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小学 王爱珍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在教学改革中使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而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都是基于作品阅读开展的,小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也都是通过阅读建立起来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和优势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刻板阅读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阅读思维形成了新的挑战,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由原来的能读、会读,到现在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发展趋势的想象和预测。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较强,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基本功掌握程度提出了要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对阅读作品的选择没有自主权,缺乏相关的实践,完全依赖教材的指导来学习。
所以,在阅读探索的道路上,小学语文教师要摒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本位这一概念带入课堂中,在理论和实践中找到平衡点,积极引导学生在现有的阅读水平上培养适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坚持以学生为本,用教材辅助学生阅读,而不是让学生跟着教材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探索的这条道路上,教师要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摒弃作为前提,让学生能自主完成多样化而有效的阅读作业。这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起到长远的正面导向作用。
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做好阅读教育的前提。在小学阅读教育的教学中,阅读能力和素质水平是相辅相成的,素质水平的实现是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自主阅读的实践作为基础的;而综合素质的稳定、全面提升,又能促进小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增强。素质教育的成果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体现可以分为两个点:其一,能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对文本进行熟练的阅读。其二,在生活中学会将文本阅读的理解能力运用在语文学习上,在接触到陌生课文的时候能运用词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文章的主体思想感情。要想充分发挥阅读文本的工具性,教师就要充分探究学生接触到的文本中包含的思想道德素材,在充分把握阅读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优美的词句概括其中的内容,这样才能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又能得到艺术情操的陶冶。
在新课改要求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师主位,坚持学生主位和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从客观上接受学生的阅读个体差异,全面了解不同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内容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入实践认知对文本进行理解,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代入文本对其进行内化,产生自己的情绪和理解。对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探讨,则可以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在实处,不管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德育能力的构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能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及时调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个人阅读能力以及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其中,学生在阅读中能体会到“悟”的真正含义,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无论是理性还是感性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情感信息的形成。这种情感信息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联想,让学生充分融入这种情境中,领会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学生在阅读中能建立起习惯性思维,为今后语文学习中对陌生文本的理解奠定基础。再接触几次文本的时候,学生会提出为什么和为什么不,这样类似的问题来由表及里地引发自己的思考。随着接触文本类型的增加,对文本含义理解能力的提高这种思维,就会成为习惯性动作,大大节省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会让学生不自主地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新的教育改革时代背景下,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单一与框架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越来越多元化的、自主化的现代教学模式。在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教育手段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也意识到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阅读教育改革也是如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目前的阅读内容,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但是根据实际状况来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语文教师对阅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在学生的阅读任务完成中监督力度还不够,集中体现在目前小学生阅读书目和阅读量都相对较少。
尽管素质教育中已经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教学内容。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某些教师过度依赖素质教育的开放性,完全不结合小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放任学生自主选择读物和阅读时长,这就会导致学生的阅读方向严重偏离课堂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让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严重下滑。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教师仅仅是对文本讲文本,在文本阅读的技巧上并没有给予过多的指导,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显得片面,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足。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情境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种,这种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过渡教学内容以前,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和实践指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一部分学生在阅读中的想象和逻辑能力上表现得捉襟见肘,从根本上来分析,就是在实际阅读中教学情境创设得还不全面,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如果不能和实际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的话,对在阅读中遇到的抽象问题就没有办法理解。一方面,打击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阅读的效率上也会大打折扣,这也是现在在语文阅读指导上常见的教学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一直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上更有体现。尤其是对刚刚进入学堂不久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作用更是无法取代的存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完全没有思考的环节。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考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一味地将思考后才能得到的阅读感想当作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把教师的观点记录下来,成为死知识进行背诵,在阅读教学中缺乏思考环节,一味地被动接受。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一种最传统且最实用的路向,那就是将自己的评论标注在文章的内容旁边。这种方式就是教师先带领学生将所需要处理的文本通读一遍,让学生有大概印象,随后才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感悟,并将这些感悟以书评的形式标注在文本内容的旁边。最后,教师再对文本的核心思想和内涵价值观做进一步的解读,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阅读方向,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静夜思》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行阅读课文,在阅读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教辅资料查阅相关的诗歌背景,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遭遇。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诗文内容旁标注好自己的感悟评论。然后,教师再对这首诗的情感思路做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首诗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这种路向需要教师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它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指导之前,将需要阅读的文本进行拆解和再整理,针对学生的阅读特长,将这些阅读材料进行分类,用不同的教学技巧对这些分类过的内容进行教学。这种路向主要就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和理解。这种以技术为主导的教学策略,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更换教学方式。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网络微课、多媒体放映、情景带入。教师利用充满现代化色彩,但是不失传统教育理念的方式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吸引学生在对文本的自主阅读上下功夫,以引导的手段,丰富学生的文本阅读方式和理解方法。
还有一种路向,可以针对神话和戏剧文本进行引导教学,就是展示路向。顾名思义,这种路向就是在文本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人为的艺术创作,最后让学生自行安排表演。这种方式可以利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对陌生的文本环境进行熟悉和把握,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篇课文时,由于选段的文本内容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部分学生对其中的内容无法产生直观的感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鲁滨逊、野人以及“星期五”等角色进行扮演,在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之后展示舞台剧。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课内的选段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也会激发学生主动在课外对鲁滨逊漂流记原文进行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选择的自我分析能力以及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这时,教师对学生阅读指导的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在这个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新型的教学方式尝试进行结合。如果一味地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不断地追逐新的教学模式,就会让阅读教学指导脱离实际,偏于理论化。为了让学生在思路和行为上不出偏差、不犯错误,坚持在正确的道路上进行自主阅读行为培养,教师就要将自己的经验和现代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了解学生在对不同文体的文本进行阅读时出现的分化和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阅读为前提,鼓励学生在教师对文本解读前,自主阅读材料进行预习,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进行实践。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还要了解阅读材料,用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将大的文本阅读目标分解为小的目标来让学生掌握,有层次感地逐步推进,解决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产生自我理解。
小学生的专注力普遍不理想,为了避免学生在大量的文本阅读中产生消极的逆反情绪,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在文本阅读的不同阶段利用合理的手段建立必要的联系,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文本进行合理的改变。如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将脑海中难以想象的画面动态地展示出来。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教学设备仅仅是作为学生对文本阅读的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学生亲自去对文本的内容进行阅读。这是为了保证在后期的教师指导阅读环节能顺利展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适当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利用音频和视频的刺激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无论教师在阅读指导中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都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开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差异性,在教学阅读大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根据学生阅读水平的不同,为他们提供有层次性的阅读文本,利用好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提高。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本分析能力,准确无误地把握住文本中的情感点以及阅读难点,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下,不断地调整阅读教学思路以及文本选择的方向,多使用鼓励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多在学生身上找到积极的因素去鼓励他。在小学生的成长阶段中,自信心的建立非常重要。此外,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小组机制来让学生互相发现彼此的优点和短处,利用学生的视角相互发现问题、相互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还可以利用这个分享平台,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坚持学生本位,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在阅读中锻炼想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学生对文本理解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介入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尝试引导学生对陌生文本构建起自己的阅读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