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探春色 江南莺唱成隽永
——小学越剧进课堂有效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0 16:5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劲松小学姚晓玲
亚太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艺术教师学生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劲松小学 姚晓玲

一、浓墨重彩传非遗,缘于嵊州

国之文脉,旨在传承;文化育人,校园先行;艺术美育,势在必行。就艺术美育而言,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传承模式更能适应当地的文化土壤。笔者选择了越剧作为艺术美育的媒介,以越剧文化的活态传承为基点,将传统越剧文化与现代校园教育理念相结合,开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试图在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业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越剧诞生于1906年,发源于浙江嵊州,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被收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唱腔、吐字都用嵊州方言,别有韵味,独具一格。表演真切动人,细腻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二、菁菁校园系文化,动念合一

越剧进校园,不是为了培养越剧演员,而是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音乐课堂是越剧传承的主阵地,音乐教师是传承这一文化的责任担当者。如何真正地把戏曲艺术的种子撒向孩子们的心灵,是一线实践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在2006年越剧百年时,我校邀请了越剧团来校演出,并在此之后对全校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其中90%的学生是第一次看越剧,80%的学生从来没有进过剧场。学生对越剧淡漠的原因如下:第一,观念陈旧。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越剧有专门的戏剧院校培养演员、导演、编剧等专业人才,认为是“精英式教育”,没有真正认识到戏剧的育人功能。第二,师资匮乏。没有那么多了解、会唱、会演越剧的音乐教师。长期聘请专业演员进行外援辅导,并不是长久之计。第三,教材稀缺。越剧课程无课标、无教材、无教参,面临“三无”的境地,导致越剧普及教育无法落实。

三、悠扬委婉志和鸣,实践笃行

如何借助学校的优势,让更多学生走近越剧、了解越剧、掌握越剧基本知识及表演越剧的方法,一直是笔者在思考的问题。为了弘扬浙江本土传统文化,我们音乐教研组希望借助音乐课以及学校走班课程之际,开创越剧教育新的教学模式,让越剧艺术真正走进校园,从而激发学生对越剧艺术的兴趣,点亮校本拓展课程。

(一)普及+发展—— 课程目标有定位

1.以“戏剧讲坛”的形式推广普及

学校以“戏剧讲坛”的形式介入越剧的推广工作,邀请多位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前来为全校学生做关于越剧艺术的理论讲解、演唱、表演示范,并进行简单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戏曲艺术常识、鉴赏理论、表演方法,提高学生鉴赏和实践的综合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戏曲艺术的规律,使全校学生对越剧有了新的认识,并初步产生兴趣。

2.以“第二课堂”的形式促发展

课堂是越剧渗透的基地,但想进一步发展越剧,没有更多的时间保障是很难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的。因此我校自2014年以来实行四大校本品性课程后,每周腾出了半天时间进行走班。如此一来,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音乐教学“越剧”课程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实践,打造了以音乐课堂为基地、以第二课堂促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赏析+实践——课程实施有妙招

1.师从曲径入梨园——先行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先行者,教师的身先示范如果能做得有声有色,自然能带动学生学习越剧的兴趣。因此,学校请专家对音乐教师及有越剧特长的教师进行培训,丰富教师的越剧专业知识,提高教师越剧演唱、表演等技能。

(1)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对教师越剧素养的培训。学校充分利用区文化发展中心、区越剧团等资源,选聘区内外一批越剧名家为顾问。一方面,把越剧专家请来学校,采取面授的方法,让教师学习越剧的理论知识,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学习普及越剧教学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让教师走出去,到艺校、小百花越剧团等越剧专业团体观摩专家的课堂教学、师生的汇报演出等,让教师近距离地观摩越剧的唱腔、身段、表演。

(2)组织“赛知识”“唱越剧”的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越剧专业才能。除了专家讲座以外,学校还安排了教师越剧知识竞赛,取名为“赛知识”,通过此次活动,大大增加了教师对越剧基本知识的了解。另外,学校还安排了“唱越剧”晚会。在姚老师的组织下,教师上台演唱、表演,并请专家当场点评,评选出了“优秀演唱奖”“优秀风采奖”“优秀展示奖”若干名。在笑声、掌声中,更加激发了教师演唱、表演越剧的潜能。

2.徒傍笑语传戏曲——趣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好之”是学习越剧的前提,“乐之”才是学好越剧的关键。教师要降低门槛,以激活学生的兴趣为本位,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

(1)精选内容,细化目标,敲好课前“开场锣”。“锣鼓一响,要开演”。戏唱得好不好,开场锣鼓敲得好不好很重要。由于学生学习越剧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加上越剧艺术的特殊性,若教师一味地追求高速、高量、面面俱到,那学生就会“知难而退”,笔者在越剧内容的选择和目标制定上进行了以下尝试。

首先,精选内容,循序渐进。第一,精选传统曲目。选择内容积极向上、曲调优美动听,且耳熟能详的经典越剧唱段,并整合好曲谱和视频音像资料,如《西湖山水还依旧》《琴心》《桑园访妻》等一批优秀曲目唱段。学校将越剧教材分为认识越剧、体验越剧、学唱结合等多个专题,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学习越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第二,创编校本教材。学生除了学唱现成的经典曲目外,教师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与学生生活内容相结合,创编适合学生表演的校本教材——《悠悠越剧情》。先编唱简单的几句唱腔,再发展到完整的唱段,进而编排一场小型的越剧课本剧,这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形成了一套可行性较强的教材。

其次,细化目标,层层提升。第一,念一念。“千斤话白四两唱”表现出了念白在越剧表演中的重要性。越剧的念白使用的是嵊州方言,具有柔软婉转、只有平舌音、掺有普通话的特点。如“二人”,普通话读“er ren”,越剧语言读“el zen”;“男”,普通话读“nan”,越剧语言读“non”。在越剧《追鱼·书馆》中有一段八十多字的念白:“唉,想我张珍……也不知那牡丹小姐心意如何。”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在反复聆听念白的过程中,找到越剧念白的特点,再学习这段念白,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直到完美。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感受到念白中艺术的、夸张的节奏是一种美化了的音乐性艺术语言。第二,走一走。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走台步。根据学生性别不同,男生学习小生的台步,女生学习花旦的台步,大家进行互动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要明确动作要领:先后脚跟着地,接着前脚掌着地,等熟练以后,速度由慢到快加以练习。然后在越剧锣鼓经的节奏配合下,男生女生一起走圆场。学生做亮相动作时,要充分体现越剧的“精、气、神”,做到“光彩照人”。最后让学生讨论总结出走台步的感受:头、腰、腿与身体各部位有机联合,“身随舞动、全身协调、舞从步中生”,展现出夸张、优美的体态。第三,唱一唱。唱腔是越剧艺术的支柱。在学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个经典唱段时,笔者把它设计成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完整欣赏这段唱腔,体会贾宝玉扮演者徐玉兰高亢激昂、热情奔放、刚柔并蓄、华彩跌宕的唱腔特点,以及林黛玉扮演者王文娟委婉典雅、秀美深沉、朴实淳厚、细腻传神的行腔特点。初步体会越剧与歌曲的不同之处。第二步,在学生对这段唱腔有初步印象后,教师边示范边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可以采用先读词再唱曲,或者降低音高的方法,加快学生学唱的进度。第三步,可以结合曲谱视唱,将乐谱视唱与教师教唱有机结合,借助乐谱更加明确唱词的旋律,让学生乐此不疲。第四,做一做。越剧表演的身段要与手、眼、身、法、步紧密配合,以引导学生对越剧美的体验和追求。通过调动学生思维,把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联系起来,更好地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态、形态、动态等特征。例如,《兴冲冲奉命把花送》这段表演,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基本剧情:洛阳解元文必正邂逅才女霍定金,对她一见钟情,无意中拾到了她的一支“珍珠凤”,意欲当面归还,于是改名换姓卖到霍家为奴,这天奉太夫人之命去给小姐送花。学生以唱为基点,注意手、眼神、身段之间的配合,仿佛置身于情境中,把文必正给心仪已久的小姐送莲花并借此见面的激动、紧张、欢喜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2)口传身教,综合体验,抓好课堂“重头戏”。音乐课堂是越剧教学的重要阵地之一,在现代音乐课堂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传统戏曲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对越剧感兴趣,成了众多音乐教师努力钻研的问题。笔者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准现代音乐与传统越剧的契合点,体味越剧的韵味美,调动学生的表演情,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以下尝试。

首先,戏歌架桥梁,激发越剧演唱欲。流行歌曲节奏轻快、律动感强、通俗易懂、歌词简洁易记,特别受学生的青睐。他们对“咿咿呀呀、慢慢吞吞、复杂难唱、老套过时”的越剧如同隔世之友。如何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具有流行音乐、行腔又略带些越剧味的歌曲。如周深越剧版的《大鱼》、黄征的《涛声依旧》、赵雅芝与黄一群合作的《千年等一回》等。用戏歌作为切入点,抓住流行音乐中的越剧元素,通过学唱这类歌曲初步了解越剧的行腔特点,然后在音乐课堂中逐步引入越剧教学,充分利用戏歌这条走近学生的捷径,激发起学生演唱越剧的欲望。

其次,模仿结师情,体味越剧韵味美。“口传心授”这种师傅唱徒弟跟的方式,是中国传统戏曲千百年代代相传的教学方法,曾经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大师。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唱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明显缩小了,师生间的交流也频繁了,学生对越剧中的韵味、装饰音的运用,以及对旋律轻重缓急的处理等有了更直接、更形象的了解。例如,学唱《碧玉簪·送凤冠》中“媳妇大娘,我个心肝宝贝啊”这句话的“宝贝啊”三个字时,学生觉得旋律绕来绕去,小音很多,一时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做示范,学生在旁边模仿教师的演唱,通过反复演练,帮助学生慢慢体会越剧的韵味美,并在欢声笑语中结下深厚的师生情。

再次,榜样促学习,调动越剧表演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上学期,笔者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东南小学的“小梅花”奖得主的越剧表演录像作了整理,选择其中的服饰装扮、表演动作、唱腔唱词、道具场景等,压缩制作成了微视频,用于课堂教学,引导更多的学生在观察中了解越剧。学生对同龄人唱越剧特别有亲切感,他们在同龄人的身上看到了越剧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张力,产生的效果非常奇妙。课堂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上台进行展示,课后的校园演出中,也有很多人上台表演越剧选段,课后参与讨论、点评越剧节目的人也不断增多,由于小榜样的带头作用,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越剧表演的热情。

最后,学科巧融合,提高越剧感悟力。越剧可以涵盖语文、音乐、舞蹈、美术等多门学科的课程内容,因此它是实施综合艺术课程的重要资源和重要形式。在学习越剧的过程中,把歌唱、舞蹈、美术、语言巧妙地加以融合是非常可行的。越剧中的服装、道具等图案丰富,色彩强烈,化妆与脸谱的勾画寓意深刻,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出发感受越剧的图画美;戏曲的打斗与程式表演的学习可以放入舞蹈队的学习,体会越剧的动作之美;语文教学涉及剧本赏析等有关知识,可让学生充分体味越剧文字之美。这种多学科融合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越剧学习的内容上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越剧的内涵。

(3)丰富活动,开阔视野,唱好课后“加演场”。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推动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学校应积极搭建校园社团舞台,吸纳大批越剧的爱好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娱乐活动,开阔学生视野,让美妙的越剧旋律在校园里飘荡。

首先,在学校开展越剧社团活动。越剧社团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音乐优势,以他们的学习、表演带动全体学生学唱越剧的兴趣。以点带面,是学校常用的方法之一。越剧社团的学生在同学面前像个熠熠发光的小明星一样,这种明星效应可以扩大越剧艺术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其次,组织观看越剧艺术家演出。笔者争取每年带学生观看一次正规的越剧演出,并布置学生每星期完整地观看一次戏曲频道的越剧节目,让学生回校后在课堂上进行观后感交流。在学校的宣传栏内,专门设计了“越剧角”,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促进越剧艺术的普及发展。

最后,在学校举办越剧专场表演。活动一:越剧季。每个月安排一次校园越剧小剧场演出,一个年级4个班级,每班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个不超过10分钟的越剧短剧。内容、形式、体裁不限。由专业教师担任节目观察员,从外面请来越剧专家担任评委。最后评选出最佳剧目、最佳编导、最佳演员,并对节目进行点评与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优秀的节目推选参加学校越剧节表演。活动二:越剧节。一年一度的越剧节是学校越剧交流的盛会。越剧节包括:“我的越剧我做主”,主要是评选出学生创作的优秀越剧作品;“我和越剧来拥抱”,主要是优秀越剧节目汇报演出,让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以达到“梦想成真”的夙愿;“透过越剧看世界”是越剧赏析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表演越剧、成就自我的平台。活动三:越剧赛。区艺术节戏曲专场比赛是我校越剧教育与各校戏曲比拼的主阵地。从2015年以来,我校多次参加艺术节的比赛,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2021年,我校排演了越剧《碧玉簪·送凤冠》参赛,比赛那天学生超水平发挥,获得了全场最高分。比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及时了解了当今社会戏剧教育的先进理念、先进教育方法和发展趋势。

四、破茧成蝶期未来,喜收硕果

(一)推动了越剧教育的发展

自引进越剧课程,并有效实施了越剧教学策略后,越剧之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都被传统文化所浸润、所滋养,越剧文化伴随着学生的成长生根、发芽、散叶、开花,有力地推动了越剧在校园的活态传承,进而推动了越剧教育的长足发展。

(二)提升了学生的越剧素养

越剧进校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经过丰富的音乐课堂和多彩的课外戏曲活动,学生对越剧的欣赏水平、理解能力、演唱水平、表演能力都有进步,学校的戏曲文化氛围也日益浓郁,排演的越剧节目多次在高层次比赛中获奖,学生的越剧素养有了明显提升。

(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越剧课程实施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发展的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教师心中豁然开朗,从开始的羞于表现转变为大胆地进行探索与实践,从思想、经验、行为、模式、动机等方面积极调试,进而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有些教师的代表曲目唱段甚至可跟专业演员媲美。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新的历史阶段,地方戏曲文化进入学校教育,不仅是传授乡土知识的文化事象,更是培养、提升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艺术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纸的艺术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