构建、分层实施、分类破解、系统推进的方法,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

四、“心”与“体”的关系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转变,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必须坚持“心”与“体”的高度统一,“心”即改革的思想性和教育的情怀,站在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体”即改革实施的育人目标和付诸的行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观念是行动的向导,在学校的具体实践中,“心”就是树立全面育人和学生终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本体使命。“双新”改革就是要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育人工作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此,学校育人的途径和手段必须是树“心”和落“体”的高度契合,通过课堂和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等。同时,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德育实施方案,进行行动研究,坚持“五育”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体悟、体验和体会。学校要突出思想政治课的关键作用,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积极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和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劳动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学以致用”走向“用以致学”,在具体学习实践中践行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

五、“道”与“术”的关系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进入全面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阶段,改革必须增强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实现由规模型向内涵型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为此,在“双新”改革中要坚持“道”与“术”的统一。“道”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术”则是事物发展的方法途径,二者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在“双新”改革实施过程中,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政策,即遵“道”;又要重视方法和策略,即用“术”。学校要通过制度与管理、课堂与研究、课程体系与教学实施、选课走班与生涯规划、班级建设与文化引领、社会实践与综合素质评价等多维度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根本之道。用“道”之根本统领全局,用“术”体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育人”与“双新”改革的关系中,前者是“道”,后者是“术”。如果说新高考综合改革“增强学生的选择性”是“道”,那么走班就是“术”;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中,如果说学科教学是“道”,那么技术手段则是“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说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是“道”,那么教学方法则是“术”,等等。总之,在“双新”改革实施的背景之下,要正确处理好“道”与“术”的关系,即“育人”与“技术”、“方法”与“手段”等关系。

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敢于用创新与改革的思想去破解难题,通过结构性变革优化教育样态,为学生播撒成功成才的希望种子,赋予自主选择的权利,搭建人生出彩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推动教育资源薄弱的省份借助“双新”改革的契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整体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高品质现代化卓越高中建设。

猜你喜欢
立德育人改革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改革之路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