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2022-11-20 16:51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吴英祥
亚太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历史教师教学

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 吴英祥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思想觉悟,以思想指引行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方法,反思不足之处,逐渐带领学生走进学科深处。历史是社会的教科书,承载着中华数千年的精神文明。历史学科教学不只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和积极情绪,让其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能力全面提升。在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阐述想法和展示能力的机会,培养出“四有”新人,让学生在提升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树立爱国情怀和集体观念,推动文化教学和素质教育同步发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为了实现理想教学效果,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标下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将各个教学环节科学衔接。

一、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基本原则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在基本原则的指引下探索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思路和方法,在总结反思中逐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给予学生积极引导,带领学生了解历史、走近历史。

(一)学生主体原则

无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哪个环节,教师都要遵循学生主体原则,在设计教学计划、活动方案和课堂问题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多方面因素,以学生能够理解且感兴趣的方式展开教学,推动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高效开展,改变学生对历史课程教学的刻板印象,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阐述想法和展示能力的机会,在实践中启迪学生智慧和思维,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

(二)因材施教原则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和包容学生差异,体现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的想法有机会表达,能力有平台展示,因此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让学生以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形式学习历史知识,树立历史思维,提升综合能力。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把握好教学方向,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避免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教师要控制好教学内容和历史问题的难度,在学生承受范围内展开教学。

(三)双向互动原则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和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要走出思维误区,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科学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趣味丰富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关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互动交流中启迪学生智慧和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保证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在把握好双向互动原则的基础上,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让学生发挥自身长处,在取长补短中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在明确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的基础上要遵循基本原则,从历史教学现状展开分析,综合考虑学生的历史基础、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将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科学衔接,通过合理规划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带领学生走进学科深处,避免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积极的学习心态。

(一)做好课前准备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但是想要保证历史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通过保证课前备课和预习指导效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1.明确目标,认真备课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思想觉悟,以思想指引行为,认识到课前准备环节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保证备课质量,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案和活动计划。在备课时教师要立足教材内容,从以往备课经验中汲取成功方法,将其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从多个角度挖掘备课素材,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准备阶段,在备课时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在备课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实际学情,以学生能够理解且感兴趣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想法,在课件中适当“留白”,在课堂上通过合理提问的方式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的备课环节,教师要先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展开分析,针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设计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在备课时教师既要将教材中的历史资源整理到课件中,也要通过互联网搜索图片、视频等历史资料,将其整理在PPT上,在课堂上以多媒体为载体呈现给学生。

2.指导预习,强化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前准备环节,教师要提高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的重视程度,通过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积极学习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如果能够保证课前预习质量,对提升其课堂听课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知识难点,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课,更容易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理解教师讲解的历史内容。

仍旧以“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为例,教师在明确教学重点、设计好教学计划后,要根据学生历史基础和学习能力准备好课前阅读材料,将相关历史资源整理到阅读材料中,让学生通过研读教材思考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将课内课外素材相整合,保证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学生要将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梳理学习思路,明确本节课的大致框架和历史事件脉络,为保证课堂听课效率奠定良好基础。

(二)丰富教学方法

课堂是传授知识、交流想法的主要阵地,教师在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后,要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为历史教学增添生机与活力,改善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

1.拓展教学内容(史料)

历史是人类以往活动的综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科内涵,逐渐带领学生走进深度学习领域,在立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将丰富多样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等相结合,将历史资源融入教学课件中,增强学生学习体验,让学生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学习历史知识,感知历史魅力。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运用的历史资料有很多,包括图像史料、文字史料、模型史料等,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史料拓展教学内容,保证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例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知识点比较多,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忽略史料教学。教师必须改变这一教学模式,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为史料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教师要踏实做好备课工作,在备课时针对“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搜索和整理相关的史料素材,包括社会背景、主要人物、发生原因、具体过程等,这些都是史料教学的重要素材内容,教师可以视频、文字等形式进行准备,将其作为史料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通过这种方式发挥史料教学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为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提供良好熏陶。

2.创设生动情境

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态会造成一定影响,教师要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营造生动情境,将学生代入历史所描绘的时代场景中。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距离学生都比较遥远,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在理解和学习上会出现困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攻克这一教学难关,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通过情景重现的方式还原历史,带领学生走入历史、了解历史,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历史道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为了带领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尊重和敬仰先辈英雄,了解祖国发展历史和过程的艰辛,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大国的崛起》视频片段,让学生深刻了解祖国发展历程和期间世界格局的变化特征。通过创设生动情境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勇敢迎接困难和挑战,不要故步自封。在保证历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向学生传达积极能量,发挥历史学科育人作用。

3.组织多样活动

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探索欲望,逐步走进学科深处,理解历史内涵。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组织的课堂活动有很多,包括演绎历史片段、历史人物(事件)辩论赛等,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相应活动,把握好活动的难度,保证活动趣味性,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展开高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需要辩证地分析,不能只从一个角度进行评价,针对此类事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活动,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启迪学生智慧和思维,让学生自行搜集和整理论据,做到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课的教学中,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可以此为核心设计辩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学生可自行分为两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查阅、搜集、整理资料,围绕论点分析论据,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了解历史,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4.历史联系实际

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很多历史问题超出了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范围,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破时空壁垒,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学科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故事内容,历史和现实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通过强化两者之间的关联指导学生学习,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让学生以史为鉴、拓展思维,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在“抗美援朝”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强化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时事热点,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思考现实问题,如朝鲜核问题,让学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思考抗美援朝这一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再结合时事热点探讨朝鲜核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通过历史与实际密切联系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锻炼学生历史思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5.合理设计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方式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高效互动,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启迪学生智慧和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问是营造课堂轻松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提高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通过合理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思考,带领学生走进深度学习领域。教师在合理设计问题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通过课堂提问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趣味,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环境。

例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几个思考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是什么?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有怎样的关系?”接下来再给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展开思考,通过探索研究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不仅可以充分保证教学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带着目的去研究和思考,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6.组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团结观念和集体意识的有效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互相启迪智慧、拓展思维,在取长补短中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历史学习水平将其科学分组,为学生布置难度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教师要全程跟踪指导,在恰当时机给予帮助和点拨,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基础知识之后将学生科学分组,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对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的理解,模拟还原《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场面,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走进历史深处,深化对历史事件、场景的认知和理解。在模拟历史场景的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从不同角度走近历史,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

(三)课后巩固提升

在保证课前教学和课中授课质量的基础上,教师要做好课后巩固提升的相关工作,将现代化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完美融合,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

1.发挥微课作用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借助微课优势、发挥微课作用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难点,针对这些知识点学生可能会出现混淆的现象,教师可借助微课帮助学生整理易错点和重难点,将其上传到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线上平台,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观看和学习,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例如,在“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包括电子课件、历史资料、课堂练习等整理成微课进行上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指导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逐步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2.优化作业布置

“双减”政策和新课标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断优化作业布置形式,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教师在设计历史作业时要体现趣味性、实践性、生活性等原则,通过设计多元化历史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挥历史作业的积极作用。例如,在“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这一活动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类型的历史作业,让学生通过线上查阅资料、线下实地调查走访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了解生活环境从古至今产生的巨大变化,听家里老人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感受历史的巨大变化和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具体要求,改革与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经验中的成功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构建现代化历史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学习体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教师要在明确具体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做好充足准备,将各个教学环节科学衔接,为保证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学科深处。

猜你喜欢
历史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