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 精准施策
——基于班级管理中有效解决师生、生生冲突的探究

2022-11-20 16:51福建省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阮爱慧
亚太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小伟冲突班级

福建省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阮爱慧

班级组织中存在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联系,存在一定的组织层次和工作分工。因此,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内最具积极作用的班主任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用爱去唤醒爱,化解师生、生生的矛盾冲突,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一、善于强化行为,用爱感化问题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不但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只有班主任能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班级管理工作才会取得一定的成效。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的艺术。

(一)在倾听中交流

班主任需要让学生敢于把心底秘密向自己倾诉,把情感向自己宣泄,从而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有真情的倾诉,就要有耐心的倾听。教师要弯下腰,放低姿态,做学生的好朋友,认真与学生谈话。

例如,班上有一个乖巧懂事的男孩叫小源,他自幼被寄养在干妈家里,父母只是在节假日才去看他。小源的父母在外地拥有自己的公司,事业也是红红火火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源的爸爸突发重病,住进了公司附近的医院。小源的妈妈一面要打理公司的事务,一面要照顾病人,事情之多、压力之大实在难以想象。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就少了,以前的难得见上一面变成了现在的几乎不见面。因为缺少沟通,小源变得烦躁不安,经常莫名地发脾气。幸好他愿意向笔者倾诉,使笔者及时了解了他的情况。通过家校沟通,他学会了面对和承担。他每天定时与父母通电话,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表现情况;叮嘱爸爸要按时服药,要听医生的话,少发脾气;关心妈妈的作息,嘱咐妈妈不要太累了……每日电话成了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让人心疼又令人感动。

倾听就是爱。跟学生交流,有时候并不需要教师说太多,只要静静地听学生把话讲完,学生也就满足了。教师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学生的关注、尊重和时间,就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帮助。

(二)在信任中管教

“这世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在教师面前,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信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主动挖掘自身潜力,释放无限能量。当受到信任时,人的内心会变得愉悦而坚强。成人尚且如此,孩子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会觉得自己身后有许多人支撑着,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力量。

班主任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因材施教,对他们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加强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及时表扬他们,及时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只有学生的人格和生命得到了尊重,才能让每个生命放出光彩。

例如,班里的孙同学以前做作业马虎潦草,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快就能完成,但是质量很不好。于是笔者找到他妈妈,了解了他在家的学习情况,知道了他平时在家的学习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督促才能认真完成作业。笔者找他谈话,告诉他:“你是聪明的孩子,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易如反掌,就看你是否把时间花在学习上。”他自己也表示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怕没有这个恒心。于是笔者和家长及时联系,共同做好对孩子的监督。渐渐地,他上课时会积极举手发言了,笔者对他的进步及时进行了表扬,并号召全班向他学习。于是,他的自信心大增,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被选为班级十月份的“善言星”。

这就是信任的力量。如果没有爱,没有信任,就无法管,更无法教,便无所谓教育了。在信任中管教,孩子的情绪是积极的、向上的、阳光的,没有气恼、没有怨恨、没有委屈。

(三)用目标激发动力

每个孩子其实都对“更加优秀”痴迷地追求,即使是班级里成绩较差的孩子,他们也渴望能获得超越他人的体验。当这种正面的超越变得无法实现,他们就可能会变成反面的教材,试图从调皮捣蛋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优越。如果教师给这些孩子设置的是他们怎么都无法获得的成功,那么他们就会慢慢转向我们最不希望的方面。因此,一个适合的目标对于激发儿童的正向优越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一个上课总是迟到的孩子,我们不能一下子要求他从此永远不迟到,可以设置一个适合的短期目标,如“一周坚持有三天不迟到”。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最终达到“永远不迟到”的目的。但教师也不必为其设置一个“一周只要有一天不迟到就好了”这样的低目标,毕竟一个太容易达成的目标不会给孩子超越自我的激励,也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优越感和满足感,长期下去也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是俗语所说的“跳起来摘到的果子才特别甜”。

不用元素的对称性,对图3上图的A5阵进行含规格化的高斯消元后可得图3下图的阵。其中,对第1行的4个元素规格化,再第1列元素消元,需计算4*4=16个元素;对第2行的3个元素规格化,再对第2列元素消元,需计算3*3=9个元素;对第3行的2个元素规格化,再对第3列元素消元,需计算2*2=4个元素;对第4行的1个元素规格化,再对第4列元素消元,需计算1个元素。因此,不用元素的对称性所得到图3下图的阵,需规格化10个元素,计算30个元素。

二、借助问题驱动,巧妙解决冲突

现在,班级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难免会表现出骄纵、自私、偏执的性格。同学之间谁也不让着谁,往往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激烈的冲突,给教师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教师要积极向同学传递互敬互爱的思想,号召他们用爱来呼唤爱,用爱来影响爱。“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例如,班级学生之间往往因一句话、一个小磕碰就会爆发争吵、冲突甚至告状。如何引导学生学着去解决这些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情绪稳定,态度中立

教师的情绪状态和中立态度很重要。教师可以用安慰的姿势以及温和的眼神接触,让双方冷静下来,可以告知学生:在处理这件事之前,希望你们做几次深呼吸,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不要在带着情绪的情况下急于处理问题,大家都在气头上,很难被说服,教师的直接评判也往往会受到抵制。

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你们先说说自己都做了什么?你们先回教室坐下来好好冷静一下,过一会儿老师再去找你们。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你们回去先思考一下,一会儿每个人说自己的理由前必须先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一般来讲,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学生往往自己就把之前的矛盾在心里化解开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学会了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冲突。

(二)认可情感,同理情绪

等到产生矛盾的两个孩子都相对平静下来,教师首先要认同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悲伤、愤怒、委屈等情绪。当学生的情绪被看见,心中的愤怒、委屈等表达出来了,矛盾也就解决了一大半。这时候矛盾的双方才有可能理性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了解问题,科学解决

了解问题前先告知学生一个原则,那就是“一方说话时另一方不能插话,有不同的看法,轮到自己说时可以表达”。这个要求是清晰地了解问题的前提,一定要避免新一轮的争吵。教师的问话也要有技巧,确保开始问的是“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因为“为什么”的说法学生听起来会认为教师在指责自己。

(四)寻求方案,自主解决

当了解学生之间发生的事情后,教师不要急着做“法官”,要把如何解决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从冲突中有所收获。

1.面对错误,真诚道歉

学生间发生冲突后,为了平息冲突,道歉必不可少。在笔者的观察中,有的学生的道歉不情不愿,有的学生的道歉简单应付,有的学生的道歉就是走个过场。这种道歉往往不能被对方接受,冲突隐患依然存在。道歉要真诚,首先得让学生对“错误”有正确的认知。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犯错,承认“错误”并不可怕,明知道是自己的“错误”却不道歉,或者道歉不真诚才是更大的错误。知道错误并道歉才能更好地接受经验教训,才能被对方理解和接受,才能发展同学关系,才能推动自己走向成熟。接受道歉的同学也要认识到,接受道歉并原谅他人是有德君子的表现,也是在社会上能够走得更远更久的前提。

2.守住底线,勇于说“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每个人也有自己物品的所有权,学会说“不”,是对自己边界的保护。比如同学间经常有因为借文具而发生冲突。如果小江不愿意借铅笔给小伟,就应该明确地告诉小伟:“我不能把铅笔借给你。这是我的私有财产,不希望被别人碰触。”这样小伟就会知难而退。倘若不敢明确说“不”,而是碍着面子心不甘情不愿地把笔借给小伟,那么只会导致以后小伟会更多地向自己借东西。或者磨磨蹭蹭地借给他一支不好用的笔;或者吞吞吐吐、犹犹豫豫,不说借,也不说不借,这些做法都会导致小伟的不满,进而引发冲突。

3.和谐相处,“善用”我们

同学间的冲突,很多是源于只想着自己,而不替别人着想。教师要教育学生经常说“我们”。当学生的眼中不再是单纯的“我”,而是时刻想着“我们”,就会更多地顾及他人的利益,体会他人的感受,重视班级的荣誉,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的发生。

(五)明确规则,道德内化

为避免学生间的冲突频发,教师可以制定班级同学相处的七大原则:(1)做事情之前要思考对不对,想什么就做什么是粗鲁的表现;(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人人有权利支配自己的物品;(3)学会说“不”,也尊重和接纳别人说“不”;(4)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5)谁先拿到谁先使用;(6)不随意打扰别人;(7)学会道歉。

这些规则在一次又一次的学生冲突中强化,最终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以及与大自然、家人和谐相处的好习惯。

现在同学之间的冲突减少了,向教师“报告”的同学也少了。学生之间互相信任、真诚交流,少了争执,多了谅解;少了责备,多了鼓励;少了嫉妒,多了赞赏。

三、培养良性竞争,激发向上动力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他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一)通过团体活动激发竞争意识

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教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奖的情况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从整体到个人的与外班的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二)定期设立班级评价制度

以每周的“星级评价”这个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进行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进步的空间在何处,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

(三)建立班级手拉手互助组

以互助小组、“1+1”小组手拉手(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学困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四)奖励和批评制度公示

奖励与批评的方式各种各样,目的都是鼓励先进、指出缺点,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好的成绩。奖励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以体罚学生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同时,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灵活的教育智慧,善于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和教育过程中的其他问题。教师对学生既要尊重信任,又要严格要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既要适时适度,又要持之以恒;既要重视学习,又要注意品德、体质的发展,让鼓励赞美成为学生快速成长的动力。

猜你喜欢
小伟冲突班级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班级“四小怪”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一个劳动委员的心声
不称心的新班级
屋顶上长大的孩子
班级被扣分后
美丽糖纸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小伟的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