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22-11-20 16:51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童金凤
亚太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双减知识点思维

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 童金凤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要结合小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展开分析,从多个角度探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扎实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单一无趣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和时效性。教师要精准把握几点基本原则,在遵循基础原则的前提下,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手段相整合,逐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落实“双减”政策具体要求。教师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特点展开研究,逐步带领学生走进学科深处,锻炼学生逻辑思维。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学科的趣味和魅力,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实现理想教学效果,保证数学教学质量。

(一)体现学生主体位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任何一个环节,教师都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大胆表达,在反复训练中启迪学生智慧和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和愉悦感。“双减”政策对这一点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自我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二)强化教学环节衔接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在“双减”政策下,教师想要保证数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必须提高思想觉悟,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科学衔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整合实现理想教学效果,做好课前备课及预习指导、课中授课、课后巩固提升等基本工作,通过各个环节的科学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三)精准控制教学强度

为了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具体要求,教师必须精准控制教学强度,结合低年级学生数学基础、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等方面综合分析,把握好教学强度和难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带领学生走进学科深处,避免因难度过大和任务过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做好充足准备,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紧抓教学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数学基础,在适当强度下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尊重和包容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挖掘学生潜力,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能够感受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教师要通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式启迪学生智慧和思维,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和展示,让学生在互相学习、彼此激励中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保持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途径

教师在深入解读“双减”政策内涵、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展开分析,优化和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现理想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思维,提升能力,逐步走进学科深处。

(一)构建“双减”教学教研制度

“双减”政策的提出和落实让小学教育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小学数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标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双减”政策下,学校和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职责和使命,做好本职工作,学校领导要统筹规划、精细管理,优化教学管理模式;教师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方法,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活动,构建以“双减”为核心的教学教研制度,摒弃传统错误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升教学质量的科学路径。教师要将成功教学经验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整合,逐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更要走出思维误区,突破思维局限,将多元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教学实践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引导式、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班级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在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中强化“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融合创新,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做好课前准备

1.明确目标,认真备课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保证备课质量,提升思想觉悟,强化理论认知,认识到课前备课环节对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价值,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站在学生视角下设计教学方案和活动计划,为小学数学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教师要从多个角度挖掘备课素材,强化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准备阶段,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学情,在课件中适当“留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在“认识10以内的数”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历展开思考,深入研读教材,将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案例呈现在课件中,将文字、图片、视频等科学整合,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2.指导预习,强化能力

教师要提升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的方式指导学生预习,保证学生课前预习效果,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树立逻辑思维,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保证学生课堂听课效果奠定基础。教师要结合学生数学能力展开深入分析,为学生设计趣味化的课前阅读材料,学生需要通过自主预习完成阅读材料中的数学问题,启迪学生智慧和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保障。

例如,在教授“认识10以内的数”前,教师要准备好课前阅读材料,将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作为阅读素材,强化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内容和阅读材料素材回答数学问题,初步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10以内的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完成预习任务,在生活中找出一些10以内的数,阐释说明其具体含义。在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通过提问的方式营造活跃氛围,自然引出课题,开启正式授课环节。

(三)丰富教学手段

1.创设情境,活跃氛围

环境和氛围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态造成一定影响,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营造活跃气氛,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表演情境、生活情境等,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也可以将多种方式灵活整合,构建现代化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知识、拓展思维。

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通过提问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启迪学生智慧和思维。例如,在“时、分、秒”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逐渐带领学生走进深度学习领域。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动画片段,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和思考,如:“小猪佩奇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通过趣味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与时间相关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思维导图,构建框架

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衍生出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框架,让学生以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充具体内容,在头脑风暴中启迪学生智慧、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彼此促进、共同进步。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很多知识点,在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思维混淆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框架,保证学习效果,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在“10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在多媒体上出示提前绘制好的思维导图框架,让学生结合对知识点的理解展开思考,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以“100以内加减法”作为思维导图核心,将公式、定义、概念、算法等作为思维导图分支,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讨论将其填充完整。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查漏补缺,指导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计算技巧,逐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3.小组合作,拓展思维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降低学习难度,深化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思想认知也比较单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的智慧和想法凝聚到一起,让学生在互相探讨和交流学习中拓展思维,针对数学问题展开研究,分享学习方法和技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和心理压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比赛,在良性竞争的氛围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例如,在“表内乘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点后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提前准备好练习题目,将其打印在纸上。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练习,计算答案,一人计算结束后将纸传给下一名学生。教师作为裁判要公正客观,做好计时工作,在规定时间内计算准确个数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在学生小组比赛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评价,给予反馈,颁发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保持学生学习热情,在班级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视听结合,深化理解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功能,将其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指导学生学习思路和方法。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刚开始接触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简化学生学习过程。如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个长方形,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图形,再通过动画拖拽的方式将其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变化过程,引导学生从旧知识点出发展开思考,尝试分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长方形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通过新旧知识点的连接,启迪学生智慧和思维,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5.联系生活,提升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与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讲解生活案例、引入生活素材等方式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水平,让学生扎实掌握各个数学知识点,在实践中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和学科综合素养。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充足准备,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呈现在课堂上,将其转化为教学道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例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以生活事物为原型的模型,将其作为教学道具,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摸索、摆放这些物体,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在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走进深度学习领域,总结归纳不同物体的特点和定义。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在全局角度上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指导学生科学多样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捋顺学习思路,明确学习目标。

6.总结错误,培养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总结归纳错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每次练习后总结错题,将错题整理在本子上,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避免今后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减少学生失分情况。教师要通过反复训练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解题准确率,避免学生将答题思路混淆,影响最终答案的准确度。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展开错题讨论,针对近期出现的错误展开交流探讨,在彼此提示中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给予学生启迪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课堂授课时发现学生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要通过语言和动作引导的方式重新吸引学生关注,尽量不要使用点名批评的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教师可以轻轻走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面前,给予其一个小的暗示,让其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由此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四)完善作业布置和课后辅导

1.提升作业质量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控制好课后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提升作业质量,改变“题海战术”的作业设计模式,避免因作业数量过多、重复量过高而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体现多元化、层次化、趣味化等特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作业难度,让学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尝试挑战更高难度的作业内容,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适应的过程,逐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2.强化课后辅导

通过课后作业可以检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后要给予学生科学的课后辅导。为了保证课后辅导的效率,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数学基础的不同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教师一要针对学生展开整体性的课后辅导,根据学生在课后作业中体现出来的普遍问题答疑解惑,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学习方法,传授其一些学习技巧。二要针对班级内某些后进生或有特殊情况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课后辅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想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要深刻理解“双减”政策内涵,明确具体教学要求,结合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让小学数学成为一门充满趣味和生机的课程,营造轻松趣味的教学氛围,构建现代化教学体系,促使学生以积极心态学习知识、拓展思维、提升能力。教师要针对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展开具体分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双减知识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